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6 15: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偶成》(通常指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中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与意境 (Deep Comprehension of Content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逐字逐句分析:" 仔细阅读《偶成》诗句,理解字面意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是竹林外几枝桃花初绽,还是江水回暖时鸭子最先感知到? "把握核心意象:" “桃花”、“春江”、“鸭”这些意象各自象征着什么?它们组合在一起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通常是清新、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早春景象)。 "体会诗人情感:" 苏轼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如何?是喜悦、是闲适、是观察细致后的感慨?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例如他当时可能身处黄州,心境相对平和)来理解。 "挖掘深层含义:" “春江水暖鸭先知”除了字面意思,还有没有引申义?它是否可以比喻生活中的某种道理?(例如:细微的变化最先被敏感的人察觉,实践者最先体验到时代的脉动等)。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旧时候,有本儿童学诗的启蒙读物——《千家诗》,不仅孩子喜欢,成年人也爱看。《千家诗》的第一首乃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作者先是描绘春天的风光和他游春的情景,转而说,时人因不了解他的心绪,可能会批评他是在学偷闲的少年。整首诗写得轻快愉悦,趣味十足。
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春日偶成》放在《千家诗》的开篇,人们对它很熟悉,常常会摇头晃脑背诵一番。
近日,笔者读《千家诗》,对程颢的《春日偶成》有新的感受,并写下《忙里偷闲岂有错》:先生春游溪水边,逍遥快活似神仙。忙里偷闲岂有错,何须因此说少年!
意思是,春天乃美好的时节,先生暂时放下案头的工作出去玩玩,享受一番,这很正常,时人不会因此说三道四,您老别多心。再者,人不分年龄大小,都有忙里偷闲的时候,无须特指少年。
看了拙作,或许有人会责问:《春日偶成》是历史上公认的名篇,你怎么能如此冒昧地与它唱反调呢?
不,我绝无这种狂妄的想法,而是认为:作为著名的理学家,程颢治学严谨,但写诗则是另一番境界。《春日偶成》用的是幽默诙谐的手法,即戏作,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否则只说自己游春如何快乐,恐怕难以有此绝妙的效果。其实,程颢有些诗,就明确冠以“戏作”二字,如《戏作五绝·心弦不为管弦乐》:“心弦不为管弦乐,道胜岂因名利荣。莫谓冗言难自适,睱时还得肆意行。”充满情趣。另些诗也很特别,如《戏题》:“曾是去年赏春日,春光过了又逡巡。却是去年春自去,我心依旧去年春。”每句都带出一个“春”字,而且有三处出现“去年”,这在近体诗里是极为罕见的。仅此一点,就说明作者并非按常规出牌。末句以“我心依旧去年春”结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我对《春日偶成》的感言,也是想效仿程颢,调侃一下,并非要跟古人争个谁是谁非。(楚欣)
主编:耿汉东
副主编:孙克攀 方福乐 操礼端
收稿:王建军
审稿:方福乐
终审:傅晓爱
责任编辑:若水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