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我们是一家人日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7 19:11

怎么写《我们是一家人日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我们是一家人”的日记作文,想要写得真挚、感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核心:" “我们是一家人”不仅仅是一个标题,它应该是贯穿全文的灵魂。你需要清晰地表达出你对“家”和“家人”的理解,以及这种关系带给你的感受(如温暖、支持、爱、归属感、共同成长等)。 "避免:" 不要仅仅罗列家庭成员或家庭活动,而要深入挖掘这些表象背后的情感联结和意义。
2. "选择具体的切入点 (Choose a Specific Focus):" "避免:" 泛泛而谈整个家庭。日记是个人化的表达,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能体现“一家人”特质的瞬间或事件来写,更容易打动人。 "例如:" 写一次家庭聚餐时的温馨互动。 写家人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写某个家庭成员独特的习惯或品质让你觉得可爱/温暖。 写你和某个家人之间一次难忘的对话或经历。 写节日里家的氛围。 写家人共同克服的一个小困难。
3. "融入真挚的情感 (Integrate Sincere Emotions):" "关键:" 日记的核心是表达真实的自我和感受。大胆地写出你对

我妈和岳母一个单位退休,现在她们却一个成了公主,一个变成保姆

“啪!”一根剔得干干净净的鸡骨头,被我妈秦淑兰重重地扔在餐桌上,精准地弹到了岳母方惠的碗边。

“方姐,你这红烧鸡怎么做的?又老又柴,盐是不是没放够?我们家沈伟从小就挑食,你这手艺,跟外面请的保姆可差远了。人家保姆好歹还领工资,你这……”

妻子孟瑶的脸瞬间煞白,握着筷子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根根凸起,微微颤抖。我刚想开口打圆场,就见她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情绪,反而对我妈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微笑。

“妈,说起来,我确实给您准备了一样东西。”她说着,从身后的包里,缓缓抽出一份文件,轻轻放在了秦淑兰面前的油腻桌面上。

那赫然是一份打印得整整齐齐的——《家庭劳务雇佣合同》。

01

我和妻子孟瑶的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源于两位退休母亲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我妈秦淑兰和岳母方惠,曾是同一个纺织厂的同事。两人同年退休,本该一起享受含饴弄孙、广场舞相伴的晚年生活。然而,现实却被扭曲成了一出荒诞剧——我妈成了养尊处优的“太后”,而岳母,却成了我家随叫随到的“免费保姆”。

这一切,要从三年前,我女儿悠悠出生说起。

孟瑶孕晚期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商量孩子出生后谁来带的问题。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妈作为奶奶,肯定会首当其冲。

那天晚饭,我试探性地对我妈说:“妈,瑶瑶快生了,到时候您可得辛苦辛苦,帮我们搭把手。”

我妈正嗑着瓜子看电视,眼皮都没抬一下,瓜子皮吐了一地,懒洋洋地说:“哎哟,我的老腰哦,最近一变天就疼。再说,我这辈子就没伺候过人,笨手笨脚的,可别把孙女给带坏了。你们年轻人,讲究科学育儿,我那套老思想早过时了。”

她顿了顿,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补充道:“我跟你方阿姨可不一样,她那是劳碌命,一天不干活就浑身难受。我啊,辛苦了一辈子,就盼着退休能清闲清闲,旅旅游,打打牌,享受人生。”

我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孝顺”二字像个紧箍咒,让我没法多说什么。

孟瑶把我的窘迫看在眼里,晚上回房后,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给她妈方惠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岳母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瑶瑶,别担心,有妈在呢。你安心养胎,月子和带孩子的事,妈全包了。”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对岳管母的感激,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对自家母亲的无奈。

岳母方惠,是个像水一样温柔而坚韧的女人。她来的那天,提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里面装的不是自己的衣服,而是给未出世的悠悠准备的各种手织毛衣、小棉被,还有给我们俩炖汤用的各种干货。

她一进门,连口水都没喝,就系上围裙进了厨房,把我们那乱得像狗窝一样的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晚饭时,桌上是四菜一汤,荤素搭配,热气腾腾。我妈秦淑兰掐着饭点过来的,一坐下就拿起筷子,尝了一口排骨,眉头一皱:“哎,方姐,你这糖色炒老了,有点发苦。”

岳母只是憨厚地笑笑:“是吗?下次我注意。”

从那天起,我们家的生活模式就固定了下来。

岳母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给悠悠准备辅食,给我们做早饭。然后洗衣、拖地、买菜,忙得像个陀螺。而我妈,每天睡到自然醒,上午去公园跳操,下午约上牌搭子搓麻将,只在饭点准时出现。

她对我岳母的“挑剔”是全方位的。

岳母做的鱼,她嫌刺多;岳母炖的汤,她嫌油腻;岳母拖的地,她穿着鞋直接踩上去,还说:“方姐,你看这儿,还有水印呢,没拖干净。”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孟瑶刚出月子,身体还很虚。岳母为了给她补身体,特地托老家的亲戚寄来一只正宗的走地鸡,用小火慢炖了整整一下午。那鸡汤香得满屋子都是,金黄油亮。

我妈又是掐着点来的,一进门就吸了吸鼻子:“哟,什么东西这么香?”

当岳母把鸡汤端上桌,我妈立刻舀了一大碗,连肉带汤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嘴一抹,评价道:“嗯,味道还行。就是这鸡太肥了,瑶瑶现在还在哺乳期,吃这么油,对孩子不好。”

孟瑶当时眼圈就红了,但她忍住了。

我私下里跟孟瑶说:“要不,我们每个月给阿姨点钱吧,不能让她白辛苦。”

孟て瑶摇了摇头,声音有些哽咽:“沈伟,我妈不是图钱。她要是图钱,就不会来了。她只是心疼我,心疼悠悠。可你妈呢?她也是奶奶,她心疼过谁?”

我无言以对。

为了这个家,我和孟瑶已经竭尽全力。我们的工资不算高,每个月要还房贷,还要养孩子。孟瑶是个极其节俭的人,她能为了省几块钱的配送费,自己提着几十斤的米从超市走回家;她自己的衣服,几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的,穿来穿去就那么几套;我们俩的约会,从看电影变成了逛公园。

我们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想用在刀刃上。可是,我妈却把我们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她不仅自己白吃白喝,还经常把她的牌友带到家里来。一群老太太,在客厅里烟雾缭绕地打麻将,瓜子皮、水果核扔得满地都是。岳母一个人在厨房忙活,要给她们准备茶水、果盘,等她们散场了,还要收拾残局到深夜。

有一次,我妈的一个牌友王阿姨半开玩笑地说:“淑兰,你可真有福气。儿媳妇的妈给你当保姆,这待遇,到哪儿找去?”

我妈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嘴上却说:“哎,什么保姆不保姆的,说得多难听。她也是心疼外孙女,顺手的事儿。”

那“顺手”两个字,像针一样扎在孟瑶心里。

02

矛盾的彻底激化,是在悠悠两岁生日那天。

我们打算在家里简单庆祝一下,孟瑶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策划。她请了年假,想让岳母休息几天,自己亲手给女儿准备一个难忘的生日。

她上网学着做蛋糕,第一次、第二次都失败了,厨房里一片狼藉。岳母看着心疼,想去帮忙,被孟瑶笑着推出了厨房:“妈,今天您是贵宾,就坐着看电视,等吃就行了。”

岳母坐在沙发上,看着女儿忙碌的背影,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但那笑容里,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这两年,她肉眼可见地苍老了许多,原本乌黑的头发添了不少银丝,腰也有些直不起来了。

生日宴定在晚上。下午的时候,我妈打来电话,语气不容置喙:“沈伟,晚上我带几个朋友过去给你女儿过生日,热闹热闹。你让方姐多准备几个菜,标准高一点,别让人家笑话。”

我拿着电话,看着厨房里已经忙得满头大汗的孟瑶和堆满料理台的食材,硬着头皮说:“妈,今天瑶瑶自己下厨,菜可能准备得不多……”

“那怎么行!”我妈立刻打断我,“我都在朋友面前夸下海口了,说我儿媳妇贤惠,亲家母能干。你们这不是打我的脸吗?赶紧让你媳妇别瞎折腾了,让她妈来,她妈手脚麻利!”

说完,她就挂了电话。

我把这事跟孟瑶一说,她正在给蛋糕裱花的手停住了。奶油在裱花袋里,微微颤抖。

她沉默了很久,久到我以为她要哭了。但她没有,她只是抬起头,眼睛里没有泪水,只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冰冷的平静。

“好啊,”她说,“那就让妈来。”

然后,她解下围裙,走到客厅,对我岳母说:“妈,婆婆要带朋友来,您辛苦一下,多做几个菜吧。”

岳母愣了一下,但还是立刻站起身:“哎,好,没问题。”

那一整个下午,孟瑶就坐在沙发上,陪着悠悠玩,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而我,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坐立难安。我看着岳母在厨房里挥汗如雨,切菜的声音、炒菜的声音,声声都像是在敲打我的良心。

我知道,孟瑶的心,正在一点点变冷。

晚宴开始了。我妈和她的三个朋友,也就是她固定的“麻将搭子”,众星捧月般地来了。她们一进门,就对我岳母张罗的一大桌子菜品头论足。

“哎哟,这虾不是活的吧?肉质有点面。”

“这红烧肉,颜色还行,就是肥了点。”

我妈则像个主人一样,热情地招呼着:“快尝尝,这都是我亲家母做的,她手艺好,就爱干这个。”

整个饭局,岳母就像个服务员,不停地添菜、倒茶、收拾骨碟。而孟®瑶,一反常态地安静,只是低头给悠悠喂饭,偶尔抬头,目光会落在我妈的脸上,那眼神,让我不寒而栗。

终于,高潮来了。

我妈的一个牌友李阿姨,夹了一块鸡肉,嚼了嚼,夸张地吐了出来:“哎呀,淑兰,你这亲家不行啊,这鸡肉老的,塞牙!”

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我妈把骨头扔在桌上,用教训的口吻,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我岳母比作一个不合格的、还不用付钱的保姆。

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岳母身上。她苍老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深深的难堪和委屈。她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低下了头,双手紧紧地攥住了自己的衣角。

我心头火起,正要发作,却被孟瑶按住了。

我看到她站了起来,脸上带着那个我无法理解的、冰冷的微笑,然后,她从包里抽出了那份文件。

——《家庭劳务雇佣合同》。

03

“妈,您不是总说我妈像保姆吗?我觉得您说的对,既然是保姆,就该正规一点,签份合同,对大家都好。”

孟瑶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一颗钉子,狠狠地钉进了在场每个人的耳朵里。

我妈秦淑兰的脸色,瞬间从得意洋洋变成了猪肝色。她拿起那份合同,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孟瑶!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疯了!”她尖叫起来。

“我没疯,妈,我很清醒。”孟瑶平静地翻开合同,指着上面的条款,一字一句地念道,“乙方,方惠。甲方,沈伟、孟瑶。服务内容:每日三餐制作、婴幼儿看护、全屋清洁、衣物洗涤……根据本市家政市场行情,全职住家保姆月薪为8000元。服务期限,两年零三个月,共计27个月。总计劳务费,二十一万六千元。”

“这笔钱,我和沈伟会支付给我妈。毕竟,这是她应得的。”

整个客厅鸦雀无声,连悠悠都感受到了这诡异的气氛,停止了吵闹,睁着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妈妈。

秦淑兰的几个牌友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有看好戏的,有尴尬的,有不知所措的。

“你……你……”秦淑兰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孟瑶,“你这是要翻天啊!我儿子家,什么时候轮到你来当家做主了?让她来带孩子,是她的福气!你还跟她算钱?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

“良心?”孟瑶笑了,笑声里充满了悲凉和嘲讽,“妈,谈良心之前,我们先算另一笔账。”

她又从包里抽出第二份文件,同样“啪”地一声,拍在了第一份合同旁边。

“这是您,秦淑兰女士,在我家的消费账单。”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您在我家,住了两年零三个月。按照周边单间市场租金每月1500元计算,房租共计四万零五百元。每日三餐,按最低标准每人每天50元计算,伙食费共计三万四千多。水电煤气、物业费,我们按三分之一均摊,每月500元,共计一万三千五百元。”

孟瑶的声音越来越冷,像一把锋利的冰刀,一刀一刀地凌迟着我妈的自尊。

“另外,您每周四次的麻将娱乐活动,所产生的茶水、果盘、零食以及夜宵费用,我都为您做了详细记录。这里有照片为证。”她划开手机,一张张照片展示出来,都是我妈和牌友们在家里“激战”后杯盘狼藉的场面。

“这些,我们就算友情赞助,不跟您算了。光是房租和伙食费,总计八万八千元。妈,您看,是我妈欠我们的,还是您欠我们的?”

秦淑兰的脸,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惨白色。她张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副平日里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的气焰,瞬间被击得粉碎。

她的牌友们更是坐不住了,一个个尴尬地站起来,找着借口:“哎呀,我家里还炖着汤呢!”“我想起来我孙子要我早点回去!”转眼间,作鸟兽散。

客厅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还有始终低着头的岳母方惠。

“孟瑶!”我终于忍不住,低吼了一声。我知道我妈过分,但孟瑶的做法,也太不留情面了。

孟瑶猛地转头看我,眼睛里是积压了两年多的失望和愤怒:“沈伟!你现在知道心疼你妈了?我妈被当成佣人使唤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妈指着她的鼻子说她连保姆都不如的时候,你又在哪里?你只会说‘忍一忍’、‘她是我妈’、‘多担待’!凭什么?我妈就不是妈吗?她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了就该来给你家当牛做马,还要被嫌弃、被侮辱吗?”

她指着秦淑兰,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颤抖的哭腔:“还有您!秦阿姨!我一直敬您是长辈,可您是怎么对我们的?您是怎么对我妈的?您是不是忘了,二十年前,在纺织厂,是谁在你操作失误、差点造成重大生产事故的时候,替你顶了雷,自己背了个处分,才保住了你的饭碗?是谁在你评职称的时候,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你,说你家比她家更困难?”

这个惊天秘密一出,我和我妈都懵了。

我震惊地看着孟瑶,又看向我妈。只见秦淑兰的身体猛地一晃,像是被雷劈中了一样,脸色瞬间褪得没有一丝血色。她的嘴唇哆嗦着,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难以置信。

“你……你怎么会知道……”

“我怎么会知道?”孟瑶冷笑,“我妈是从来不说,她善良,她念旧情。可我无意中翻到了她当年的日记!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你秦淑兰,当年是怎么哭着求她帮忙的!她说,帮你就是帮我们这个家。可结果呢?你享受着她当年的恩情给你带来的安稳退休生活,回头却把她当成下人一样作践!秦淑兰,你的良心,到底在哪里!”

最后一句话,孟瑶几乎是吼出来的。

岳母方惠缓缓抬起了头,泪水终于忍不住,顺着她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她看着秦淑兰,眼神里没有恨,只有一种深可见骨的悲哀。

“扑通”一声,我妈双腿一软,瘫坐在了椅子上,面如死灰。

那场荒诞的生日宴,就这样,在真相的轰然倒塌中,狼狈收场。

04

那天晚上,我妈是失魂落魄地离开的。没有了往日的趾高气昂,甚至连看我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岳母也坚持要回家。孟瑶没有留她,只是帮她收拾好行李,然后抱着她,哭了很久。

“妈,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岳母拍着她的背,摇了摇头:“傻孩子,妈不委屈。妈只是……只是心寒。”

送走岳母后,我和孟瑶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坐了整整一夜。

我们之间隔着一张茶几,却像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沉默中,我反复回想着过去两年的点点滴滴,孟瑶的每一句控诉,都像一把锤子,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

我终于意识到,我的“孝顺”,我的“和稀泥”,我的“不作为”,对孟瑶和岳母来说,是多么残忍的默许和纵容。我只想着维持表面的和平,却亲手将她们推入了委屈的深渊。

“瑶瑶,对不起。”天快亮的时候,我沙哑着嗓子开口,“我错了。”

孟瑶没有看我,只是望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轻声说:“沈伟,你知道吗?压垮我的,不是你妈的刻薄,也不是我妈的劳累,而是你的视而不见。”

“我以为,我们是夫妻,是一个整体。我受的委屈,你也该感同身受。可我错了。在你心里,你妈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和我妈,是可以为了你的‘孝顺’而被牺牲的。”

她的话,字字诛心。

“这个家,需要的是公平,是尊重,而不是无底线的退让。如果善良没有锋芒,那就会变成软弱,被人肆意践踏。我的底线,就是我的妈妈。谁都不能欺负她,你不行,你妈更不行。”

那一刻,我看着孟瑶的侧脸,她的轮廓在晨曦中显得无比清晰和坚定。我忽然明白,我的妻子,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已经独自一人,完成了痛苦的蜕变和成长。

从那天起,我们的家,变了。

我妈再也没有来过。听说她大病了一场,之后就很少出门,连最爱的麻将也不打了。我和她通过几次电话,电话那头,她的声音苍老而疲惫,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底气。我知道,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再也无法弥补。

我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学着照顾悠悠,学着做饭。虽然笨手笨脚,经常出错,但孟瑶会耐心地教我。我们的交流多了起来,不再是关于柴米油盐的争执,而是关于如何共同经营这个家。

我们用孟瑶算出来的那笔“劳务费”,给岳母报了一个她念叨了很久的欧洲旅行团。她寄回来的照片上,笑得像个孩子,在埃菲尔铁塔下,在罗马许愿池边,她终于找回了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后来,我们请了一个钟点工阿姨,每天来打扫卫生、做晚饭。岳母还是会经常来看悠悠,但她不再是那个围着灶台打转的“保姆”,而是可以心无旁骛地陪外孙女玩耍、享受天伦之乐的姥姥。

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正好。我和孟瑶带着悠悠在公园的草坪上野餐。岳母也在,她正拿着风车,和悠悠笑闹着跑远了。

我看着她们的背影,对孟瑶说:“谢谢你,瑶瑶。谢谢你给我上了这一课。”

孟瑶靠在我的肩膀上,轻声说:“我只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家是讲爱的地方,但爱不能成为绑架的理由。善良必须带点锋芒,退让需要拥有底线。我必须为我爱的人,也为我们自己,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阳光下,我看到她眼里的光,温暖而坚定。我知道,我们的家,在经历过那场剧烈的阵痛后,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生。而这场新生,代价沉重,却也无比珍贵。

我和女儿的写作历程

茂石化公园

曾看过一篇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的文章,其中有个比喻让我印象很深:写作,其实就像喝开水一样简单。这话不假——当你积累了足够丰富的词汇,又能娴熟地引经据典时,笔尖流淌的文字自会信手拈来,那份从容与轻松,确实如日常饮水般自然。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培养写作兴趣呢?

阅读就是最基本的方法,而且要从小培养。阅读量逐次增加,从开始的一段发展到一篇再到后来的一本甚至更多。阅读的书刊没有固定,如故事类的小人书、漫画、诗歌、散文、小说、科普类、各类经典名著等,家长要树立榜样的作用,亲子共同阅读,及时解决疑问。久而久之 ,我们所读过的书就是写作最好的素材。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学时,我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老师的肯定与同学们的赞许,像一束束光点亮了我对写作的热情,那份兴趣也随之愈发浓厚起来。初中到师范阶段,我总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的文学社,还先后担任了通讯员和小记者。

那段日子里,我积极投身校外采风活动,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周遭的万千变化,笔下的文字也渐渐褪去生涩,练笔愈发成熟。当我的第一篇习作变成铅字时,心底的信心愈发饱满,这份对写作的热忱,也一路延续到了工作之后。

无论做什么事,若能以兴趣为驱动力,便不会觉得有太多压力。常听一些家长说,会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学写作文。这些机构往往教的是固定的开头结尾套路,中间部分则让孩子自行想象填充。可这样天马行空的“模板化”写作,显然刻板生硬,既缺乏生动性,又难有连贯的逻辑。

写作贵在观察与感悟,要以“我手写我心”,不妨从日记记录开始:或是写下书评,或是用婉转的艺术化语言加以描摹,让文字慢慢沉淀为更成熟的作品。如今身处电子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早已替代了纸质书的深度品读,越来越多人习惯于从海量网络信息中汲取知识与“能量”。

微信风靡全球的第二年,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个平台,每天定时记录所思所想与身边趣闻。八年多的坚持积累,不仅让我的语汇日渐丰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若能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孩子日后对写作的兴趣自会愈发浓厚。家里的沙发、书桌不妨多摆些各类书籍,孩子每天放学归来,或是餐前片刻,随手拿起一本就能沉浸其中。这般日积月累,待到真正动笔时,便不会陷入“江郎才尽”的窘境,反能信手拈来,文思泉涌。

(注:此篇拙作写于2021年3月21日)

姐姐为我修改习作

我的书柜里,至今还珍存着小学时写的一篇习作——《我家乡的圩市变了》。那时对写作的兴趣,其实是受姐姐影响的,她也常耐心指导我的作文,给了我不少帮助。

我家乡的圩市变了

文/馨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校园生活就要结束了。为了放松一下,回到家我跟随姐姐到圩市逛了逛,那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象简直让人出乎意料。

圩镇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十分热闹。路边,早已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华丽商场、书店、卡拉OK舞厅、酒店,还有一些杂货店、肉铺……数不胜数,让人看了直觉心里热乎乎的。我们走进一间商场,那里非常热闹,五颜六色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人们在精心的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售货员不怨其烦地为他们服务着。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这间商场以前的情景:冷冷清清的,只有三四个人在购物,售货员在一边聊着天,对要买东西的顾客不动声色。就这样,顾客们随便看了看就纷纷离去了。想到这里,我走到一个中年人的身旁,大概是商场的老板,我和他说了几句,他也很乐意的和我聊了起来。随后,他舒了一口气,说了一句:是啊,朝着“十四大”指引的方向前进,市场才能繁荣起来,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啊!

过了一会儿,我才不舍的走出了这间商场。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圩市热闹得很,人们仍在转悠着,买东西的,卖东西的,也有一些专为感受这圩市气氛而来的,大家都乐呵呵的。

街灯次第眨亮了眼睛,回望村中万家灯火,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售货员的张张笑脸都映照着我,直觉心里也亮堂了许多。家乡的圩市变了,家乡的人也乐了,是“十四大”的春风吹开了家乡人的心门哟!

( 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


公园里的棉花

如今,女儿也渐渐受到了我的影响。小学时,她参加征文比赛,多次斩获市级和校级奖项;六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黄老师,至今还常把她的习作当作范文,供学生们学习借鉴。

其实荣誉并非最重要的,但若能将其视作锻炼的契机,借此提升自己、滋养写作兴趣,便是难得的成长养分。升入初中后,她的作文次次有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甚至打印出来供全班传阅学习。这份进步,自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平日里点点滴滴积累沉淀的结果。

阳台的月季花

期待的眼神

文 /Lin Lin

一个眼神,能让我瞬间重拾信心;一个眼神,也能让我骤然铆足劲头去做好一件事。父母在我的成长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便是母亲眼神深处那份对我的殷殷期待。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窗外不时传来雨珠“滴滴嗒嗒”地敲打着屋檐的声音。而此时,在灯火通明房间里的我,正坐在堆满了书籍的书桌前不停地挥动手中的笔,不断的翻阅资料,渴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再汲取多一点知识。期末考试临近了,我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

“咚咚咚”敲门声响了起来,“进来”,只见妈妈手里端着一杯热牛奶,慈爱的目光向我投来。“先喝点牛奶再做吧,别太辛苦了。”我接过妈妈递过来的热牛奶,“咕噜咕噜……”一口气就把牛奶喝完了,把杯搁在一旁继续埋头苦做。“写字的时候,头别放那么低,看不清就戴眼镜做……”妈妈开始唠叨起来。

突然,妈妈话题一转,说到我的成绩上来,我手中的笔停了下来,“小妹呀,你看哈!虽然你升上初一以来成绩不算差,两次大考也有二等奖,可是,妈希望你能拿一次一等奖。嗯,不过呢,如果你考不到也没关系,只要你尽力就好……”我抬起头,用迷惘的眼神看着妈妈。

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妈,你相信我吗?”我缓缓开口。“相信,当然相信!”听到妈妈的这句话,原本笼罩在我脸上的迷惘神情顿时烟消云散,手中的笔又开始不停地挥动起来。“那你早点睡,别累坏身体,妈妈先出去了。”

期末考试过后,学校公布了成绩,我终于拿到了一等奖,悬在我心头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望着黄澄澄的奖状,脑海里又浮现出妈妈那期待的眼神。

那是发自心底的期待,是天下父母都有的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那期待的眼神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后记:七年后的今天,已是大学生的女儿,笔下功夫早已褪去青涩,日渐成熟,早已超过了我当年的水准。时代日新月异,我早已落在了后面。如今,她反倒成了我的“老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