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3 15:26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后感作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悉心引路,点亮感悟之光——谈指导学生写观后感作文的注意事项"
观后感,作为对影视、戏剧、纪录片等视觉艺术作品进行思考、感悟和表达的一种文体,不仅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体现,更是其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好观后感,让这一写作实践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提升素养的途径,是每位老师需要精心琢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尤为关键:
"一、 指导前: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首先,老师不能将观后感写作视为一项枯燥的任务布置。在观影前,应积极营造期待感和参与感,可以通过介绍作品背景、主旨,分享精彩片段,甚至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影兴趣。观影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情节、人物塑造、视听语言等,为后续的感悟积累素材。
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观后感的写作目标。观后感不是简单的情节复述,更不是对作品的简单评价(好或坏),而是要写出“观”后的“感”。要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给我带来了哪些触动?哪些情节或人物让我印象深刻?它引发了我哪些思考?我的
“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作代价,一次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故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我是教师,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我这里形成,让人如履薄冰;我是教师,心底里喜怒哀乐翻滚,黑板上天高地远开阔,脚板下三尺讲台扎根;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志业;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我是教师,缓缓显形,终见此生天命;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读起朱永新教授《致教师》中前言部分的这段文字,我感觉心底里多年不敢触碰纠结豁然开朗。它就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慢慢浸透我因倦怠而即将干涸的心田,为我在三尺讲台上的继续耕耘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无悔的信念。在爱的奉献中幸福的成长,在幸福成长中获取爱的能量,我要把这爱的能量源源不断的传递给我的孩子们,成就他们幸福地成长。
我得到《致教师》这本书,源于一位朋友无私的馈赠。只读了一篇,我就如获至宝。闲暇之余,或者在教育教学中遇到棘手的难题时,我就捧它在手,用心研读。多少次,它如一曲梵音,化去我内心的浮躁,似一股灵泉,满足我成长的渴望。《致教师》是朱永新教授的力作,它通过对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让无数教师走出迷茫,鼎力前行。书中教师们遇到的问题、困惑,经历的故事多是我们曾经遇到的,并且有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苦苦思索也不得解的。读后,我感悟最深的还是如何在教师这一职业中体会到幸福。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想沉浸在幸福中。那么,幸福是什么?朱教授在书中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应了人当下的一种心态”。“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的”。教育,恰恰是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是教书育人是让人们幸福的一件事。掩卷沉思,在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可曾感受过如此的幸福,答案是肯定的。在朱永新教授的启迪下,我开始细细品味正在经历的幸福。
班里有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女生,她圆圆的小脸,短发,身体瘦瘦的,经常是略带羞涩而又呆萌。我每次和她谈话,她都是支支吾吾,一句很顺畅的话也说不出来,声音小的我要极俯身侧耳去听,才可以听得见。她从来不敢正眼看人,目光总是躲躲闪闪。我带着为师者的疑惑,为母者的爱心,详细了解了她的情况:父母离婚后,父亲再婚,母亲远嫁。她被留在父亲这边,但父亲不管她,后母经常无端的打骂她。她只能从年迈的爷爷奶奶那里得到温暖。她渴望母爱,可她连母亲在哪里都不知道!她小小的心里装的满是自卑,即使她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她都没有丝毫的自信。我真的心疼处于如此境遇中的这个孩子,于是,就把女儿穿着小点的,款式和质地还都挺好的衣服送给她。她极礼貌的拒绝,话里话外表达的是“我不能要老师的东西,不能让老师花钱”。在我一再的坚持与劝说下,她怯怯地收下了。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多了一袋油桃般大的黄杏,上面还附带了一张小纸条:“老师,谢谢您!这杏儿可甜了,爷爷一个一个从树上摘下来,洗干净了的,你一定要吃!”同事们惊叹,“哪来的这么大的杏儿!”当时,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这就是幸福啊!这一刻,无关名利,只是爱。
但是,在当下,有些人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一种养家糊口的营生。这种想法让他们感到郁闷,烦燥。每天从事着视之为鸡肋的工作,无奈,纠结,没有幸福可言。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朱先生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书中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己的关系。最大的幸福来自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幸福在哪里?在自己的梦想里,你大胆的去想,大胆的去努力,大胆的不断的超越自己,才会得到最大的幸福。你抱怨,是没给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当然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又怎么会体会到幸福?我庆幸自己在用爱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这就是我的目标,永不驻足,终生追求的目标。
朱教授说,教师的幸福还来自专业成长带来的事业成就与生命尊严。对一个教师而言,自己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成长?唯有读书。教师读书就如同战士喜爱钢枪,吃货酷爱美食。读书应成为每个教师一生的挚爱。但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些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工作中,只读教材和教参,闲暇时,只读一些碎片化的文字,这样对教师自身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浸润的教师是不会迅速成长的,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的潜力。正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教师应该在灵魂深处储存一座精神宝藏,从中不断的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教师更应该从书中汲取营养,获得成长的幸福。
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生命,关注到每一个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关注到每一个课程,才能让自己和孩子的生命都能得到丰富的滋养和最美的呈现,真正的做到: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衡阳市石鼓区人民路小学邹衡君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一名班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已有24个年头。我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品尝着关爱学生和被学生关爱的幸福与快乐。
这不,一节语文课上,班上的小顽皮吴柏均可能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叫嚷着:“妈妈,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呀?”很快,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满脸的不好意思:“哦,老师,老师,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呀?”我往他的座位走过去,旁边的肖艳连忙站起来跟我说:“邹老师,他刚刚喊你妈妈呢!”其他同学随即笑了起来,我也笑了:“没关系呀,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呀!”吴柏均赶紧站起来:“邹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全班的孩子开心地笑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儿童。”孩子天真无邪地迈进校门时,他们都对明天充满了信心。教育是培养信心,浇灌希望的活动。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成为了一位母亲后,对于爱,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要想真正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就要具备慈母般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因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那么,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哪呢?
第一,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缺乏生活阅历,没有自治自理能力的孩子,更加需要老师在生活上的爱抚和关照。作名一名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健康状况,采取一系列不同的保护、爱惜和增强健康的措施。例如,我班有个学生个子较高但先天视力不好,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在排座的时候就留心把他安排在靠边靠前的位子,这样既不会影响别的学生,又让他能顺利进行学习。还有一个同学患有哮喘,只要剧烈运动就会咳嗽不止而引发哮喘,所以每次课间或体育课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不要追打、做剧烈运动。入学六年来,该学生从未发病,家长对此很是感激。
第二,给知识、给智慧、给能力。
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一个真正对学生负责,关爱学生的教师,就应该毫不松懈地抓好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智慧、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充实、提高和发展。
教师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基础、爱好,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成绩好的学生,重思路点拨,再让他们自己思考;对中等生,点拨思路后再根据其反应确定辅导重点,尽力帮助他们绕过或突破思维障碍;对困难生就要从基础开始,分散难点,分解问题,鼓励不懂多问。同时,还要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学生树立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我曾有一名学生,平时对学习心不在焉,多次教育均不见成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班上请一名学生画个板报刊头,大家都推荐他,他果然不负众望,短短几分钟就画好了,我在全班大加赞赏他的美术功底,并让他承担板报的美术设计,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积极完成我安排的各种工作,学习成绩也渐起色。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也要给学生传递健康的意识、高尚的情操和规范的道德品质。一句话,要有一个好思想。具体来说,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当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我们都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孩子品德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去呵护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