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患者教育活动》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3 12:57

推荐《患者教育活动》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患者教育活动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作文:
"点亮健康之路:撰写患者教育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
患者教育活动是连接医疗专业与公众的重要桥梁,它旨在提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缓解就医焦虑。而作为承载这一使命的载体,无论是用于宣传册、讲座提纲、博客文章,还是社交媒体帖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广义的“作文”),其撰写质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在构思和撰写患者教育活动作文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核心立场:以患者为中心,充满人文关怀"
患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沟通的伙伴。作文的出发点必须是理解和尊重患者。应使用充满同情、耐心和鼓励的语言,避免任何形式的评判、指责或冷漠。理解患者的恐惧、困惑和需求,将人文关怀融入字里行间,是建立信任、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要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可能担心什么?”“他们能轻松理解吗?”
"二、 内容呈现:科学准确,深入浅出"
医疗信息往往复杂专业,但患者教育活动要求将之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首要原则是"科学性与准确性"。所有信息必须基于可靠的医学证据,最好能注明信息来源或权威机构。其次,要力求"深入浅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借助比喻、类比等手法化繁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患者教育活动也超级“走心”

如果你年纪轻轻,经常腹泻、呕吐,而且体重减轻,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儿,因为有可能患上了一种你听都没听过的病——炎症性肠病。而5月19日(今天)是第五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全球四大洲30几个国家几乎同时举办了系列的健康宣教活动,来帮助炎症性肠病患者和家属获取有关炎症性肠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炎症性肠病。

快乐幸福的大家庭

今天上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办,南方都市报、39健康网、南方生活广播以及康视百科协办的“与炎症性肠病和平共处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大型患者宣教会于3号楼5楼多功能讲学厅举行。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其中克罗恩病的高发年龄段在15~35岁之间,克罗恩病可影响到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的各个部位,病变可累及肠道全层,而且病变肠道和正常健康肠道可交替存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则常局限于结肠(大肠),病变肠段之间没有正常的肠组织。

从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20年间报道的中国IBD总病例数为342924例,与前10年相比,后10年的总病例数增长2.4倍多,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增长2.3倍多,克罗恩病增长甚至达到15倍多。而全球发病率则达到149/10万,发病人群大部分为15~35岁的青壮年。

直击现场:更多欢笑,与IBD和平共处

打着吊瓶我也过来,不过没事,有医务志愿者帮忙

签到现场

现场互动

中六君在活动现场看到,远近赶来的新老炎症性肠病患者以及对此病感兴趣的民众150余人与中山六院IBD团队医生护士聚集一堂,学习交流如何战胜炎症性肠病这个顽疾的体会。主办方还贴心的为观众专门准备了统一的“常在心”绿色t恤,让场面更加温暖有序。

做好笔记

认真聆听

笔记来不及了,用手机吧!

本次公益活动由南方生活广播知名主持人林欣、林炜栋主持。活动分炎症性肠病专题片观赏、IBD健康知识讲座、患友交流和咨询三个环节进行。首先专题片讲述了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的来历和意义,介绍了中山六院多学科协作团队诊治IBD疑难病人的优势以及每个IBD患者必须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还讲解了IBD用药选择、饮食和营养知识。

消化内科郅敏副主任讲课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副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常在心——一起战胜炎症性肠病》讲座,讲课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现场阵阵掌声,受到参会患者和家属一致好评。最为感人的是患友交流环节,患者小兰和阿锋(均为化名)分别登台用亲身经历向患友们讲述了他们与IBD一路“相伴”,直至回归社会的心路历程,分享了求医治病的经验和教训,辛酸之处催人泪下。最后还专门为大家进行了现场咨询,从诊疗、护理、用药等多方面为IBD患者答疑解惑。整个现场充满爱的同时也专递着积极乐观面对疾病的正能量,一位病友现场为郅敏献唱《感恩的心》,更是博得现场观众喝彩连连。各环节之间还穿插现场互动——问题抢答,答对者还获得精美礼物一份。

踊跃举手抢答问题

患者故事分享环节

黄金搭档——林欣、林伟栋偕同郅敏副教授与观众互动

为教授来一曲《感恩的心》

接受媒体采访

中山六院在对于IBD病人的服务方面探索了多种方式,消化内科自2011年1月就倡导成立了炎症性肠病病友QQ群——一起战胜克罗恩病,目前此群注册人数已有1250多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炎症性肠病病友QQ群,并已由起初的郅敏副教授一人在线答疑发展到消化内科医生轮班坚持在每周五晚的固定时间在线答疑。而“常在心”IBD病友之家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已经分别举行了两次户外活动和一次室内厨艺大赛,不少出院患者和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都赶来参加。活动不仅促进了医患、病友之间的感情,还增强了他们抵抗疾病的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患者们充分明白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娱乐。

消化内科开展此次患教活动,也是六院“常在心”IBD患者之家第四次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患者了解IBD,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让更多的患者认识IBD,学习如何积极治疗,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对IBD临床实践很有意义的补充。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君 

为了让你更懂IBD,中六君专门摘取了国内IBD领域的领军人物,首届中山大学资深名医,中山六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胡品津教授的一些相关采访,让我们共同走进IBD,与IBD和平相处。

胡品津教授

让人颠覆世界观的IBD

此病可谓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疾病的很多种想当然的认识:比如,干净的生活环境、西式的饮食习惯更有可能导致克罗恩病发病;比如,克罗恩病,专门攻陷抵抗力强大的年轻人的身体;经济越发达地区,越容易高发克罗恩病。不仅如此,IBD还具有复杂、病程长、善变等特点,这也给治疗带来很大的挑战。

亚洲炎症性肠病与结肠炎组织主席,我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胡品津教授表示,“IBD是终身的致残性疾病,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正致力于研究一个安全、及时、有效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由多学科如内科、外科、内镜、放射、病理、护理等专业人才组成的诊疗团队为IBD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完成‘收治’、‘建档’、‘随访’以及‘教育’等一系列贴切的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他还提到,IBD健康管理的核心为:建立规范IBD诊疗中心;建立高效转诊、互动机制和健康宣教。

对付“狡猾”对手可用温情牌

胡品津专门指出,IBD患者普遍以中青年为主。正处于生长期却患病,就会使得很多患者的身高、体重等指标远远低于同龄人,这不仅会造成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给社会资源带来极大的负担,但目前IBD几乎没有办法预防,仅明确的危险因素只有吸烟及高脂肪的饮食结构。同时,IBD还是个很“狡猾”的对手,胡品津说,治疗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不同的患者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反应,同一个患者对同一药物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病情可能随时都在变化。

面对如此“善变”的病情、治疗特点,IBD患者往往需要反复接受内、外科治疗和长期随访,并且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干预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对于该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成为整个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山六院IBD中心在学科带头人胡品津教授的倡议和帮助下,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普与健康教育活动,如每个月定期的健康课堂,还开设了IBD专业网站和电话咨询平台,别出心裁地利用新媒体如新浪微博、微信等进行全方位的咨询科普健康、宣教活动。

华西医院举行冠心病及支架术后患者教育大型活动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冠心病患者全病程管理项目”的便民措施,开展对广大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破除健康养生方面的迷信谣言,11月6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在临床教学楼多功能厅举办了“爱心护心、与你随行”大型冠脉术后患者教育活动,心脏内科陈茂主任、陈晓平书记、贺勇副主任、游桂英护士长等20位医护专家参会。活动受到冠心病患者的积极响应,共有500余名患者及家属到场听讲,会场座无虚席。

宣教活动现场

心脏内科党支部陈晓平书记首先代表科室致词欢迎与会患者及家属。贺勇副主任随后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同时介绍了冠心病目前在国内的发病率及防治工作等现状,以及科室开展“冠心病全病程管理”以来的最新进展。

在冠心病健康知识分享环节,张立教授、祝烨教授、郑翼教授分别就冠心病、支架手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冠心病全病程管理等相关健康知识为与会人员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科普,心脏内科护理团队何娟护师对网络上、朋友圈里面谣传甚广的有关冠心病手术、用药、康复等5大谣言进行了现场辟谣。杨雪梅护师就冠心病的保健养生常识向患者进行了详细讲解。此外,针对患者最关心的冠心病入院、手术、复查等就诊问题,会上也进行了一一解答。考虑到参会人员多为中老年患者,心脏内科还特别了华医通尹雪娇经理现场演示如何快速在华医通上挂号等就诊流程。

会上的互动环节中,参会的患者及家属踊跃提问,与专家们充分互动,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众多患者都表示这样的健康教育使自己受益良多。

随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国内目前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超过70万人死于冠心病,是我国心血管健康的第一杀手。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

为使广大冠心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目前已开展了“冠心病患者全病程管理项目”,利用微信、网络、APP等平台,使患者在快速就诊、手术快速预约入院、术后随访快速预约、网络门诊咨询等方面有更好就诊体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华西医院心脏内科还将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患者教育以及科普健康知识活动,为“健康中国”贡献华西力量。

文/图 王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