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校友分享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3 08:41

校友分享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校友分享会观后感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1. 明确核心感受与收获 (Identify Core Feelings and Gains):"
"首要任务:" 在观看分享会后,第一时间梳理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让你最受触动的瞬间、以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具体化:" 不要只写“受益匪浅”或“很受鼓舞”,要具体说明是哪一点让你受益匪浅?是校友的奋斗历程、行业洞见、人生态度,还是具体的建议?是让你对专业选择有了新的思考,还是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区分主次:" 你可能听了很多内容,但作文重点应放在你感受最深、最能引发你思考的那几点上。
"2. 精选事例与细节 (Select Specific Examples and Details):"
"支撑观点:" 空泛的感想很难打动人。你需要用分享会上校友的具体事例、故事、数据或观点来支撑你的感受和收获。 "生动描绘:" 尽量回忆并描述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比如校友讲述某个困难时刻时的神情、某个关键决策的背景、某个让你会心一笑或深受触动的金句等。这些细节能让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展示”而非

铭记师恩 传承文脉——原吕梁师专中文系85届校友向母校捐赠孔子像有感

□ 解德辉

乙巳之年,孟夏时节。在毕业四十周年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时刻,原吕梁师专85届中文班40多名学子重返母校——吕梁学院,在第十八届“圆梦文学奖”颁奖典礼之际,为母校敬献了一座高6米的花岗岩孔子塑像。这座凝结着同窗深情的文化丰碑,在母校的青山碧水间正式揭幕,成为连接“1985”与“2025”两个时空的精神坐标。

孔子雕像以《论语》“六十耳顺”为意象精心雕琢,通体采用晋北花岗岩石精心打造而成。6米高的圣人像巍然矗立于1.5米厚的基座之上,既暗合四十七位花甲学子对“圣人训诫”的终身践行,更象征着母校教育如磐石般奠定每位学子的人生根基。孔子双手交叠于胸前,广袖垂落如云卷云舒;面容慈蔼而目光深远,恰似《论语》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生动写照。基座正面“万世师表”四个红色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背面则铭刻着四十七个熟悉的名字——那是85届中文班青春诗册里最生动的注脚。

孔子雕像选址于吕梁学院内的弘信楼东侧,弘博楼南侧,弘智楼西侧,楼宇环抱,地形开阔,依山傍水。当第一缕晨曦掠过圣人峨冠,花岗岩表面便会泛起温润的光泽,仿佛穿越时空的谆谆教诲。揭幕仪式上,圆梦文学奖发起人85届中文班代表王彤宇同学动情地回忆:王谦泰老师讲解《论语》时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当年晨读时的琅琅书声,至今仍在耳畔回响。这座塑像不仅寄托着对“高山仰止”师道传统的追慕,更承载着中文系学子“为天地立心”的文化自觉——母校赋予我们的不仅是锦绣文章,更是立身处世的精神基因。

四十年白驹过隙,从青涩学子到花甲之年,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师专文脉。正如塑像基座上特意保留的天然石纹,那是岁月馈赠的智慧年轮,也是四十七位学子对母校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文学奖获奖学子在孔子圣像前朗诵《关雎》《大学》片段时,在场的原吕梁师专85届中文班老校友们依稀又看见了那个手捧《论语》,在梧桐树下背诵“学而时习之”的年轻自己。

文末,附《瞻圣像有感》诗一首:

花岗岩上立春秋,

六米风骨映杏楼。

四十载后重聚首,

犹闻论语诵声悠。

双手交叠藏智慧,

目极远方思不休。

万世师表铭石处,

多少青春此地留。

有感于陆桂兰发于朋友圈照片,观同学校友广州聚会合影随想

文/杨春林

有感于陆桂兰发于朋友圈照片

观同学校友广州聚会合影随想


舀一波东海之滨的清泉,

浇灌这南国之首的花城。

唱一曲鳌头汪公的颂歌,

梦牵魂绕同学纯真友情。


附:即日见萍中老同学陆桂兰夫妇自宁波赴广州,与阔别半个多世纪的老同学相聚合影之照片,同学中恰有高三(5)、(6)、(7)三班1966届毕业的老三届同学,不禁浮想联翩。忆往昔,鳌头山下,汪公潭畔,莘莘学子,书声朗朗;看如今,虽已年逾古稀,依然青山依旧,个个神采飞扬。但愿老同学,值太平盛世之际,让我们泪目祭奠曾经逝去的青春扬帆再起航,莫说夕阳无限要豪情满怀老骥伏枥老当益壮,传承传播红色基因豪情满怀书写人生新篇章,衷心祝福明天更美好与亲爱的祖国共庆灿烂辉煌。


2019.11.19于深圳龙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