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5 21:00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英语一年级教学设计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点亮童趣,奠基未来:小学英语一年级教学设计的关键事项"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接触英语的启蒙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心理需求和语言基础都处于初始状态。因此,小学英语一年级的教学设计绝不能照搬普通英语教学或低年级母语教学的方法,而需要更加注重趣味性、直观性和基础性,为孩子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而愉悦的基础。一份优秀的一年级英语教学设计,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目标明确,聚焦核心,循序渐进"
"低龄化目标:"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认知能力有限。教学目标应设定为“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建立初步的语言意识”,而非追求高难度知识点的掌握。例如,目标可以是“能听懂并模仿简单的问候语(Hello, Goodbye)”、“能认读并初步运用少量的核心词汇(Apple, Cat, Blue)”、“能通过动作、表情或简单的图画回应指令”。 "核心内容:" 教学内容应围绕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展开,如数字、颜色、水果、动物、家庭成员、基本问候、简单指令等。确保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接触和初步模仿。 "螺旋上升:" 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反复巩固。教学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陈倩倩
摘要:本文结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Unit 3 Where did you go?教学案例,探究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整体教学设计路径,即解读教材内容,提炼单元大观念;聚焦单元大观念,设定单元整体目标;遵循学习活动观,创设学习活动;基于目标设计评价活动,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提出大观念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将主题意义的探究和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关联性、实践性与意义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英语学习活动观
引言
单元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单元整体教学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特定主题,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单元学习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实施整合化、结构化的课程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单位的碎片化教学模式,解决了知识之间孤立与割裂、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与素养等问题,被视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学科育人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教学案例,探究如何在大观念视域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大观念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重视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教育部 2020)。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指建立一个以单元话题为核心的完整教学单元,单元内各语篇的主题相互关联,逻辑结构清晰,依据统一的话题确立单元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部 2022)。
大观念直接反映了学科核心知识的思想与价值,是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入学习的关键,是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保障(王蔷、周密、蒋京丽,等 2020)。因此,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对改变传统教学设计缺乏纲领性统领、内容碎片化、过程浅表化、评价形式化等问题提出了思路,从而帮助教师在整个教学中逐步实现学科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大观念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
下面,以PEP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Unit 3 W here did you go?为例,探究如何在大观念视域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解读教材内容,提炼单元大观念
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解读单元各板块的文本内容、话题功能、语言表达等,同时解读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语言水平、生活实践与单元内容之间的关联。通过解读上述关联要素,提取该单元的大观念。
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两大主题范畴,学习的内容是谈论和描述人物过去做的事情,共分A、B、C三个部分。Part A Let’s talk谈论的内容是John’s Labour Day Holiday;Part A Let’s learn描述的内容是John’s last weekend。Part B Let’s talk主要谈论的内容是Amy’s last winter holiday;Part B Let’s learn描述的内容是Wu Binbin’s last summer holiday with Max;Part B Read and write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了Wu Binbin’s holiday with his family。Part C Story time描述的是Zoom’s holiday。结合对上述语篇的梳理和分析,教师对子主题进行提取,生成了小观念:了解新疆、海南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文化;建立事物两面性的观念,保持乐观的心态;了解国家航天事业,强化爱国精神。
在本单元中,教师围绕holiday这一主题形成了多角度的小观念建构,引导学生自然生成该单元主题下的大观念,即“形成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了以上梳理和整合,单元内容不再呈碎片状,而是形成了目标鲜明、层次分明、关联紧密的单元架构。
(二)聚焦单元大观念,设定单元整体目标
在完成单元大观念的提炼后,将单元大观念具体化为可见、可操作的单元学习目标,是展开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一环。为确保大观念在各个语篇或板块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围绕单元大观念深入解读单元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逻辑结构,教师设定了如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见表1)。
课时目标是对单元目标的具体细化。在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意义,分析整理课时教学内容,制订相关渐进、全面的课时教学目标,梳理课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获取并整合与主题意义相关的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思维品质,同时提高学习能力(见表2)。
(三)遵循学习活动观,设计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教师以主题语境为中心,以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为载体,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整合语言、思维和文化,坚持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 2022)。
下面,以本单元第五课时(Read and write)为例,谈谈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有机关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与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创新。
根据表1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本单元Read and write的小观念,以holiday为主题,通过吴彬彬的描述,谈论他一天的假期生活,帮助学生建立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念,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这一小观念出发,结合表2的课时目标,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1. 学习理解类活动——话题引领,导入阅读
教师借助自己的假期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进行判断,初步感知本课时的“It was good. / It was bad.”句型。
T:Your holiday was so interesting. What about my holiday? Let’s have a look and tell me “it was good” or “it was bad”.
T:How do you think of my holiday?
S1:It was good.
S2:It was bad.
S3:I think 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
T:Great! How about Wu Binbin’s holiday? Did he have a good day? Let’s read his diar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2. 实践应用类活动——自主阅读,解构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寻找重要的文本信息。
T:What did Wu Binbin’s family do in the morning? Please read and circle.
S1:They rode a bike for three people in the park,took some pictures,bought gifts and ate delicious food in the morning.
T:Were they good or bad?
S2:They were good.
T:Yes,in the morning,they were very happy. Because they did lots of interesting things and had a lot of fun. How about afternoon? Read the diary by yourselves. What happened to Wu Binbin’s family in the afternoon?
Ss:Wu Binbin’s mother ate some bad fruit and didn’t feel well.
T:You got it. So were they good?
Ss:No,they were bad.
T:What did they do then? Read again and find the answer.
(2 minutes later)
Ss:Wu Binbin and his family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
3. 迁移创新类活动——聚焦主题,思辨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在组内讨论自己的生活经历,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
T:How was Wu Binbin’s holiday?
Ss: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日记的总结句)
T:Well done! 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Do you have such experience? Let’s discuss in groups of 4 and then write your diary.
(四)基于目标设计评价活动,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目前的课堂活动往往缺乏评价环节,尚未达成教、学、评一体化。英语课堂中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提倡教师处理好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指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 2022)。
根据表2可知第五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该目标,教师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活动的引导,使学生达成“知识结构化—知识功能化—知识素养化”的进阶转变。教师通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表(见表3),在任务中实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的相应位置画星星,实现以评促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目标,根据所得的星星评价自己的目标达成度。一系列学习项目体现了学生认知从建构理解到提高能力再到素养发展的过程,突出了大观念和素养的可迁移性,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大观念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及评价活动,促进英语学科育人目标落地课堂。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从对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对内容和方法的学习,从碎片化的学习转向整合、结构化的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从文本信息的获取者和分析者转变为文本的创作者,将学科知识和技能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在大观念视角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回归教育本质,推动了课堂教学转型,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引用文献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蔷,周密,蒋京丽,等. 2020.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 . 课程·教材·教法,(11):99-108.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8期)
好的家庭启蒙不是提前学课本,而是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开学临近,不少家长陷入两难:既想在家帮孩子英语启蒙,又担心与校内内容重复导致上课分心。今天分享一套**完全避开校内教材、却能无缝对接课标**的家庭自教方案,让孩子在家学的开心,在校学的自信!
一、家庭自教专属教材:三大“非校内”王牌推荐
1. 《牛津小学英语》(非统编版)—— 零基础趣味入门
这套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编写的原版教材,虽与译林版同名,但内容完全不同。其最大优势在于多感官沉浸式设计:
动态学习:每个单元通过手工(涂色剪贴)、TPR指令游戏(“Jump like a frog!”)和角色扮演,让坐不住的一年级孩子在肢体动作中记牢单词;
- 生活化主题:围绕公园野餐、宠物乐园等场景设计对话,避免与校内“教室文具”“家庭晚餐”等主题重复;
- 家长易操作:配套视频含外教带读,发音不自信的家长可直接播放让孩子跟读模仿。
需注意:故事性较弱,需搭配绘本补充(后文详解)。
2. RAZ分级阅读体系 —— 词汇量拓展引擎
当学校教材还在教“apple, book”时,RAZ已带孩子探索动物保护色(《Animal Colors》)和水的循环(《The Water Cycle》)——用科普知识拉开认知差距!
- 独家优势:
- 27级科学进阶:从B级起步(每页1-2句),半年可过渡到E级(自主读短篇);
- 非虚构占比70%:弥补校内教材故事为主的短板,培养科学思维;
- 高效用法:
每日精读2本+做Quiz检测理解,重点读科普册(如《How Seeds Travel》),跳过与校内重复的生活类主题。
3. 培生幼儿英语预备级(升级版) —— 口语输出助推器
若孩子抗拒跟读教材,这套分册小书就是救星!每册仅8页,聚焦高频句型场景化复现:
- 粉色册强化问答(“Where is the ball?” → “Under the chair!”);
- 红色册增加情感表达(“I am happy/sad”);
- 搭配妙招:与Wow English动画联动——看完Steve找鸡蛋的片段,立刻读《Where Is My Egg?》,用玩具蛋玩藏宝游戏。
二、黄金组合策略:资源联动激发兴趣
主题式周计划:让知识自然融合
-范例:昆虫主题周
-RAZ:读《Bugs, Bugs, Bugs!》学昆虫名称+生命周期(非虚构输入);
- 牛津教材:唱《The Ants Go Marching》歌曲练数字(TPR互动);
- 培生绘本:演读《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练习序数词(“On Monday he ate...”);
- 动画延伸:看Wow English昆虫特辑,用橡皮泥制作模型并英语描述。
听力先行:每天20分钟“隐形输入”
避免孩子在校“已学过”的关键,是将家庭重点放在听力积累:
- 晨间洗漱:播放RAZ音频或Super Simple Songs儿歌;
- 放学路上:裸听前一天读过的分级书音频(强化音形对应);
- 睡前放松:看一集Bluey英文版(生活用语输入)。
> 亲测案例:一位妈妈坚持3个月“听力优先”,孩子在校首次接触教材时反应:“妈妈,这个词我在音频里听过!”——新鲜感与成就感并存。
三、家长指导四步法:省心又高效
1. 预习阶段:用“好奇提问”代替直接教学
- 翻开RAZ新书时问:“Look at this chameleon! Why does it turn brown?”(引导观察图片);
- 拒绝翻译:用肢体语言演示“blend in”(躲藏)的动作。
2. 跟读阶段:巧用“影子训练法”
- 播放音频时,鼓励孩子像回声般延迟0.5秒跟读;
- 重点模仿语调起伏而非单纯发音(如夸张表现“Wow! It’s HUGE!”)。
3. 复习阶段:“把书演活”的创意输出
- 用乐高搭建RAZ中的场景(如消防站),扮演调度员呼叫“Fire truck, go!”;
- 将培生绘本句子做成抽签卡,抽到哪句演哪句。
4. 成效检测:游戏化评估取代考试
- 词汇量:玩“间谍挑战”(“I spy something red and round!”);
- 句型运用:用手机拍“微电影”,孩子介绍自己画的怪兽(“It has three purple eyes!”)。
四、避坑指南:家庭自教三大雷区
雷区1:盲目追求与校内“互补”导致超纲
曾有家长为避开课本,让一年级孩子读RAZ K级(美国二年级水平),结果孩子看到长文就抗拒。
正确做法:
- 选择B-D级(每页1-3句),生词不超过5个;
- 科普书搭配中文讲解背景知识(如读《Volcano》前看火山喷发短视频)。
雷区2:依赖点读笔丧失拼读意识
点读笔虽方便,但过度使用会让孩子依赖“听音”而非“解码”。
科学使用法:
- 第一遍:纯听音频理解大意;
- 第二遍:家长手指逐词跟读;
- 第三遍:孩子尝试自读,笔仅作错误检查器。
雷区3:忽略“可理解性输入”原则
强制孩子跟读复杂句子(如“The caterpillar metamorphoses into a butterfly”),会引发挫败感。
分层输入技巧:
- 听力输入选择i+1难度(97%已知+3%新知);
- 阅读材料选择i-1难度(100%已知词增强自信)。
结语:家庭是土壤,兴趣是种子
真正的启蒙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让语言在生活里扎根。
>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如农业,深耕自有丰收时。”*当您放下“不能与校内重复”的焦虑,带孩子用英语探索昆虫的伪装、云朵的变幻、恐龙的身影……语言便不再是学科,而是丈量世界的尺子。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