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3 0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船舶巨无霸”(比如超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等)的观后感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让你的文章更充实、更吸引人: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的是什么?" 是真实的参观、观看纪录片、阅读相关资料,还是通过图片、新闻报道了解?明确观看的载体,有助于你确定描述的侧重点。 "“感”是什么?"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你被什么所震撼?是船的巨大尺寸、先进的技术、复杂的结构、庞大的船员队伍,还是它所代表的航运业和全球经济?你的感受是敬畏、好奇、惊叹、思考,还是某种复杂的情感混合?
2. "精心选择切入点:" "不要面面俱到:" 船舶巨无霸的方面很多,技术、历史、经济、环境等。选择一两个你最感兴趣、感受最深、或者最有话可说的点来深入挖掘。 "例如:" "视觉冲击:" 重点描绘船的巨大,可以用具体的数字(长度、宽度、吃水深度、载重吨位)和形象的比喻来展现其“庞然大物”的气势。描述它停泊在港口时的景象,以及与周围环境(如小船、桥梁、陆标)形成的鲜明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获上交所审核通过,这绝非简单的“1+1”式重组,而是一场面向未来海洋强国目标的战略重塑。此次整合,既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更承载着国家意志。
首先,这是全球竞争格局下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造船业复苏态势明显,但竞争愈发集中于中韩顶尖巨头之间。通过合并,新“中国船舶”将在资产规模、订单总量与营收能力上跃居全球首位,形成足以抗衡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国际巨头的“超级平台”。规模效应将显著增强其国际议价能力与抗风险韧性,为中国造船业参与高端竞争(如LNG等高附加值船舶)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这是产业链深度整合的关键一步。 两家巨头原本业务各有侧重,合并将打破原有资源壁垒,实现从设计研发、核心配套到总装建造的全链条优化。这不仅可避免内部竞争消耗,更能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提升大型邮轮、高端海工装备等“卡脖子”领域的国产化能力,推动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加速转型。
再者,此举精准呼应国家海洋强国与装备升级战略。在“国轮国造”政策深化与国 防建设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一个具备全谱系建造能力的“国家队”至关重要。整合后的巨舰能更高效承接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保障能源运输船队更新与海军装备现代化需求,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的基石力量。
当然,巨轮启航亦需警惕风浪:超大规模企业的管理协同挑战、内部文化融合效率、以及如何持续激发创新活力,都是未来需持续关注的课题。证监会注册等后续程序仍需稳步推进。
此次合并,标志着中国造船业迈入以集约化、高端化、国际化为特征的新阶段。它不仅将改写全球产业版图,更是中国向深蓝进发、锻造大国重器的关键落子。未来,这艘“航母”能否真正引领中国造船劈波斩浪,值得全球瞩目。
#财经##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获审核通过##中国船舶##财经新闻##股票交流#
A股重磅!中国船舶“巨无霸”诞生,全球造船格局或将重塑
2025年7月18日晚,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一刻——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中国船舶(600150.SH)吸收合并中国重工(601989.SH),新增30.53亿股完成整合。这是新“国九条”政策落地后,A股首个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的深度重组迈出关键一步。合并后的新巨头总资产超4000亿元,手持订单量全球领先,一场影响全球造船业的变革已然开启。
此次合并并非突然之举,而是2019年“南北船”合并的延续。当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完成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然而,上市公司层面的同业竞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如今,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整合,意味着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终于画上句号。尤其在全球船舶行业复苏的背景下,合并后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抢占高端船舶市场制高点。
新“国九条”为此次合并提供了政策助力。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审核流程大幅优化,本次交易从申报到获批仅用时两个月。监管层对产业整合的支持态度明确,尤其鼓励军工、高端装备等战略性行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合并后的中国船舶不光拥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核心资产,还能集中力量突破LNG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技术壁垒,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造船业正迎来新一轮周期机遇。受环保新规与航运需求增长驱动,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成为行业焦点。中国船舶的整合恰逢其时,其规模效应有望降低生产成本,技术协同则能加速创新突破。不止如此,合并后的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订单谈判等方面话语权将显著增强,甚至可能改变长期以来由韩国、日本主导的高端船舶市场格局。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既是国企改革的里程碑,也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的重要一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的双重推动下,这家新诞生的“巨无霸”能否带领中国造船业实现质的飞跃,值得期待。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是一个观察产业变革与资本运作的绝佳样本;对于行业而言,全球造船格局的重塑,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