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2 14:13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土地承包转让合同范本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土地承包转让合同范本作文注意事项"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土地承包转让合同是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范本作文则是合同撰写的重要参考。撰写土地承包转让合同范本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合同主体"
合同主体是指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即转让人和受让人。在范本作文中,要明确标注转让人和受让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地、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果转让人是农户,则需要提供户主和家庭成员信息;如果转让人是集体经济组织,则需要提供组织名称和负责人信息。受让人可以是农户、合作社、企业等,同样需要提供相应的信息。
"二、明确土地基本情况"
土地基本情况是合同的核心内容,包括:
"土地位置:" 要详细描述土地的地理位置,例如村名、组名、地块名称、四至范围等。最好附有土地现状图,并标注地块编号。 "土地面积:" 要明确标注土地面积,并注明计量单位,例如亩。 "土地质量:" 要描述土地的质量状况,例如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灌溉条件等。 "土地用途:" 要明确土地的用途,例如种植、养殖等,并约定
一、农村承包地转让的定义、原则及特征
(一)定义
农村承包地转让,全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是指承包方(原农户)在承包期内,将其依法享有的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有偿或无偿方式转移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户(受让方)的行为。
(二)原则
法律允许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但需满足自愿、有偿、合法原则,且受让方需符合条件(需要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三)特征
1.权利转移的彻底性:转让后,原承包方与发包方(村集体)在该地块上的承包关系终止,原承包方不再享有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让方与发包方重新建立新的承包关系,成为新的承包方,享有法律赋予的承包经营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流转等权利)。
2.主体特定性:受让方需是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户,且具备农业经营能力。
3.法律强制性:转让需满足法定条件(如原承包方有稳定非农收入、发包方同意等),并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办理备案登记,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二、转让需满足的条件
(一)转让方条件:
1.转让方需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稳定的收入来源(如已在城镇就业并缴纳社保、长期从事非农业生产等),确保转让后不依赖土地生存。
2.转让方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权利人(即承包合同上的承包方)。
(二)受让方条件:
1.受让方需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同一村/组的农户);
2.受让方需有农业经营能力(如种植经验、技术或设备等),确保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三)其他必要条件:
1.转让需经发包方(村集体)同意(书面确认,通常需签字盖章)。
2.转让需在承包期内进行(剩余承包期限需明确)。
三、禁止转让的情形
(一)禁止改变土地用途:转让后土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如种植、养殖),不得用于非农建设(如盖房、建厂)。
(二)禁止强迫或欺诈:转让必须基于承包方自愿,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威胁或欺骗农户转让。
(三)禁止损害权益:不得侵犯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权(如“以租代征”变相剥夺承包权),不得损害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
(四)禁止超期限转让:转让需要在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内转让,已经到承包期,农户还在耕种土地,仍然不能转让。
四、转让流程(通用步骤)
(一)协商一致:转让方与受让方就转让土地的位置、面积、期限、价款等达成书面协议。
(二)发包方同意:转让方向村集体(发包方)提交转让申请,说明转让原因、受让方信息等,经村集体审核同意(通常需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
(三)签订书面合同:双方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需明确以下内容(缺一不可):
1.双方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2.转让土地的具体位置、面积、四至(边界);
3.转让时间;
4.转让价款及支付方式;
5.土地用途(必须注明“农业生产”);
6.违约责任(如一方违约如何赔偿)。
(四)备案登记:合同签订后,双方持合同、身份证、承包经营权证等材料,到乡镇农业农村部门(或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办理备案,并申请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注:变更后,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终止,受让方与发包方建立新的承包关系)。
五、注意事项
(一)合同要书面化:口头协议易引发纠纷,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留存双方签字/盖章原件。
(二)准确理解“转让”内涵:转让是承包经营权的永久让渡(原承包方失去土地权利)。
(三)核查受让方资质:确认受让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通过村集体核实),避免因资格不符导致转让无效。
(四)关注政策变化:部分地区可能流程和手续不一致,需提前咨询当地农业农村局。
(五)保留关键凭证:留存发包方同意文件、转让合同、备案回执、变更后的承包经营权证等,以防后续纠纷。
小提醒:转让土地是大事,建议提前咨询乡镇农业农村部门或法律顾问,确保流程合法、权益不受损
注:具体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建议转让前咨询乡镇农业农村部门
来源:农情田园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隔壁村老李去年把承包地‘换’给亲戚种果树,结果今年修路征地,两家为补偿款闹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的糟心事儿在农村可不少见!承包地是咱农民的‘饭碗田’,转让、互换听起来简单,里头门道可多着呢——合同咋签?手续咋办?哪些红线绝对不能碰?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明白,帮你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互换,但需严格遵循以下规定和注意事项:
发包方同意:转让需经发包方(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书面同意,未经同意转让无效。
受让方资格:受让方须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农户,非本集体成员不得受让。
用途限制:转让后土地仍须用于农业用途,不得擅自改为非农建设。
转让方限制:转让方应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收入来源,避免失地风险。例如,进城落户农民可保留承包权,但不得强制转让。
书面合同: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明确转让期限、价款、双方权利义务等。
登记备案:转让完成后30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期限限制:转让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期的剩余年限。若原承包期剩余10年,转让期最长10年。
不得再申请:转让方在承包期内不得再向集体申请承包地。
案例参考:
河南某农户未经村委会同意将承包地转让给外村人种树,法院判决转让无效,土地收回集体。
同一集体经济组织:互换双方须为同一村集体成员。
自愿协商:双方协商一致,不得强迫或变相胁迫。
用途不变:互换后土地仍用于农业,不得改变用途(如耕地换林地需符合规划)。
签订协议:需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明确地块位置、面积、期限等。
备案登记:互换后向发包方备案,并向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期限合规:互换期限不得超过各自承包期的剩余年限。例如,甲剩余15年、乙剩余10年,互换期最长10年。
纠纷预防:互换地块四至需清晰标注,必要时由村委会或第三方测绘确认边界。
案例参考:
山东两农户互换承包地后因边界不清引发纠纷,法院依据协议和测绘结果重新划定界限。
不得将承包地转让给非农户(如企业、城镇居民)。
不得以转让、互换名义变相买卖土地(如将耕地转为宅基地)。
不得损害村集体或其他农户的优先权(如集体成员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权)。
合同无效:违反上述规定的转让或互换协议无效,需恢复原状。
行政处罚: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可能面临罚款、限期拆除等处罚。
丧失权益:违规操作可能导致承包权被收回,丧失土地相关补贴。
1. 前期协商:与对方协商一致,明确转让/互换目的及条件。
2. 申请审批:向村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附身份证明、承包合同等材料。
3. 签订合同:在村委会见证下签订正式协议,明确权责。
4. 备案登记:完成转让/互换后,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
5. 档案留存:保留合同、审批文件、登记证明等原件,避免纠纷无据可依。
征地补偿:转让/互换后的土地被征收时,补偿款归属以合同约定为准,无约定则归实际经营者。
历史遗留问题:对未登记的早期转让/互换,可补办手续确权,但需符合现行政策。
“说到底,土地流转不是‘一手交地一手拿钱’那么简单。记住三句话:合同白纸黑字写清楚,村集体点头不能少,农业用途不能改。遇到拿不准的事儿,别抹不开面子,多问一句村干部,多跑一趟镇上的农经站,比事后打官司强百倍。土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根,合法合规流转,才能既挣到钱,又睡个踏实觉!”
关注@惠农指南针,获取更多三农资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