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3 09: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少年》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明确核心内容与主题:"
1. "是哪本《少年》?" 首先要确定你指的是哪本书。市面上可能有多本同名或以“少年”为主题的书(例如,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少年》,或者某些特定的小说、传记等)。明确书名和作者至关重要。 2. "把握核心主题:" 阅读后,提炼出这本书最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题是什么?是关于青春的迷茫与成长?是对少年时代纯真或复杂的描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还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抓住这个核心主题,你的作文才有灵魂。
"二、 读书笔记的特点与结构:"
1. "内容具体,而非泛泛而谈:" 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读后感,需要结合具体的书内容来写。要引用书中的关键情节、人物对话、描写、象征意义等作为论据。 2. "结构清晰:" 通常可以遵循以下结构: "引言:" 简要介绍书名、作者、写作背景(如果知道且相关),并点明你阅读这本书的主要感受或核心探讨的问题。 "主体:" "内容梗概(可选,简述):" 用几句话概括书的主要故事
最近,孩子学校呼吁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读到清代诗人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作者的读书经历触动了我,往事历历浮上心头。
小时候家里穷,上到三四年级还从未见过课外书。同学家贴在墙上的连环画便成了我的最佳读物。每回到同学家去,第一件事就是把人家墙上的画看一个遍,悲欢离合的故事总能让我回味好几天。至今,《蝴蝶杯》《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一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依然鲜活如初,这些连环画给了我最初的读书乐趣。
后来迷上了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家里买不起收音机,每天一放学,我就飞奔去同学家,直到“且听下回分解”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上了初中,有一次班长李红给我讲起她在北京姑姑家看过的《基督山伯爵》,曲折离奇的情节,富有传奇色彩的基督山伯爵使我渴望一睹。可惜同学们都没有,村里也没有书店,听说县城的书店有,但是村里没几个人去过县城。思而不得,以至于有一阵子做梦都在四处借书。现在想来,那种情形和袁枚当初往张氏家借书不成,“归而形诸梦”是多么相似!
许久后的一天,不知谁的一本《基督山伯爵》在同学中传递,等我知道时前边已经有四五个同学排队了。心急如焚地等了十几天,快轮到我的那一夜,同学挑灯夜读,我则眼巴巴地等候。那一宿,我知道了哪位同学爱磨牙,哪位呼噜声如雷,哪位爱说梦话。
凌晨时,那本书终于到了我的手里!那一刻我好比饿了三天三夜的人一下子扑到了面包上一般。以后的几天里,我的心更是沉浸在故事里,随着基督山伯爵的遭遇或喜或悲,或紧张或轻松。有一次上数学课忍不住偷偷看,差点被老师逮住,幸亏同桌及时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才躲过一劫,吓出一身冷汗!
上了高中,周围有几家书店可以租书,租金每天1角。那3年,我成了书店的常客,琳琅满目的书籍成了我最渴望的美食,每一次阅读都令我大快朵颐,满足了我心灵的味蕾。
参加工作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满架的图书竟然成了一种压迫,令我不安。感觉对不起它们,却又一直逃避。
我把这些往事讲给儿子,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少年时期求知欲最强,记忆力正佳,正是读书的大好时机,一定要珍惜时光,博览群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马虎
孙岭峰
---------------
初看片名,以为《棒!少年》是一部热血少年体育片,大概有一群孩子喊着“必胜”,刻苦训练,由弱变强,最终捧回冠军——这是一种经典叙事。看完电影走出影院,在脑中复盘,却发现这部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片,没有渲染过一次冠军时刻;就连片中的小高潮之一,孩子们远赴美国参加比赛,也是1∶11,强棒天使队输了。
反而是更多棒球之外的元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贫困、失去双亲、留守儿童……2015年冬天,在中国国家棒球队当过15年队长的孙岭峰,在北京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公益少年棒球队——强棒天使队。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和素质参差不齐,唯一的共同点是,出身贫穷——这是孙教练选人的硬性条件。作为曾经被棒球改变命运的人,孙岭峰在退役后,想让更多孩子的人生多一种选择。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导演许慧晶从2005年开始拍纪录片,从2017年10月开始拍这群少年,拍了一年半,700多个小时的素材,剪了一年半,剪出了近200个序列。终于,当“强棒天使队”初长成,成为中国最厉害的少年棒球队之一,纪录电影《棒!少年》也于12月11日上映,豆瓣评分8.7。
尽管是一部纪录片,但它一点儿也不“闷”,还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双男主”设定——横行霸道的马虎与敏感细腻的梁正双(小双)。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许慧晶跟着孙岭峰去过孩子们的家乡,镜头也拍下了他们的“来处”。
马虎的母亲在他3个月时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爸爸以卖羊肉串为生,几乎不管孩子,马虎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小双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母亲在他出生几天后不知去向;他有个双胞胎哥哥,因为养不起送人了;小双最初由大伯抚养,大伯去世了,姑姑接着养,没几年姑姑也去世了,由二伯抚养,二伯患了胃癌。
许慧晶也是一位父亲,在开机时,家里的孩子3岁,上映时,已经6岁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孩子成长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只有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才能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小双在影片最后执意离开基地,回家‘照顾’二伯,因为他害怕失去最后的亲人。原生家庭带给他们极度的不安全感,亲情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缺乏父母关爱和安全感的孩子,在爱心棒球基地找到了另一个家。孙岭峰向他们的家人保证:除了打棒球,管吃、管住、管看病、管念书,养到18岁。
除了孙岭峰,“家长”还有两人:日常训练由孙岭峰的教练张锦新负责,孩子们喊他“师爷”,这是一位传奇人物,年过七旬,中国国家棒球队一半的队员都受过他的启蒙或训练;郭忠健则像妈妈一样负责孩子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曾是校棒垒球协会会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基地,不拿工资,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次去拍,许慧晶的团队就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孩子们把他们当成了基地的一部分。大人和孩子是因为棒球聚在一起的,但《棒!少年》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孩子们的日常,穿衣、吃饭、洗澡、打架……
孩子们每天只训练3个小时,基地专门找了学校让他们不耽误上学。孙岭峰相信,先做人,再打棒球。将来,孩子们有的可能会成为职业运动员,有的会进大学念书,有的会当教练……总之,能过得和原来不一样。
然而,少年们的棒球之路总是充满了棒球之外的阻碍:基地面临拆迁,孙岭峰的心脏搭了4个支架,小双的二伯得了胃癌……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甚至影片的结尾都是让人揪心的——小双离开了棒球队。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代,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就是生活本身,是少年成长的背景。我们直面社会问题本身,但更关注的是当问题来临,我们如何选择,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许慧晶说,“用体育帮助孩子走出贫困,就是一种正在尝试的方式。”
棒球在中国尚属小众体育项目,许慧晶甚至拍了将近一个月还没弄清楚比赛规则。但棒球的特别之处在于,无论高矮胖瘦,总能在球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对于一群并非“精挑细选”出来的孩子来说,“赢面”就能大很多。这在台湾也有过成功的先例,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红叶少棒队”,处于偏远山区,队员也多出身贫寒,开启了台湾棒球史上的三级棒球时代。
纪录片完成后,孩子们看到了大银幕上的自己。那个“混世魔王”马虎如今长成了一个骑士般的少年,懂礼貌,又不失锐气。有人问他看完片子感觉怎么样?马虎:“我很怀念我小时候的样子。”很多人关心小双后来怎么样了,许慧晶透露:回来啦,正在恢复训练中。
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位观众的观后感很特别:“看完《棒!少年》能缓解不少育儿焦虑,这样野草一般的孩子都能向阳成长,你还怕啥?”
很多后来发生的事,纪录片没有拍,或者说,没有在成片里体现。孩子们在不断地赢,冠军拿到手抽筋,2019年PONY中国区棒球联赛U10组冠军、2020软银鹰杯暨飓龙联盟长三角青少年棒球挑战赛U8组冠军……新的基地在北京通州建成了,孩子们有了更好的生活和训练条件。
截至2020年11月,强棒天使队共资助困境儿童80名,共有67名儿童在基地参加集中培训,最小的7岁,最大的14岁,其中男孩41名,女孩26名——没错,少女棒球队也即将登场。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许慧晶说,如果要进行持续的创作,纪录片除了要呈现问题,可能还要看到希望,哪怕是一丝渺茫的希望,“我想记录真正在为中国社会变化提供建设性意见的人,为乡村发展持续作着努力和尝试的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