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4 08: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田径的日记作文,想要写得好、有真情实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 是记录一次训练的辛苦与收获?描述一场比赛的紧张与激动?分享对某个项目或技术的感悟?还是记录比赛后的反思和心情? "确定一个核心点",让整篇日记围绕这个中心展开,避免内容松散、主题不明。
2. "选取具体事件或片段 (Focus on Specific Events/Moments):"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只是笼统地说“今天训练很累”或“比赛输了很难过”。 "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瞬间" 来深入描写。比如: 训练时某个技术动作的难点和突破过程。 比赛中起跑时的瞬间感受、冲刺的体验、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 赢得比赛时的喜悦,或输掉比赛时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 和队友互动、教练指导的某个场景。
3. "注重细节描写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感官细节:" 运动时身体的感受(肌肉酸痛、心跳加速、汗水流淌、呼吸急促)、看到的景象(跑道、旗帜、观众、光线
田径系进入冬训后,黄敏和队友们每天早上7点排队吃早餐,晚上10点半准时睡觉,训练、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生活规律且单一。带训教练沈盛妃说田径女队员训练起来都“很刚”,但黄敏好像不这样想,到底“刚不刚”,一起来看看她的一日冬训日记和记者的一日冬训体验废柴日记。
早上7点,洗漱完出门了,这一天黄敏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空腹去测体成分。
所有指标都处于超标准状态。
体成分测完,排队用早餐,然后前往训练馆。
这一天是周四,训练任务主要有腰腹力量训练和技术模仿。周一到周六,从力量训练、辅助练习再到技术练习,训练内容全面又有侧重点。
这个动作叫大幅抱头起,黄敏手上拿着一块5公斤的“饼”。黄敏的带训教练沈盛妃正在辅助队员们训练,她表示:“这个冬训,我们练的很扎实,真的很扎实。因为她去年跳了1米80,是在特殊情况下,80完全是不够的,我认为完全是运气好才有这个锦标赛冠军的,但是对她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对她来讲信心上也增长了很多。”
把偶然变成确定的必然,并且有所提高,要付出的努力不会少。从1米80到现在可以完成1米84,每一厘米的提高都是一个坎。黄敏从不因为训练太苦掉泪,她每一天的烦恼都是练得够不够,还能不能再多练一些。
黄敏说:“我更想去,走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我每天都很期待,每堂课都很期待,我想在一堂课中有获得,有进步。”“前两天膝盖有点问题然后就不能跳。看到小师妹他们在跳自己心里也会觉得有点失落。你是一个大队员,会有压力,因为他们在追赶你,你会有压力。”
有了压力,会不会哭?沈盛妃给的答案是这样的:“哭没有,没有,从来没有!我们的孩子都不太会有流泪的,女孩子都很刚的,黄敏更加没有了,她的目标也很明确,想要在跳高上有更大的提高。”
“刚?我觉得我可能不算吧。别人形容我?我们组里的其他小队员认为我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大姐姐吧。我也希望他们能好,把我的一些认知交给他们,让他们进步,我觉得这是应该的。”
“刚”这个答案黄敏不认同监制:郭必文
审核: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丁梦婧 郑润鑫
新华社昆明9月14日电(记者严勇、王安浩维)近日在社交网络上,一个背背篓拿冠军的网球少年火了。“背篓”的背后,不只是一个叫王发的佤族男孩,而是一群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网球少年,在竞技场上奋斗逐梦的故事。
背篓里装着故乡和梦想
8月底,在2022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一个背背篓上赛场的少年一路过关斩将,拿到U14组男单冠军。
王发背着背篓在赛场上。李建艺摄
他叫王发,是一个14岁的佤族男孩,来自云南省沧源县。黝黑的皮肤、俊朗的笑容,加上一个颇具民族特色的背篓……这一瞬间被摄影师捕捉下来,后来“刷屏”“出圈”。网友打趣说:“少年拿球拍的一刹那,仿佛一位剑客!”
“没想到我和我的背篓就这样火了。”几天后,王发才从朋友那里知道这个事,平时他们很少玩手机。
说到背篓,电话那头的王发笑了:“这个东西在我们家乡很常见。我感觉我背起来也特别合适。”
王发有自己的网球包,只不过当天在现场遇到一位老乡,特意将带来的竹编小背篓送给他。“好久没回家了!”王发觉得亲切,干脆把它背在身上,装着球拍、毛巾等。
王发背着背篓在赛场上。李建艺摄
夺冠当天,王发给爸妈打了一个电话,还跟着教练和队友去吃了一顿海鲜大餐。
这几天,王发夺冠的消息从广州传到村子里,父老乡亲都为他感到骄傲。
王发在家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王发的母亲包欧赛说:“好久没见到孩子,有点想他了。”
7个佤族孩子,6个拿过冠军
这并非王发首次登上领奖台。
2020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网球巡回赛上,12岁的王发就表现优异,和队友获得男双亚军。“这孩子打球很有风格,虽然个头小,但气势上丝毫不亚于对手。”教练张晓洪评价。
王发在赛场上为自己打气。李建艺摄
同年于云南安宁举办的中国网球巡回赛测试赛上,王发就因为硬朗的球风,在赛场上崭露头角。每拿下一分,王发都会握紧拳头,吼上一嗓子,给自己加油打气。
“很难得,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斗志和拼搏的精神。”张晓洪说。
那年总决赛,王发还受邀到现场观赛。“见到了好多网球明星,他们就在我边上。”这给了王发莫大的鼓舞。
可刚接触网球时,王发连它是啥都不知道。
2016年,张晓洪想在沧源县挑一批学网球的苗子。8岁的王发由于耐力和爆发力等优势被他看中。“我让他来一个短跑冲刺,这孩子最后一口大气都没喘。”张晓洪回忆。
就这样,王发和小伙伴们从家乡来到昆明,开启了和网球的奇妙之旅。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山外的世界,欣喜又好奇。
年底,孩子们回家过春节。过完年,一个都不愿意来。张晓洪只好一个一个做工作,10个孩子最终来了7个,包括王发。
“网球很好玩,喜欢上了就一发不可收拾。”王发说,每天他们不到6点就起床,7点到12点开始发球、挥拍等训练科目。
每天挥拍不低于7000次,到了下午,连续两个多小时的体能训练,包括长跑9公里和卧推等常规项目。晚上,为了不落下学业,孩子们还要跟着老师学习文化课。
“确实辛苦,但为了学业和网球两不耽误,没办法。”张晓洪说。
加上此次王发夺冠,在6年时间里,当初学打网球的7个佤族孩子里,有6个已经拿了各个类别的巡回赛冠军。
专注训练,打好每一场比赛
“队友里还有比我更厉害的!”王发接受采访时强调。目前,他和队友们已转战位于河北廊坊的训练基地,开始下一阶段的紧张备赛。
“训练会持续到冬季,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再专注,争取打好后面的每一场比赛。”王发说。
在爱玩的年纪里,这个憨厚的男孩似乎没有什么爱好,空下来了就会写写日记。“我会把每天训练的得与失写进日记里,作为日常总结,这样就能一点一点进步。”
王发在赛场上尽情挥拍。李建艺摄
上海、成都、北京……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见过的每一样新鲜事物,王发都会通过电话跟爸妈分享。这些年,网球将他从大山带出来,也把他带去了更远的地方,这意味着他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总是很短暂。
去年7月,因奶奶去世,王发请假回家待了十多天。这是他学网球以来休息最久的一次。之后,他又匆匆离家,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
张晓洪表示,王发的竞赛状态目前还不错,如果能继续保持,还会有进一步的突破。
对于未来,王发给自己定了明确的目标:打职业赛,为国争光!
来源: 新华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