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3 03: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童话大王》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文章既充实又有深度:
1. "明确“《童话大王》”指代对象:" "是杂志?" 这是最常见的理解。《童话大王》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童话杂志之一,以刊登经典童话、原创童话、漫画童话等为主要内容。如果是杂志,你的读后感可以围绕这本杂志的整体风格、栏目设置、对儿童阅读的影响、你印象深刻的文章或作者等方面展开。 "是某位以“童话大王”为称号或笔名的人的作品集?" 例如,可能指作者“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郑渊洁被誉为“童话大王”,他的作品如《皮皮鲁总动员》等影响了一代读者。如果是针对他的作品,读后感应聚焦于他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语言特色以及这些作品带给你的感受和启发。 "是泛指童话故事?"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指代广义上的童话故事。如果是这样,范围会非常广。 "务必先弄清楚你读的是哪一本《童话大王》或哪位“童话大王”的作品," 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以下建议将主要基于它是杂志或郑渊洁作品集这两种可能性来展开,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丰
12月15日,郑渊洁通过微博宣布,《童话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今年12月刊将为最后一刊。消息一出,几代大读者、小读者无不为之惋惜。
一个人、一本书,郑渊洁与《童话大王》,在中国出版史上堪称一个独特的存在。1985年5月,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童话大王》创刊,首期刊载《牛魔王新传》《象棋里新添一头牛》《皮皮鲁在颐和园》《鲁西西送王昭君出塞》等儿童文学作品。谁也没想到,这一写就是36年。
《童话大王》创刊号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十万个为什么》出版60周年,一共推出6版,总发行量超过1亿,这是了不起的数据。但郑渊洁的《童话大王》,从1985年到本月,出刊495期、共印行2亿册以上。
毫无疑问,郑渊洁是一个奇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性格偏执”,否则坚持不到这一天。《童话大王》是和《十万个为什么》同等重要的存在,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灵。对很多孩子来说,在最脆弱敏感的时期,皮皮鲁、鲁西西就是父母、老师外的“第三种力量”,是心中理想的伙伴。
一个淘气、有个性但有时候不合群的孩子,也是值得被爱的、有未来的。郑渊洁作品传递的这种价值观,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童话大王》作出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童话大王》停刊,郑渊洁一个月前就作了预告,并解释了原因:“已经66岁的我精力有限,只能通过停止写作《童话大王》月刊,从而拿出全部精力去和第7197328号皮皮鲁商标、第8229932号童话大王商标、第5423972号舒克商标斗争维权。”
实际上,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维权都是郑渊洁除写作外最重要的工作,他已经是一个著作权和商标权方面的专家了。写作是一个人,打官司维权也是一个人。但维权是比写作更复杂、更难的事,吞噬掉他大部分精力。
过去30年,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法律越来越完善,对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力度都在持续加强。但“一个人”的郑渊洁,还是架不住纷至沓来、无利不起早的恶意抢注者。读者不难想象,当郑渊洁看到“皮皮鲁”牌山椒猪肉皮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郑渊洁的维权,当然应该支持。在整个事情中,我最感慨的其实是他维权的“孤独”。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去打官司。
赞扬他自学成为“法律专家”,是维权勇士,这完全正确。但很多人也想不通,如果有一个团队打官司,不是更好吗?以郑渊洁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完全可以组织一个50人的法律团队,或者和一个超级律师事务所合作,合力打官司,进行高额索赔。
可郑渊洁的个性就是孤胆英雄式的,他不想那么做。实际上,《童话大王》的创作和出版,也完全可以是“团队式”的。只要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大致确定,不管是写作还是绘画,都可以找团队完成。市面上也不乏这样的“创作方式”,可郑渊洁不为所动,这是很让人尊敬的。
童书有着巨大的市场,儿童故事可以开发成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资本和团队的介入,可以把《童话大王》做成一个大IP,甚至一个产业。但36年来,他仍然是一个人创作《童话大王》,这是郑渊洁的倔强。
可以说,作为“时代人物”的郑渊洁,和当下的语境有些格格不入。他选择自己的方式一个人来战斗,非常辛苦,但最终为读者完成了两部杰出的作品——一部是《童话大王》,另外一部是“郑渊洁”这个人:一个文化怪杰、孤独英雄,不向现实妥协的人。
《童话大王》停刊让人惋惜,但现在已经不是1980年代,孩子们有了足够多的读物。这次停刊也让人尊敬,不失为一场悲壮的告别。商标维权,同样是一件值得为之战斗的事情,希望郑渊洁一路更好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施佳慧
作者:张丰
12月15日,郑渊洁通过微博宣布,《童话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今年12月刊将为最后一刊。消息一出,几代大读者、小读者无不为之惋惜。
一个人、一本书,郑渊洁与《童话大王》,在中国出版史上堪称一个独特的存在。1985年5月,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童话大王》创刊,首期刊载《牛魔王新传》《象棋里新添一头牛》《皮皮鲁在颐和园》《鲁西西送王昭君出塞》等儿童文学作品。谁也没想到,这一写就是36年。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十万个为什么》出版60周年,一共推出6版,总发行量超过1亿,这是了不起的数据。但郑渊洁的《童话大王》,从1985年到本月,出刊495期、共印行2亿册以上。
毫无疑问,郑渊洁是一个奇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性格偏执”,否则坚持不到这一天。《童话大王》是和《十万个为什么》同等重要的存在,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灵。对很多孩子来说,在最脆弱敏感的时期,皮皮鲁、鲁西西就是父母、老师外的“第三种力量”,是心中理想的伙伴。
一个淘气、有个性但有时候不合群的孩子,也是值得被爱的、有未来的。郑渊洁作品传递的这种价值观,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童话大王》作出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童话大王》停刊,郑渊洁一个月前就作了预告,并解释了原因:“已经66岁的我精力有限,只能通过停止写作《童话大王》月刊,从而拿出全部精力去和第7197328号皮皮鲁商标、第8229932号童话大王商标、第5423972号舒克商标斗争维权。”
实际上,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维权都是郑渊洁除写作外最重要的工作,他已经是一个著作权和商标权方面的专家了。写作是一个人,打官司维权也是一个人。但维权是比写作更复杂、更难的事,吞噬掉他大部分精力。
过去30年,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法律越来越完善,对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力度都在持续加强。但“一个人”的郑渊洁,还是架不住纷至沓来、无利不起早的恶意抢注者。读者不难想象,当郑渊洁看到“皮皮鲁”牌山椒猪肉皮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郑渊洁的维权,当然应该支持。在整个事情中,我最感慨的其实是他维权的“孤独”。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去打官司。
赞扬他自学成为“法律专家”,是维权勇士,这完全正确。但很多人也想不通,如果有一个团队打官司,不是更好吗?以郑渊洁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完全可以组织一个50人的法律团队,或者和一个超级律师事务所合作,合力打官司,进行高额索赔。
可郑渊洁的个性就是孤胆英雄式的,他不想那么做。实际上,《童话大王》的创作和出版,也完全可以是“团队式”的。只要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大致确定,不管是写作还是绘画,都可以找团队完成。市面上也不乏这样的“创作方式”,可郑渊洁不为所动,这是很让人尊敬的。
童书有着巨大的市场,儿童故事可以开发成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资本和团队的介入,可以把《童话大王》做成一个大IP,甚至一个产业。但36年来,他仍然是一个人创作《童话大王》,这是郑渊洁的倔强。
可以说,作为“时代人物”的郑渊洁,和当下的语境有些格格不入。他选择自己的方式一个人来战斗,非常辛苦,但最终为读者完成了两部杰出的作品——一部是《童话大王》,另外一部是“郑渊洁”这个人:一个文化怪杰、孤独英雄,不向现实妥协的人。
《童话大王》停刊让人惋惜,但现在已经不是1980年代,孩子们有了足够多的读物。这次停刊也让人尊敬,不失为一场悲壮的告别。商标维权,同样是一件值得为之战斗的事情,希望郑渊洁一路更好地走下去。(张丰)
来源: 澎湃新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