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1 18:13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抛石施工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工作情况、成果、问题和改进方向。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 核心内容要素 (Must-Haves):"
1. "明确项目背景与目标:" 简要介绍工程名称、地点、抛石施工的具体目的(例如:护坡、护岸、防波堤、堰体填充、基坑支护等)。 说明本次抛石施工的主要技术指标或预期达到的效果(如:保护坡度、设计高程、稳定性要求等)。
2. "详细描述施工过程:" "方案依据:" 提及施工方案的制定依据,是否经过审批。 "材料选择:" 说明抛石材料(石块大小、形状、强度、来源等)的选择标准和质量要求。 "施工方法:" 描述具体的抛投方式(如:自卸汽车直接抛投、吊机吊投、船运抛投等)、施工顺序、分层厚度、密实度控制方法等。 "关键工序:" 强调过程中特别关注或难度较大的环节(如:在深水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 "质量控制:" 说明如何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如:石块尺寸筛选、堆放检查、密实度检测等)。 "
来源:【黄河网】
文丨郑梦玥
五载春秋,匠心传承。在大河奔涌的浪潮中,一场场劳动与技能的巅峰对决正在全河上下激荡出澎湃春潮。从防洪技术的智慧化革新,到技能人才工作室的星火燎原,各种劳动技能竞赛正以创新之势,书写新时代治黄人的奋进答卷。
竞赛筑基
黄河战略落地生根
五年来,黄河工会组织的技能竞赛始终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先后构建了“理论+实操”“传统+创新”的立体技能竞赛体系:在河南,以黄河保护法知识竞赛筑牢法治根基;在山东,数字孪生智能感知装置创新竞赛推动智慧治河;黄委水文局、明珠集团等单位技能竞赛进一步规范,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2024年10月29日至30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仪式暨黄河保护法知识竞赛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首场“黄河保护法知识竞赛”吸引流域9省(区)11支代表队参赛,黄委一队凭借扎实功底夺冠,队员赵敏说:“备赛时通读法律条文,现在处理水事纠纷更能依法依规。”这项竞赛为期3年,将围绕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防洪调度等领域持续开展,为黄河保护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与技能人才双保障。
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
在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焊花飞溅,500余名建设者正铆足干劲抢抓工期。自2022年起,山东黄河工会连续3年开展“匠心铸精品 护卫幸福河”劳动竞赛,将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指标量化为比武内容。“我们设立‘五比五创’标准,比质量进度创优质工程、比水保环保创生态工程……”山东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山东黄河工会更将党建工作与劳动竞赛、工程攻坚深度融合,约150名党员劳模冲锋在建设一线,为劳动竞赛注入“红色力量”,为工程建设点燃“红色引擎”。
技能燎原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黄委始终高度重视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选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组织职工在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黄河工会以技能育才为导向,精心组织各类技能竞赛,为职工搭建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更大舞台,全面激发职工精研技术、追求卓越的热情。
在第九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河南武陟第二河务局职工武世玉凭借精湛技艺勇夺桂冠,河南温县河务局职工谢思杰以扎实功底斩获亚军。在第十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土保持治理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黄委选手樊义佳、侯芳、贺俊斌包揽决赛前三甲。这一场场竞赛不仅是个人技艺的巅峰对决,更折射出黄委技能人才培养的可喜成果。
全国河道修防工总决赛
据统计,5年间,全河累计举办各类竞赛超200场,参赛职工达15万人次,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3人、省部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2个。
从赛场到工地,从抢险到创新,各类劳动技能竞赛已成为锻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这些竞赛不仅提升了职工技能,更凝聚起新时代水利精神。”黄河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山东黄河工会围绕黄河保护治理中心工作,设置了“山东黄河数字孪生智能感知装置(装备)科技创新竞赛”“山东黄河水旱灾害防御知识与技能竞赛”“山东黄河防洪工程运行管理技能竞赛”3项劳动竞赛,同时也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职工“聚力强省建设·建功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竞赛项目。荣获山东省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个人的山东黄河职工孙丽娟、李绪鹏、杜加雷等带领的创新工作室,累计孵化技术成果30余项,直接应用于涵闸改建、数字孪生等工程。
河南河务局全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始终坚持竞赛引领,挖掘培育精英人才,构筑框架体系,按需重点培训,各类技能大赛捷报频传,技师工作室育才行动和一线技术带头人培养行动不断深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河南黄河共有42人通过技能竞赛获得破格晋升资格,39人被评为黄委技术能手,29人被评为河南省技术能手,10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竞赛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起点。
山东齐河河务局河道修防工技师李涛的夺冠之路,是技能传承的生动注脚。从初赛时紧张到“手抖”,到决赛中精准完成抛石护坡、根石探测,他总结的“三步探漏法”被纳入山东黄河技术规程,成为新职工必学科目。
李涛为民兵讲授抢险知识
目前已是河南河务局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头人的武世玉,多次担任技能竞赛、业务骨干大讲堂和防汛抢险技能培训教师,无私传授操作要领;积极参加师带徒活动,培养徒弟10余名,注重团队整体技能提升。
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诺言的黄科院工力所职工刘慧,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在业务、技术和学术研究等方面为新入职的年轻人传道授业解惑,带领团队潜心打磨的固结植生生态护坡和泥沙固结胶凝2项技术,在工程边坡上舒展开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生态画卷。
从维修电工到劳模工作室带头人、从普通工人到“中原大工匠”的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运行分厂职工袁继勇,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编写成讲义教材,不仅在局内宣讲,还多次受邀到黄委、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讲座,培练赛、传帮带,培养更多有专业特长的技术技能人才。
从个人荣耀到集体突围,各类劳动技能竞赛正以工匠精神为舟、以创新传承为桨,在治黄一线激荡起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
赛果转化
从“竞技场”到“主战场”
竞赛场上迸发的智慧火花,正日渐转化为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在山东黄河工程建设工地,2022年至2024年“以赛促干”成绩亮眼: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22座涵闸重塑“钢筋铁骨”,均已实现通水;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完成96处河道工程1104道坝建设、44.63千米北大堤堤防加高帮宽,并催生黄河下游山东河段桩基引黄闸关键技术研究获大禹水利科技奖。
在明珠集团,得益于黄河工会推动成立的“黄委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由张新超、史中喜和朱洪雁3个不同工种工作室领衔人联手改造升级的“牵引式钢丝绳自动涂油保养装置”,于2024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分别在三门峡水文站、潼关水文站水文缆道上试验成功。
当传统治河遇上“数字孪生”浪潮,劳动竞赛也成了技术革新的孵化器。山东黄河工会引入“数字孪生智能感知装置”竞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参赛团队研发的智能监测设备,将水位测量精度提升至0.1厘米,为防洪调度装上“最强大脑”。
“这些创新成果不是‘盆景’,而是能大规模推广的‘风景’。”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竞赛负责人程宇阳介绍,多项竞赛成果已纳入全河技术推广目录。
劳动竞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练兵场”和“创新场”。黄河保护治理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孕育着新希望,持续深化“技能+创新+法治”融合模式,让竞赛成果转化为治黄实践,为打造安澜黄河、智慧黄河、生态黄河贡献力量是新阶段工会组织使命所系。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黄河工会竞赛目标任务正铺展新卷。这场以劳动筑基、用创新领航的生动实践,正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筑梦幸福河的澎湃动能。
END
编辑:徐 倩
美编:郭瑞琳
审核:项晓光
本文来自【黄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