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我与祖国作文》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3 1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我与祖国”的作文,想要写得好,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这篇回答将为你详细说明这些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一、 理解题目,明确中心思想"
1. "紧扣“我与祖国”":这是作文的核心。不能只写祖国的伟大,或者只写个人的经历,而是要找到个人与祖国之间的"联系"。思考:
祖国的哪些方面(历史、文化、地理、成就、挑战等)对你产生了影响?
你个人在祖国的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或者你从祖国的发展中获得了什么?
你对祖国的感情是怎样的?(热爱、自豪、责任感、期望等)
你想通过这篇作文表达什么核心思想?(例如: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我为祖国自豪、我为祖国发展做贡献、我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等)
2. "避免泛泛而谈":不要只是空喊口号,要结合具体的事例、个人感受来阐述观点。
"二、 确定写作角度和内容"
1. "选择一个切入点":由于“祖国”很大,你可以选择一个更具体的角度切入,例如:
"历史与传承":谈谈你对祖国某个历史时期、历史人物或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它如何影响你。
"发展与变化":描述你亲眼所见的
“我和我的祖国”入选回忆录
“我和我的祖国”入选回忆录(2025.⒎30)我写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入选河北省老干部局编纂的“老同志回忆录,并在近期出版发行,并为我寄来一本。我的文章入选,我感到高兴,这篇文章抒发了我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我的激情都倾注在这篇文章中,我向祖国卝母亲表达了我的激动心情。我和我的祖国,心心相依,命运联系在一起。征稿由2024年开始,伟大的祖国将迎来七十五华诞,共和国走过七十五年,我随着祖国一起成长。新中国成立时,我还是个小孩儿,风雨走过七十五年,我和祖国一起长大。我亲眼目睹了,我的祖国的飞跃发展。我的幼年,正处在战乱年代,那时穷人东逃西躲,为了逃生,躲避战乱,父亲为祖国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我自幼居无定所,走到哪里,哪里就算是家。记得那是1949年,我在北京姥姥家。我亲眼看见了解放军进北京,全北京城的百姓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载歌载舞,迎接亲人开进北京。解放了,时局稳定了,我随着母亲,回到了秦皇岛,和亲人们重新相聚,记得八岁我开始上学,新中国成立那年,我上了一年级。这时老百姓,不再担心害怕,不再东藏卝西躲,因为新中国的人民政卝府成立了,人民政卝府,是为人民办事,为人民说话,是保护人民的。工农百姓可以安家立业,安心工作生产。政卝府为百姓解决困难,安置工作,访贫问苦,慰问宣传。解放了,母亲被安排了工作,从此母亲有了收入,我们开始了正常的生活,比起解放前,我们在北京时,生活依靠姥爷当瓦匠,姥姥在街上缝补破烂,(为别人缝补破衣服赚卝钱)要好得多了。以前姥爷姥姥,是为别人干活谋生,解放后,穷人当家作主。八岁时我上了小学,读的课本,是新中国第一批课本。有些课文内容,至今我还记得,其中有一课是“送军粮”,课文内容是这样写的:“小米饭,黄又黄,爸爸赶驴送军粮,爸爸是个翻身汉,赶着毛驴送军粮,军粮早日送前方,军人吃饱打胜仗。”这是写翻身农民,踊跃送粮支前的真实写照。作为学生,读着课本里这样的内容,心中非常高兴,并非常佩服翻身后的农民,为了国家,积极支援前线。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上了中学,上了师范,我当时都是免费上学,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六二年师范毕业后,我首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援农业,回到农村参加农业劳动,成为有知识的农民。当时我们青年人的口号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踊跃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在农村干了十四年,于一九七六年,我被学校招卝聘当了老师,参加了教育工作。我要为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七岁赶上祖国解放,八十二岁赶上祖国七十五华诞。我的教师工资由原来的四十几元,到现在退休的工资,已拿到几千元,工资增长了十多倍。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飞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的祖国强大,正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卝族伟大的复兴梦。
“我和中国的故事”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兰州举行
获奖嘉宾合影。人民网记者 章凯风摄
人民网兰州7月30日电 (记者岳林炜、马菲、王锦涛)“我和中国的故事”征文活动颁奖仪式3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何伟出席。来自11个国家的征文作者代表及中外各界友好人士参加颁奖仪式。
“我和中国的故事”征文活动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协办本次颁奖仪式。去年2月征文启事发布后,累计收到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篇投稿。来稿中的精品佳作自去年6月起陆续在人民日报刊登,获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
当天还举办了“丝路·人民友约”中外民间友好故事分享会。来自友好团体、中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同来华征文作者分享中外友好交流故事,共叙继续致力于中外民间友好事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