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大学新生开学校长讲话》,(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2 06:44

手把手教你写《大学新生开学校长讲话》,(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大学新生开学校长讲话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注意事项"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是大学生涯的起点,也是学校展示自身形象、传递办学理念的重要场合。校长作为学校最高领导,其讲话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篇成功的校长讲话,不仅能够激发新生的入学热情,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大学生活指明方向。因此,校长在准备开学典礼讲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校长讲话的主题应围绕大学精神和育人目标展开,例如“ welcome to university ”,“ the journey of learning ”,“ the future belongs to you ”等等。讲话内容要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现学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要关注新生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二、 内容充实,富有感染力"
校长讲话的内容要充实,既有对学校历史、现状的介绍,也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既有对学术知识的强调,也有对人格培养的重视。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避免使用过于官方、枯燥的语言。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案例、名言警句等,增强讲话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也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既要展现校长的权威和魄力,也要展现对新生的人文关怀和温暖。
"

北大校长开学典礼寄语新生:德才均备,学以成人

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9月20日消息,今天是北京大学迎来2020年开学典礼。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德才均备 学以成人。全文如下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大家考入北大,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并向伴随你们一路拼搏的父母、老师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由于疫情原因,有一些在海外的同学不能到场,但学校始终牵挂着大家,将尽最大努力,做好线上教学,希望我们能早日在燕园相见。

今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平静祥和的生活,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着人类发展的进程。

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对于同学们来说,这场抗疫斗争正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社会课。大家不惧风雨,经受住了考验,并且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同进步成长。

从你们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北大人”就成为大家的新身份,这也意味着新责任、新使命。

我记得四十多年前,原北大历史系主任、史学界的一代宗师邓广铭先生,在对我们进行入校教育时讲到:自己年轻时和大家一样,十分向往北大,“醉心于北京大学,成了一个北大迷”。入学后,通过一些大师的言传身教,他深感“天下之学术聚于北大”,并表示“这怎能不成为促使我天天向学、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邓先生的这一席话也仿佛是讲给今天的你们。

你们当中,既有朝气蓬勃、憧憬全新生活的本科生,也有沉于思考、醉心于科学探索的硕士生、博士生。不论是老同学还是新面孔,北大厚重的历史、优良的传统都将是你们拼搏奋斗的动力源泉,都将会指引大家明确成长的方向,探寻成长的道路。

“德才均备、体魄健全”,是北大核心的育人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要深刻认识它的内涵,做新时代的北大人。

首先,做新时代的北大人,就要抱定宗旨,坚定爱国信念。

蔡元培校长曾提出,“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一百二十二年来,北大人用知识、思想和生命服务于祖国,“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个北大人的血液中。

在这次疫情中,北大人一如既往、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以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决胜的信念,生动诠释了北大人的初心与使命。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校友钟南山院士颁发了“共和国勋章”,一大批北大医护工作者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家北大系统医院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这是党、国家和人民对北大人抗疫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北大医学人勇挑重担、大爱无疆的集中体现。

在今年7月的毕业典礼上,钟南山院士作为校友代表作了发言。他说,自己已经为祖国健康服务60年,还希望为祖国再服务若干年。从17年前“非典”期间那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里来”,到今天的“抗击疫情,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这就是北大人的赤子之心和责任担当。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希望同学们传承好北大的家国情怀,自觉把奋进的脚步与国家发展的脉搏、民族复兴的进程同频共振,把成长的根基打得更牢、扎得更深。

二是博学慎思,面向时代课题。

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病毒传播等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各国紧密协作,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未来充满着未知。同学们要登高望远,站在时代前沿,以立足于解决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高度,开始自己的学习与探索。北大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这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资源和良好条件。

两年前,生物物理化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谢晓亮院士全职回到北大。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在新冠抗体的研究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回顾求学之路时特别提到,当年他在北大化学系读书的时候,就广泛涉猎,旁听了物理、数学等很多院系的课程,这为他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既要聚精会神、刻苦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要拓展跨学科视野,建立更加多元的知识储备,为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好根基。

同学们还要有放眼世界的胸怀,越是在动荡复杂的背景下,越要积极面向世界,当好连结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希望大家不仅要通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祖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文化自信和底气,也要了解并尊重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扎实的基础、渊博的学识,从中国和世界的互学互鉴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投身促进国际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继往开来、引领未来和建设未来的人才。

三是做新时代北大人,要坚毅执着,不畏艰难挫折。

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不经风雨就难有真正的成就。你们都是经过寒窗苦读,以优异成绩进入北大的,在未来的求学和成长道路上,不但要有情商和智商,还要培育自己的“逆商”,也就是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和处理方式。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20世纪40年代,费先生和同事们在云南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他曾描绘当时的工作环境,“地板踩上去嘎吱作响,墙缝里藏着小虫,叮得人浑身发痒。”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想的是“怎么把中国搞好,人民怎么富起来”,产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

迎新那一天,我看到你们中的一位女同学,拖着行李风尘仆仆前来报到。后来得知,她是一个人从喀什辗转坐了3天的火车才来到学校的。一周前,我在昌平新校区看望参加军训的同学们,虽然军训比较艰苦,但是大家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我想,这些经历都会使你们终生难忘。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压力、个人情感等各种现实问题,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希望你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顺境中不浮躁,遇到挫折不消沉,乐观向上,勇往直前,才能学有所成、学成大器。

四是学以成人,涵育道德品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018年,在北大建校120周年之际,学校承办了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是“学以成人”,(英文是 Learning to Be Human)。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人生命题。“学以成人”中的“成人”,是指在知与行的展开过程中成就和完善“人”的自身。

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提出,培养高尚的人格,一要“诚”,二要“敬”。诚,就是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诚心诚意,诚实守信。敬,指的是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诚、敬二字是修身之要,立德之本。

要加强人格修养,还要做到“敬师爱友”。古人讲,“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涉险之有助也。”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在北京大学这个大家庭里相聚在一起,是十分难得的缘分。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深厚的情谊,这将是你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最后,我还要强调,“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体育运动的真谛,是通过顽强拼搏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超越。早在1905年,京师大学堂就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并发布文告说:“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一个多世纪来,北大校园体育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近年来,山鹰社成功登顶珠峰、享誉世界,学生篮球队等多支高水平队伍屡创佳绩,近五十个体育类学生社团异彩纷呈,“北大杯”“五四长跑”等品牌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希望大家既要学习科学文化,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身心,保持阳光向上的状态。当前疫情仍未结束,大家更要多运动,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防疫工作。用健康的体魄让大学生涯更加充满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

同学们: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你们怀着远大理想,在美丽的金秋时节相聚在燕园,你们的生命中从此将永久地烙下北大的印记,同时也将承担它带给你们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衷心祝福大家在北大历练成长、不断进步,德才均备、学以成人,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谢谢大家!

来源:澎湃新闻

北大校长龚旗煌在2022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在北京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2年9月4日


北京大学校长 龚旗煌院士

同学们、老师们、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各位新同学圆梦北大,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北大欢迎你们!

同学们,从进入燕园的那一刻起,“北大人”就是你们最闪亮的青春印记,你们的人生也与北大的光荣和使命紧紧相连。看着朝气蓬勃的你们,我不禁想起1979年,我入学时的情景。那时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春潮,我们那代年轻人特别希望学得一身本领,早日投身祖国的建设。经过四十多年的奋斗,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未来二三十年,中国梦的宏伟篇章将由你们来书写,北大“以天下为己任”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你们手中。

189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北大应运而生,扛起了兴学图强、培育栋梁的重任。长期以来,北大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民族复兴的史册上镌刻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奋斗篇章。如今的北大,一批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形成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产生了一批推动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先进思想理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这种“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的精神底蕴,引领着一代代北大青年在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1981年,北大青年在燕园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40年后,在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北大青年在天安门广场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北大人的奋斗坐标。作为燕园的新主人,希望大家抱定宗旨、砥砺前行,跑好青春奋斗的接力赛,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01
做新青年,
要爱国明志,
坚定为国求学的信念。





青年时期是人生最闪光的阶段。只有把青春融入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主旋律,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光芒才能更闪亮。

我国半导体物理的一代宗师黄昆先生,一生不为名利,只为报效国家、振兴中华。1951年,他舍弃了在国外发展的大好机遇,满腔热忱地回到深爱的祖国。在北大物理系任教期间,他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工作,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了第一批拔尖人才,为创立和发展中国半导体教育与科技事业、从无到有地建设中国半导体工业体系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今天,他的爱国奉献精神始终是北大精神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北大师生努力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同学们在踏入北大后,都立下了为国家、为人民奉献青春的誓言。来自西藏的平措旺扎同学是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生,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很早就立志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在目睹了北大援藏医疗队帮助患有眼疾的老人重获光明后,他更加坚定了用医学专业知识帮助家乡人民的志向。

希望同学们自觉将北大人的家国情怀融进血液、化作行动,把助推国家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毕生的追求。

02
做新青年,
要求真务实,
学好担当重任的本领。





古人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图书馆东楼和一批教学楼的改造,在昌平启用了新校区,最近还建成了东侧门大草坪,营造了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潜心治学的良好条件,希望大家倍加珍惜在北大的学习时光。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北大历史学系原系主任邓广铭先生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毕生的信条,在学术事业上深耕求索、成就卓越,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随着对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思考,他对一生中最重要的六部著作进行了反复修订、大幅增补甚至彻底改写。其中,《岳飞传》改写过两次,前后历时近四十年,《王安石》一书也在四十多年间修订和改写了三次。希望大家努力追求这种精益求精的学术境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中练就过硬本领。

大家在北大学到的本领,是建设国家的基本功,所以在学业上一定要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一名北大学生,维护诚信精神和科学的尊严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同学们始终端正治学态度,老老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下功夫,这样才能不虚度大学时光,学到真正的本事。

03
做新青年,
要砥砺精神,
磨练百折不挠的品格。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人生的光彩,是逆境的打磨。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坚毅的品格,才能不断攀登人生新的高峰。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她也是大家的学姐,是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毕业生,目前正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在叩问苍穹的路上,她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在离心机项目训练时,身体要承受8个G的过载,以至于脸会变形,呼吸非常困难。在进行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要在10米深的水下,持续训练五六个小时。正是带着这份永不言弃的坚韧,她才能心怀凌云志、飞天摘星辰。

我们也有不少新同学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疫情冲击等挑战,以顽强的毅力追逐梦想,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还成为生活的强者。希望大家今后不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要不畏艰难、勇毅前行,在每一次困难和挑战中磨练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

04
做新青年,
要兼容并包,
涵养海纳百川的胸怀。





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同学们在北大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有容乃大”的气度,做到正视自己、欣赏他人、心怀世界,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

正视自己,是自我完善的前提。过去,大家习惯了名列前茅,但在北大,可能会感到更大的竞争压力。希望同学们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排名而气馁,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在厚积薄发中追求卓越,努力取得新突破。

欣赏他人,是团结合作的基础。大家从五湖四海相聚在北大,这是难得的缘分,在前进的道路上,同学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北大汇聚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和吸纳他人的优点与强项,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心怀世界,是引领时代的底色。1916年,李大钊先生在其著名的《青春》一文中提出,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促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大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北大的同学,不论是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都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希望同学们结成伙伴、增进友谊,在真诚交流中了解彼此的文化,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世界,推动国际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青春使命一脉相承。再过一个多月,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大家在最美好的年华进入北大,接过了新时代北大人的接力棒。我衷心祝福大家在北大历练成长、不断进步,在强国之路上奋力奔跑,在复兴伟业中挺立潮头,跑出新一代北大青年的最好成绩!

谢谢大家!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摄影:王天天、刘月玲、李香花、宋梦丽

制图: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徐浩伦

排版、责编:王嗖嗖



北大校长勉励新生:做有理想有学问的实干家


携一枚北大月饼,你把相思付与谁?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