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6 06:56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成功300字读后感作文应注意事项的读后感:
"读后感写作注意事项之“成功”篇"
读完一篇旨在探讨“成功”的读后感,我深刻体会到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核心观点与个人感悟的融合。首先,要紧扣“成功”的定义,无论是书中给出的阐释还是作者所推崇的价值观,都必须清晰呈现,作为全文立论的基础。其次,切忌泛泛而谈,应选取书中最触动自己的一点或几点,结合具体事例或观点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其如何引发个人思考或改变认知。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读后感”的特性,将书本内容与自身经历、现实观察相结合,写出真情实感的个人体会和启发,避免成为书本内容的简单复述。语言表达需简洁有力,逻辑清晰,确保观点明确,感悟真切。只有这样,读后感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展现读者对“成功”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思考。
斗转星移,捉不住影子的叫岁月;春华秋实,藏不住憧憬的叫青春。 为什么总有人说美好的事物总在昨天?只因为我们爱上了一个词是 怀念;为什么总有人说更好的事物总在明天?只因为我们执念于一个词是向往······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间,多少人匆匆而过,化做一点,消失不见。回眸处,也有那么几个人,不曾离去,相伴左右。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帮助我的人深深道一句感谢。岁月如纱,遮不住往昔的嘈杂,但却 也为未来增添了神秘一笔。多么希望未来能够岁月静好,安之若素。 没有世俗的纷扰,去做自己的盖世英雄,哪怕前路未卜,也要努力前 行,不要去听别人所谓的不可能,用自己的汗水将它化为可能,人生 来世一遭,不是去抱怨去发丧就有机会到达心所归属的城堡,在我们呱呱坠地的第一天,就已经哭够了,所以不管什么天气,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不管什么处境,都要带上诗意的童话。
岁月是静谧的,是无声的,光阴是会从指缝间偷偷溜走的,何必 去浪费时间将自己陷入泥潭,去无助的苦苦挣扎。 趁着还年轻,不如轻狂一次,不去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否定,不去 撕开已淡忘的疤痕。坚持自我,守住自己的本真。十八岁,最该绽放的年纪,不要泯灭于众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足矣,努力了就不后 悔,这才是青春。
十八岁,愿自己的心灵犹如一捧汩汩的甘泉,澄澈而明静,心如止水,学会看淡一些东西,学会忘记一些事实,不要再纠结于那些改变不了的命运,靠自己去改变能改变的命运 ·····带着微笑去拥抱未来,记得勇敢,记得坚强,记得无论如何都不能忘却的梦想,于是,不管何去何从都不要辜负了现在的时光。
仔细想想,毕竟成功的人只有少数,就算没有满意的结果,也要拥有有意义的过程,成长的路上,我们不仅仅要吃饭,更要学会吃苦和吃亏,梦想,就是不放弃的理由,哪怕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它还是支持你坚持下去的动力;信念,就是不放弃的理由,哪怕山高水远,前途渺茫,它还是最踏实的依靠。
当你哭了,累了,真的扛不住的的时候,想想那一双双期望的目光,那一双双有力的臂膀,你不是一个人在披荆斩棘,肩负的也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梦想,为自己好好努力一次吧,赢了叫岁月,输了叫青春!去做阳光下的追梦少年吧,毕竟人生只有一次是吧,跌倒了再爬起来,年轻,就是输得起!(商英本科 2005 李坤瑜)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每一个创业者的脸上,都有故事。
每一道褶皱里,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读完李志刚的《创京东》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刘强东本人,是一本行走的京东史。京东的成长,充满了草莽英雄仰天而啸的气魄:我命由我不由天。
骨子里的冒险精神
中国企业从草莽江湖杀出的时候,往往个人英雄色彩浓重,企业家就是这个企业的精神领袖,他的人格魅力是团队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京东也不例外。
刘强东1974年生于江苏宿迁,一个典型的苏北农民的家。宿迁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父母靠驶船养活一家人。刘强东和妹妹被寄养在外婆家,5岁的他要照顾3岁的妹妹,刘强东的创业动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家庭经济。
刘强东内心柔软,对中国农民的艰辛感同身受。他的梦想就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在一清二白的基础上做起一个伟大的企业。
1989年夏天,刘强东初中毕业,15岁的他没和家里人打招呼,一个人离家出走,怀揣50元出去闯荡。这次经历在刘强东的人生里留下浓重的痕迹,这是他第一次自主思考生命的意义。
他从南京登上轮船,溯江而上,突然意识到,生命就跟江水一样,到了海里就再也回不来了。他即兴写了两句打油诗:“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河刀鳅。”
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冒险精神。15岁时的冒险之旅,对他未来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收获的多少与努力的程度挂钩,人可以通过付出来获得尊严与幸福。
刘强东年少的时候,就展现出他颇有主见的一面,一定要读高中、上大学,去中国最大的城市,不是北京,就是上海。最终,他上了人大。
1998年6月18日,24岁的刘强东带着工作两年积攒下来的12000元,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4平方米的摊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一个人开始了创业之路,京东多媒体——京东的前身成立。
他没有进货渠道、没有资金、没有客户、没有团队,坚持明码标价、拒绝讲价,坚持正品、低价、好服务,第一单98元生意做成了。
三个月后,忙不过来的刘强东聘请了第一名员工。价格战始终是京东最直接也最血腥的竞争手段,靠低价,在光磁产品领域,京东最高曾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
土掉渣公司的草莽气概
在刘强东埋头苦干的时候,中国零售业正向专业大型连锁店发展,典型代表是苏宁、国美,2004年到达巅峰期。
与此同时,1999年,李国庆和他的妻子创办了当当,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
当时的刘强东,对电商的风起云涌并不关心,他一头扎进了零售的世界,研究库存、采购。
直到2003年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起非典肺炎,依赖客流量的零售业遭受重创,21天,京东亏了800多万。刘强东将12个柜台全部关闭,亲自做饭给员工吃。
员工开始在CDbest论坛上做团购活动,中关村附近的客户,由司机开着金杯小货车或刘强东自己的红旗轿车送货上门。
刘强东由此对互联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有100多个单品。刘强东决定转型为纯线上的零售公司,员工普遍反对,因为这时候,京东多媒体有八九千万元的销售额,是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销售商,按照规划,未来开设500个门店。
有些员工离开了,留下来的人,与其说看到了电商的未来,不如说盲目地信任刘强东。可以说,没有刘强东的独断专行,就没有现在的京东。壮士断腕的决绝,让京东赶上了中国电商刚刚起来的行情。
专注是刘强东从父母身上吸取的教训,他父母一辈子做了很多生意,办过小厂、驶过船、开过批发部,每件事都是半吊子。京东只做和零售相关的事情,以电商为中心点,不断扩展生意的边界。
这时候的京东是一家土得掉渣的公司,2005年,京东的线上销售额是1000万元,利润微薄,没有仓库管理系统,没有监控体系,刘强东和员工们整天忙着搬仓,累了就把纸箱拆开平铺在地上打瞌睡,饿了就用老干妈拌盒饭填肚子。小熊在线的老板出价1800万元买京东网站,刘强东想了想,不卖。
一直到2006年,京东的团队都特别草根,普遍学历不高,专业水平欠佳,但充满激情,吃苦耐劳。有投资人形容,刘强东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打仗,绵羊打着打着变成了狼。他们白天打鸡血般地干活儿,晚上一块儿喝酒吃饭,创业的日子豪情万丈,也成为京东酒文化的起源。
京东的酒文化,第一是敢不敢的问题,哪怕只有一杯啤酒的量也得有胆量端起白酒和人拼,要有血性;第二是说不说的问题,酒文化的精髓在于沟通。据说这种酒文化保留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淡化了。
从游击队转向正规军
2007年,京东获得第一笔融资,进入发展快车道,这家起于草莽的公司,开始逐渐摆脱草根江湖的味道,这一年,京东多媒体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
融资过程充满戏剧性,2006年10月,刘强东与今日资本集团创始人徐新见面,刘强东希望融资200万美元,徐新说,不够,1000万美元,估值是刘强东定的,徐新没有还价。
君子吐然诺,五岳倒为轻。2014年,京东上市,今日资本获得回报超过150倍。
也是在2007年,京东引进了第一批职业经理人,开始土枪换洋炮。并招聘了第一批管培生,刘强东说,“落地,你要从天上飘的状态,落到地上来,才能走得很好。”
雷曼兄弟破产的2008年,资本市场寒冬降临,京东启动了第二轮融资,刘强东见了三四十家基金,没有人投,这是刘强东最煎熬的日子。但他从来没有在员工面前暴露,总是充满自信。
在今日资本年会上,刘强东在台上介绍自己的公司,引起了亚洲知名投资银行家、香港百富勤创始人梁伯韬的注意。他找了雄牛资本的李绪富,一起投京东。作为天使投资人,梁伯韬当年个人投资京东100万美元,获得了超过百倍的回报。拿到2000万美元融资后,京东做大规模品牌扩张,挤压竞争对手。
2009年,老虎基金给出了2亿美元的估值,刘强东喊出了2.5亿美元的价格,只喊价一次,对方马上应承。这时候,某基金也想投京东,投资人从香港乘飞机赶到南京,又从南京包车赶到宿迁,冒着大雪带着合同来,给出的估值是3亿美元,刘强东拒绝了,他说,要守信用。结果,京东还是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投桃报李,老虎基金在很多决策上,给了刘强东很大的支持。
商业世界里,总有一些人眼光比别的人看得更长远,你不知道,这是否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高瓴资本董事长张磊就是这样的人。对京东来说,2010年是幸福来得有点快。4月,高瓴资本以10亿美元估值,投资京东2.65亿美元,是当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笔投资,后来又追加了5000万美元。张磊的理念是,若要赌,就要豪赌。刘强东融资需要5000万-7500万美元,张磊说,要么一分不投,要么投3亿美元。
绝大多数时候,刘强东在战略决策上是绝对的独裁者。他有一句话,战略是他一个人考虑的事情。创始人在战略层面和用户体验上必须绝对独裁。2010年11月1日,他力排众议推进图书品类上线,目标直指当当。2014年6月,京东图书超过亚马逊中国,成为市场第二。
也是在2010年,京东推出“211限时达”,即用户晚上11点前下单,第二天下午3点前收货。用户中午11点前下单,当天收货。这是京东标杆性的创新产品,将电商行业的用户体验门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永远不能打败的是趋势
2012年8月15日,京东、国美、苏宁价格战打响。事实证明,永远不能打败的是趋势,低成本、高效率就是变革的趋势,战争的胜利最终会属于电商。2014年,京东营收首次超越苏宁,中国零售业变天了。
随着2013年3月30日的到来,京东公布了新的LOGO,一只名叫Joy的狗,京东商城变成了京东,这意味着京东不再限于一家零售公司的定位,为未来做金融、物流、云计算留下了空间。同年10月,京东金融集团成立。
次年,一记重磅新闻震动中国互联网界。2014年3月10日,京东与腾讯合作。在深圳的腾讯会议室,刘强东登台说,腾讯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是中国最成功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我想说的是,终有一天,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京东,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是京东。
这一点,很符合刘强东脾气急躁、说话简练的风格。他有一种特别的领袖魅力,富有感染力、霸气,这也许是天赋。
在公司里,刘强东也是一言九鼎,强调创业者要有死磕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执行比战略更重要,执行决定成败。京东允许犯错,并快速试错,身在历史潮流中,不允许犹豫,快速决策比决策正确与否更重要。
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2015年4月10日,京东市值454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融资的所有钱,他都用在关键处。他的理论是,利润不能拿钱袋子装起来,有更大的疆土需要开拓,收获的资金或者资源应该像种子一样撒出去。
刘强东原来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18个副总裁向他汇报。到2014年,京东员工近7万,这意味着刘强东仅靠个人主义难以令公司再上一个台阶,他选择放权。刘强东说,我把握着方向盘,风险在我手中掌握。
很多时候,就要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办成可能,你才会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京东的管理难度罕见,从1000人到7万人,只用了6年时间。刘强东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让有能力的人能够通过业绩获得相对公平的回报,包括收入、职位与地位。
人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遇之。人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遇之。
京东一路成长,超越了新蛋、当当、亚马逊中国,与苏宁、国美作战,但真正在乎的只有一个,就是客户。
到了2015年,平台的竞争仅剩两家,天猫和京东,被人称为猫狗大战。刘强东和马云是这场战争的主角,无数人的命运,成功或失败,围着他们转。
精耕细作的时代来临
纵观京东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2006年,是京东的草创阶段,刘强东完成了用户、资本、团队的原始积累,从线下转为线上零售,在电商业展露头角。第二阶段,是2007年到2010年,刘强东拿到了风险投资,资本打开了互联网世界,京东进入快速成长期。第三阶段,是2011年至今,京东引进世界级的资本,继续快速扩张。
随着这三个阶段的推进,京东从游击队打伏击,进化为正规军作战,进而演变为集团军。
这其中,有三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战略决策。第一次,是2004年转型电商,京东抓住了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消费趋势。第二次,是2007年,刘强东不顾投资人和高管团队的反对,坚持开启全品类战略,从只做3C产品,转为一站式消费平台。第三次,也是2007年,刘强东一意孤行,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
京东的由来,是借助互联网,以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做出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创新,从而重构供应链系统,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最终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遵循的是零售行业的本质规律。
刘强东要求京东,始终保持一家创业型企业的状态,对市场变化要有最高的敏感度、快速和强大的执行力,他说,这是京东的立身之本和出发点。
事实上,很多优秀公司的创始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们颇具个性,棱角分明,对下属要求苛刻,或多或少有独裁者特性,又富有领导魅力,他们有远见,能洞察商业趋势,凝聚力在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中强化。
草莽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机会主义者终被淘汰,接下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谁做得更优秀,谁就能称王。
也许,我们也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足够遥远、足够巨大的目标,以终为始,设定自己若干年内该完成的步骤,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不知下一个刘强东,花落谁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红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