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1 20:14
写作核心提示:
这篇作文将探讨在高考结束后,国旗下进行讲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国旗下的声音:高考后国旗下讲话的注意事项"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当沉甸甸的高考成绩尘埃落定,莘莘学子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时,国旗下往往也回荡着鼓舞与期盼的声音。作为承载着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和教育使命的庄严场所,国旗台下进行的高考后国旗下讲话,更应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教育契机。因此,发言者必须精心准备,注意诸多事项,以确保讲话的庄重性、时效性和影响力。
"一、 主题鲜明,立意高远"
高考后的国旗下讲话,核心主题应围绕“祝贺”、“感恩”、“展望”与“奋斗”展开。要明确表达对全体考生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肯定与祝贺,对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支持付出的感谢,对学生未来人生道路的真诚祝福与殷切期望。立意要高远,不仅要关注个体命运,更要将其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激发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内容空泛、脱离实际或仅仅停留在个人情绪的抒发。
"二、 内容得体,兼顾普适与个体"
内容的选择需兼顾普适性与个体关怀。一方面,要强调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如诚信、坚持、感恩、责任
2025年高考临近。5月26日,在长沙望城区第一中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校长刘宇以《高考,只是我们成长的逗号》为题发表讲话,帮助同学们认识高考、理解高考、备战高考,并为高三学子鼓励与减压。以下为刘宇这篇“国旗下讲话”的节选: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2025年5月26日,是高三同学们在望城一中参加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最后一次常常被赋予特殊意义,承载着情感的沉淀与仪式感。最后一次升旗仪式预示着高中生活的即将结束,不免让人对过去充满怀念和不舍;但同时也预示着新征程的开始,不禁又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而这新旧交替的通关密码,就是高考。在即将奔赴高考战场的关键时刻,我今天国旗下讲话主题是:高考,只是我们成长的逗号。
高考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是命运的分水岭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无数学子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的命运,所以,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成为了国人的图腾。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平权、知识平权、信息平权、城乡平权、生活平权不断实现,高考的意义也在发生着变化,它不再是“鲤鱼跳龙门”的金银台,也不再是天差地别的分界线,更不是人生成败的分水岭。曾有校友回校说,“当年以为没有考上理想大学失去了一切,后来才发现,人生的路口从来不止一个红绿灯”。高考它像十字路口的路标,标注不同的城市、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但无法定义你人生的全部可能。即使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草根逆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首《诺言》天下知的郭有才,励志人生堪称典范。比如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的曹德旺,并未上大学,亦能成为杰出企业家,再比如,相声演员岳云鹏、演员王宝强、主持人孟非、导演李安等也没有高的学历,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风生水起。高考只是选择的开始,而非结局的宣判。高考不是逼着我们做非此即彼的割舍,而是送给我们人生多元的选择。若干年后,你今天认为无比重要的高考,也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朵普通的浪花。
高考需要全力以赴,因为每一分努力都是成长的印记
既然是重要的路口,便值得我们以最郑重的姿态走过。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努力未必换来理想的分数,还要不要拼?”请记住:真正的全力以赴,从来不是为了一张试卷的答案,而是为了在青春里刻下“我曾为之奋斗”的印记。你们每天清晨的琅琅书声,深夜台灯下的演算草稿,错题本上反复标注的知识点,都是成长的印记。这些努力未必能让你每道题都做对,但会让你在面对难题时多一份从容;未必能保证分数排名靠前,但会让你在未来面对挑战时,想起“高三那年我曾咬牙坚持”的自己。高考的努力,早已超越了分数本身,它锻造的是抗压的韧性、专注的能力、规划时间的智慧等,它考验的是,自己如何与压力共处,和紧张拥抱,如何排除干扰,保持定力。
高考来临,顶住压力、舒缓紧张是必修课,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面对高考时都会有压力,而且都有舒缓紧张的能力。排除干扰、保持定力是常态课。高考来临,我们的身边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军师”,这些“军师”大多是以“为你好”的名义而出现的,真诚得让你盛情难却。怎么办?从现在开始,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分析去判断哪些建议我要接受,哪些建议我要拒绝。拒绝别人的热情,如果你心存愧疚,这就是严重的内耗。我们一定要相信,真正为你好的人,不会因为你没有听他的意见而不再爱你,只会因为你通过独立判断形成最优决定而更加爱你。同学们,这些因高考而来的体验、纠结甚至痛苦,都将是伴随你们一生的“成长密码”。
高考或许能给你一张暂时门票,但人生的价值需要终身书写
同学们,高考分数可能会给你一张大学的门票,但请记住:这张门票是通往人生的某个站台,而非定义你价值的全部标签。高考的分数,只是你人生长卷的第一页,而后面还有无数篇章等你书写。大学里的专业深耕、职场中的能力打磨、生活里的善意传递,都是更重要的“人生答案”。大家所熟知的“90后”著名卖货主播董宇辉,大学时英语老师叫他问题,因为紧张,讲话就很磕绊,老师安慰他:“你可以说普通话,你尽量不要说方言。”实际上他当时是在用英语问题。于是他就每天苦练英语,练着练着能完整通顺地表达了。他还给外国朋友当导游练习口语。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疯狂阅读,丰富自己的阅读量,终于,命运九曲回肠之后垂青了他,他成了全网最有才华的带货主播,随后他创办公司“与辉同行”,人生之路高歌猛进。
作家路遥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高考值得你全力以赴,但不必让它成为捆绑你人生的枷锁。你的价值,从来不由一张试卷、一次选择决定,而在于你是否始终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就像大树的高度不止于它此刻的年轮,你的未来,藏在每一次为目标拼搏的当下,藏在你对“终身成长”的信仰里。
同学们,此刻的你们,像即将振翅的飞鸟,高考是助你翱翔的一阵风。请以“十字路口”的清醒看待选择,以“全力以赴”的姿态对待当下,以“终身书写”的格局展望未来。无论12天后的答案如何,你笔尖划过的每一道痕迹,都是青春最生动的印记——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在某一场考试的终点,而在你始终向前的步履中。
愿你们提笔时有“全力以赴”的勇气,合笔后有“成长印记”的坦然;更愿你们懂得:高考是人生的“阶段性测试”,而心怀热爱、持续生长,才是生命最长远的“价值答卷”。加油吧,少年们!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整理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 通讯员 曾昊溟
2020年的这个春天,因一场新冠疫情而不同寻常。如今,冬已逝,春如期!
4月13日,宁波镇海中学校园迎来高三学子返校复课。早已春意盎然校园因为同学们的到来,更加生机勃勃。
早上7:30,全体返校师生在教室里观看了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的开学第一课。
早上8:00,返校师生在教室里面通过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结束后,由张咏梅书记通过直播作新学期首次国旗下讲话。
以下是讲话全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这个庚子新春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场疫情让大家的生活过出了千百种滋味。很多同学说,自己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想上学,想念老师和同学。过去时段的好多次早上,我独自走在空无一人的操场,冬日的阳光依旧洒满每一个角落,这原本应该是充满了生机的绿茵场,却显得如此空落和寂寥,忽然觉得,以往每一天平凡的校园生活是何等的可贵和让人惦念!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场全民“战疫”、人民战争,和每个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无法忘记那些逆行者的身影,他们中有“无论生死 勇往直前”的白衣天使,有日夜坚守设卡检查的基层工作者,有愿尽一己之力服务前线的志愿者……生活中的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在疫情面前,他们都历练成了当代的英雄。“我有的不多,但我愿倾尽所有;我会的不多,但我愿竭尽所能。”这是一个个担当者朴实而让人温暖的心声。
那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该扮演什么角色、拿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此时,我不禁想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一代镇中人在烽火迁徙中艰难崛起,迁回向寺,迁瑞岩寺,迁汤家庙,再迁瑞岩寺,几经辗转,才保百年文脉生生不息。今日的这场疫情何尝不是一场考验人的“烽火”?这场战役教会我们太多道理。它让魑魅魍魉原形毕露,也让我们看到了闪光的逆行者;它让我们遇到了愚昧、怀疑、黑暗和失望,也看到了智慧、信仰、光明与希望。电影《流浪地球》中有这样一段话:“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现实中,利己主义者永远不可能独善其身,要知道,只有在平安祥和的“国”,才能有温馨幸福的“家”。
“欲酬凌云志,当效逆行人”,疫情过后,这份体悟或许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作为镇中学子,应该有家国天下的抱负,更应该成长为那个能为他人、为社会遮风挡雨的人。就好像那些已经走出校园的学长们,他们在这次“烽火”中,或冲在抗疫一线报道着最新的疫情,或就在我们身边,服务保障着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如专注时事政治评论的“侠客岛”栏目负责人、01届校友张远晴探访武汉24小时封闭小区,深入了解疫情中的武汉民生;如93届校友薛震创作抗疫公益歌曲《我们的旗帜》,由“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带给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感动和鼓舞;如刚毕业的19届校友全婧阳为筹措抗疫物资不舍昼夜地奋斗,搭建了一个协调货源、运输、资方和医院的爱心平台,她负责的非盈利公益组织“八方公益”已为湖北42家医院匹配急需物资,成为战疫后方的坚实臂膀之一……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但这就是众志成城的最好诠释!
同学们,疫情总会过去,生活也总会恢复正常。但是疫情留下来的,那些刻骨铭心的痛不应该被轻易忘记,那些深刻的教训也不应该被时光冲淡。17年前的非典疫情,我们用意志和智慧、鲜血和生命取得了抗击SARS的重大胜利,虽然一直以来对疫情的反思、叩问都没有停止,但这次的疫情,又一次用惨痛的代价敲响了警钟,教会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教会我们要实事求是,科技兴国。天地有序,万物有灵,人类不应该是地球的独裁者,枪响之后,从来没有赢家。一位曾经参与过抗击SARS的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下一次再有这样的疫情就靠你们了。我们不愿意看到有“下一次”,但是理智告诉我们应该思考,当真的“下一次”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具备了真正的应对本领,能否会真正成为 “社会的脊梁”。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家国情怀不是一个空洞的字眼,是踏踏实实每一天的努力,是在灾难和不幸面前应该有的底气和实力!
同学们,“惜光阴百日犹短,细安排一刻也长”, “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做好准备,打造一个更有底气更有实力的自己了吗?让我们一起加油!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