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2 01:4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工作牌自我评价的作文,通常是为了在述职报告、年度评估、晋升申请或求职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工作牌所代表的职责和身份,展现自己的工作表现、能力和态度。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明确目的和对象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1. "目的性:" 首先想清楚写这篇自我评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申请晋升、还是为面试做准备?不同的目的决定了评价的侧重点和语气。 2. "对象性:" 考虑你的读者是谁?是直属上级、HR、还是更广泛的评审委员会?了解读者能帮助你调整措辞和侧重点,使评价更具说服力。
"二、 深刻理解“工作牌”的象征意义 (Deeply Understand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Work ID Card)"
工作牌不仅仅是一张身份识别卡,它通常代表着:
1. "职位与职责 (Posit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它明确了你的岗位和核心工作内容。自我评价应紧密围绕这些职责展开,说明你如何履行了这些职责。 2. "团队与归属 (Team and Belonging):" 工作牌将你置于一个特定的团队和组织中。评价时应体现你对团队目标的贡献、与同事的协作情况。 3. "标准与期望 (Standards and Expectations):" 拥
近日,一种名为“假装上班公司”的企业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
据潮新闻报道,近日,杭州出现一家名为“假装上班无限公司”的机构,提供“朝九晚五”的付费上班服务,每天收费30元。
老板介绍,两个多月来已有三四十人前来“上班”,来这里“假装上班”的人只有少数是确实不想工作的,“过来拍个照片发给家里人看一下就走了,给了我们50元”。其它多为暂时没找到工作或需要办公场地的人。
有网友认为,去“假装上班公司”,经济实惠,非常方便。也有网友表示不理解,认为“去这里不如去图书馆”。
据荔枝新闻此前报道,记者探访发现,一些写字楼的空闲办公室已经变身成“假装上班公司”,事实上更像是“共享办公室”。不仅是写字楼里的工作室,有些画室、咖啡店,也蹭着热度,纷纷发布带有“假装上班公司”话题的帖子。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2月起,全国多地注册有“假装上班公司”,甚至还有部分商家宣称可以提供“代缴社保”“伪造实习证明”“制造工资流水”等服务。国是直通车也在报道中指出,“该行业已出现异化倾向”。
律师提醒:“假装上班”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邱跃指出,此类行为涉嫌伪造劳动关系、骗保及提供虚假证明,违反《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同时提醒求职者,切勿因“隐瞒失业”而参与伪造文件,一旦被用人单位查实可能承担违约责任。
江苏振泽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旭进一步提醒:
作为“假装上班公司”,应考虑如何有效进行人员管理,避免非法经营或者被利用从事非法活动。
作为“假装上班者”,应当避免被洗脑或被动参与有关违法犯罪行为,并保护好个人隐私。
来源:潮新闻、荔枝新闻、北京日报、国是直通车、网友评论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领一个,存给子孙后代享福。”某电商平台上,宣称“足金工艺品”“天然翡翠”的商品,以低至1元、0.99元的“白菜价”和“全五星好评返现”“先用后付”等诱惑吸引消费者,在“礼品畅销榜”上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通过购买、鉴定和多方采访发现,这些超低价“奢侈品”背后,隐藏着一条涉嫌虚假宣传、玩文字游戏、利用失效链接逃避责任的灰色产业链。所谓“福利”,实为一些商家精心设计的骗局。
“足金”掉漆“翡翠”染色
7月1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了一款售价3.25元、标注为“足金工艺品”、重32.14克的“百福杯”。收到的商品仅用气泡袋简易包装,密封袋内的金色“百福杯”多处掉漆,露出灰色基底。快递中还附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全五星+15字评价+10字追评+晒图3张收藏店铺,截图给客服领取奖励2元”。
随附的鉴定证书标注“含金量99.9%”并备注“金色”。记者随即联系了出具证书的机构,对方明确表示“未查询到相关检测记录”,并强调“正规足金检测需标注检测方法、仪器型号”“32克足金制品不可能3元出售”。
7月3日,记者又购买了一条售价0.39元的磨砂光珠“金手链”。收到的商品无证书、无返现卡片,表面金色涂层用指甲轻刮即脱落,摩擦后露出灰色基底。
另一款售价1元、商品页面显示销量超3300件的“金项链”,其鉴定证书仅在“检验结论”处标注“工艺品”,“贵金属检测材质”栏空白,与商品页面宣传不一致。客服解释称“镀金也算金饰”,当记者问及镀金含量时,对方回复“只是装饰,别太较真”。收到项链后,记者发现项链极轻,约2.3克,吊坠在运输中已被压坏,接口处可见灰色材质。
更离谱的是一款宣称“纯金含量99.9%”,售价0.88元的男士戒指。其标注重量7.88克,记者收货后发现实际仅1.2克。用打火机加热后,戒指迅速发黑、变形,最终熔化成黑色塑料状物质。
从事珠宝鉴定工作10余年的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张女士告诉记者:“足金质地柔软,售价几元连成本都覆盖不了。从掉漆情况看,大概率是普通金属(可能是铁或合金)镀了一层金色漆,所谓的‘鉴定证书’明显是伪造的。”
玉石类商品同样陷阱重重。 一款长期占据“礼品畅销榜”第8名、售价0.99元的“天然高贵翡翠挂坠”,商家宣称“7天无理由退货”“全场包邮”“未发货可秒退”,好评率超99%。
然而,记者收货后看到这块“翡翠挂坠”色泽呆板,毫无通透感。经在天津从事玉石生意多年的李先生鉴定,实为“合成翡翠,经染色处理,含有机染料成分,长期佩戴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这种合成染色品,成本最多0.2元,无收藏价值,染料中的重金属还可能通过汗液渗入人体,危害健康。”李先生说。
以“镀金”混淆“足金”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专业术语的不熟悉,通过替换字眼、模糊表述规避平台审核。
例如,某平台上多款标注“和田”字样、售价1元的饰品(商品页面显示累计销量超1800件),在商品介绍中,“和田玉”悄然变成了“和田钰”。客服辩称:“钰是珍宝的意思,我们的产品是‘和田地区的钰’,不是玉石。”记者购买的“和田钰浅项链”,实为白色树脂材质,表面涂蜡仿玉,小刀一划即露出灰白基底。
而实际上,珠宝行业明确,“和田玉”是特定玉石品类,“钰”则无材质定义。
混淆“镀金”与“足金”也是常见手段。前述售卖“金项链”的商家在标题中强调“金项链”,详情页却用小字标注“镀金工艺”;某款“99.9%纯金戒指”宣传“足金打造”,鉴定证书却只称“工艺品”,规避贵金属材质描述。
“珠宝需明确标注材质纯度,工艺品则无此强制要求。”前述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张女士指出,商家用“工艺品”证书搭配“足金”宣传,是钻法律空子。一旦被投诉,就可以以“证书已说明是工艺品”搪塞。
链接失效店铺“变脸”
商家究竟为何推出1元“金项链”、0.99元“翡翠挂坠”等超低价商品?有何利可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一些消费者购买超低价商品后发现问题试图维权时,往往会发现商品链接已失效、店铺“改头换面”甚至注销,这正是其获利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记者购买的1元“金项链”链接在收货后第5天失效,原“珠宝”专营店页面变为售卖袜子、垃圾袋的日用百货店,店铺名称、简介全改。联系平台客服,记者得到的回复是“店铺可能进行了类目调整”。而查询历史订单中的商家ID,显示该店铺已注销。
“这是典型的‘引流—换品—关店’套路。”电商从业者林先生透露,一些商家先用超低价商品冲销量、刷好评,提升店铺权重;随后换成高利润日用品,利用积累的流量获利;若投诉过多,则直接注销店铺,换个身份重新注册。
更隐蔽的是“店铺转让”。某平台卖家告诉记者,一个有3000+销量、98%好评的“珠宝店”可卖2000元,接手后只要更换商品类目,之前投诉记录即可被“清空”。
记者点击自己购买过的多个低价商品链接,发现其中有3个已经失效,显示店铺已经关闭,有两个已经改卖其他商品。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还可能成为这些商家的“新商品”。记者在低价“翡翠”店下单后,很快便接到能准确说出记者姓名、地址、订单号的“客服”电话,以“质量问题退款赔偿200元”为由索要银行卡卡号和验证码。当记者要求通过平台退款时,对方立即挂断。商品评价区中,多位消费者留言称下单后收到类似诈骗电话,个人信息疑遭泄露。
此外,商家诱导的“好评返现”,核心目的是制造“好评假象”。“一张好评截图能让商品在平台推荐位停留更久,吸引更多人下单。”资深电商从业者吴先生道破其中玄机。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虚假宣传、玩弄文字游戏,到链接失效、店铺“变脸”,超低价商品灰色产业链环环相扣。所谓的“1元买金项链”“0.99元抢翡翠挂坠”,不过是披着“福利”外衣的骗局。消费者需警惕低价诱惑,谨防财物损失与信息泄露。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来源: 法治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