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关向应 观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4 22:26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关向应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关向应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情感真挚:
"一、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你观看的是关于关向应的纪录片、电影、展览,还是其他形式的材料? 核心内容是什么? 是他的生平事迹、革命精神、思想理论,还是他对中国革命的具体贡献? 必须明确你的观后感是围绕哪个核心展开的。 "突出重点:" 关向应的一生经历丰富,贡献巨大。 选择你感受最深、最触动你的方面进行重点阐述,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例如,你可以重点写他的坚定信念、英勇斗争、无私奉献,或者他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贡献,等等。
"二、结合材料,具体生动:"
"紧扣材料:" 观后感必须基于你观看的材料,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 要引用材料中的具体事例、数据、引言等,作为你观点的支撑。 "细节描写:" 为了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例如关向应的外貌、语言、行动等,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革命精神。 "适当联想:" 在紧扣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联想,将关向应的事迹与你所了解的历史背景

从革命烈士家书中感悟初心使命

来源:党建网

姜玉峰

  革命烈士家书是革命者之间或他们与亲友交换看法、交流感情的信件。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家书承载着战火的回忆,蕴含着亲情的温暖,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是革命烈士留给后人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彰显了革命烈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为己任,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鞠躬尽瘁,即使是面对死亡也从容不迫、矢志不渝。1928年3月,夏明翰在狱中给母亲写信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份信写完几天后,夏明翰被敌人押赴刑场,牺牲前他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正气凛然、气壮山河的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仰是贯穿方志敏一生的主旋律。1935年6月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书信:“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定的。”一个多月后,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无独有偶,左权将军在给叔父左铭三的信中同样表达了坚定不移走革命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这封家书展现出左权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彰显了其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

  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透过革命烈士家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为人民福祉而战斗,为人民利益而牺牲。1946年4月25日,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眼泪给家里写了一封家书,信中写道:“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这封家书袒露出一名革命战士为了人民解放不畏牺牲的情怀。之后不到半年,冯庭楷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天津解放前夕,爱国青年杜峻舍毅然加入人民解放军,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他还鼓励弟弟妹妹学好文化,服务人民,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写道:“我加入革命队伍,纯粹是要为人民服务。顾这一面,可就把家庭那一面失去了。在这里,我要求你们替我多做点吧,在父母面前要听话,要好好求学,将来都是要给人民服务的,没学问是不成的。”杜峻舍的家书不仅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影响了一个家庭。在他的示范下,几个弟弟妹妹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拳拳赤子的爱国情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烈士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舍弃了至爱的亲人、宝贵的生命,用鲜血书写光辉人生。刘伯坚在临刑前五天给兄嫂的家书中写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表达了共产党人为国家解放视死如归的初心。刘伯坚还嘱咐亲人不要请求走不同道路的人来营救他,他明确指出:“这对我丝毫没有好处,而只是对我增加无限的侮辱,丧失革命的人格。”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她用英勇抗日、宁死不屈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儿子,希望宁儿能够继承母亲的遗志继续为抗日救国而战斗下去。关向应在赴苏联学习前写给叔父的家书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这是年仅22岁的关向应救国救民、抵御外辱的初心。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颗初心,关向应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忘我地工作,即便是积劳成疾也始终忍受着病痛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毛泽东赞颂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和历史传承。从革命烈士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烈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敢于同反动派斗争,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即便是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也毫不畏惧、毫不退缩,展现出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1928年秋,陈觉、赵云霄夫妇在中共湖南省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先后被捕。在狱中,他们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敢于斗争,毫不妥协。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留了一封绝笔书,面对生离死别他毫不畏惧,写下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的动人诗句。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生下女儿,取名“启明”,意为在黑暗中盼望黎明。次年3月,即将走上刑场的赵云霄给女儿留下了一封家书,其中那一声声“小宝宝”“小明明”的呼唤,闻之令人心酸。这既是人间母爱的真情绝唱,更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令人痛心的是,小启明因幼小时经受了过多的监狱折磨,体弱多病,并没有如母亲希望的“长大成人”,4岁便夭折了。一个家庭就这样全部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国家。1927年5月,新四军将领袁国平奉命赴鄂西讨伐反动军阀夏斗寅,临行前他给母亲寄去一张照片,并在背面写道:“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面对岌岌可危的大革命形势,袁国平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以更加激昂的斗志奔赴疆场,充分体现出革命者的英勇豪迈和视死如归的品质。

  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通过革命烈士家书,可以发现先烈们将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自律、廉洁齐家,推己及人。1949年10月,表舅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要求照顾”,并提出舅父杨开智当官的愿望。毛岸英在回信中理直气壮地写道:“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毛岸英在信中还明确表态:“我本人是一部伟大机器上的一个极普通平凡的小螺丝钉,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邓恩铭在担任山东省委、青岛市委书记时管理党的许多经费,但他自己生活节俭,每月的工资多用于帮扶困难同志。家中父亲多次来信向他索款,他回信道:“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只能谋个人温饱,无力顾家”。上述家书反映出革命烈士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本色,这种品质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面对种种诱惑、面对别有用心的“围猎”,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像毛岸英、邓恩铭一样守正道、扬正气,对不正之风敢于亮剑,就一定能够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就一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作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浙籍共产党人红色家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1GXSZ011YB〕的研究成果。)

金鞭溪“红军路” (红六军团长征时期)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金鞭溪畔、著名景点金鞭岩下,有一条长约500米的“红军路”。

1934年冬,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二、六军团,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在大庸县城(今张家界市)建立了省委、省革委、省军区。1935年11月19日,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在桑植的刘家坪、瑞塔铺召开了誓师大会,决定北上抗日,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月21日,由肖克率领红六军团经中湖,进入金鞭溪,然后插新桥、黄家铺,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挥师强渡澧水,走上了长征之路。

1983年12月,肖克视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时,重走金鞭溪,老将军感慨万千,抚今追昔,赋《重到青岩山》(注:张家界又叫青岩山),有“重别金溪鞍未歇,征途万里仍从容”之句。

200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根据这一历史史实,特在金鞭溪修建“红军路”,并刻有说明词石碑。该工程于当年8月份动工,10月中旬竣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