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1 15:5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读书笔记创意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创意作文,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书页间的奇遇:撰写创意读书笔记的魔法地图"
想象一下,你并非只是一个忠实的读者,而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正站在一片由书页铺就的神秘大陆的入口。你的任务?不是简单地走过,而是要绘制出一幅独一无二的“创意读书笔记魔法地图”,记录下你在这次阅读奇遇中的发现、感悟与奇思妙想。这幅地图,将不仅仅是知识的罗盘,更是你心灵成长的轨迹。那么,如何才能绘制出这样一幅令人惊叹的地图呢?请跟随这份“魔法地图绘制指南”,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站:选择你的“探险工具”——笔记形式"
你的地图将是什么样子?是传统的笔记本,还是五彩斑斓的绘画本?是电子文档,还是手绘的思维导图?"关键在于选择最适合你、最能激发你创作欲望的形式。" 不要害怕尝试!也许你的地图需要: "图文并茂的冒险日志:" 用文字记录核心观点,用图画描绘你的联想、疑问或书中场景。 "时间轴上的奇点标记:" 将书中的关键事件、人物成长或思想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并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区分。 "概念地图的迷宫探索:" 中心是书名或核心主题,向外发散出人物、情节
一部合格的小说通常会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不过,对于艺术家贝萨尼·比克利来说,对于书中故事的演绎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位艺术家利用从书中撕下的书页,创作出独特的纸雕塑。
从而将抽象的故事具象化。
他的折纸祖品非常具有立体感,然后,再经过涂色,让作品更富有艺术性。
可以说,贝萨尼·比克利的创意仿佛赋予了这些书以生命力,让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而有趣。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
快乐与体验,是小学阶段重要的需求之一。
如何平衡这两个“重要”,让阅读与写作变成快乐而富有吸引力的体验,让孩子动手又动脑,最大程度迸发学习热情,挑战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写读后感》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也是这一册的习作重点之一。
写读后感,既需要阅读,又需要写作;既需要概括,又需要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证,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没有充分的实践训练很难掌握。
可是一味的多读、多写,只会让学生久而生厌,事倍功半。于是我试着设计了“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创意活动,来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热情。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创意活动,其实是将“写读后感”进行一次有趣的包装,融进好玩的游戏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指导学生将写好的读后感藏入自己制作的“棒棒糖”内,通过交流传递,拿到一个新的“棒棒糖”,再阅读其中隐藏的读后感和所推荐的书目,写出新的读后感,最后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比,体验交流、分享、写作和游戏的多重乐趣。
下面我来逐字拆解一下这个活动的设计想法:
“棒棒糖”
这里的“棒棒糖”,是学生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亲手制作的。大大的“棒棒糖”里隐含着一个“机关”(开口),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读后感、以及设计的漂流卡和糖果等礼物藏进去。“棒棒糖”的外观要尽可能漂亮、吸引人,但是不能署名,以免泄露秘密。
“谁”
“谁”是个未知数,为这个活动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也符合儿童的猎奇心理。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棒棒糖”会花落谁家,会遭遇什么,于是做“棒棒糖”也好,写读后感也罢,都带上了美好的祝福和期盼。这奇特的阅读经历,也许会成为学生阅读和习作最好的内驱力。
“动”
“动”是谓语,做“棒棒糖”需要动,寻找“棒棒糖”需要动,写读后感需要动,交流、分享甚至吃棒棒糖都需要动……正是这一次次的动口、动手又动脑,让学生的身心都经历了一次美好的体验,感触也更加丰富。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既是活动主题,也成为一句非常顺溜的广告词,充满张力、召唤和互动,是写读后感系列活动最响亮的口号,也演变成五年级师生间非常有趣的暗语。
“棒棒糖对对碰”
最后的颁奖的时候,“优秀读后感”作者会感谢原“棒棒糖”主人推荐好书,一对对“偶然”相遇的幸运伙伴上台领奖的场面,我称之为“对对碰”。此外,我们也会通过照片和实物的展示,寻找每个“棒棒糖”的主人,也是“对对碰”。
#
Step1:活动准备
1. 推荐好书;
2. 指导写读后感。
#
Step2:学写读后感
1. 阅读一本书,写读后感;
2. 制作“棒棒糖”,将读后感藏在里面;
3. 与自己的“棒棒糖”合影。
#
Step3:第一次分享
1. 在文化长廊摆放所有同学的“棒棒糖”;
2. 挑选自己喜欢的“棒棒糖”进行阅读。
#
Step4:再写读后感
1. 阅读“棒棒糖”推荐的书目;
2. 写新书目的读后感;
3. 班级读后感评比,交流推荐优秀习作。
#
Step5:第二次分享(颁奖典礼)
1. “谁是幸运的棒棒糖”摇号;
2. “棒棒糖对对碰”颁奖;
3. 分享读后感佳作;
4. 品尝真实的棒棒糖,分享喜悦。
#
Step6:社团分类
1. 读后感现场赛;
2. 读后感人人过关。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读后感习作活动,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场游戏。
恰如《游戏力》一书中指出:
游戏,是生命的本质,也是孩子的语言。用他的语言,才能最有效的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他的心声,我们赞赏他的努力,我们相信他能合作。
当然,“棒棒糖”毕竟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写好读后感才是这场活动策划与实施的内核,不断激发阅读、习作的动机和热情才是该创意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始终要注意:
指导写好读后感是重点
读后感,是连接课内和课外的桥梁,是表现阅读成果的重要形式。怎么指导呢?
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好书推荐和人物(事件)评论,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写读后感埋下伏笔;
进而依据“先写后教,以学定教”的习作教学宗旨,通过口头作文指导、学习优秀范例和反复的习作评点,明确“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审视学生的读后感习作,发现大的问题:
1. 主要内容概括不简明,比较啰嗦;
2. 不知道该怎么写“感”,如何“感”得有说服力;
3. “读”与“感”割裂。
小的问题有:题目拟的相对随意;书名号的使用不够准确;“我”与“作者”的使用混乱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的读后感评点课力求做到“一评一得”,梳理出几种课型:专题评点式,五步评点式(分标题、开头、主要内容、感想和结尾五步),辩论评点式和竞赛过关式等,一次次评点,一次次夯实,不断提高。
营造浓郁氛围是外驱力
营造热烈的、浓郁的氛围让游戏进行到底、快乐进行到底:
(1)借助道具:做“棒棒糖”是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像“火把节”的火把、万圣节的小鬼装扮一样,学生会因为好玩而投入大量的精力。
(2)海报、照片:对环境进行布置和渲染,让学生一进入“活动场”就被吸附和感染。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海报,与心爱的“棒棒糖”合影,看到或想起这些,便能唤起美好回忆。
(3)奖品设置:所有奖品都是超级甜蜜的棒棒糖,既可以收获快乐和成就,也能亲口品尝甜蜜的味道。
(4)评比颁奖:优秀读后感评比、“谁是幸运的棒棒糖”摇号、“棒棒糖对对碰”等等,设置了不少悬念,所有参与者都有可能获奖,人人都有机会。
交流和分享是最大内驱力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到底为什么而写?我的文章写给谁看?
前一个问题需要有明确的写作动机,后一个问题需要考虑读者。“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创意活动中的交流和分享,恰好都能解决。
因为有道具、有奖品、有氛围,所以就是平日里不那么喜欢习作的孩子也有了外驱力;
因为“棒棒糖”是流动的,读后感是要漂流和评比的,所以不得不考虑除老师外的读者——于是不管推荐书目还是写读后感,都要尽可能考虑同伴的喜好,知己方能知彼;
因为写成的读后感或者体验日记是要一次次交流展示的,所以在同伴学习中更有内容可写,也会努力写得更好,习作的内驱力不断被激发。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教学创意活动,对学生和教师的意义都不小:
学生:熟练掌握“读后感”写作
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
回顾“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活动,学生至少读了2本书,写了2篇读后感;参加了摸底习作、现场大赛和过关活动的3次集体习作;再加上日常练习——每个学生至少写过8-10篇相关文章。有自主习作的热情和这样充分的实践,想不提高都很难。恰如孩子们所言: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活动太好玩了,摇号、颁奖的时候我激动得不得了。可惜我与“超大棒棒糖”失之交臂,遗憾啊! 你已经把划掉的名字,回想过很多次了吧。
听了犹太教子的故事,我曾说:“爱书吧,书很甜”,被老师们夸赞不已;学会写读后感,拿到“优秀读后感”的探花奖,手捧大大的棒棒糖,我要高声说:“读后感,更香甜”。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佳作不断涌现,这里选取一篇《渔王和他的儿子》读后感给大家分享。
教师:以研修改进日常教学
读后感,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常见文体,但少有老师会开展专项研究,可以以此为切入口、用研修的方式改进日常教学。
策划“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活动,既考虑了学生的发展,更兼顾到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课例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梳理了读后感的指导过程(启动课、指导课和评点课);
制定了《五年级学生读后感习作的评分标准》,力求学生人人过关,教师心中有数;
全组教师通力合作、各显神通,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显著提升。
所以老师们说:
通过《读后感评点课》的课例研讨,我们一起分析学生习作,一起磨课研讨,我觉得自己评点学生习作的语言更专业了,对课堂的调控也更有底气了。读后感研讨,真好;“棒棒糖”,真甜。
每一次策划学生活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让孩子喜欢,能够抓住每一个孩子的眼球并吸引他们自觉去努力。“谁动了我的棒棒糖”,人人读书,人人写读后感,人人评比过关,人人赢得棒棒糖,加上我们参与研讨磨课,真是人人有收获,师生大欢喜。
你看,从教师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按教师最习惯的方式进行,紧密联系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们的研修体验也更丰富,受益也更多,更有幸福感。【END】
王怡文老师策划的“谁动了我的棒棒糖”系列写读后感活动紧密围绕语文教材要求,架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从设计思路到操作要点,再到效果评析,系统连贯、生动有趣且实践性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活动范本。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