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5 0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电视专栏的观后感作文,要想写得深刻、有见地,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 观影/观播阶段:打好基础"
1. "仔细观看,用心感受:"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要一心二用,要专注地看,注意专栏的选题、形式、语言风格、主持人/嘉宾的表现、画面剪辑、背景音乐等所有元素。思考它想传达什么?给你带来了哪些情绪或想法? 2. "做好记录:" 可以在观看时简单记下你的即时想法、触动你的片段、有疑问的地方、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观点。这些记录是写作时的重要素材。 3. "理解核心内容:" 弄清楚该专栏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它提出了哪些观点?使用了哪些案例或论据来支撑?它最终想引发观众怎样的思考或共鸣?
"二、 写作阶段: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1. "清晰的结构:" "引言:" 简要介绍你观看的电视专栏名称、主题以及你写作这篇观后感的目的。可以简述专栏最吸引你的点作为开头,吸引读者。 "主体段落(可以分点论述):" "概述与评价:" 对专栏的整体内容、形式、表现力等做一个初步评价。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海报 资料图片
【追剧《可爱的中国》】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的中国,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坚定不移的信念,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才有了我们今天“可爱的中国”。
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方志敏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代表,他所著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7月4日开始,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这与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度契合,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方志敏精神新的时代价值,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辟《追剧〈可爱的中国〉》专栏,刊发青年学子、青年教师和驻村第一书记等不同群体撰写的观后感,听他们畅谈心中的方志敏精神,体味新时代应该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0多年前,方志敏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可爱的中国》一文,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近日,以方志敏英勇无畏的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热播,在同学之间引发了追剧热潮……一篇文章,一部电视剧,跨越近一个世纪,遥相呼应,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体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穷与富,领会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更感悟方志敏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信仰力量。
历史总是在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方志敏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正如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的革命形势陷入低谷,方志敏几经磨难,却从未动摇过;面对党内出现的意见矛盾,当陈独秀执意放弃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并提出向西北发展的错误建议时,方志敏义正词严地指出问题,并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的主张。创作者认识到,方志敏能舍弃一切,但绝不舍弃党、不舍弃革命事业,这恰恰是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核心思想。掌握了这一主题,剧中的方志敏便有了生命力,其革命事迹便有了精神力量。
主创团队没有局限在那些已经被写入书本之中的历史,而是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演绎出丰富细节,对方志敏的生活状态、言谈举止进行了生动还原。比如,面对蒋介石的通缉围捕,方志敏泰然处之,甚至半开玩笑似的草拟了一份对蒋介石的“通缉令”;他和毛泽东就革命出路问题彻夜长谈,第二天又要奔赴南昌,当毛泽东劝他休息一天再走时,他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被问及为何他的文章都提到了“血”字,方志敏答道,反动派是不会自己放下屠刀的,我们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和他们战斗,我已经做好了随时流血牺牲的准备,但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形势严峻,方志敏的婚礼因陋就简,他将自己名字中的“敏”字送给妻子做礼物,俩人还假装拍了张结婚照……创作者着墨于这些能体现方志敏乐观、坚定、自信等状态的情节,以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他不断坚定自身革命信仰的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位革命伟人的形象之真实、信仰之真挚、爱国之真切,以及革命之真心。
信仰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当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生牵引。它始终能生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不困于过去、不惑于当下、不惧于未来。前辈经历了血与火的革命,进行了开创性的建设,如今我们正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年青一代已经被推向历史舞台,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出来。作为青年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常通过《可爱的中国》等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来重温党的革命历程,从方志敏等革命先驱的斗争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并将信仰践行于学习、生活之中,在变革大潮中找准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掌握为祖国建设、为社会服务的过硬本领和竞争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价值。
(作者:李政,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追剧《可爱的中国》】
作者:李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的中国,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坚定不移的信念,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才有了我们今天“可爱的中国”。
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方志敏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代表,他所著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7月4日开始,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这与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度契合,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方志敏精神新的时代价值,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从今日起,光明日报特开辟《追剧〈可爱的中国〉》专栏,刊发青年学子、青年教师和驻村第一书记等不同群体撰写的观后感,听他们畅谈心中的方志敏精神,体味新时代应该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海报资料图片
80多年前,方志敏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可爱的中国》一文,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近日,以方志敏英勇无畏的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热播,在同学之间引发了追剧热潮……一篇文章,一部电视剧,跨越近一个世纪,遥相呼应,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体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穷与富,领会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更感悟方志敏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信仰力量。
历史总是在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方志敏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正如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的革命形势陷入低谷,方志敏几经磨难,却从未动摇过;面对党内出现的意见矛盾,当陈独秀执意放弃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并提出向西北发展的错误建议时,方志敏义正词严地指出问题,并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的主张。创作者认识到,方志敏能舍弃一切,但绝不舍弃党、不舍弃革命事业,这恰恰是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核心思想。掌握了这一主题,剧中的方志敏便有了生命力,其革命事迹便有了精神力量。
主创团队没有局限在那些已经被写入书本之中的历史,而是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演绎出丰富细节,对方志敏的生活状态、言谈举止进行了生动还原。比如,面对蒋介石的通缉围捕,方志敏泰然处之,甚至半开玩笑似的草拟了一份对蒋介石的“通缉令”;他和毛泽东就革命出路问题彻夜长谈,第二天又要奔赴南昌,当毛泽东劝他休息一天再走时,他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被问及为何他的文章都提到了“血”字,方志敏答道,反动派是不会自己放下屠刀的,我们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和他们战斗,我已经做好了随时流血牺牲的准备,但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形势严峻,方志敏的婚礼因陋就简,他将自己名字中的“敏”字送给妻子做礼物,俩人还假装拍了张结婚照……创作者着墨于这些能体现方志敏乐观、坚定、自信等状态的情节,以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他不断坚定自身革命信仰的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位革命伟人的形象之真实、信仰之真挚、爱国之真切,以及革命之真心。
信仰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当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生牵引。它始终能生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不困于过去、不惑于当下、不惧于未来。前辈经历了血与火的革命,进行了开创性的建设,如今我们正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年青一代已经被推向历史舞台,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出来。作为青年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常通过《可爱的中国》等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来重温党的革命历程,从方志敏等革命先驱的斗争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并将信仰践行于学习、生活之中,在变革大潮中找准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掌握为祖国建设、为社会服务的过硬本领和竞争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价值。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2日09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