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帝国落日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2 04:11

推荐《帝国落日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帝国落日》(通常指戴维·希伯特的《帝国落日》系列,讲述罗马帝国晚期历史)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观点有深度:
1. "明确核心主题与个人感悟 (Identify Core Themes and Personal Reflections):" "中心思想:" 首先要明确你读完《帝国落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对其宏大历史画卷的震撼,是对帝国衰亡原因的深思,是对特定人物命运的感慨,还是对历史进程规律的探索? "个人见解:" 读后感的核心在于“感”,即你的个人感受和思考。不要仅仅罗列书中的事实,更要写出这些事实、情节或观点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或情感共鸣。例如,罗马帝国的衰落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书中的哪些描述让你印象深刻?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Choose a Focused Angle):" 《帝国落日》内容庞杂,涉及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具体化:" 你可以选择关注一个或几个你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方面。比如: 对罗马政治制度衰败的分析。 对“蛮族”入侵的描绘及其影响。 对帝国晚期

《帝国日落》:西方种族主义源于殖民活动

《帝国日落》科乔·柯朗 著 冯勇 译 中译出版社

加纳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尚在襁褓中时,便随家人搬去了英国。在不少人看来,从西非来到英国是一个跨越多重历史时期的过程。横亘在两个家园之间的不仅是千山万水,而且是百年沧桑。英国被视作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包括加纳在内的非洲国家则被认为才刚走出那未开化的时代。

从10岁起,我和家人每年都会回到加纳度过漫长的暑假。有一回,我终于问了那个在我脑海里盘旋已久的问题:“爷爷,为什么加纳这么贫穷呢?以前不是被称为‘黄金海岸’吗?”一阵沉默后,爷爷给我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为。“加纳几十年前才获得独立,所以还需要追赶其他国家”——这在那时似乎是一个可以说得通的理由。加纳是一个年轻国家,而英国则已建国许多年了。我生活的这两个地方的关系,就类似于我和爷爷的关系。

新学年伊始,我回到了英国。随后我发现,为了解释世界上出现的不平等问题,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四处流传。在英国的版本中,这个故事被添加了一些“英国例外论”的元素。从教育体系和更广泛的文化图景中,我了解到英国——这个工业化资本主义和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是如何追求财富和稳定,以及如何有机地创造出了理想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体制的。这正是这个国家实现了富裕和文明,而其他国家却陷入了贫穷和野蛮的原因。若提及大英帝国,人们只能模糊地说出它曾以何种方式助力不列颠向全世界传播其政治、经济和法律系统。我在学校了解到的这种解释世界种种差异的说法,其基础正是那些关于人种分化的观点。这些观点比其他观点的由来更久,同时也更加不堪。这种说法昭示出这样的种种构想:人类有不同肤色,不同肤色的人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种是人类进化差异的标志。然而,互联网的崛起和全球旅行数据的增长向人们预示了这样一个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所有让这个世界变得丑陋的不公和分歧,都将湮没在历史的进程之中。

回首往日帝国,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不仅在英国呈现螺旋式上升,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愈演愈烈。此外,不平等也是非洲大陆在摆脱帝国之后面临的情况,特别是在21世纪。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摒弃一些激进的想法,比如:像阿克拉这样的非洲城市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许多人而言,非洲永远不会是一个可以深入了解现代世界的地方,因为这块土地被排除在了现代世界之外。相反,人们在说起非洲大陆时,仍然愿意多费工夫将其描述为饥荒、疾病或贫穷之地。当英国或美国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社会或经济危机时,评论家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说“这与非洲,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本书将回溯问题的根源并提醒人们,种族主义源于殖民活动,而不是殖民活动起源于种族主义。在种族歧视中,痛苦的个人经历之所以具有影响力,是因为它是在深刻的、结构性的不平等背景下产生的。当我们从种族角度分析数据时,英国巨大的财富不平等就会更加明显地浮现出来。帝国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文化或种族层面,也存在于经济领域。

从意识形态出发,为种族等级进行辩护是殖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还有一方面与其具有相同的地位——大英帝国这500年在世界范围内的行动不仅仅针对棕色人种。这是一个资源掠夺和财富囤积的过程。这是一种全球性的有准备、有预谋、有组织的武装劫掠体系。

帝国末期的斗争为我们所有人生活的这个世界定下基调,现在是时候思考帝国结束的世界了,不仅要考虑身份问题,还要考虑财富和经济问题。“去殖民化”就意味着要面对当今世界上许多导致不平等和不安全的力量,无论是在英国本土还是在海外。本书的写作方式和文章结构都有其特定方式,其目的是阐明“去殖民化”时期和今天之间的共鸣,以及帝国终结期间发生在全球各地的争论和这个不平衡、不平等的世界所面对的当代挑战之间的共鸣。

本书结构遵循曲线式的时间顺序,而不是传统的线性历史进展观——在彼时和此时之间来回往复,每一章都从大英帝国崩溃的不同场景开始,并探索其遗存如何持续地与仍旧统治我们世界的体系产生关联。在本书各章节中,回旋镖效应是一个生动的隐喻,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帝国在衰亡时期产生的影响如何在发达国家卷土重来。

(作者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法学院教师)

学会洞察和把握世界大势--读《落日的辉煌》有感

这次有幸参加市委党校学习,在课外之余也读了几本书,特别对《落日的辉煌》这本书感触颇深。这本书对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作了历史的反思,对我们学会敏锐地洞察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不无借鉴作用。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

然而,仅过100多年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就彻底改变了,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善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这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悲歌。”

在变化的世界面前,清朝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100多年的盛世之后中国社会骤然下跌,极端的闭关,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距离大大地拉开了。

以中国最为自豪的农业为例。到了1840年,千年前的耕作方式基本没有变化,全国人均粮食仅200公斤左右。在美国,人均粮食已达到1000公斤左右。在工业方面,到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了。在这段时间,中国的阜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第一座炼钢平炉建于1890年,比西方晚了近30年,第一艘汽船造于1865年,比西方晚了60年,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到了1840年,全世界的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这时还不知道铁路为何物。

军事上,明末清初已引进并使用西方大炮。但后来,为了使八旗骑兵弓马“技术特长”不致失传,废用大炮等热兵器,恢复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西方的长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被看成怪物,甚至愚昧到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军舰用“驱邪”的马桶、秽物等这种地步。

科学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明朝之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那时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而中国就有175项,占57%以上。到明中晚期,中西方之间仍是互有长短。经过清朝200多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中国比西方晚了几乎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这些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才缓慢地介绍到中国。

落日虽然辉煌,接踵而来的却是长夜无歌。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反省我们民族的这段历史,太值得我们后人警醒。对当前以及未来世界历史大变动、大发展、大转折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走向世界。

(作者 林秀华)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