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3 14: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朱熹观后感的作文,无论是观看了纪录片、电影、展览,还是阅读了相关书籍,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感受真挚的文章: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感受与思考的结合"
"重点突出“感”:" 观后感不是对所观内容的简单复述或背景介绍。虽然简述背景或核心内容是必要的,但重点应放在你 自身 的感受、想法和受到的启发上。 "思考要深入:" 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如“很感动”、“很有趣”),而应深入思考朱熹其人、其思想、其历史背景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发了你对哪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2. 精准选择切入点和核心内容"
"聚焦:" 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你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最让你印象深刻、最触动你的点作为重点来写。这可能是朱熹的某个具体思想(如“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他的生平某个片段、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者作品中的某个细节。 "围绕核心:" 确定好切入点后,所有论述和感受都应围绕这个核心展开,避免内容散乱。
"3.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来源:闽北日报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撰写论著81种,739卷,约800余万字,所涉及到的有经学、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等知识。朱熹的《弟子规》《朱子家训》在长期一段时间成了人们品德行为的准则,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在武夷山求学、著述、讲学,整整生活了50年,在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五夫“紫阳书院”留下他孜孜不倦的身影。“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学者蔡尚思高度概括朱熹与孔子,在中国古今历史上所拥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朱熹理学最重要的宗旨就是一个“理”字,这个“理”就是所谓的“天理”“地理”和“人之常理”。看过《朱熹》纪录片后,我才明白,只有这个“理”字,才能纵贯古今,将天地人融合在一块,这就是朱熹终其一生研究的理学精髓。
“天理”是自然存在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比如说自然界固有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周而复始永恒不变。自然铁律一旦遭到破坏就产生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比如海啸、地震、泥石流等等,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明白其中这理,遵守其中这理,顺其自然,人才能与自然共生存。
“地理”是地球中万物相生相克之理,但万物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基本元素。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人们利用物质相克之理,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例如,人们运用冶炼技术,将矿石变成金属,又将金属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军事方面,这就是古人“火克金”留给后人最大的启示。再如“木克土”,在山上种植树木,就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更能抑制河患水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山变绿了,水自然也绿了,空气自然就好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也就提升了。
“人理”即“人之常理”,泛指人的道德伦理。朱熹是理学宗师,更是继孔孟之后儒家的传承者。儒家所导倡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遵循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我们可将这“八德”具体化,即:孝敬父母、兄弟友爱、忠于祖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坚持正义、廉洁奉公、知错就改。这些品德行为,就是做人必须遵守的规矩,也就是朱熹所倡导的“理”。懂理的人,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有健康心态的人,品质高尚的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理,就有真善美;破坏了这些理,社会就充斥着假丑恶。讲理则文明、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和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弄清朱熹理学的“源头活水”,明白一个“理”字,我们心里才有一把尺,做事有准则,处事有规矩。不违天理人伦,社会才有正能量。运用好“理”的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 聂炳福
读朱熹诗《秋月》有感而作。
《赏叶》
竹杖平步上南丘,晴空满目是新秋。
风摇霜叶瑟瑟语,红寂叟闲两悠悠。
附朱熹《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