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故居观后感大全》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1 13:41

写作《故居观后感大全》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故居的观后感,要写出“大全”的感觉,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和感受,而是要力求全面、深入、有见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内容丰富、思考深刻的观后感:
"一、 观察要细致入微 (Observation is Key)"
1. "环境与氛围:" 故居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如庭院、园林、街道)是怎样的?整体氛围是庄重、宁静、破败还是充满生机?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你的感受? 2. "建筑特色:" 注意故居的建筑风格(如明清、民国、欧式等)、结构布局、雕刻装饰、用材、色彩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它们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文化背景或主人的身份地位? 3. "陈列与展品:" 展出的物品(家具、衣物、书信、照片、艺术品等)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布置和说明的?这些展品讲述了什么故事?它们与故居主人或相关历史事件有何关联? 4. "细节捕捉:" 留意那些不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墙角的一抹苔藓、家具上的一处磨损、墙上一幅褪色的画作、一个特别的摆件。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二、 想象与联想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1

【诗词】信仰——参观一曼故居有感‖张江涵

信 仰——参观赵一曼故居有感

张江涵

1

当乌云密布湛蓝的天空

当微风拂过平整的山坳

当芸苔开遍川南的红土地

高门大院之前

亲手种下一棵桢楠树

不断生长

枝叶所展之处

皆是力量

2

当霞光穿过厚厚的雾霭

当长江水注入无垠的大海

当求学的渡轮靠拢汉江口岸

黄埔学堂之中

巾帼不让须眉

英姿飒爽

贪生怕死者

勿入斯门

3

当旭日升起在澄澈的当空

当溪流融化漠漠的坚冰

当野花开满广袤的黑土地

白山黑水之间

一骑红装白马

驰骋哈东

马蹄所踏之处

尽是红色

4

当夕阳洒下缕缕的光辉

当暮色驱赶归家的人儿

当黑夜笼罩在大地与人们的心头

狭小逼仄的牢房

关不住的是信仰

昂首挺胸

严刑拷打之下

宁死不屈

赵一曼故居(图源:封面新闻)

5

三季轮换

九个月之后

踏上了就义的道路

轰鸣的火车上

唯一记挂着的

是孩儿

从一而终

无怨无悔

含泪挥笔

“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

6

当四季不断轮回

当信仰继续接力

当芸苔又开满川南的红土地

当年小小的桢楠树

如今亭亭如盖

当年的星星之火

如今早已燎遍神州大地

孩子们在学校中汲取知识

在欢声笑语茁壮成长

一步一个脚印

接续您光辉的思想

前往之前的高门大院

在桢楠树下

说与您听

这盛世

如您所愿!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江涵(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3级5班学生,书剑创意写作工坊成员)

配图:方志四川

游贾谊故居有感:爱国无敌,统一必至

长沙是湖湘文化的源头,是我向往的地方。终于有机会出差长沙,遗憾的是只住一晚,那些仰慕之人,仍只能在梦中相见。然而幸运的是,当天晚餐后,我们穿过了太平老街回旅馆。于是,走到了贾谊故居的门前。

夜已深、门已闭,无缘见长怀井、太傅寺了。初识贾谊,是在中学课本里,当年老师给我们讲《过秦论》,联想之前听老师讲过屈原《天问》,只觉屈原爱国壮怀激烈,贾谊爱国却是行动派,他的政论,针贬时弊,一针见血,操之见效,为汉代维护国家一统,立下汗马大功。站在贾谊故居门前才知道,屈原爱楚、贾谊爱国乃一脉相承。

贾谊故居所在——太傅里,原名濯锦坊。楚汉时期,城内居民聚居称坊,相传屈原流放长沙时就住在这一坊内,他常在一口井旁洗涤染上灰尘的锦衣,濯锦坊由此而来。屈原被贬长沙之时,仍然忧国忧民,他行吟于湘水与沅水之间,留下了《离骚》《九歌》《渔父》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国破郢灭楚,屈原作《怀沙》,投汨罗江而死。

一百多年后的汉文帝时期,贾谊因被周勃等人中伤,被谪为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贾谊在屈原濯洗之处筑石床、种柑树,筑宅而居。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便以文著称,21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又升太中大夫。他主张改正朔、易朝服、定官名、兴礼乐。被贬长沙期间,写就了著名的《吊屈原赋》《鹏鸟斌》,开汉赋先声。贾谊被贬三年后,文帝又召他回京任梁王太傅。后因梁王坠马而亡,贾谊自责抑郁而死,年仅33岁。

很多年后,司马迁来长沙,他追寻屈原、贾谊的足迹,“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当不重涕,想见其为人”。屈原居长沙,仍忧国运而仰天呼号,一代《离骚》开楚辞长河。贾谊一生短暂,然所著《过秦论》《治安策》等为历代帝王必读之经典。他提出维护国家统一的“削藩”之策未被采用,终酿成“七国之乱”,然而,文帝采纳他提出武王代梁王建议,成为平乱的中流砥柱。司马迁遂在《史记》作《屈原贾谊列传》以告后人。“屈贾之乡”成为长沙城名片。

在楚汉时期,长沙乃蛮荒之地,但因为有屈原贾谊作底色,长沙乃成忠君爱国之地。特别是在近代,湘人湘地为国所作贡献可谓可歌可泣。

1941年12月7日,日本奇袭美国珍珠,同一天,日本陆军23军进攻香港。13日,日军发布第三次进攻长沙的命令。23日,日军强渡长沙新墙河,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中国军队在薛岳指挥下,依托阵地逐次抵抗,迟滞和消耗日军,日军深入长沙预设决战区域后,中国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反击军团迅速合围日军,予敌以沉重打击。1942年1月15日,日军败退新墙河。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560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仅28000余人,获得全面胜利,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盟军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当时日军在亚洲横扫同盟国军队,装备劣势的中国军队取得如此战果,是何等不易,薛岳将军更被誉为“长沙之虎”。

薛岳将军虽不是长沙人,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作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场,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少有的、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正是湖湘大地强大的爱国救国文化底蕴在抗战救亡中的大爆发。这种以国为重的爱国思想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维持一统的强大保证。

薛岳将军1950年去台湾,1998年去世,享年103岁。在他的晚年,正是李登辉“修宪”篡权时期,薛岳将军拒绝在“宪改方案”上签名,引起岛内震动。李登辉裁撤了薛岳担任“主委”的“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进行报复。现在的民进党不断地在岛内“去中国化”,妄图分裂他当年浴血保卫的国家,若地下有知,将军是否还会扙剑而起,召集长沙会战牺牲的几十万将士掩杀过去?

离开长沙时,我们遥望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像仰望东方。这位伟人也曾在贾谊故居纵论天下,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向世界发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强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屈原贾谊在天之灵会欣慰,“屈贾之乡”会欢唱,神洲大地会欢呼。

中华民族永不分离,两岸必将统一,这是由以屈原贾谊为源泉的中华文化所决定的。历史潮流浩荡,顺者昌,逆者,必亡!(中国台湾网特约作者:且十)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