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1 20:4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出纳自我评价的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明确评价目的和对象:"
"目的:" 你写这篇自我评价是为了什么?是用于年度总结、绩效考核、求职申请,还是自我反思?不同的目的决定了评价的侧重点和语气。例如,求职时可能更侧重于展现优势和潜力,而绩效考核则需更客观地反映工作表现。 "对象:" 评价是写给谁看的?是上级领导、同事,还是仅仅自己看?了解读者有助于你调整措辞和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2. 内容要真实、客观、具体:"
"真实:" 自我评价必须基于事实,切忌夸大其词或虚构经历。真实是建立信任的基础,虚假的评价容易被识破,反而会损害你的形象。 "客观:"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的表达,尽量用数据和具体事例支撑你的观点。 "具体:" 不要只说一些空泛的词语,例如“工作认真”、“能力强”等。要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能力和态度。例如,可以描述你如何处理一笔复杂的交易,如何解决一次资金短缺问题,或者你提出的哪项建议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突出重点,展现优势:"
自我评价,这是很多人觉得简历难以下笔的地方。
但无论招聘什么岗位,HR翻来覆去看到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那句宽而泛之的认真谨慎、专业能力强…
简历如果是一个产品。
自我评价起到的作用,就像红牛的“困了、累了喝红牛”;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样朗朗上口的广告语。
想到广告语,产品就浮现在眼前。
它应该让HR在忘记简历所有内容时,记住你。
但是,职场中,很多人简历中的自我评价往往是这样的。
A:无方向猛夸型。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有上进心。踏实稳重,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
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具备独立按时完成工作的能力。
B:结合部分工作内容猛夸型。
善于安排会议,准备议程及跟进落地实施;具有强大的定量解决问题和优先排序的能力。
倾向于解决团队内外部的问题,以较高效的方式解决工作中的挑战。
但让人更崩溃的是这些自我评价往往是成段出现,还位于简历抬头…
这属于你踩过的坑,掉过的陷阱都好,不管你是不是绞尽脑汁,看过所有自我评价的参考模板,这样的自我评价是难以抓住任何人的心的。
下面将呈现从问题到解决方法的分析。
1、与求职岗位的匹配度过低
自我评价往往会布局在简历头部。
这是简历给HR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往往是难以改变的。
自我评价很多人会写出过于宽泛的自我评价,放之四海而皆准,以致于阅读简历的人根本看不出你在财会专业有什么特色,浪费了布局的位置和机会。
比起红牛和脑白金的广告,这样的自我评价就是一句弱弱的:我很好,买我吧。
这样的广告是最早淹没在淹没在人海的。
检验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你写的自我评价换一个方向工作,是不是继续符合这个工作的要求。
2、立场主观
自我评价中,往往参杂了高度个人倾向和主观立场。
自我评价更像是理想状态的自我,但是HR更想了解是正常、现实状态下的你。
哪怕在描述自己工作经历时,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带入“我的最好”这个事先假设。
所以HR看到的每个候选人的逻辑能力、抗压能力、沟通纠纷能力都超级好…
如果全都信,估计HR怀疑的是自己的世界观。
在看久了这些充斥着个人倾向东西之后,自然容易唤起质疑。
3、描述抽象,不方便HR评价
HR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高效筛选候选人。
简历上面的公司、经历等信息,可以在面试、入职尽调环节要求你提供进详细的佐证文件核实。
你的具体经历、证书、公司,他一查便知。
自我评价上面出现的抽象评价内容,可能所言非虚,但是你冥冥之中加重了HR给自己预设的工作量,难道你说的每一句话还要去一一核实不可?
这样的自我评价是占不到好处的。
1、体现和职位的高度匹配
首先,根据聘方贴出的职位描述(职位描述的具体分析方法已在上期展开过),详细了解企业具体的用人要求。
其次,梳理自己的实际情况,把企业最急需人才的特质放在自我评价中。
如果企业需要做过全盘账务核算,那么全盘账务会计,就是一个很好匹配词。
有的人会说,我没有这些可以匹配的经历。
企业公布的职位描述上,哪怕沾边的,我们是不是都应该深入挖掘后提炼匹配?
寻找匹配的角度可以是:
工作内容(记账还是出纳、内审还是财务、财务分析还是财务核算…)
技能要求(是否自己Excel会用VBA,用数据透视表比别人更熟练、会用编程软件、对该企业目前的财务软件比较熟悉?)
行业(是否工作经历和拟求职岗位就是同行业?如房地产、制造业?)
2、客观描述
所谓的客观描述,就是我们在写自己成果、经历上,尽量依靠可核实的第三方数据、材料。
1、证书类。
会计职称、技术职称。
国家奖学金、XX市/全国的财务相关比赛证书。
语言证书。
2、工作描述。
2.1审计:
项目类型
年报审计、IPO审计,还是各种政府专项
客户层次
上市客户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多?
负责项目大小
哪些项目是做底稿、打下手,哪些项目是自己全程负责,单打独斗的跟企业沟通?
2.2财务:
岗位:
专员/主管/经理,是否负责单位的核算工作?
应收应付/总账/固定资产/债务?
业务范围:
公司行业是什么?
地产、商贸、制造业?
工作价值:
是否编制财务报表?
核算金额、流水笔数多少?
结合单位经营情况做过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有什么成果?节省了哪些成本?
3、用数字说话
避免用词模糊,尽可能量化工作年限、工作经历。
8年会计经验和会计实务经验丰富,前者量化程度高(对于筛选者,8年经验是否属于他所招聘候选人期间是一目了然的)。
实务经验丰富这种用词,容易加重人的疑惑和心理查证负担。
写清楚自己的从业年限、岗位、具体工作事项,有利于减轻HR的筛选难度。
审计求职,则可以放一些高质量项目的数量(IPO的过会数量、上市实体年报审计数量)。
1、财务岗位,关键词的构成可以为:
工作年限及职位+职称/证书+其他
可参考的案例:
(5年主管会计+中级职称+地产行业)
(3年国企出纳+初级职称+硕士)
(9年制造业成本会计+初级职称+熟悉SAP系统)
2、审计:
职级和从业年限+客户类型+职称/证书+其他
可参考的案例:
(3年高审+参与上市实体内控及年报审计+CPA专业)
(5年项目经理+带队上市实体IPO年审+执业CPA)
…………
关注我,你的关注就是最好鼓励。
更多干货。
近年来,少数年轻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年轻干部误入歧途?他们的贪腐行为有哪些特点?
为还赌债挪用公款
收受红包买游戏装备
李晓飞1990年出生于一个生活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2012年,李晓飞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一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017年调入某财务股。工作之余,李晓飞大多无所事事,常常靠喝酒打发时间。
因为空闲时间百无聊赖,李晓飞自2013年起开始在微信的“抢红包群”里打发时间。此后,“抢红包群”成了“赌博群”,李晓飞也逐步沉迷其中。
2017年开始在网站上赌博后,李晓飞承受的经济压力逐渐增大。为了还上赌债和继续赌博,家庭存款、朋友借款、银行贷款、信用卡透支……所有来钱的办法,李晓飞统统都试过。到了2018年4月,他的赌债已经达到140多万元,而他当时的月工资只有不到3000元。
于是,李晓飞第一次挪用了单位公款——他趁着股长不在,副股长请产假在家,从单位账户里挪出了20余万元,用于归还朋友债务。
此后,李晓飞依然继续赌博,赌得最疯狂的时候,他在赌博网站上一天的充值金额就有400万元,下注赌资则有三四十万元。随之而来的是李晓飞一次次挪用公款,每次挪用金额80万元或100万元。
至2018年11月,李晓飞挪用、贪污公款共计1921.88万元。眼看着这个窟窿已无法填补,李晓飞选择了逃离。出逃20余天后,李晓飞被警方抓捕归案。
2019年12月30日,李晓飞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和一向空虚散漫的李晓飞不同,还有一些曾经很优秀的年轻干部也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
1987年出生的张裕成长之路平稳而顺畅。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大学期间张裕就入了党,毕业不久便考入某街道办事处。
张裕在对接部门、服务企业中热情肯干,表现出了很强的沟通应变能力,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他在自我评价时也认为自己“富有朝气,敢担当、有勇气”。28岁,张裕被提拔为当地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是当时“最年轻的街道中层干部”。
当上副主任后的张裕,与各类公司、老板打交道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他很享受被老板们“众星捧月”的优越感,收受礼品礼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而促使张裕在堕落深渊中越走越深的则是网游。为了获得闯关打怪的成就感,在玩家中“有面子”,在朋友中“多吹吹牛”,求胜心切的张裕开始买装备、刷等级。随着游戏的开销越来越大,张裕的工资逐渐不够用了。
囊中羞涩时,张裕想到了那些“交好”的老板。从“借钱”到收红包……短短两年时间,张裕累计在网络游戏中充值18万余元,这些钱几乎全部来自那些有求于他的老板。
2017年8月,因犯受贿罪,年仅30岁的张裕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9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28万元。
点评:坚定理想信念
将干部选拔培养与监督相结合
年轻干部腐败问题反映出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特征。记者梳理发现,除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干部沾染不良兴趣爱好,如网络游戏、赌博、公款打赏主播外,还有的干部日常生活贪图享乐、爱慕虚荣。如有的干部注重“自我包装”,通过受贿和挪用公款来大量购买奢侈品以及美容整形等。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助理研究员阳平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缺失,把工作看作换取功名利禄、追求高档生活品质的工具。“由于思想、价值的‘总开关’出了问题,他们面对腐蚀就失去了抵抗力,甚至主动被腐蚀、被围猎。”阳平表示,一方面,年轻干部出生并成长在物质相对丰足的年代,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容易被消费主义裹挟,陷入虚荣攀比的怪圈;另一方面,年轻干部熟悉网络环境,也会更容易沉迷于网络赌博、游戏等,从而欠下巨额债务,为还债实施违纪违法行为。
“这也表现出少数年轻干部对权力缺乏敬畏心。”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一些年轻的干部虽然职务不高,但身处权力较集中、资金较密集的部门,一旦对自己的岗位和职权没有清晰的认识,就容易发生“思想滑坡”。
“年轻干部自身要重视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阳平看来,年轻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强化“公仆”意识,高悬心中“戒尺”,以自尊、自警、自爱、自省的态度踏实干事创业,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此外,有关单位和部门也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监督和关心关爱。庄德水表示,首先要严格选拔干部,把好年轻干部的政治关、廉洁关;其次要加强思想、纪律等教育,把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关口向前推,关注年轻干部的生活圈、工作圈,让年轻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成长起来;同时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抓早抓小,让年轻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制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避免因小的问题滑向大的腐败深渊。
在领导“指引”下套取公款
跟同事一起收受红包
出生于1985年的黄华国,拥有硕士学历,是一名年轻的技术型干部。2013年4月,黄华国作为食品化验的学科带头人,被引进某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并很快凭借自己的踏实肯干和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成长为业务骨干。
时任所长吴某某欣赏黄华国脾气好、能吃苦,以培养、锻炼的名义,经常带着他去全省各地出差,每次都会去外面吃饭、喝酒,由黄华国负责点菜、付钱。
“我们出差很辛苦,伙食补贴自己拿回去就好了,吃饭喝酒的钱就自己虚造点再报呗。”第一次出差回来,吴某某告诉黄华国如何报销垫付的餐费时这样说。尽管心里并不认可,但黄国华犹豫还是照办了:“既然领导说可以,那就可以吧。”
此后,在“前辈”的“指引”下,黄华国通过虚增出差人员或虚造出差次数,找其他公司虚开采购发票,货款转账到自己的支付宝上等方式多次套取钱款。
同时,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工作能力,短短3年多时间,黄华国升任质检所副所长。随着手握的权力越来越大,一些老板也开始对黄华国进行围猎,他的心里警惕进一步松懈。除了收下老板们偷偷塞进他口袋的钱,黄华国还虚增设备仪器报价,将虚高部分占为己有。
最终,黄华国因贪污公款入狱,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想收又怕,看到别人都收自己不收又心有不甘。心存侥幸之下,还是拿了老板送的钱。”这是曾在一家国企担任总经理的“80后”干部宋小林被留置时的自白,也是他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
宋小林毕业后曾就职于一家国企,一步步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之后回到家乡,成为住建局城建股的一名干事。
刚到新单位没多久,宋小林和其他同事来到施工现场验收,施工方老板悄悄递给宋小林一个500元的红包。正当准备拒绝时,宋小林发现同来的验收人员都非常自然地收下了。事后,宋小林和同事讨论收红包的问题,同事们对此不以为意,觉得几百块钱是小钱,离受贿还差得远,没人会管。
随后几年间,宋小林怀着“大家都收,我也跟着收”的念头,对于老板主动送上的礼金来者不拒。在一笔笔“红包”的侵染中,宋小林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验收时的红包,他开始期待通过工程项目从老板那里获得更多好处。
此后,担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3年多,宋小林通过在项目工程承建、绿化物资采购、劳务项目承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累计收受现金23.6万元。
2020年9月,因涉嫌受贿犯罪,38岁的宋小林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点评:以上率下、上行下效
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记者发现,一些年轻干部由于涉世未深,容易成为他人实施违法犯罪或违纪违法行为的“中间人”,或受周围同事违纪违法行为影响,模糊底线意识。如有的领导将年轻干部培养为自己的“跟班”,共同分赃;有的对违纪违法行为“有样学样”,一步步走向腐败。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告诉记者,这些问题与有些地方不良的政治生态息息相关。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与从政环境息息相关,深刻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在污浊的政治生态下,干部个人的理想抱负很难施展,而清明的政治生态能够为干事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对社会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所处的工作环境,日后的言行也会深受影响。”庄德水谈到,有的年轻人刚工作时饱含激情和追求,但受到周围不良风气影响,心态逐渐发生变化,理想信念动摇。“这也对当前官场政治生态建设提出了考验。”他认为。
政治生态的好坏与否,首先要看领导干部的作为。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重视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形成以上率下、上行下效的良性互动。
只有身为“领头羊”的领导干部先把“脊梁”挺起来,才能逐步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年轻干部拥有干事创业的舞台,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避免官场“潜规则”和不良风气对年轻干部的负面影响。
为朋友大开方便之门
利用单独办公机会挪用公款
“我随意点点鼠标,就能够帮中介朋友给没有购房资格的外地购房者通过系统审核。”2019年3月,某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开发管理科原工作人员尤利卫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60万元。
尤利卫出生于1991年,2014年考入某地房产交易中心服务窗口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尤利卫和前来办理业务的房产中介打交道最多,也偶尔收一些他们送的土特产和小礼品。
2016年10月,尤利卫被调到当地住建局房地产开发管理科工作,主要职责是审核一手房购房者资格。当地实行新的房屋限购政策后,一些房产中介计划违规帮助外地人购房,赚取不正当利益。于是,他们找到尤利卫,让他违规通过不符合购房政策的材料,并送上2000元购物卡。之后,尤利卫多次把不符合条件的购房材料通过审核,并收取每单好处费2000元。
在这期间,尤利卫提出过自己不该收这么多钱、以后不想再继续违规审核,换来的不是想象中的停手,而是中介的推波助澜——主动将每单好处费提高了两至三倍。
此后,面对一次次提高的好处费,尤利卫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起初,对不符合条件的材料他会一一核验,摸清情况后再予以“放行”。后来,中介朋友送来的材料无论真假与否,他都跳过核验步骤在系统上点击通过。再后来,朋友提出材料造假有困难,能否在材料不全的情况下也通过审核,尤利卫干脆直接在系统上确认好购房者基本信息,立即就予以通过。
从2017年4月起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尤利卫充当中介的“内应”,违规审核购房资格,所涉房屋有1036套之多,累计收受现金217.7万元。
“轻而易举”就能实施违纪违法行为的现象不是个例。某地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原“90后”出纳员王雪曾贪污公款一年多未被发现。
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奢侈品,一件衣服6.4万元,一个包超过20万元……王雪在工作、生活和网络游戏中结交了大量“出手阔绰”的朋友,养成了畸形的消费观念。进入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工作不到一个月,她就开始想方设法侵吞、骗取公共财物,用以满足消费欲望。
监管形同虚设,复审复核层层失守,为王雪贪污公款打开了方便之门。王雪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漏洞,不仅让出纳王雪独自在一间办公室办公,而且其他工作环节负责人也未认真履职,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我自己一屋,财务室其他工作人员不会随便进入,这给了我很多机会。”王雪表示。
仅一年多的时间,王雪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骗取公款多达720余万元。2019年12月,王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点评:警惕制度体系漏洞
做好案件办理“后半篇文章”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类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与现行制度体系的漏洞或缺陷有密切关系。一些年轻干部进入岗位后发现了工作系统和监管制度的漏洞,但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但没有及时反馈,还认为有机可乘。他们在第一次作案得逞后发现并无大碍,助长了侥幸心理,于是继续作案,进而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严重地步。“干部腐败不腐败,关键要看其手中的权力是不是能够受到强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制度约束,而不应简单地看其级别高低。”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助理研究员阳平博士表示,要对年轻干部经常性地开展廉政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塑造、培育年轻干部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另一方面要运用身边人身边事强化警示教育,提醒其警惕“围猎”和权力的腐蚀,做到廉洁自律。
此外,各级地方和部门应该做好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办理的“后半篇文章”,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认真整改,推动完善相关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取得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