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7 12:4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廖俊波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观点明确:
"一、深入了解廖俊波先进事迹:"
"全面收集信息:" 通过官方报道、新闻报道、纪录片、书籍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廖俊波同志的生平事迹、工作经历、精神品质和主要贡献。重点关注他“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方面的先进事迹。 "抓住核心精神:" 深入分析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的核心精神,提炼出他身上所体现的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例如: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等。 "结合时代背景:" 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理解,分析他的事迹对当代社会、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和启示。
"二、确定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明确主题:" 根据自己对廖俊波先进事迹的理解和感悟,确定文章的主题,例如:学习廖俊波精神,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干部;弘扬廖俊波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等。 "提炼中心思想:" 围绕主题,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你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和感悟。
"三、结构安排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充分肯定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深刻指出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
让我感到荣幸的是,廖俊波同志曾经夙兴夜寐、忘我工作的那片土地——政和县——就是我的家乡。家乡有这样的好干部、好领导,父老乡亲们亲之念之,作为家乡的游子,我对他又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善张网者引其纲。”我想,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概括起来,可以从忠、公、勤、实、廉、孝、仁、乐八个字入手,从其可贵而鲜活的人格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一曰:忠。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廖俊波同志从镇到县再到市,组织给他的平台越来越高、舞台越来越大,他越是心怀感恩、不负信任,带领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我们学习廖俊波同志,就是要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永远跟着党走,把“忠诚”两字铭刻在灵魂中、熔铸到血脉里。
二曰:公。即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廖俊波同志勤奋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孜孜以求,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一直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怀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谋求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公事”。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用坚实的脚步去践行服务百姓的铮铮诺言。
三曰:勤。即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廖俊波同志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时借用村部的办公室,有时在车里、饭桌上、宿舍里、工地上。他有事马上就办,雷厉风行,从不推辞。“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进步,都要经过一定量的积累,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应该像廖俊波同志一样,把生命个体融入所从事的事业,勤奋刻苦、日积月累,在推动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曰:实。即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廖俊波同志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认为“要发展就要敢担当、敢担责,勇于改革创新。”政和县在福建省县域经济的版图上,常年处于末流,往往徘徊在倒数后三位。面对政和落后的状况,他带领干部克难前行,深入一线抓落实,精心打造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新引进创办了60多家规模企业。这些年,政和县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进入全省发展十佳。无疑,这里面融入了廖俊波同志的实干精神。
五曰:廉。即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廖俊波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从不利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而且经常叮嘱家人,不能搞特殊,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付出、多奉献,踏实做事,干净做人。古语说:“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我们应该像廖俊波同志那样严于律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实际行动尽好共产党人的使命职责。
六曰:孝。即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感恩之德。廖俊波同志难得有机会与父母在一起时,会在厨房给母亲添柴烧火,陪父亲下下棋聊聊天。每年,他都坚持给父母买一套衣服、添一双鞋子。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人的精力有限,忙于公务、忙于事业,往往就很难照顾到家人。即便如此,廖俊波同志再忙也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关心养育自己的长辈。“夫孝,德之本也。”我们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都不能忘记绿叶对根的情义。
七曰:仁。即体恤别人、帮助弱者的慈爱之心。廖俊波同志爱干部,关心下属生活,帮助干部成长,甚至带头拿出了一个月的工资捐给同事女儿看病。点滴细节,彰显的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温暖情怀。世事维艰,人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廖俊波同志善于且乐于给予困难的人以帮助,这是人性之美。“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样的领导,干部怎能不爱,怎能不全心全意跟着他兢兢业业、苦干实干。
八曰:乐。即自信豁达、乐道忘忧的乐观精神。廖俊波同志认为“工作是快乐的”,常常跟同事们谈“享受工作”的心得。我在想,我们活着为何而乐?如何可乐?韩愈说:“谋道不谋食,乐以忘忧者,生之谓矣。”廖俊波同志的乐观是有秘诀的。纵观他的从政历程,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过人的专业能力、对事业的坚定信心的领导。我深信,这就是他的秘诀所在。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王阳明大传》,里面这么有一句话:“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体制,无人能替你照顾自己的内心。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我想,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践行其可贵的精神,某种意义上,就是让我们在履职尽责道路上,内心更加宽敞明亮,进而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生命通过探索证实存在的意义。愿每一位同志都能怀着赤子之心,沿着信仰的光亮,跟随榜样的足迹,奋力前行,在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感悟奋斗的快乐,做一个不脱离当下的有温度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青史留名与官阶并无本质联系,而是与做事相联系。”“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廖俊波用自己的言行给予了完美的诠释,他把造福于民作为毕生信念,把人民的快乐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地方发展的“领头羊”、同事眼里的“铁人”、百姓心中的“贴心人”……不同的称谓,都在诉说着廖俊波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指引新时期每个共产党员该如何坚定信仰!
坚定的信仰,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奉献。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廖俊波生前坚持“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不怕苦怕累,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为考察地形,廖俊波和同事穿着长筒雨鞋踩进烂泥田拔不出来。”主政政和,面对经济发展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奋起直追,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实现了政和县跨越式发展。
坚定的信仰,源于对群众的深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党性抒写真情”。 廖俊波像群众的亲人,处处为群众着想,在政和县城关渡头洋居住的张承富老人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是“俊波你好”。这位71岁的老人家门口是一条河,附近住户一直筹划自建一条栈道以便出行,但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如愿。2015年5月,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廖俊波,他当场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并将修栈道列为民心工程。2016年6月,栈道终于修通了,老人写下了这副对联,贴上就再也没揭下。找廖俊波帮忙的群众数不胜数,他每一次都不厌其烦、帮忙到底。廖俊波同志一直强调:“赚钱的事让群众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如何让山区群众脱贫,一直是廖俊波心头的一件大事。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廖俊波开动脑筋,想出不少新招。他为企业家排忧解难,却始终严守廉洁底线,他始终笑对人生,给人们带来正能量。
坚定的信仰,源于敢于担当。实干担当、心系百姓,不负党的培养、不负人民的重托。廖俊波最常对干部们说的是:“只要是为百姓谋利,你们就大胆去做,出了问题我担着。”“要发展就要不惧怕突破各种条条框框。”“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体党员干部当以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为镜,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坚信挺起脊梁、扛起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