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明德作文》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4 10:11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明德作文》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明德作文写作注意事项的文章:
"砥砺德行,澄澈表达:明德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明德”,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理念,意指彰显并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将“明德”融入作文写作,意味着我们的文字不仅要言之有物、结构清晰,更应体现作者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追求思想与品格的双重升华。因此,撰写明德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立意高远,坚守价值导向"
明德作文的核心在于“明德”,立意是灵魂。首先要明确文章要传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诚信、孝悌、仁爱、责任、担当,还是对真善美的追求?立意应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避免空洞说教,要将宏大的道德理念与具体的个人经历、社会观察相结合,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不凡的道德光辉,使文章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立意要“真”,发自内心,而非刻意拔高。
"二、 选材典型,彰显德行光辉"
材料是支撑立意的基础。明德作文的材料选择,应着重于能够体现“德”的事例。这可以是你亲身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在场的委员们听后激动不已、信心倍增。记者随后采访了发言的部分委员,他们纷纷表示必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总书记一进来的时候我就很激动。”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戏剧导演田沁鑫委员第一个发言,她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周年。田沁鑫一直在探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变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田沁鑫认为,真正称得上“高峰”的文艺作品,应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高峰”必须具有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田沁鑫将自己对文艺“高峰”的认识落实到创作中,她正在导演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热情讴歌在基层扶贫一线艰苦奋斗的党员干部。田沁鑫说,如果我们只是身体进入了新时代,头脑仍然还停留在过去,我们的创作就无法做到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让我们倍感荣幸。”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委员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社科界专家学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作为哲学社科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更多地投身时代和生活,深入基层,搞好调研,获得第一手材料,并从中提炼出真知灼见,“扎根中国大地和人民群众,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学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我听后收获满满,激励着我进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委员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对于博物馆来说,就是为谁办展览的问题。

2018年,国家博物馆举行了“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充分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截至目前,观展人数已突破400万人次,并屡次创造国家博物馆单日参观人数纪录。王春法建议,要优化展览结构,多办一些像“伟大的变革”这样能够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磅礴力量的展览。

说起下午的联组会,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委员非常兴奋。他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了在座委员们清晰的指引,让大家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李大进表示,作为一名社科界委员和一名职业律师,感到应更多地增加自己的见识,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社会,“一个人不应当只埋头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应当有更广阔的眼界,有更大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巨大的力量,让我进一步坚定了为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信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力委员说。陈力一直在坚持拍摄主旋律影视剧作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血战湘江》,每一部都叫得响名字,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古田军号》也即将公映。

电视剧《海棠依旧》播出时,青少年观众的喜爱让陈力既意外又欣慰。很多90后、00后的青年人深夜追剧,被周总理的一生所感动,时不时地落泪,于是他们在微博上喊话,让导演还他们纸巾。“他们喊得我心里暖暖的。”陈力说,青年人对红色题材的热爱,对一代伟人、对英雄的敬仰,让她更加深入理解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也更加坚定拍好红色题材电影的决心和信心。

陈力正在筹拍反映时代楷模王继才烈士无怨无悔守岛32年感人事迹的电影。陈力表示,全国两会结束后,她和摄制组将继续深入生活、打磨剧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努力拍出有艺术性、有品位、很好看的电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委员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认真地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我受到了鼓舞,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搞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

邓纯东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走出象牙塔,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人民群众希望得到答案的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对人民的关切作出科学的解释,努力通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成果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为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作出哲学社会科学应有的贡献。

邓纯东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想真正做出有益的学问、大学问,首先必须明德。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把个人的研究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努力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为国家、民族、人民多作贡献,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

(委员照片均为盛佳鹏摄)

【征文】明德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编者按】

为持续开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活动,充分展现新时代离退休干部风采,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兵团党委老干部局、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自治区关工委联合老年康乐报社举办“辉煌七十年 共圆中国梦”有奖征文活动。“老年康乐报官微”将陆续刊登离退休干部职工及老年人撰写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明德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作者:敖海林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老城中心,有一条全长仅588米的明德路,它像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串联起这座城市百年来特别是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金融发展、红色基因与教育传承。这条东西走向的街巷在地图上不过咫尺,却承载着新疆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时刻与记忆。从清朝末年的布政司衙门所在地,到北洋政府时期得名“明德”;从民国时期新疆的金融中心,到如今的历史文化精品街区,从当年简陋的识字学塾,到现在现代化的小学,明德路见证了乌鲁木齐从迪化古城到现代都市的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留下的红色印记。

1997年,我从部队转业后有幸来到位于这条路15号院的新单位上班。不久把家也搬到这个院子里,一住就是近30年。

位于明德路西端的宏伟建筑新疆“大银行”,建于1945年,它以斯拉夫的风格轰动了当时整个迪化城,“大银行”的美名不胫而走,并以1949年12月17日彭德怀在此阅兵的辉煌彪炳于新疆革命史册。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新疆省分行迁址于此。“大银行”成新疆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摇篮。

沿着大银行继续向东行进,映入眼帘的是一处看似平凡却极富历史意义的小院——毛泽民故居。这处简朴的居所是毛泽民1938年至1941年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副厅长、代厅长期间的办公室及宿舍,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这位革命家在新疆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精神印记。

与毛泽民故居仅一墙之隔,有一座见证近现代新疆教育发展史的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经过70多年的发展,这所小学已成为拥有三个校区、7700多名在校学生、近300名教师的现代化教育集团。

2023年至2024年,伴随着系统性的提升改造,这条承载着新疆人民记忆的百年老街以“特色文化街区”的全新形象亮相,迅速成为乌鲁木齐的文化新地标。

如今行走在明德路上,虽已不见当年商贾云集的喧嚣,但通过精心保存的历史建筑和新增的5个浮雕墙、雕塑群将鲜为人知却极具人文价值的历史片段凝固了下来,成为明德路历史的立体教科书。

今年7月14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漫步焕然一新的明德路,我们触摸的不仅是一条街道的百年肌理,更是一座城市薪火相传的精神脉络。明德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正是这座城市上述问题的生动实践与坚定承诺。

来 源 | 老年康乐报

编 辑 |阿力甫·哈力克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