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2 10: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做到既清晰、有条理,又能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1. "明确“秋天”的指代对象:" "是特定书籍的名称吗?" 如果是,比如你读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秋》,那么你的读书笔记就应该围绕这部作品展开。 "是指季节本身,并阅读了相关的文章、诗歌或书籍?" 如果是,你需要明确你主要参考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比如哪些散文、诗歌、小说片段等),并将它们整合起来谈。 "是泛指关于秋天的主题作品?" 这种情况比较宽泛,你需要自己聚焦,比如选择几篇代表性文章或诗歌,或者从某个特定角度(如色彩、意境、情感等)来切入。 "重要:" 必须首先弄清楚你“读”的具体是什么,这是笔记的基础。
2. "紧扣“读书笔记”的性质:" "不是读后感全文:" 读书笔记通常更侧重于记录关键信息、个人思考和疑问,而不是像读后感那样需要完整的起承转合和深入的情感抒发。 "核心是“记录”与“思考”:" 记录你从阅读中获得的印象、关键语句、人物/情节/意象、作者观点等
2020年10月8日
庚子年八月廿二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不同于白露的暑消微凉,也不似霜降般寒气更甚,寒露过后,昼渐短,夜渐长,凝露成霜,寒意愈盛。
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清,少雨干燥;北方深秋已至,露重夜凉,冬寒初露。
秋已浓,秋风不动声色地穿过时光的缝隙,凝结成寒露,寄去最深的思念,带来最美的祝愿!
- 寒露由来 -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关于寒露,史书中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此时的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也更多,原先地面上晶莹的露水将凝未凝,皎白成霜,带有点点寒意,故名。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伴随“寒露”而至的浓浓秋意,北方层林尽染, 南方蝉噤荷残,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
- 寒露三候 -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元稹的“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说的就是寒露三候中的“雀入水为蛤”。
一候鸿雁来宾。
自白露开始,陆续就有鸿雁启程南飞了。到寒露前五日,最后一批鸿雁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古人称之为“宾”。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
茫茫尘世,岁月悠悠,轻叹流年,几十年匆匆岁月,弹指一笑间。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寒露后五日,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
深秋天寒,鸟雀不见,海边出现蛤蜊,因贝壳与雀鸟很像,古人便以为是雀鸟变的。
感寒露之萧瑟,听鸿雁之匆忙,望鸟雀之惆怅。
一叶千秋共享,难尽岁月衷肠;虽道真诚已大海,点滴融安康!
三侯菊有黄华。
再五日,菊花盛开,遍野金黄。华,通花。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因此说菊有黄华。
《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未经寒霜,不染浓烈,让岁月在不冷不热的清凉里,舒一口长气,留个岁月静好,安之若怡的念想。
秋风渐冷,寒露来,菊花黄,愿与君共赏人间时节菊花香。
- 寒露习俗 -
【秋钓边】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钓边”。
赏花,钓鱼,正是出游的好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观红叶】
寒露,是登高赏红叶的好时节。“霜叶红于二月花”,登高而望,极目远眺,层林尽染,秋风飒飒,黄护叶红。金秋满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
秋风多情,将相思寄于一片秋叶,相思便红了满树。将相思寄于一棵枫树,相思便红了满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枫叶愈红,相思愈浓。满山红枫,便是漫山相思。
【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人间如此多娇,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趁秋意正浓,寒冬未至,携一二好友,赏美景,吃花糕,也别有一番风味。
【赏菊花】
深秋时节,其他的花朵都已零落,只剩花枝在寒风中飘摇。
唯有菊花,在秋风中开得飘逸潇洒,留给世人阵阵怡人香气。无意争奇斗艳,热烈而不放肆,甘做萧索秋日的点缀。
人生就该淡如菊,不求富贵名利,只求此生能够在对的时间无憾绽放。让脚步多一份从容淡定,让人生多一份澄净透彻。
【喝寒露汤】
秋季干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俗话说“一碗寒露汤,不用医生帮”。寒露前后,在饮食上需要“减苦增甘”,一些清甜滋润的汤品最适宜在此时饮用。
寒露已至,为家人煮上一碗“寒露汤”,带上最深的祝愿,唇齿留香,身体健康。
【寒露汤】所需食材:银耳1块,雪梨1个,川贝少许,老冰糖适量。
第一步:银耳用清水冲洗几次,洗去杂质后再次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
第二步:锅中加入少量的清水,银耳撕成小朵,加入锅中,大火煮10分钟。
第三步:雪梨刮去表皮,切成大小合适的滚刀块;川贝用破壁机打成粉状,或用擀面杖擀碎。
第四步:银耳煮开后,加入雪梨块、打好的川贝粉和适量的老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关火,一碗清甜滋润的寒露汤就做好了。
一念秋风起,一念思念长,一碗寒露汤,暖的不仅是胃,也是对家人的关怀,对亲人的思恋。
- 寒露养生 -
寒露的到来,气候由凉爽转寒冷,万物随寒气增长,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饮食上要少吃辛辣刺激,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 寒露寄情 -
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
人生不过是一半风雨,一半晴天,四季轮回才是人生的常态。
每一颗露珠,都带着我们的牵挂;每一声虫鸣,都带着我们的思念;每一缕秋风,都带着我们的祝愿。
最美的秋在眼前,最美的风景在身边,用心珍惜方能长久。
秋是凉的,一粥一饭是暖的,笔是凉的,一字一句是暖的。
又是一年寒露至,又是一年秋意浓。
愿你活得漂亮,爱得纯良;
愿你不争不抢,却有岁月打赏;
愿你等的人会来;
愿你珍惜的人永在;
愿你爱的人永不离开。
秋天会离开,春天会回来,愿你在春华秋实的岁月里,成为更好的自己。愿你不负韶华,不负秋!
@西安网V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西安网V
来源:解放军报
有人说,军恋很苦,漫长的等待、距离的阻隔,让有情人总是相思不能相见;又有人说,军恋很甜,鸿雁传书、视频连线,奔赴千里只为见你一面。但是,军恋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也只有真正亲历的人才懂得其中的滋味。
新春佳节临近,西藏军区某旅干事张鹏这几天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和妻子陈燕开启“夫妻连线”。看到的次数多了,记者就好奇地问了几句。没成想,这一问竟问出了一对双军人的爱情婚姻故事。
生活是最好的编剧,如果不是这次聊天,我是怎么也想不出这样的情节的。
陈燕是南部战区某边防旅干事,驻地在云南。从云南到西藏,没有直达的火车,走青藏线绕一大圈,最快也得两天;坐飞机倒是只需要4个多小时,可是出了机场折腾到驻地,没有一天也到不了。张鹏说,他们俩在电话里谈得最多的也不过是些家庭琐事,女儿长得怎么样、工作完成得怎么样、年货置办得怎么样,等等。千里相隔,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多给彼此一些“家”的感觉。
一家人各守一方,一个驻藏、一个戍滇。“家”这个字眼,对于张鹏和陈燕这对军旅夫妻来讲,可谓亦有亦无,又可谓亦虚亦实。
有无之源在武汉,虚实之间是边关。2012年秋天,由于训练优异、工作突出,同为大学生士兵的张鹏、陈燕分别从西藏、云南方向双双提干入读在武汉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开学后不久学校举办了军事体育运动会,张鹏武装五公里夺魁,陈燕徒手三千米折桂。领奖台上,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所谓的看对眼大概就是这样了。“当时领奖我们俩都穿着迷彩服,虽然平时大家都这么穿,但那一刻就是觉得她特好看,就是那种浑身都在发光的样子,你明白吗?” 陈燕有没有发光我没看到,但张鹏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里是有光的。
碍于军校不准谈恋爱的规定,尽管两人心意相通,也还是只能保持纯洁的革命友谊。这样的状态过了半年,直到2013年6月,到了结业分配的日子,虽深知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从此天南海北,但同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张鹏和陈燕还是在临别前倾吐爱慕、互诉衷肠:今生就做一对雪山相隔的“牛郎织女”,祖国西南各守一边。
有些话说了就是一生,有些承诺一旦许下就该倾其所有去实现。
那之后,张鹏每个月都会给陈燕写一封信,字数在1500字左右,说说工作的烦恼,讲讲未来的憧憬,一直持续了两年,直到2015年二人结婚,终于将信中说的未来变成了现实。
都说“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但军旅夫妻总有专属自己的爱情秘籍和情调乐趣。只要工作允许,他俩每年都会选择在同一月份休假共筑爱巢;“劳燕分飞”的日子,夫妻俩则电波传浪漫、书信寄情感,距离没有让他们产生隔阂,反而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和理解彼此的不易。
由于同处政治工作岗位,又都是所在单位的业务标兵,工作上张鹏和陈燕谁都难服谁,夫妻俩还经常上演幸福的“比”“掐”“怼”。
一次通话,当得知双方部队都即将组织政治干部业务技能大比武,电话两头的张鹏和陈燕异口同“怼”:比比看,敢不敢?赌注就是“当家权”。“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张鹏和陈燕熬夜学习、加码训练,生怕在“夫妻PK”中落败进而落下口实。最终,比拼比出进步、较劲较出双赢。比武当天,那边妻子折桂的消息刚传来,这边丈夫夺魁的喜讯已传回。
“后来这个当家权给了谁呢?”记者略带调侃地问。
“当然是她啊!”
赢得了全世界,唯独只愿输给你,这大概是一个男人能给的最大的浪漫。
2017年7月,原本在云南驻军机关任职的陈燕走到了军旅生涯的“岔路口”。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摆在陈燕面前有两个选择:或脱下挚爱军装,或调赴边防一线。到底是“向后转”建设小家,还是“靠边走”戍卫国家?起初,夫妻二人也曾犹豫彷徨,难做取舍。
“你我心知肚明:选择彼此就是选定分离、选定奉献;忠爱彼此就是忠守信仰、忠守边关……”那天晚上,又是一次通宵的“夫妻连线”,张鹏和陈燕从相识谈到相恋,从小家扯到大家,从婚后回顾婚前。最终,夫妻俩下定决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忘初心,同做祖国戍边人!第二天一大早,陈燕就主动递交了赴边申请,收拾好行囊准备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当年年底,带兵有方、工作突出的张鹏被西藏军区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优秀基层主官”,所带连队同时被西藏军区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连队”。在为丈夫高兴喝彩的同时,陈燕也暗自对自己鼓劲:参加巡逻训练、摸排官兵困难、组织工作调研……工作干得颇有声色,被驻地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聊到最后,记者问张鹏是否后悔当个军人,又是否后悔娶了个军人。张鹏沉默不语,掏出手机拨通了陈燕的电话:给不了你普通妻子的生活,可曾后悔嫁我?陈燕不答反问:给不了你普通丈夫的生活,可曾后悔娶我?一切尽在不言中!双军人的相知相守莫过于此。
听着张鹏夫妻之间的对话,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舒婷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他俩的爱情不就是这首诗最好的注脚吗?军恋不易,双军人的爱情更加艰难,但真正成熟的爱一定是彼此依赖又能互相成全,距离从来都不能隔绝两颗相爱的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致敬!
祝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