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2 04: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有深度、有真情实感,并且符合“观后感”的文体要求: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是基础:" 你观看了什么?是电影《雷锋》、纪录片、图片展览、相关文章,还是参与了以雷锋为主题的活动?清晰地说明你“观”的对象。 "“感”是重点:" 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你的感受、思考和启发。仅仅复述内容是不够的,要写出自己的触动和变化。
"2. 精心选择观后内容:"
"聚焦细节:" 不要试图涵盖雷锋的所有事迹或你看到的所有内容。选择一两个最让你印象深刻、最触动你的具体事例、场景或人物片段来深入描写。例如,是雷锋帮助战友洗衣服的情景?是他在雨中送母子回家的画面?还是他省吃俭用攒钱捐助的坚持? "紧扣主题:" 选择的内容必须与雷锋精神的核心品质相关,如: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
"3. 深入挖掘感受与思考:"
"联系自身:" 思考雷锋的精神品质与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价值观有何联系?你之前是否有过类似的想法或
■舞钢一高 一(1)班 陈奕冰
雷锋这个名字可以说已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无论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满一火车”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还是学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月活动,都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应该永存于我们心中。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大家不断宣扬与传承雷锋精神?读完《雷锋的故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雷锋的童年十分悲苦。父亲先后被国民党和日寇殴打而惨死,母亲受地主的凌辱逼害后自杀,哥哥因做工得肺结核病死,可怜的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被本家奶奶收养。他上山砍柴被地主以穷人不许上山砍柴为由,用镰刀在手背上连砍三刀。然而,凄惨的童年并没有让他碌碌无为、自暴自弃,而是乐观坚强、力争上游。
雷锋曾言: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属于永远谦虚的人。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有限的,而年轻的时光,更是珍贵而一去不返。年华虽会老去,但若心灵仍保持奋斗的姿态,生命仍会继续绽放别样的精彩。风华正茂的我们,应珍惜这短暂的青春,保持斗志昂扬、力争上游的姿态,为远大的理想忘我奋斗,而不是肆意挥霍宝贵的青春时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这段纯真美好的岁月,不至于在时光流逝后,感慨自己虚度了最美丽的青春时光。
正如泰戈尔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雷锋选择化悲愤为动力,怀着服务人民、服务党的信念,积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也应该像雷锋一样,即使遇到挫折也仍心存希望,敢于重拾信念,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实现属于自己的精彩。
由此,我又想到了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他说:“要在绝望之山上开采希望之石。”创业之初,新东方的教师们只能挤在一个窄小的办公室,学员更是少得可怜,但俞敏洪从未放弃,心中常怀希望,一步步坚持,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诚然,希望看似邈远而又触不可及,但正是因为这份希望与脚踏实地的坚持,才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敏洪。张海迪在轮椅上学会26门外语,霍金在病重的情况下写出《时间简史》,史铁生残疾之后坚持写出更多感人的作品。他们的人生不可谓不悲苦,但他们和雷锋一样,拒绝自暴自弃,拒绝碌碌无为,满怀希望地奋斗,书写出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生,最终散发出旭日般的光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像他们一样,怀揣着希望的种子,奋力拼搏,拓宽自己生命的厚度。
实现真正的青春,还应做到保持谦虚的态度。魏征曾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即便雷锋因做好事而得到诸多荣誉,他也从未因此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是一直以谦逊的姿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回首过往,古今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沉稳谦卑、不骄不躁之人。孔子博学仍能不耻下问,怀揣一颗谦卑之心向他人求教,哪怕对方不过是一个天真的孩童;大作家萧伯纳曾把一个小女孩的话当作终身教诲,只因为她让他懂得了平等和谦虚;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然而他总是谦逊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谦逊品性。正如证严上人所言: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越有谦卑的胸襟。人生是一场道阻且长的修行,而谦卑是我们青春修行的第一课。一个人要想在修行之路上获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时刻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谦逊地学习他人之长处,弥补自身之不足。
《雷锋的故事》虽然只讲述了发生在雷锋身上的一些日常小事,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这种精神将成为我们在漫漫岁月征途上踽踽独行的灯火,成为我们人生的风向标。纵使雷锋已归入尘寰,但雷锋精神将永被传承,似那巍巍群山挺拔于九州大地,永存于华夏子民心中。(指导老师:张四丽)
学雷锋难吗?有人说难,也有人说不难。我是后者。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有人在街头进行了这样一个测试:一名怀孕多月,弯腰十分困难的孕妇,鞋带开了,路人会不会提供帮助?在视频中,主动提供帮助的有白发老人,有幼儿园小朋友,有保安,有医生,有保洁员,还有快递小哥……这些人轻轻弯腰,举手之劳,但帮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学习雷锋,通常说的是学习雷锋精神,但是“精神”较为虚无缥缈,不如具象化——学习雷锋做事。当然了,雷锋精神不止于此。
心中怀有做大事的情怀,不拘细节小事。可能,当前人们对于学习雷锋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学习雷锋就是做那种惊天动地的事,而忽略了雷锋之所以被我们铭记,不是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些关乎群众生活、关系身边人的小事。他遇事不躲,不挑挑拣拣,一点点累积,累积到足以被我们铭记,被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铭记。学雷锋,没必要非得瞄着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怀有做大事的情怀,从细微处着眼,“芝麻西瓜一起抓”。雷锋也是普通人,但心里装着的是普通老百姓,这是一种大情怀,他做的事,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事。他从不拘泥于事情大小,不会因为事情小而不去做。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有人需要帮助,我们搭把手、出份力,就是在学习雷锋。搭把手、出份力,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吗,这就是在学雷锋。也就是说,学习雷锋要把善行的种子融入到日常。
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种永恒。我们常说,贵在坚持,学习雷锋也是一样,常做常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雷锋,不如不做。学习雷锋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从心底里认可这种理念,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熔于心,铸于行。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我们学习雷锋的意志不能变。现在,网络上经常出现见义勇为被反咬一口的报道,有些人看到这些,心生胆怯。我们常说,正义不会缺席。我们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终究会还你一个清白。有人认为,要更加健全法律法规,来确保见义勇为的人不被诬陷。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可是当需要你见义勇为时,如果考虑的是会不会惹上麻烦,那这种见义勇为恐怕就变了味了。倘若心中笃定,又何须忌惮一时的委屈。“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魄力还是要有。
其实,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应该只是如何更好地学雷锋,也要考虑如何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传承的力量最伟大。雷锋对于我们来说,是过去时,但是雷锋给与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精神,却是进行时,一直在传承和延续着。父辈将这种精神传承给我们,我们也要将其一代代传承下去。在知乎上有一个帖子,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学习雷锋。这种观点所折射出来的是狭隘的心胸和局限的眼光,不仅自己没有学习雷锋,还让雷锋精神在他身上停下来了。在测试视频下,有一条评论是这么写的:我现在也是一位怀孕7个月的准妈妈,生活中确实会遇到很多不便,感激每次需要解围的时候,那些毫不犹豫站出来帮助我的人。谢谢那次在地铁让座的残疾大叔和老爷爷,我会带着你们的善意在往后子女的教育里传承下去。我们常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评论区这位准妈妈的涌泉相报是子女教育里的善意传承,回报给的是我们这个社会。
说得再多,都不如真正去做。学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光靠嘴传承不下去。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环境怎样变化,只要你愿意去做,认可雷锋留给我们的价值理念,其他的,管他呢。有时候,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你把事情想复杂了。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