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2 12:2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钳工个人自我鉴定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真实、专业,并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
1. "明确目的和读者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你写这份自我鉴定是为了什么?是用于年度考核、晋升申请、求职、技能评定还是其他?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确定写作的侧重点和语气。 "读者:" 谁会阅读这份自我鉴定?是上级领导、HR、评审专家还是同事?了解读者有助于你调整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深度。
2. "突出核心技能和经验 (Highlight Core Skills and Experience):" "专业技能:" 这是自我鉴定的核心。详细描述你掌握的钳工专业技能,例如: "操作技能:" 精通哪些钳工工具(手锤、锉刀、刮刀、台虎钳、钻床等)的使用?能否熟练进行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装配、调试等操作? "精度要求:" 能否达到特定的精度要求?例如,孔径公差、平面度、垂直度、表面粗糙度等。 "材料知识:" 对常用金属材料(钢、铸铁、铝合金等)的性能了解程度,以及基本的加工工艺。 "
来源:【杭州市临安区融媒体中心】
《礼记·礼器》中说:“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姚松名字中的“松”正是取自其中。人如其名,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主管姚松也有着与松树一样的坚毅品质。
2011年,姚松从临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进入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他的钳工生涯。从网上买专业书籍学习理论知识,向技术娴熟的老师傅请教实操技术,姚松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慢慢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学有所成,必能学以致用。“2015年师傅在组装一台自主创新设备时,将一半的组装任务交给我了,当时我很兴奋也很紧张,感觉是对我的一次出师考试。”姚松回想起来,依旧记得当时的心境。他耐心组装,圆满通过了这次大考,也得到了师傅的肯定。姚松说:“师傅的肯定,让我觉得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从那时起我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成就感成了他坚持不懈的加油站。
随着姚松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也将目光转移到了设备的改造升级上。自动上料装置、自动抓取夹具、自动切割装置、半自动铆合磨具……目前,姚松已经有了十多项小发明。“没事就爱琢磨,想着如何提高设备的性能,如何更好地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姚松告诉记者,创新正是源于这些琢磨。在车间里大家随时都会有交流讨论,或研究技术、或探讨手艺,姚松表示,他很喜欢车间的这种头脑风暴,因为只有多琢磨、多动手,大家才能有进步,自己也能有收获。
谈及被评为第三届“天目工匠”是何种感受,姚松说:“我的师父是‘浙江工匠’袁和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希望自己能够追赶师傅的脚步,对得起‘匠心’二字。”2019年,“姚松工具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姚松也开启了属于他的传承之路。每一位徒弟,姚松都会和他们说:“做好一件事并不难,只要肯坚持、多思考、勤动手。”
未来,姚松依旧会坚持走在钳工这条路上,用他的坚毅、勤奋、好学铸就属于他的匠心。
本文来自【杭州市临安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宋卫东正在给徒弟们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前言:4月23日,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92个集体和695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797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西部网、陕西记者采访了陕西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听他们讲诉“我奋斗·我幸福”的故事。
西部网讯(记者 凌旎)在徒弟们眼中,宋卫东是个安于钻研的人。身为设备的使用者、制作者,33年的钳工生涯中,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公司钳工组长、钳工高级技师宋卫东成天和各类化工机械的“疑难杂症”打交道,屡次破解施工难题、优化机械漏洞造福职工。经过千百次锤炼,经过一次又一次技术创新,他练就了一身绝活,而且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技术精湛的创新团队。工友说,“有他在,就觉得踏实”。
“杠上”抽芯机 小改动解决大麻烦
在作业中,由于换热器的芯四周有油泥,过去的抽芯机经常在20米高空抽到一半就卡住了,给工人造成了很多麻烦。2012年,宋卫东发明了“新型换热器抽芯机”,他创造性地将原有抽芯机钢丝传动设计为链条传动,同时配套设计了漏电保护、前后抽芯小车限位器等安全保护装置,结构紧凑,效率是原有抽芯机的两倍。
他的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截至目前已累计检修换热器3000余台,节约施工成本约400余万元。
2016年,宋卫东牵头研制了“新型上托式换热器抽芯机”,再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项发明能够调整上托抽芯机机身宽度,适应不同宽窄的作业场地和不同直径换热器抽芯。同时,创新设计了全机械方式夹持系统代替原有液压夹持系统,提高了施工稳定性,降低了保养费用。
虽然已经是技术带头人,宋卫东依旧活跃在设备安装、维修的一线。
研发4人共用呼吸器 大大提升施工效率
炼化装置在检修、维护中,常会遇到容器内部空间作业受限,空气流通不畅有可能致使操作人员呼吸不畅。而目前市场大多数呼吸机为肩跨式,不仅体积大不易携带,持续使用时长也十分有限。
宋卫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久后,他发明了正压式呼吸机。这种呼吸机采用变频螺杆压缩机作为空气来源,从1小时换一次气瓶改进到不限时间。之前的呼吸机只能供1人施工使用,宋卫东发明的新呼吸机可以同时满足4人使用,且管路上的空气减压器可根据用量调整空气呼吸机压力大小,呼吸空气面罩上的安全阀确保使用人员安全。
宋卫东科研团队的创新成果还有很多。他们先后研发出了石化设备拆除风炮动力空压站、往复式压缩机气阀快速拆装装置、改进的法兰分离器、小型焊接阀门试压台、管材/型材现场运输车等。这些设施的研制发明,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费用,降低了能耗,同时为一线施工人员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以身作则好榜样 钳工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宋卫东是陕西化建设备专业第一带头人,很多人慕名拜他为师。他最大的徒弟李犇2006年就跟他学习,现在也已经是师傅了,手下带着十几个工人。“宋师傅很严厉,从跟他的第一天起,他就严格按照硬性标准要求我们,细心、严谨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虽然我也当钳工13年,但是和师傅还有很大差距,从师傅身上我学会了‘钻研’二字。”
宋卫东先后荣获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全国化工行业“高技能专家”,全国石化行业优秀工匠、陕西省劳动模范、延长集团“能工巧匠”、陕西省“三秦工匠”以及全国“技术能手”。延长石油集团专门设立了“宋卫东创新工作室”,发挥宋卫东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宋卫东的带动下,陕西化建公司钳工学技术的积极性高涨,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2015年,他的3名徒弟代表延长集团参加第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钳工组),在66名参赛选手中获得个人第8、25、26名和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因宋卫东发明的“动设备联轴器快速对中顶丝”在单项泵找正对中采用而取得比赛单项最高分。
宋卫东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