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3 18: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观后感高中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可以帮助你写出更深刻、更有条理的文章: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的是什么?" 是指你对《论语》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还是对其中某几篇、某几句话、某个思想(如“仁”、“礼”、“学”等)的深入思考?或是孔子的个人形象? "“感”是什么?" 是指你阅读后的想法、触动、启发、认同、质疑、困惑,或是它如何影响了你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或对人生的理解。观后感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你个人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论语》内容博大精深,不可能面面俱到。高中作文时间有限,你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你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点来深入挖掘。例如: 对“仁”的理解和实践。 对“学”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对“礼”在现代社会意义的思考。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何影响。 对孔子个人形象的评价。 "避免泛泛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这位老师和他学生的对话里。
夫子言:德不孤必有邻。孔子的言传身教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品读《论语》,就是与圣人对话,跟着孔子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亦说乎。
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孔子的一生是对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孔子毕生坎坷,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为了生活他做过仓库保管员,看管过牛羊,但却始终保持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他为了“人人学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五十五岁时毅然带着理想出发,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耗时整整十四年。孔子虽生于乱世但坚守道义,是一位心怀天下的贤者。他把“仁”的思想传播,他的三千高徒遍布各个诸侯国,其思想影响了后世孟子、朱熹等许多的儒学大家。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甚至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思想在十八世纪末写进了《人权宣言》,《论语》带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智慧周游了世界。
读《论语》而知如何为学、为人、为政。从《论语》中我们懂得了人生追求“仁以为己任,修己安人,安百姓”;我们懂得了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还懂得了为人之道“为人应当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论语》的思想浸到我们骨子里,浸到我们的血脉里。夫子追求的大道,早已代代流传。
孔子开创的儒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儒学提倡的“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还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已走向世界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也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语》是指引我们人生前进的一盏明灯,追慕先贤,感受夫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精华仍然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就让我们从中汲取心灵的力量,悟得生命的智慧吧!
壹点号童眼看世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来源 邯郸市第四中学
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典籍,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思想精华,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仍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阅读水平,高二语文组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之《论语》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由高二全体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在语文组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有序进行。提前给学生下发一些有关孔子及其《论语》的资料,课上讲解《论语》选段,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准备好手抄报硬纸、彩笔等,然后由各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办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力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学生们办报热情很高,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把对孔子及《论语》的认识倾注于笔端,出现不少佳作。
活动通过诵读《论语》、感悟《论语》、践行《论语》,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学生爱经典、诵经典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同学们树立了谦虚好学的态度,学习了脚踏实地的精神,活动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几千年以来,论语基本精神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中华民族拥有与时俱进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新征程,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