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2 05:2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德智体美”的自我鉴定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写出一份既全面又真诚的自我评价:
"一、 理解“德智体美”的内涵"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清晰地理解这四个维度具体指什么:
"德 (Moral Character):" 指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诚信、友善、遵纪守法等。考察你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智 (Intellectual Ability):" 指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沟通表达能力等。考察你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和能力。 "体 (Physical Health):" 指身体素质、健康状况、运动能力、生活习惯(如作息、饮食)、体育锻炼习惯等。考察你是否身心健康,是否热爱运动。 "美 (Aesthetic Appreciation):" 指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创造力(有时与智相关,但更侧重艺术表达)、生活态度等。考察你是否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内容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全面性 (Comprehensiveness):" "切忌偏重:" 不能只写自己擅长或满意的方面,忽视其他方面。要尽量涵盖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教育战线引起热烈反响。
广大高校师生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工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深有体会。她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目标、原则和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要求,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对学生的历史观教育,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重视教工队伍建设,重视工作方法的探索完善,从民族发展复兴的高度,帮助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把握科学规律、社会规律,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引发一线思政工作者共鸣。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大手笔、大动作、大战略。”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鹏颖说,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向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聚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北京市教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引领性,设置重大研究课题、项目,培育引领思想、引领时代的优质成果;要增强协同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领,汇集不同地域、高校、学科、专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展理论攻关;要增强实践性,将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推动思政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师德师风建设等具体工作之中,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倍受鼓舞和鞭策。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吕红说,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探索“协同”新路径,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中心,使校内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使校内外各种资源为思政学习与实践搭建平台,构建“大思政”“大教育”和“大宣传”格局。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说,我们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奋力跟上技术进步与话语情境的变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交流,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热烈互动。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忠宝推出全国首个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受到学生欢迎。唐忠宝说,同学们喜欢和老师在微信或微博“互粉”。通过新媒体,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老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总书记说到我心坎里了。”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利说。近年来,她开通QQ空间记录和探讨学生们的成长经历,开通辅导员博客分享学生工作的心得体会。“我喜欢用网络流行语和学生们交流,一起讨论热点问题,力争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困惑。”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刘力波说,高校思政队伍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在政治传播意识、形象塑造、沟通技巧、演讲辩论、新媒体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以学识渊博、魅力突出、个性鲜明的特点为大学生喜爱推崇。
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引发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
“路线方针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要落实落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说,广大师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不仅要有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更要有行动执行上的雷厉风行。
中国海洋大学青少年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付欣说,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广大教师是“引路者”和“守望者”,我们要充满热爱、坚守情怀、增强本领、积极有为,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长征。选择做辅导员,就是选择始终与学生在一起,把学生的点滴成长汇成自己的幸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副书记李睿说,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与学生同心同行,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作为一名‘青春正当时’的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全国学联主席团成员、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会主席靳宇栋说,我们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记者吴晶、胡浩、施雨岑 参与采写记者王思北)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紧接着,从中央到教育部,再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气吞山河的决心、疾风骤雨般的力度,推动“双减”政策切实落地。
一时间,“双减”成为教育领域,乃至全民热烈讨论的教育话题。与此同时,对“双减”的一系列质疑随之而来:学生作业减了,知识巩固不足了,再加上没了课外培训的辅助,考试分数肯定得下滑,怎么能保证考上好高中、好大学?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教育界委员时提到:“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
那么,在“育人”(素质教育)与“分数”(应试教育)面前,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如何破解二者的矛盾?关键是要厘清二者的内涵与关系。
教育目标不同
教育的本义是育人,是引导和激发出不同人自有的潜能,加以发展,使其具有适应社会、改造世界的必备能力与品格。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品德高尚,有理想与信仰,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有健全人格,有扎实学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全面发展,内心坚定、安宁、幸福的人,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本义。
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唯分数,唯名牌大学,学校不择手段,不惜消耗学生学习热情,不尊重生命,不尊重生活,不尊重人性,不尊重教育规律,死填硬塞,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大批校长、老师、家长打着教育的幌子,成了唯分是图的“资本家”,成为半夜鸡叫的“周扒皮”,肆意压榨学生的时间,以伤害学生一生的幸福和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实现自己的经济与政治利益!
应试教育是功利教育,是伪教育,是伤人、害人,甚至是吃人的教育!
教育内涵不同
有人会说,素质教育会导致没高分,上不了好大学,学生没前途,家长不满意。
事实上,素质教育从来不排斥分数,但素质教育的分数与应试教育的分数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素质教育的分数是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能力与品格为核心,科学施教。教师要真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好学、乐学中取得实实在在、货真价实的优秀成绩,高分是水到渠成。
这也是“双减”政策真正的任务目标: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学生的学习才是快乐学习。所以,素质教育不是吹拉弹唱,不是不管分数的空中楼阁。
而应试教育是唯分数论,学校从校长到教师,目中无“人”,只有分数,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事实上,分数也成了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成为圈分工厂,教师成为没有头脑的流水线工人,学生成为学习机器,分数成为冷冰冰的产品,被大红纸装扮起来,挂在学校门口,以招揽更多更优质的学习机器。
教学方式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有科学的教育理念,精准把握当前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政策,以及我国中、高考考试评价体系,并能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落实在课程与课堂中。
学校着力构建科学丰富、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教师用自己对学科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应试教育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没有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尊重教育规律,不了解学生真正学习的过程,不懂得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一味地将所谓的知识点硬塞给学生,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会引导学生自学,课堂满堂灌,死板硬套教参,照本宣科,自身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度理解与热爱,课堂没有设计,效率低下,没有品位,没有美感,味同嚼蜡,了无生趣。
课后只会让学生低效率地重复练习知识点,蛮横无理,盲目瞎干,事倍功半,低效苦干。学生苦学、死学,低效学,最终厌学!有点悟性的学生,可能坚持苦学,取得所谓的高分数,但耗尽了对学习的热情,高中一毕业,发誓今生不再学习。
悟性和自律意识差点的学生,连可怜的分数也拿不到,从此自信全无,甚至失去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长期以来,我们困在应试教育圈子里不能自拔,唯分数,唯清北,很难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是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戕害,贻害万年!
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双减”政策为契机,学校、教师、家长应该深入理解、学习“双减”的内涵,解放思想,主动拥抱改革,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贡献力量。
(人大附中教师、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杜祥)
来源:民生周刊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