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6 09:5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当好一个兵心得体会”的作文,想要写得深刻、真挚、有说服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核心主旨,突出“当好”的内涵:" "何为“当好”?" 开篇就要清晰界定你对“当好一个兵”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履行职责,更包含了精神层面、能力层面、纪律层面等多个维度。例如,是要求忠诚、勇敢、担当、服从、团结、精湛业务,还是这些的综合体现? "确立中心思想:" 围绕你理解的“当好”,提炼出贯穿全文的核心感悟或中心论点。比如,是强调信念的重要性,还是纪律的约束力,或是团队协作的价值?
2. "内容具体化,避免空泛议论:" "“干货”支撑:" 心得体会最忌讳空洞的口号和理论。要用具体的事例、亲身经历、观察到的现象来支撑你的观点。可以写某次训练的感悟、某个任务中的挑战与成长、与战友相处的点滴、对某项规定的理解等。 "细节描绘:" 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比如,描述一次艰苦训练的感受、执行命令时的心理活动、看到战友牺牲或立功时的触动等,都能让文章更有血有肉。
3. "真情实感,体现个人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亓少良
钢铁驼队
戈壁黄沙漫卷,奔涌向天际。
曾几何时,我真的置身其中,在那滚烫的金属车身上,让汗水洗礼着青春的面庞。
1982年的春天,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汽车兵。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遍祖国大地,电视机、自行车和缝纫机被称为"新三大件",人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而我,一个来自西北贫瘠土地的农家子弟,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绿色的征程。
记得那天,家里的老槐树刚抽出新芽,母亲起得很早,用家里仅存的一点面粉,为我蒸了两个大馒头。
她的手上布满老茧,脸上的皱纹像是那干裂的土地,深深浅浅地刻印着岁月的痕迹。
她没有说太多话,只是把馒头塞进我的挎包里,然后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平我单薄的衣领。
"娃,记得照顾好自己。"
就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少叮咛,包含了多少不舍。
我知道,在她眼里,我还是那个需要她照顾的孩子。
但在我心里,我已经是一个即将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的军人了。
临行前,父亲从腰间解下他那条已经褪色的军绿色腰带,郑重地递给了我。
这是他当年服役时的遗物,是他一直珍藏的宝贝,如今却毫不犹豫地交到了我手上。
"好好干,别给咱李家丢脸。"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我接过腰带,使劲点了点头,不敢多说一句话,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
村口,李铁柱和王建国早已等候多时。
我们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如今同时应征入伍,只是分配到了不同的兵种。
李铁柱去了步兵,王建国去了炮兵,而我,去了汽车兵。
他们笑着说我有福气,能当上"开汽车的大兵",而我只是腼腆地笑笑,心里却早已澎湃不已。
村里的老支书张大爷专门来送我们,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我们面前。
"好啊,好啊,咱们村又出了三个解放军,真是光荣哪!"张大爷抹着眼角的泪花,声音里满是自豪。
坐上县里派来的大卡车,沿着蜿蜒的黄土路,我们向着县城驶去。
车窗外,是熟悉的土地、熟悉的村庄、熟悉的面孔。
这一切,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成为我梦中常常出现的画面。
火车站的月台上,人头攒动。
送别的亲人们手中挥舞着手帕,眼里含着泪水。
我没有回头,怕自己也会流泪。
火车的汽笛声打破了离别的伤感,我们登上了开往新兵训练基地的列车。
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
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像是一首节奏鲜明的进行曲,伴随着我们驶向未知的征程。
列车上,我遇到了不少同行的新兵,有陕西的,有甘肃的,还有四川的。
大家互相介绍着自己,交换着家乡的故事,迅速地熟络起来。
一个叫马永强的山东小伙子特别健谈,他带了满满一袋子花生糖,大方地分给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咱们以后就是战友了,这花生糖是我娘亲手做的,大家尝尝!"马永强憨厚的笑容感染了所有人。
火车行驶了整整两天两夜,终于抵达了位于华北平原的新兵训练基地。
下了火车,迎接我们的是连队指导员严肃的面孔和嘹亮的口号声。
新兵连的生活,比我想象中要艰苦得多。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操、练军姿、学条令、练队列......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嘹亮的口号声,在训练场上此起彼伏。
我的手上很快就起了水泡,然后破了,结痂,再起水泡,再破......这是军人的印记,是荣誉的象征。
冬天的清晨特别寒冷,水盆里常常结着一层薄冰。
我们用冰水洗脸,刺骨的寒意让人瞬间清醒,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这种艰苦,反而锻炼了我们的意志,磨砺了我们的品格。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汽车团的教导排。
教导排,顾名思义,就是培养驾驶技术骨干的地方。
能被选中,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离开新兵连那天,班长送了我一本《汽车驾驶技术》,封面已经有些破旧,但内容却十分珍贵。
"这是我当年学车时用的,现在传给你了,好好学!"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中满是期待。
教导排的排长姓秦,秦德明,是个四川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川音,但指挥训练时却异常严厉。
副排长姓刘,刘长河,是个东北汉子,嗓门大得能把屋顶掀翻,但心地却如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柔软肥沃。
第一天报到,秦排长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
"同志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你们来教导排吗?"他站在我们面前,目光如炬。
"因为你们将来不仅是一名驾驶员,更是一名技术骨干,是要带领战友们前进的人!"
"驾驶技术就是我们的武器,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在战场上,一个转向不当,一个刹车不及时,可能就会葬送整个战斗小组的生命!"
"所以,从今天开始,你们必须全身心投入训练,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我的心上。
是啊,我不再是那个只为自己负责的农村娃了,我的肩上扛着的是责任,是使命,是战友们的生命安全!
教导排的训练内容丰富而系统。
从最基础的汽车构造原理,到驾驶技巧,再到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每一项都要求精准无误。
我们学习的车辆是解放牌CA10型军用卡车,这种车辆虽然比不上现在的豪华轿车,但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先进的军用装备了。
每天清晨,我们都要进行发动机拆装训练。
拆卸、清洗、检查、组装,每一个步骤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必须保证质量。
刚开始时,我的手总是不听使唤,扳手经常掉在地上,螺丝也找不到正确的位置。
但在秦排长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指导下,我渐渐熟练起来,最终能够闭着眼睛完成整个流程。
驾驶训练更是严格。
从最基本的起步、转向、刹车,到复杂的山地驾驶、越野驾驶、恶劣天气驾驶,每一项技能都需要反复练习,直到成为本能反应。
记得有一次,我在训练中差点出了事故。
那是一次下坡驾驶训练,因为过于紧张,我的脚没有踩准刹车踏板,车辆失控地向下滑行。
千钧一发之际,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秦排长迅速接管了方向盘,同时大喊:"踩刹车!踩刹车!"
我这才回过神来,用力踩下刹车踏板,车辆终于在悬崖边缘停了下来。
"记住这次教训!"秦排长严厉地说,"在驾驶中,每一秒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时刻,绝不允许有任何分心!"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驾驶的责任和危险性,从此在训练中更加专注和谨慎。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夜间行军训练。
在没有路灯、没有指示牌的戈壁滩上,只靠着微弱的车灯和星光,我们要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那时候没有GPS,没有电子地图,只有一张纸质地图和一个指南针。
每次训练前,秦排长都会严肃地告诉我们:"在战场上,灯光就是靶子,暴露了位置就等于自寻死路。所以,你们必须学会在最小光源的条件下行驶!"
戈壁夜晚的寒冷刺骨,特别是在没有暖气的驾驶室里,手指几乎冻僵。
但我们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有时,夜间行军会持续整整一夜,天亮时,我们的眼睛已经布满血丝,腰背酸痛不已。
但看到终点的旗帜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记得有一次,我们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训练。
秦排长给每个人蒙上了眼睛,让我们通过触摸,说出车辆的各个部件。
这看似简单的训练,实际上是为了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准确地操作车辆。
当我成功地认出了全部部件后,秦排长难得地露出了笑容,轻拍我的肩膀说:"小李,不错,继续努力!"
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和满足。
教导排的伙食比新兵连要好一些,每周还能加餐一次。
但训练的强度也更大,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训练到深夜才休息。
我们的手上常年带着厚厚的老茧,脸上被风沙吹得粗糙不堪,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的老乡赵勇刚比我早一年入伍,也在汽车团,但在另一个连队。
每次休息日,我们都会约在一起,说说家乡的事,聊聊军营的生活。
赵勇刚是个爽朗的小伙子,说话直来直去,但心思细腻。
他常常会给我带些小零食,说是"补充能量"。
有一次,他神秘兮兮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老李,这是你家里来的信,我正好从邮局拿到了,就给你带来了。"
我接过信,手微微颤抖。
这是我入伍以来收到的第一封家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母亲请村里的小学老师代写的。
信中说,家里一切都好,今年的庄稼长势不错,大队里还新建了一个小卖部,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母亲还特意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辛苦,有空写信回家。
读完信,我的眼眶湿润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依然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老李,你知道吗?我听说咱们团准备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实战演习,到时候你们教导排肯定是主力!"赵勇刚咬着一根甘草,兴奋地说。
"真的假的?我怎么没听说?"我有些惊讶。
"千真万确!我听我们连长说的,说是要检验咱们团的实战能力,特别是车辆机动能力!"
这个消息让我既兴奋又紧张。
演习意味着能够真正检验我们平时训练的成果,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果然,没过几天,团里就下达了演习通知。
这次演习的代号是"钢铁驼队",目的是检验汽车团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机动能力和战场适应性。
演习前,我们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训练和准备。
每天除了常规训练外,还增加了应急处理、紧急修理、通信保障等专项训练。
我被分配到一个维修小组,负责学习各种故障的快速排除方法。
机油泄漏、燃油系统故障、电路短路、轮胎爆胎......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都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
演习前一晚,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检查车辆状况,准备必要的工具和备用零件,补充足够的燃油和水。
秦排长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任务分配,我负责驾驶一辆装载着通信设备的卡车,这是整个队伍的"神经中枢",任务重大。
"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秦排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关系到整个演习的成败!"
我郑重地点点头,心里明白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想到明天即将面临的挑战,我既紧张又期待。
我悄悄地从行囊中取出父亲给我的那条军绿色腰带,紧紧握在手中,仿佛这样就能汲取到父亲的力量和勇气。
演习当天凌晨四点,警报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我们迅速集合,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始行动。
我驾驶的车辆排在队伍的中间位置,前后都有保护车辆。
驶出营区,我们进入了一片广阔的戈壁滩。
这里地形复杂,沙石遍布,是对驾驶技术的极大考验。
车轮下的沙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坚韧。
晨曦中的戈壁滩有着特殊的美丽。
远处的山脉若隐若现,天边的云彩被初升的太阳染成金色,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而干燥的气息。
我深深地呼吸着,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力量和生命力。
太阳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戈壁滩上,映照出一片耀眼的光芒。
我们的车队如同一条钢铁长龙,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蜿蜒前行。
突然,前方传来急促的刹车声。
我迅速减速,同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的情况。
原来是前方出现了一处陡坡,需要小心通过。
秦排长通过对讲机下达了指令:"依次通过,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观察路况!"
当轮到我驾驶的车辆通过时,我深吸一口气,双手紧握方向盘,右脚轻踩油门,保持匀速下坡。
车身微微倾斜,但在我的控制下,平稳地通过了陡坡。
这是平时训练的成果,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反应,都已经成为了肌肉记忆。
继续前行,我们遇到了更多的挑战。
有时是松软的沙地,车轮陷入其中,需要全体人员下车推车;有时是陡峭的山路,需要精准的转向和刹车;有时是狭窄的峡谷,两侧的岩壁几乎擦着车身而过......
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一克服,继续前进。
在一处特别难走的路段,我的车辆突然发出了异常的声音。
我立即警觉,仔细聆听发动机的声音,观察仪表盘的指示。
是水温过高!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发动机过热是常见的问题,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立即通过对讲机报告了情况:"报告排长,我的车辆水温过高,请求临时停车处理!"
秦排长迅速回应:"允许停车,其他车辆继续前进,保持队形!"
我小心地将车辆停在路边,迅速打开引擎盖,检查冷却系统。
果然,水箱有轻微泄漏,导致冷却水不足。
我从备用物资中取出冷却水,补充到水箱中,同时用胶带临时修补了泄漏点。
处理完毕,我迅速启动车辆,追赶队伍。
这一小插曲没有影响整个演习的进程,反而展示了我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一处临时休息点。
短暂的休整后,秦排长召集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同志们,上午的行程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半,表现不错!但下午的路程更加艰难,将会穿越一片沼泽地带,这是对我们意志和技术的双重考验!"秦排长的声音铿锵有力。
"我相信,我们教导排的同志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午饭是简单的干粮和水,但吃在嘴里却格外香甜。
或许是因为劳累和饥饿,也或许是因为心中的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
休息时,我注意到自己的手掌已经磨出了血泡,但我并不在意。
这点痛苦算什么?在真正的战场上,战士们面临的是生死考验啊!
下午的行程果然如秦排长所说,困难重重。
沼泽地带的路况极为复杂,时而泥泞,时而干燥,需要驾驶员随时调整驾驶策略。
我全神贯注,双手紧握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的路况,耳朵倾听着发动机的声音,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就在我们即将通过沼泽地带时,意外发生了。
前方一辆车的发动机突然熄火,无法启动。
这在演习中是极为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可能导致整个队伍的延误。
秦排长迅速做出了决定:"老刘,你带几个同志去帮忙修车,其余人原地警戒,保持通信畅通!"
我作为通信车的驾驶员,责任更加重大。
我将车辆停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确保通信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我也密切关注着周围的情况,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刘副排长和几名战士很快就赶到了故障车辆旁。
他们打开引擎盖,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可能出问题的部位。
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工作的专注和紧张。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修车工作似乎遇到了困难。
我看到刘副排长和战士们不断地更换零件,尝试不同的修理方法,但车辆依然无法启动。
秦排长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因为按照演习计划,我们必须在天黑前到达指定地点,否则将被视为任务失败。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在教导排学习的一个特殊修理技巧。
那是针对发动机在特定环境下的故障处理方法,是秦排长亲自教给我们的。
我犹豫了一下,然后鼓起勇气,通过对讲机说道:"报告排长,我可能知道问题所在,请允许我去看看!"
秦排长略显惊讶,但立即同意了:"去吧,小李,但要快!"
我迅速跑到故障车辆旁,向刘副排长说明了我的想法。
刘副排长点点头,让我试一试。
我仔细检查了燃油系统,果然发现了问题所在:燃油滤清器被杂质堵塞,导致燃油无法正常供应。
我迅速拆下滤清器,清理干净,然后重新安装。
"试一下吧!"我对司机说。
司机转动钥匙,发动机立即发出了健康的轰鸣声!
"成功了!"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秦排长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李,你做得很好!这正是我们教导排训练的目的——培养能够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的技术骨干!"
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温暖,这是对我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责任感的认可。
修好车辆后,我们继续前进。
大约一个小时后,前方传来好消息,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沼泽地带,进入了相对平坦的路段。
傍晚时分,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
雨水打在挡风玻璃上,模糊了视线。
我打开雨刷,但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变成了倾盆大雨。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全体注意,减速行驶,保持安全距离,打开防雾灯!"秦排长的命令通过对讲机传来。
我按照指令操作,同时更加专注地观察路况。
雨水冲刷着戈壁滩,形成了一道道小溪流,给本就复杂的地形增添了新的变数。
就在这时,我通过后视镜发现后方一辆车似乎遇到了麻烦,行驶轨迹开始不稳定。
我立即通过对讲机报告了情况:"报告排长,后方车辆行驶不稳,可能出现故障!"
秦排长迅速做出了判断:"全队停车,检查情况!"
我们按照指令停下车辆,冒着大雨去查看后方车辆的情况。
原来是车轮陷入了被雨水冲刷出的沟壑中,无法动弹。
"全体下车,一起推!"秦排长一声令下,我们全都冲进了雨中,齐心协力地推着陷入沟壑的车辆。
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脖子流进衣领,浑身湿透,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我们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推车。
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车辆缓缓地脱离了沟壑,重新回到了平坦的路面上。
我们重新上车,继续前进。
雨水渐渐小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天与地。
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鼓励与祝福。
随着天色渐暗,行驶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不得不打开车灯,小心翼翼地前进。
夜晚的戈壁滩寂静而神秘,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偶尔的通信声,四周一片寂静。
这种寂静让人不自觉地紧张起来,生怕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了秦排长的声音:"前方五公里处发现敌情,所有车辆熄灭车灯,按照预定路线绕行!"
这是演习中的一个环节,模拟在敌情区域的行动。
我立即熄灭车灯,按照之前学习的夜间行驶技巧,小心地沿着预定路线前进。
没有灯光的引导,只能依靠星光和记忆中的地形,驾驶变得异常困难。
我紧握方向盘的手心已经沁出了汗水,但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通过这段"敌情区域"后,我们又恢复了正常行驶。
夜幕降临,我们到达了演习的终点站。
尽管全身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克服了种种困难,展现了汽车兵的风采与实力。
演习结束后的总结会上,团长亲自表扬了我们教导排的表现。
他说:"在这次演习中,教导排展现出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这正是我们汽车团应有的精神面貌!"
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
这是对我们辛苦训练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好回报。
随后的几天,演习的情况成为了连队里的热门话题。
大家都在讨论各自在演习中的经历和感受,分享着克服困难的心得体会。
而我,则将这次经历认真地记录在了日记本上,作为军旅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演习过后,我们的训练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反而更加严格和系统。
秦排长常说:"和平时期的训练,就是为了战争时期的胜利。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了我军旅生涯的座右铭。
每一次驾驶训练,每一次机械维修,每一次紧急集合,我都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
在教导排的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驾驶技能,更学会了责任、担当、团队合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品质,在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我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母亲在信中说,村里的生产队开始分田到户,家里分到了几亩良田,收成不错。
村里还修建了新的水井,解决了长期以来的饮水问题。
读着这些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
祖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人民的生活正在不断改善。
而我,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正在为保卫这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导排的最后一年,我被评为了"优秀驾驶员",这是对我努力的最大肯定。
那一天,当我在全团大会上领取奖状时,心中的自豪感无以言表。
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娃,到一名技术精湛的军人,这段成长的历程,凝聚了太多的汗水和泪水,太多的坚持和努力。
回想起在教导排的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却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最珍贵的经历。
正是在那里,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什么是团队精神。
如今,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懵懂的农村娃已经成长为一名退伍老兵。
但每当我闭上眼睛,仍能看到那片广阔的戈壁滩,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感受到战友们的肩膀紧靠在一起的温暖。
父亲的那条军绿色腰带,已经陪伴我走过了整个军旅生涯,成为了我最珍贵的纪念品。
它不仅连接着我和父亲,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连接着那段难忘的岁月和如今平静的生活。
那段在教导排的训练经历,就像是一块磨刀石,打磨了我的意志,塑造了我的品格。
它让我明白,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障碍。
戈壁的风依旧在吹,黄沙依旧在飞扬。
但那段青春,那份热血,那种精神,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变幻莫测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否都需要那么一段特殊的经历,来照亮前行的路,温暖寒冷的夜,给予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