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4 2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老兵回家》的观后感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让你的文章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1. "观影前准备 (虽然不是写作本身,但很重要):" "充分理解影片:" 仔细观看电影,不仅看情节,更要感受人物的情感、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如爱国情怀、战争创伤、家国情怀、时代变迁、亲情回归等)。注意影片中的细节、象征、隐喻。 "思考个人联系:" 想想自己对战争、军人、老兵、家庭等主题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感受,可以和电影中的情节或人物进行对比。
2. "明确中心思想:" 你的观后感是围绕电影的哪个核心点展开的?是歌颂老兵的牺牲与奉献?是探讨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是表现亲情的温暖与缺失?还是反映时代对老兵的关注或遗忘?"确立一个清晰、集中的中心论点",这将是你全文的灵魂。
3. "选取恰当的内容:" "具体事例支撑:" 不要泛泛而谈。选择电影中让你印象最深刻、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人物、情节、场景或细节来展开论述。例如: 老兵回家的场景(路途、迎接、与亲人相处的细节)。 老兵身上留下的战争
昨天
退役军人事务部传来好消息:
2020年归国的第七批117位
在韩志愿军烈士
有4位烈士正式确认找到了亲属
这四位烈士分别是
梁佰有烈士、展志忠烈士
吴雄奎烈士、林水实烈士
通过对照印章,查找史料和档案记录等
查找烈士后人
组织待核实的烈士亲属
参与DNA信息采集和鉴定比对
最终确认了展志忠烈士的亲人
展志忠烈士的遗物和印章
33岁牺牲于朝鲜半岛的江原道铁原郡的
展志忠烈士有两个儿子
长子展超明今年78岁,次子展超玉74岁
父亲离家时
年幼的他们对父亲几乎没有印象
想不到年逾古稀
竟然等到了父亲遗骸归国的好消息
而牺牲时仅有22岁的吴雄奎烈士
和25岁的林水实烈士
人们只能寻找他们的兄弟
吴雄奎烈士81岁的弟弟吴奎俤
此前总是和家人念叨
有没有可能去韩国找到哥哥的骨灰
吴雄奎烈士生于1931年,生前系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3营7连战士,1953年7月牺牲于江原道铁原郡
林水实烈士生于1928年生,生前曾荣立四等功一次,1953年6月牺牲于江原道铁原郡,牺牲时尚未结婚
据了解
当年不少志愿军官兵都有自己的印章
因为有的战士识字不多
与家人通信时大多要请人代笔
印章就是他们和家人之间的信物
如今,这印章成为
让无名烈士变“有名”的关键线索
然而,工作人员为梁佰有烈士寻亲时
并没有发现明确身份的印章
经过查找相关史料和档案记录
根据烈士牺牲时间
作战地点、遗骸发掘位置等
发现他可能是遗骸发掘地点的牺牲人员
之后通过DNA比对
才确认了烈士遗骸为梁佰有烈士
梁佰有烈士没有直系后代
在模糊且艰难的摸排中
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他的侄孙
上门核查时,梁佰有烈士的家人十分意外
“当年父辈们健在时,一直都想找到爷爷
但难度太大、毫无头绪
如果不是国家不放弃
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
本是少年
此去一生
一张张老照片中的脸颊还带着青涩和稚嫩
他们,却在祖国需要时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开启了抗美援朝长达两年零9个月
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那一年我17岁”
“我大概16岁的样子”
“51年13岁,3月参军,7月上战场”
……
他们把害怕抛在脑后
“上了战场就是要保家卫国的”
“活着干死了算”
在90岁老人杨德盛心中
老连长杨根思与他的最后一次对话
他一直记着:
“小杨啊,人在阵地在”
长津湖畔小高岭的战斗中
老连长杨根思带领士兵们阻止美军撤退
战斗到最后一刻
拉响炸药包
杨根思与40余名敌人同归于尽
时任志愿军战地记者陆柱国
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
“最后在上甘岭上抓起一把
一个是碎石头
一个是炮弹渣子
一个是人的骨头”
“飞机上机关枪扫射,那是经常事儿”
年仅90岁的熊朝瑞老人
笑着回首抗美援朝战争
“害怕啥?什么生死,什么问题
没心思”
即使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用刺刀肉搏也要拿下目标阵地
朝鲜半岛朴达峰上
班长柴云振右手食指被敌人硬生生咬断
全身24处受伤
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今天就是同归于尽,也不能放走敌人!
那一年,他们还是少年
明知这一去是枪林弹雨,壮士难还
可他们义无反顾
选择在抗美援朝战场定格一生
因为他们相信
总有一天会迎来天亮
在那个最好的年纪
他们用生命
写下民族永恒的记忆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
山河已无恙
请英雄回家
如今
山河已无恙
埋骨他乡60多年的英雄们啊
我们盼着您回家
2014年至今
先后七批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被迎回祖国
曾参战朝鲜的老兵贾文岐泪流满面
“不知道有我们63军的战友没有
有我们金鹤山的战友没有
我想起他们来就难过”
“军人的鲜血
要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现在咱们的国家强大了
生活越来越好
可是越好的生活
我越想你们呐”
这份思念来自一位老兵
也是千千万万志愿军家庭心底的呼唤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
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
做出贡献的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如是说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英烈厅
有两组醒目的数字:
2900000
即轮番入朝作战的志愿军
累计共达290万人次
197653
这是抗美援朝烈士的人数
中国人民志愿军
之于人民是丰碑是英雄
是最可爱的人
今天,是我们第八次
迎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的日子
昨天,中韩两国政府以及军方代表举行
109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以及1226件遗物的装殓仪式
一件遗物是印有“洪齐”名字的暗号字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
每天几十遍、上百遍的反复训练
用轻柔的动作
“让烈士们感到祖国的温暖怀抱”
今天上午他们将以最高标准、最高礼遇迎接烈士回家
时过境迁,山河无恙
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的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仍历久弥新
也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欢迎英雄回家
来源:共青团中央
作者 张玉晶
张玉晶,武汉市人,中共党员1976年12月入伍,陆军原43军127师379团100炮连战士、文书、司务长,参加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对越自卫还击战出国作战。1980年9月一1981年7月在武汉軍事经济学院财务专业学习,1981年9月调127师后勤部财务科工作,1985年9月一1988年9月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财务大专毕业。1983年一1997年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院务部财务科工作,1997年10月团级干部转业湖北省直单位工作。2016年10月处级干部退休。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