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什么是七一讲话》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2 10:59

写作核心提示:
## 关于“什么是七一讲话”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七一讲话”作文,旨在考察学生对七一讲话的理解、认识以及分析能力。要写好这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准确理解七一讲话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
"吃透原文:" 认真研读七一讲话全文,逐字逐句理解讲话的内涵,把握讲话的主题、主线和核心要义。
"抓住关键:" 关注讲话中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例如“两个确立”、“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关键内容。
"领会精神:" 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理解讲话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明确观点:" 文章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清晰地表达你对“什么是七一讲话”的理解和认识。
"论据支撑:" 用具体的例子、数据、事实来支撑你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以引用讲话中的原文、重要论断,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逻辑清晰:" 文章的结构要清晰,论证过程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
"三、 结合实际,深入分析"
"联系实际:" 将七一讲话的精神与
宣讲家文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核心要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党的一百年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并且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对我们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历史经验的总结。今天,我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交流主要也是我的学习体会。今天的交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其次,我们来学习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一)一个“庄严宣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后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一种社会状态,称为“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在后来的奋斗中,第二步发展目标我们在1997年就实现了。但是,当时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小康内涵的拓展中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之前,“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就是人们对未来的真切向往。人们所思所盼的是如何解决温饱,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万元户”更是许多家庭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8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要吃好”,从拥挤缓慢的绿皮火车到闪亮全球的高铁名片,从一针难求的青霉素到向全球提供超过4.8亿剂新冠疫苗,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77.3岁,钢铁产量从不够“每人打一把菜刀”发展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增长到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全面小康”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时候,要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那么,如何理解这三个“伟大光荣”?首先,贫困问题,特别是绝对贫困问题,现在依然是整个人类面临的一大困境。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今天,中华民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全人类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巨大贡献。其次,我们为什么能够消灭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绝对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人民的一大难题。自古以来没有哪朝哪代、哪个政权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最后,刚才我也讲了,现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地区、很多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这些国家的政府、政党没有力量、没有办法解决。而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都没有做到的。所以,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要把它放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来看,要把它放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作者:韦磊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文稿 《韦磊: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核心要义》查看完整内容请到宣讲家网(WWW.71.CN)
读懂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词关键词
作者:赵增彦、张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着力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的背后核心密码。讲话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是“回顾、宣告、宣示、阐述、号召”这五个关键词、核心词。
一是“系统回顾”。系统、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精辟总结了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一系统回顾,充分说明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超乎寻常的战斗力,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所建树的伟大历史功勋,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堪当大任的坚强核心。
二是“庄严宣告”。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向世界发出“五个庄严宣告”:即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并向世界发出“四个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和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这五个“庄严宣告”,高度概括出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而谱写的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和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彰显伟大功绩、昭示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光芒四射的壮丽篇章,是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璀璨未来的闪亮航标,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豪气,豪迈宣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无比光明的前景!
三是“郑重宣示”。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特别是郑重宣示“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等郑重宣示,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理想信念、深远战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自强、自立、自警、自励,是百年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再宣示、永不懈怠接续奋斗的再动员。
四是“深刻阐述”。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贯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主线,深刻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这“九个必须”科学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使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必将激励全党在新征程上以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书写好新时代的精彩篇章,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五是“发出号召”。讲话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和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来源: 光明网-党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