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团活动感想》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5 00: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团活动感想作文,想要写得真挚、深刻、有感染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核心感悟是什么?" 在这次团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最深的体会、或者触动你心灵最深处的是什么?是增强了团队意识?提升了某项技能?对某个社会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是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确定一个清晰、集中的中心思想,作为你作文的灵魂。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试图涵盖活动的所有方面,选择一两个最让你有感触的点深入挖掘。
2. "选择具体事例 (Choose Specific Examples):"
"细节支撑观点:" 感想不是空谈。要选择活动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具体事例、场景、对话或人物(包括你自己)。这些细节是证明你感悟真实性的最好依据。
"“展示”而非“告知” (Show, Don't Tell):" 不要直接说“我学会了团队合作”,而是通过描述你在团队中如何分工、如何沟通、如何帮助他人、如何克服困难的具体行为来体现这一点。例如:“当任务遇到瓶颈时,我们并没有互相指责,而是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通过集思广益找到了解决方案,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3. "融入真情实感 (Integrate Genuine Feelings
广东工会首批省级夏令营圆满结营 178名职工子女收获成长与感悟
7月14日,由广东省总工会主办,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工人疗养院承办的首批“树立革命理想信念,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夏令营正式开营。自开营以来,夏令营以“成长赋能、红色引领、科技筑梦”三大核心为主题,为178名职工子女精心打造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成长之旅。
从安全演练中的自护技能训练到破冰游戏里的团队协作培养,从广东科学中心的科技探索之旅到岭南非遗手工的文化传承体验,夏令营通过“实践+体验”的模式,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成长舞台。
三天的时间里,孩子们走进团一大纪念馆,通过老照片和承载记忆的实物,触摸历史的温度。“今天的幸福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许多孩子由衷地感慨。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先辈们热血浇筑的理想与信念。
夏令营特别安排了广东科技中心的研学环节,孩子们通过互动装置与前沿科技进行“对话”,课本中的“难题”转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在孩子们眼中,未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而是触手可及的明亮前景。活动中,他们还亲自为岭南灰塑纪念品上色,将这份承载着文化记忆的“作品”带回家。
作为全国总工会活动的延伸,本次夏令营特别关注一线职工、新业态劳动者及先进模范家庭的子女。从整洁的住宿、美味的饭菜到深夜查寝的温馨细节,得到家长们的广泛好评。
下周,新一批青少年将接过接力棒,在此开启属于他们的“夏日之旅”。更多孩子将在工会搭建的平台上,触摸科技前沿、感受历史温度、传承文化根脉,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邓佩莹
通讯员 穗工宣
百闻不如一见——中日友好东京都青年访华团系列感想文章(一)
编者按2024年5月26日至31日,市对外友协中日友好东京都青年访华团一行100人来京参访。六天的行程里,日本青年与中国大学生坦诚交流,建立友谊;游览长城、故宫,观赏戏曲表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参观北沟村特色产业,感受乡村振兴建设丰硕成果;访问快手集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感受中国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之力。日本青年回国后纷纷写下感想文章,我们选取了其中8篇,予以展示分享。
阿部想 东京大学
中国“不远,很近”从东京坐飞机只需 4 个小时左右。眨眼间飞机降落在北京。虽然是陈词滥调,但对我来说,中国确实是一个“近而远的国家”。我们身处同一个东亚,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之间有一种“亲近”,相互交流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但大众媒体播出的反日游行、两国历史上的冲突、政治制度的差异等,让我觉得和中国之间似乎存在着很大的隔阂,使我心里感觉中国是个“遥远的国家”。也许是受这种心理距离的影响,我本来以为去中国的路程会很漫长,却怎么也没想到 “近的”只用了四个小时左右就到达了。而且在中国逗留期间,我多次感受到了这种“近”。在中国逗留期间,最难忘的时刻之一是我参观钟鼓楼,在那里我和当地人在钟楼和鼓楼之间的广场上玩踢“毽子”,并与他们进行了交谈。“毽子”是一种将大羽毛根部插在金属重物上的、比羽毛球更结实的东西,踢毽子就像日本的蹴鞠,在游戏中,几个人围成圆圈,为了不让它掉下来而连续踢下去。广场上,中年男女四五人围成一圈踢着毽子。他们娴熟的样子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忍不住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于是,在那里面踢毽子的一位男性跟我打招呼,并教我毽子的踢法,我也试着挑战了一下,但是如何把毽子放在脚上并控制好方向对于我来说很困难,毽子总是飞向偏离目标的方向。尽管如此,一起踢毽子是充满快乐的开心时光。稍作休息时,教我踢毽子的男人开始说些什么。我拼命想听懂他在说什么,但我中文能力不足,几乎不能理解他说的内容。在访华团的朋友们的努力下,我已经理解了“有一个中国人来到日本,在日本逝世”的部分内容,但最重要的那个人是谁的部分还是不明白。最后,我们拿出手机,通过输入语音辨识。经过几次错误的转换后,男子说:“是这个”,并把手机递给我。上面写着“鉴真”二字。我们 “啊”的一声齐声笑了起来。男人也满脸笑容。那一刻,我们切身的感受到了“彼此理解”,心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这个人提到了鉴真,那个在 1000 多年前将日本和中国联系起来的人物,不仅让人联想起日本和中国之间文化的“亲密”,同时也显示了我们心灵上的“亲密”,即我们的心即使在语言不通的交流中也可以相通。在北京期间,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亲近”。例如,在糕点铺买特产礼物,我看到一位店员穿着漂亮的传统中式服装,询问她“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些衣服”时,她仔细地告诉了我推荐的商店。担心我找不到店,还特意交换了微信把位置信息发送给我,并说:“找不到的话,打电话给我吧!”她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参观万里长城的时候也有美好的邂逅。在狭窄的通道上经过一位老妇人时,我偶然和她四目相对,微微一笑。“你们是日本人吗?”,那位老妇人与我交谈,以此为契机,我和那位她及其家人聊得很起劲。临别时那位老妇人满脸的微笑,我至今难忘。通过这次中国之行,我被许多中国人的善意所感动,拉近了我与中国心理上的距离。不知不觉中,对我来说曾经是“近而遥远的国家”的中国,在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远很近”的国家。从北京返回东京的航班比去程花费的时间要短得多,也是受偏西风的影响,不到三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这似乎是我内心的表达,在这次访问之后,大大缩短了与中国心理上的距离。我感受着和中国的“亲近”,迈着轻盈的步伐离开了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