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孔子世家》观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2 04:26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孔子世家》观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史记·孔子世家》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文章有深度、有见地、结构清晰:
1. "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核心内容:" "阅读原文(或可靠译本):" 这是基础。仔细阅读《孔子世家》的原文(如果古文能力允许)或选择一个准确、流畅的译本,确保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主要活动及其历史背景。 "抓住关键点:" 思考司马迁是如何叙述孔子的?他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形象?司马迁对孔子的态度是钦佩、批判,还是客观评价?文本中哪些事件、言论或细节特别引人注目? "结合历史背景:" 了解春秋末年的社会动荡、政治格局、礼崩乐坏等背景,有助于理解孔子行为和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2. "明确观后感的“观点”:" "避免泛泛而谈:" 观后感不是简单复述故事,也不是对文本的逐字评论。你需要提炼出一个或几个核心的、你个人有感触的观点或思考角度。例如,你可以聚焦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他的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司马迁笔下的孔子形象、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等。 "确定中心论题:" 明确你想要

天下第一家——孔子世家


阙里草堂


“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城市,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是曲阜,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在曲阜市城区有一条整洁的马路叫阙里街。据说这街上原有两个石阙,阙里街由此而得名。街上有一座宫殿式府第,坐北朝南。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竖匾,竖匾两侧一副金字对联,上联是“与国咸修,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便是享誉全球的天下第一家---孔府.

2500多年以来,孔子的后裔们世代居住在这里。所以这里又称“阙里世家”.据传说在孔子时代,阙里街只是城外一条小胡同。孔子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阙里住下来,相传当年只有三间小屋。故宅旁有一口古井,现已用石栏围住。据说是当年孔子的母亲汲水的地方,过去皇帝到了孔府,随行大臣们饮古井水以沾孔子的文气。在那里还有一辆破车,据说是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乘坐的。史圣司马迁曾来此凭吊孔圣人,并抒发他对孔圣人的无限景仰之情:有诗书证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随着孔子的仙逝,不少弟子为之守墓。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孔子死后300年后,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随着孔子的声望日隆,历代帝王不断的给孔子追加各种谥号。孔子故居经历代迭加增修至明代中叶扩至现在的规模。历时2100多年,孔家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比皇帝的家还要尊贵,皇帝只是一朝一夕的大贵族,而孔府是20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大贵族。

据有关史书记载,历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庙的有汉高祖刘邦。继汉高祖刘邦后,汉明帝、汉章帝、汉安帝,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周太祖郭威,宋仁宗赵祯,大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共11个皇帝19次出巡来到这里。汉平帝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时期称孔子为“文圣尼父”,唐代开始称孔子为“圣人”,并敕封为“文宣王”,元朝再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以后又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清王朝更进一步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祭孔时,这些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要向孔子行叩拜大礼,这是历史上所有的贵族之家都没有过的恩宠。随着对孔子谥号追封的叠加。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后裔也一再封赐。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孔子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也是天下第一家。


天下第一家--孔府


孔府简介

孔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孔府占地200多亩。雕梁画栋,飞檐彩拱,凉亭曲桥,奇花异石。称得上是中国最大、最豪华的封建贵族府第。孔府整个布局是前衙后宅。分为中、东、西三路,这与北京故宫相似。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花园。西路衍圣公接待贵客、学礼、读书的地方。东路有家庙、祠堂。还有就是亲属住所,二门里有座“重光门”。门上端悬有明世宗朱厚熜御书“恩赐重光”的匾额。“重光门”平时关闭,从两侧通过。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时,才能在13声礼炮声中打开。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没有的。只有列土封候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

孔庙简介

孔府的西侧一墙之隔,便是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孔庙。是纪念祭祀孔子的祠庙。孔庙的规模更大,占地300多亩,古木参天,碑碣如林。孔庙的建筑主体是大成殿,是历代皇帝祭孔子的地方,位于孔庙中央。唐代称为文宣王殿,宋徽宗赵佶尊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更名为大成殿。正殿大成殿比北京故宫太和殿,仅矮三砖。据说这是孔府要让皇室三砖之意。大成殿虽不及太和殿气势雄伟,但也巍峨挺拔。在殿前的平台上,围着曲曲折折的汉白玉栏杆,双层飞檐下有十根龙柱,每根都浮雕着双龙戏珠,下托山海波涛。上缀着朵朵祥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只见云龙飞舞。可与北京故宫的龙柱相媲美,据说每当皇帝来此出行,十根龙柱都要用黄绸缎包裹以免引起皇帝忌讳。孔庙里还有中国的十大藏书楼之一奎文阁,这是一座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书籍、墨迹的楼阁。它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是一座仅次于大成殿的高大建筑。有诗云:“嵯峨峻阁入宫墙,上有云梯百尺长”。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后。有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诗礼堂。相传孔子曾在此督导儿子孔鲤学习《诗经》的地方:“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人建此堂,以为学习诗礼之所。清初孔尚任曾在此向清康熙大帝进讲过经书。院中堂前有一株唐槐,根柯蟠结,枝繁叶茂;两株宋银杏树,亦千年之物,浓荫半亩,春华秋实,雌银杏至今仍硕果累累。除曲阜孔庙外,自汉代以后,各地祭孔活动延续不断,在各地逐渐建成孔庙。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孔林简介

孔府北面便是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占地3000余亩, 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已有2500多年历史,孔林神道长达1000米,苍松翠柏,夹道侍立,60多座楼亭、殿、堂隐现在密林深处,古诗有云:“古木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四周林墙长达15华里,林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东边为其子“泗水侯” 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孔林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这里有大量的珍贵石碑,牌坊等古迹。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各持当地的奇花异草栽在这里。还有许多现在都叫不出名的树,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态学的活文物。

孔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 “三孔”古迹驰名中外,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因此素有东方文化宝库之称。1994年12月“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曾几何时,孔子跌下圣坛,在我们国人的印象里孔子曾经是一个胆怯、懦弱、迂腐,失败者的形象。笔者之所以整理此文,就是想告诉大家孔子是迄今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最牛的人,没有之一。同时也希望大家重新认识我们的圣人。我们的国度能出现圣人是我们后世子孙无尚的荣光,而对我们圣人的无知,也是我们莫大的遗憾。

孔子纪念(一)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诞辰2572年纪念日有感

感想之一:2500多年前的孔子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孔子的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在重视学生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特长。

一、三个“四教”
1.四教之一:文、行、忠、信
【原文】子以四教:文 、行、忠、信。——《论语 》述而篇
解读: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历代文献的掌握,社会实践的能力,与人交往的忠诚守信。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活动再到个人品行的教育,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格局。
2.四教之二: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原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篇
解读:在这里,孔子点评了自己的几位得意门生,指出他们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方面各自的突出表现。
3.四教之三:道、德、仁、艺
【原文】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篇
解读:孔子重视思想品德和伦理道德教育,树立做人、做事、游戏的目标和依据。

二、二种六艺”
1.六艺之一:礼、乐、书、诗、易、春秋

原文】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原文】孔子 曰:六艺於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史记·滑稽列传》
2.六艺之二:礼、乐、射、御、书、数
【原文】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
解读:礼、乐、射、御、书、数为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学习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其中射箭、驾车(御战车)为军事技能。

小结:孔子的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教品德,规范行为、完善人格;又教知识,充实自我、精神觉悟;再教本领,安邦定国、社会担当。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