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1 09:58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高二学生寒假作文计划注意事项的作文,希望能帮助你:
"为文之道,规划先行——高二生寒假作文计划注意事项"
寒假,对于高二学生而言,不仅是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时刻,更是承前启后、为高三学习积蓄力量的关键阶段。而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持续的练习与深入的思考。如何让这个寒假的作文训练卓有成效?一份周密且注重细节的计划至关重要。以下,便是高二生在制定寒假作文计划时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 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在制定计划之初,首先要问自己:这个寒假的作文训练,我希望达到什么目标?是为了提升审题立意的能力?是为了积累更丰富的素材?是为了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论证)?还是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求(如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目标越明确,计划就越有针对性。例如,如果目标是提升议论文的论证深度,那么计划中就应侧重于阅读经典论点、学习论证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的论说文写作练习。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训练流于形式,效率低下。
"二、 内容充实,内外兼修"
作文的根基在于内容。寒假是积累素材的黄金时期。
"“内化”生活,勤于观察与思考:" 不要把寒假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寒假前熬了两晚做的“完美计划”,孩子第一天就闹脾气:“妈妈,我不想刚做完数学就做语文,我想先玩一会儿!”第二天赖床到8点,说“晨读太无聊”,第三天计划直接变成摆设——孩子要么抱手机,要么说“明天再做”。
其实不是孩子懒,是你做的计划没接住他的“天性”。
很多家长做计划的第一步是“找模板”,抄学霸妈妈的、搬老师推荐的,甚至照搬邻居家的。但你忘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脑回路”:
男孩的大脑右半球内部连接更发达,对空间、逻辑类任务(比如数学)更敏感,他们喜欢“沉浸式”做一件事——玩积木能玩两小时,做数学题也想“一口气做完”;
女孩的大脑左半球(负责语言、社交)更活跃,她们喜欢“切换式”做事情——扮家家时一会儿做菜、一会儿照顾娃娃,学习时也愿意“换着科目做”;
有的孩子性格急躁,做不了太细致的计划;有的孩子慢热,需要更多时间进入状态。
计划的本质不是“安排任务”,而是“读懂孩子”——他是喜欢“大块时间做一件事”,还是“分小段做不同的事”?他擅长逻辑类(数学)还是语言类(语文)?他寒假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只有搞懂这些,计划才能“落地”。
很多家长习惯“替孩子做决定”:“你要做数学、读英语、练书法”,但孩子会觉得“这是妈妈的计划,不是我的”。正确的做法是,先和孩子沟通,问他3个问题:
- “你寒假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么?(比如玩积木、去公园、看电影)”
- “你觉得哪门课需要多花时间?(比如数学题总错、语文阅读不会做)”
- “你想每天留多久自己安排?(比如下午3-5点玩)”
我朋友家的男孩小宇,是:“最想玩积木、去奶奶家、看《熊出没》;数学题总错,需要多做;每天想留2小时自己玩。”这样计划里就加入了“每天下午3-5点玩积木”“周末去奶奶家”“完成作业后看1集《熊出没》”,孩子会觉得“这个计划是我的”,执行起来更积极。
很多家长说“每天做1小时数学”,但孩子会觉得“1小时好长,做不完”。正确的做法是“拆小”:
- 数学寒假作业30页→“每天做5页”;
- 语文要读5本书→“每天读1章”;
- 英语要背100个单词→“每天背5个”。
小宇的妈妈把数学作业拆成“每天5页”,小宇第一天做完后说:“妈妈,我做完了,能不能玩积木?”妈妈说“可以”,第二天他就主动做了5页——因为他知道“做完就能玩”。
很多家长把计划填得满满当当:“7点起床、7:10晨读、8点做数学……”但孩子会觉得“没有自由”,反而想反抗。正确的做法是“留空白”:
- 每天下午3-5点,让孩子自己安排(玩积木、看绘本、做手工);
- 每周六,让孩子选一件“想做的事”(去公园、看电影、找小朋友玩)。
我同事的女儿朵朵,计划里留了“每天下午3-5点自己安排”,她每天都会用这个时间给布娃娃“做饭”(橡皮泥)、“讲故事”(读绘本),她觉得“这个计划很有意思”,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根据孩子的“特质”和“成绩情况”,给你推荐4种“寒假计划组合”:
寒假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调整”的:
- 如果孩子今天不想做数学,可以换成语文,明天再补;
- 如果孩子做了额外任务(多做10道数学题),给个小奖励(吃冰淇淋、玩半小时手机);
- 如果没完成任务,不要骂他,问他“为什么没完成?是任务太多还是不想做?”然后调整。
其实,寒假计划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学多少”,而是“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保持学习习惯”。
今晚就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做一份“他的计划”吧——
问他“最想做的事”,拆成“小目标”,留“空白时间”,然后让他自己执行,你只需要“陪伴”和“鼓励”。
这样的寒假,孩子会觉得“开心”,你会觉得“省心”,开学后,他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加油,咱们做家长的,只要找对方法,就能让孩子的寒假“既玩得好,又学得好”!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寒假刚放三天,孩子就像“脱了缰的小马”——早上睡懒觉到10点,作业翻两页就去玩游戏,晚上熬夜看动画片,你一说他就皱着眉头反驳:“好不容易放寒假,能不能让我好好玩?”可你心里比谁都急:“这一个月要是全荒废了,开学肯定跟不上!”
别慌,其实学霸的寒假计划,从来不是“把时间排满”,而是“抓对重点+给孩子弹性”。今天就教你用3步,做一份孩子愿意坚持的寒假计划,既不鸡娃,又能悄悄拉开差距。
你是不是以为,好的寒假计划就是“几点起床、几点学语文、几点学数学”?其实大错特错!我见过很多家长给孩子列的时间表,精确到每分钟,结果孩子要么应付了事(比如坐在书桌前磨洋工),要么直接反抗(摔笔说“我不想学了”)。
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自主感”。就像你上班时,如果领导把你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好,你也会觉得压抑,对吧?学霸的计划里,从来没有“必须几点做什么”,而是“每天要完成什么”——比如“每天10页数学作业、30分钟阅读、20分钟练字”,这些是“定量”,至于什么时候做,孩子可以自己选。
比如我同事家的学霸孩子,每天早上先玩半小时积木(他说“玩够了才能静下心来”),再去做数学作业,结果作业做得又快又好;还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喜欢晚上写作业(说“晚上脑子更清楚”),家长也没强迫他改,只要完成定量任务就行。你看,给孩子一点弹性,他反而更愿意配合。
寒假作业是必须完成的,但不要让孩子“突击赶作业”(比如开学前一周熬夜写)。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算“总任务”,再分成“每天的量”。
比如:数学寒假作业有50页,语文有20篇阅读,那么每天做10页数学、2篇阅读,这样10天就能做完,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预习或者玩。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制定,比如问他:“你觉得每天做10页数学怎么样?会不会太多?”如果他说“有点多”,那就调整到8页——孩子自己定的计划,才会愿意坚持。
我家孩子去年寒假就是这样:他说“每天做8页数学刚好”,结果每天早上吃完早饭,他就主动去做,因为他知道“做完就能去玩”。
孩子放寒假,肯定想玩,你越不让他玩,他越想玩。正确的做法是:规定“玩的量”,而不是“玩的时间”。
比如:每天可以玩1小时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平板),或者2小时户外活动(比如打球、骑自行车),什么时候玩孩子自己定,但必须遵守“玩完就收”的规则。比如孩子说“我想上午玩半小时游戏,下午玩半小时”,那就答应他,但如果他超时了,第二天就要减少10分钟——这样孩子不会因为“不能玩”而反抗,反而会学会“控制时间”。
我邻居家的孩子,以前每天玩游戏到半夜,家长说了好几次都没用。后来他们定了“每天1小时”的规则,孩子反而主动说:“我上午玩半小时,下午玩半小时,这样不会耽误作业。”
学霸的寒假,从来不是“什么都学”,而是“抓重点”。这三个习惯,不管哪个年级,都要坚持:
- 阅读:每天30分钟,选孩子喜欢的书(比如《哈利波特》《米小圈》《论语》少儿版)。阅读不是“走形式”,可以和孩子聊书里的内容(比如“你觉得哈利波特为什么能打败伏地魔?”),这样他会更有兴趣。
- 练字:每天20分钟,用带笔顺的字帖(比如三年级的生字帖)。字写得好,不仅卷面分高(中考高考能拉5-10分),还能培养专注力(因为写字需要手、眼、脑配合)。
- 计算:每天10道口算题(比如1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要是计算老错,再难的题也做不对。比如我家孩子去年寒假坚持每天做10道口算,开学后数学考试,计算题全对,老师都夸他“进步大”。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计划也要调整:
- 一二年级:侧重“习惯培养”。不用定太多学习量,重点是“规律”——比如每天固定7点起床、9点睡觉、10点做作业,让孩子养成“有计划”的意识。
- 三四年级:侧重“查漏补缺”。比如数学的计算错误多,就每天多做15道口算题;语文的阅读理解差,就每天做1篇阅读练习(带问题的那种)。
- 五六年级:侧重“预习”。比如提前看一下下学期的数学课本,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或者读一下下学期的语文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这样开学后学起来更轻松。
还有,春节期间怎么调整?比如大年三十到初二,可以不用做学习计划,让孩子好好玩(走亲访友、收红包、看春晚),但初三开始,就要恢复每天的定量目标(比如每天做5页作业、20分钟阅读)——这样不会让孩子完全松懈,也能保持学习状态。
今晚就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做这3件事:
1. 列3个寒假目标(比如“完成寒假作业”“学会骑自行车”“读3本课外书”);
2. 定每天的“定量任务”(比如“每天8页数学作业、30分钟阅读、20分钟练字”);
3. 给玩的“时间边界”(比如“每天1小时电子产品,2小时户外活动”)。
记住:第一天可以宽松一点,如果孩子没完成,不要骂他,而是问他:“今天为什么没做完?是任务太多了吗?那我们明天调整一下。”孩子需要的是“支持”,不是“指责”。
寒假不是“补作业的时间”,而是“养习惯的时间”。只要把这几个关键习惯抓好,开学时你会发现:孩子不仅完成了作业,还变得更自律、更爱学习了。
你准备好和孩子一起做计划了吗?今晚就开始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