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1 06: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学英语课堂现状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主题和范围 (Clarify Theme and Scope):" "核心议题:" 你想重点讨论小学英语课堂的哪个方面?是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还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确定一个清晰的核心议题,使文章有焦点。 "范围界定:" 小学阶段跨度较大(一至六年级),不同年级的课堂现状可能差异显著。作文时,可以考虑是泛指整个小学阶段,还是聚焦于某个特定学段(如低年级或高年级)。
2. "深入调研与观察 (In-depth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 "事实依据:" 写作应基于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可以通过查阅教育政策文件、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新闻报道,或者(如果可能)进行课堂观察、访谈教师和学生来获取信息。 "避免主观臆断:" 用具体的事例、数据(如果可靠)或观察到的现象来支撑你的观点,而不是仅仅表达个人感受或猜测。
3. "客观全面地分析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多角度审视:" 现状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如政策支持、新方法引入、学生普遍兴趣提升等),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师资不均衡、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农村初中学生;策略
一、引言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课程实施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本研究从教学改革的一个视角--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在分析国内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造成目前课堂教学普遍低效的原因,探讨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二、文献综述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学者通过访谈、问卷、个案和观察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如,以美国默塞尔(Mursell)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含义的研究,以罗姆斯登(Ramsden)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原则的研究,加里(E.D.Gagne)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其中有代表的著作有陈厚德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高慎英和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论文有程红和张天宝的《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等。国内对农村英语有效教学的研究是围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英语自主性和英语口语表达与运用能力展开的,国内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出现于论文中,比如厐海德的《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殷卫娟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等,这些研究更偏重于理论论述层面,缺乏与课堂实践的结合。
通过对文献梳理分析:第一,国内外学者明确阐释了有效教学的含义、特征以及构成要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有效教学中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关注和充分的研究;第二,国外学者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与指导。但大多数侧重于宏观的角度和理论层面的构建;理论逻辑强,但归纳不足,而且实践性也不强;第三,国内有效教学主要是引荐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的论文居多,针对本土化的研究较少,并且对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缺乏整合性;第四,目前我国对联系学科的有效教学研究较少,而且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充分参阅国内外参考材料的基础上,探讨微观教学策略,重点调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参与对象为教师与学生。问卷设定了十类行为(三类主要教学行为:讲述、提问、讨论;四类辅助教学行为:适应性教学、创建课堂环境、激发动机、运用非言语手段;三类管理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作业),共40种表现形式,设计了描述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形式的题目,要研究对象根据“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四种选择表明每种教学行为表现形式的出现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对调查表的结果整理和统后、笔者对相关的数据,借助EXCEL进行百分比统计,结果呈现于表1至表10。
在正式进行调查之前,笔者对50名学生进行了预测,得出conbach's alpha指数为0.786,体现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笔者随机插取30名学生(包括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和6名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象(包括初一、初二、初三的教师),为了访谈的对象能够畅所欲言,访谈没有录音。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大量参阅相关文献(施良方、崔允潮,1999),在有关教学策略的调查中设定了三个维度(讲述策略、提问策略、组织课堂讨论策略),共13道问题。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探讨教师课堂讲述的策略。笔者选用了5道问题(1-5),调查结果见表1。只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可以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教学内容,甚至41%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采用此课堂讲述策略。在随后的教师与学生访谈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也阐述出具体原因:由于常年上相同的课程以及习惯于此教学模式,所以无法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教学内容。
表1课堂讲述策略的调查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讲 述 | 1) 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 2) 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 3) 准确地讲述内容,不使学生出现误解 4) 将新述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5) 运用浅显的例子、说明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 | 15 41 26 21 25 | 30 32 22 24 30 | 40 17 36 32 29 | 15 |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提问 | 6)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地讲述 7)提出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的问题提问 8)提问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问题 9)在学生后不立即评论,而是让学生继续补充、完善 10)对学生的及时做出简洁回馈 | 15 41 26 21 25 | 30 32 22 24 30 | 40 17 36 32 29 | 15 |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组织讨论 | 11) 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提出讨论的目的 12) 12)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 13) 通过提问、提示、支持、鼓励,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 15 41 26 21 25 | 30 32 22 24 30 | 40 17 36 32 29 | 15 |
2.辅助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关于辅助教学策略方面,笔者参阅了相关国内外相关文献(Burden&Byrd,1999;Fraser,1995;郑金洲,2001),设定了问卷调查的四个维度:适应性教学策略、创建课堂环境策略、激发动机策略、运用非语言策略,共16道题。
适应性教学(adaptive teaching or adaptive instruction)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方法、活动等适应教学情境(特别是学生、课程等)的措施。Hunt(1981)断言:教学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表现出适应性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笔者设置了五个相关的问题(14-18),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结果中,笔者发现:73%的研究对象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少或有时才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在访谈中,教师们也承认在调整教学方式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不足,也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大部分接受访谈的学生也认为英语教材的部分内容确实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老师主“讲”,学生主“听”。教师的备课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速度与内容进行,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适应性教学 | 14)教学切合学生的兴趣需要 | 47 | 26 | 21 | 6 |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课堂环境 | 19)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 | 47 | 26 | 21 | 6 |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激发动机 | 25) 提出难度适当的教学要求 | 47 | 26 | 21 | 6 |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运用非语言 | 28) 自然、恰当地运用眼神、面部运用表情辅助教学 29)自然、适当地运用走动、与学生交往的空间距离、接触等辅助教学 | 47 | 26 | 21 | 6 |
3. 管理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关于管理策略方面,笔者也参考了Burden,P.&Byrd,D.(1999)的部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了三个维度:管理课堂的策略、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策略和课堂作业管理的策略,共11道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有赖于课堂管理。协调和控制构成课堂环境的基本要素,营造宽松而不失紧张、和谐而不失内心激动、融洽而不失师生各自角色的人际心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问题30-32,整理调查结果(见表8):大部分研究对象对教师课堂管理策略使用是比较认可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发现干扰教学的问题行为,能及时制止;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持课堂纪律,保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接受访谈的教师与学生都比较认可教师的管理课堂策略。
表8管理课堂策略的调查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课堂管理 | 30)让学生迅速地集中于教学内容 | 47 | 26 | 21 | 6 |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教学时间 | 33)准备上课或者上新课的开场白不 | 47 | 26 | 21 | 6 |
分类 | 教学行为 | 学生评价(%) | |||
很少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
教学时间 | 37)布置适量的课堂作业 | 47 | 26 | 21 | 6 |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有待提高,不能经常或者总是在讲述、提问、组织讨论方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辅助教学策略方面相对比较理想,但是在适应性教学与创建理想课堂环境方面不尽如人意。然而,大部分学生在管理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师持肯定态度,虽然有部分学生抱怨课堂以及家庭作业多。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在参阅部分专家与学者的文献材料(吕丽,2009;Dunkin&Biddle,1974)以及立足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一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得到专家与学者的建议与指导。
1.教师课堂语言的实效性
1)导入的语言技巧。新课的引导要做到简洁、直接、相关,要有“强力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2)指令正确简单明了。教师要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向学生交代清楚,用有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加以表扬与鼓励。
2.教师课堂资源利用的实效性
充分有效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让学生能最大程度把握教学的内容以及重难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活动任务设计以及学生活动的实效性
1)活动任务的设计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联系,可操作性强;2)活动的设计要形式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4)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的活动中,随时了解或者帮助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活动;5)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
4.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实效性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关注教材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兴趣与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作业布置要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力求做到遵循因材施教。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训练效果,避免“高耗低效”现象。
细节决定成败。在有效性教学中,细节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理念。真正的有效性教学,无论在课前预设还是课后生成时都必须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要优化教法,优化课程资源,优化一切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
参考文献:
Burden,P.&Byrd,D.(1999).Method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Boston:Allyn &Bacon.
Dunkin,M.&Biddle,B.(1974).Natural sequences in child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Learning.
Fraser,B.J.(1995).Classroom environments.L.W.Anderson(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
Elsevier Science Ltd.
吕丽.优化课堂管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读与写(教育
教学刊),2009,(7)
郑金洲.重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
施良方,崔允潮.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新教材一上马就把学生坑惨了!
福建龙岩某区七年级英语期末考爆出超低分,全区平均分仅65分,低分率直逼37%,最离谱的是优秀人数比去年八年级直接腰斩。
问题根源直指教材断层——初中默认小学生早会505个单词,实际乡村娃连音标都没学过。
这次考试数据把新旧教材的断层撕开给所有人看。
满分150的卷子,考到120才算优秀,结果整个区就554人达标。
对比现在八年级当年同级考试,优秀线人数是现在两倍还多。
课改专家们想当然设定的“小学毕业达到二级水平”,在现实面前就是个笑话。
翻看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课程竟然真的没系统教过音标。
这就好比让小孩学汉字不教拼音,背单词全靠死记硬背。
更魔幻的是有专家在会上说“小学可以不学音标”,这种言论和“一年级不用学拼音”有什么区别?
乡村校英语老师现在被迫在初中从音标开始补课,还要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进度,简直是地狱模式。
现在全网都在扒教材衔接问题。
北京海淀家长爆料他们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国际音标,福建某县城教师晒出学生默写本,apple写成“啊剖”的注音遍地开花。
更有人挖出去年江西某县因为类似问题闹过集体投诉,最后教育局偷偷给学校发了自编衔接教材。
这事真不能全怪老师和学生。
有班主任在匿名论坛吐槽,开学两个月还在教字母发音,家长会上被家长指着鼻子骂进度慢。
专家们在空调房里制定的课程表,根本接不住乡镇小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当城里娃在课外班提前学完初中语法时,农村孩子连基础的拼读规则都没摸透。
教育公平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
教材编写组敢不敢去乡镇初中代一学期课?
新课标验收组能不能看看真实考卷分数?
现在搞的这套“理想化课改”,活脱脱就是把教育差距越拉越大。
当城里家长忙着举报学校教太简单时,乡村教师正在为怎么教音标不超课时发愁。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