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8 09:12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雷锋的观后感,以及军人写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观《雷锋》有感:争做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者"
近日,我观看了电影《雷锋》,深受感动,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再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这部电影以朴实的镜头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军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雷锋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乐于助人,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群众像亲人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无数人的心。他艰苦朴素,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件衣服,把有限的青春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更应该学习雷锋同志的崇高精神。雷锋精神是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每一名军人的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将其融入到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中,努力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军人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2022年3月5日是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辽宁大学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开学第一课”。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分享沙龙现场
辽宁大学雷锋团下乡留影
辽宁是雷锋精神发祥地,雷锋生命中最闪亮的时光在辽宁展现,雷锋精神也在辽宁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在雷锋精神激励下,辽沈大地涌现出获“当代雷锋”称号的郭明义、“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的朱天民、林风艳等先进模范。
辽宁大学雷锋团就是其中的明星团体之一,从2015年成立以来发起了包括扶贫攻坚、高知助学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姜涛院长搬运扶贫物资
作为雷锋团副团长的辽大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姜涛,在近三年来持续组织国内外Z世代青年参与学雷锋实践。为贫困地区募集物质支持的同时,也致力于帮助山区儿童打开眼界,积极向上。
辽大雷锋团组织村童参观辽大
“雷锋精神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要素,从雷锋精神出发,可以理解中国人民的道德追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留学生认识雷锋、理解雷锋和学习雷锋的过程,就是对辽宁对中国建立认知和认可的过程。涓涓细流汇爱成河,相信会有更多的留学生以‘洋雷锋’自居,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使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组织留学生参与学雷锋。”姜院长说。
单炜军教授检查菌菇生产间
辽宁大学雷锋团团长单炜军教授积极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利用知识特长带领鞍山牧牛镇村民发展特色菌菇产业,为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示,身为一名大学老师,有着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有责任为需要帮扶的人做点事情,为共同富裕做点事情,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点事情。”
单炜军教授下乡扶贫
受益于身边师长的言传身教,辽宁大学青年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学习雷锋中来。
单炜军教授向留学生志愿者讲解菌棒
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阿姆贾德活跃在迎新、支教、防疫检查等校园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并在2021年荣获辽大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
“帮助他人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我真的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启发,作为人类的一员也乐于追随雷锋精神。帮助他人使我更加善良、谦虚、勤奋、为人忠诚和对社区充满热情。我希望我所有的朋友、同学和其他人都愿意做志愿者帮助别人。伟大起源于渺小!”阿姆贾德说。
留学生阿姆贾德与退伍军人胡耀强进行辽大校园消杀
实际上,就在3月5日雷锋日前夕,阿姆贾德与 辽宁省学雷锋最美志愿者胡耀强等志愿者共同完成了辽大校园疫情防控下的日常消杀任务。胡耀强说:“我始终坚信‘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也是我学雷锋做公益的初衷。虽然做公益会占用自己的时间、耽误自己的生意,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进步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也理应为这份进步出一份力。”
胡耀强参与消杀志愿
接续胡耀强的剖白,国际传播专家吴问中西也就雷锋精神与善的联系进行了分享:“善是中华文化的底层基因,在当代被人格化表现为雷锋精神等形式,持续深厚地影响着从个人到政府的思维与言行,更在国内外的民间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舞钢一高 一(1)班 陈奕冰
雷锋这个名字可以说已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无论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满一火车”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还是学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月活动,都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应该永存于我们心中。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大家不断宣扬与传承雷锋精神?读完《雷锋的故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雷锋的童年十分悲苦。父亲先后被国民党和日寇殴打而惨死,母亲受地主的凌辱逼害后自杀,哥哥因做工得肺结核病死,可怜的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被本家奶奶收养。他上山砍柴被地主以穷人不许上山砍柴为由,用镰刀在手背上连砍三刀。然而,凄惨的童年并没有让他碌碌无为、自暴自弃,而是乐观坚强、力争上游。
雷锋曾言: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属于永远谦虚的人。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有限的,而年轻的时光,更是珍贵而一去不返。年华虽会老去,但若心灵仍保持奋斗的姿态,生命仍会继续绽放别样的精彩。风华正茂的我们,应珍惜这短暂的青春,保持斗志昂扬、力争上游的姿态,为远大的理想忘我奋斗,而不是肆意挥霍宝贵的青春时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这段纯真美好的岁月,不至于在时光流逝后,感慨自己虚度了最美丽的青春时光。
正如泰戈尔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雷锋选择化悲愤为动力,怀着服务人民、服务党的信念,积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也应该像雷锋一样,即使遇到挫折也仍心存希望,敢于重拾信念,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实现属于自己的精彩。
由此,我又想到了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他说:“要在绝望之山上开采希望之石。”创业之初,新东方的教师们只能挤在一个窄小的办公室,学员更是少得可怜,但俞敏洪从未放弃,心中常怀希望,一步步坚持,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诚然,希望看似邈远而又触不可及,但正是因为这份希望与脚踏实地的坚持,才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敏洪。张海迪在轮椅上学会26门外语,霍金在病重的情况下写出《时间简史》,史铁生残疾之后坚持写出更多感人的作品。他们的人生不可谓不悲苦,但他们和雷锋一样,拒绝自暴自弃,拒绝碌碌无为,满怀希望地奋斗,书写出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生,最终散发出旭日般的光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像他们一样,怀揣着希望的种子,奋力拼搏,拓宽自己生命的厚度。
实现真正的青春,还应做到保持谦虚的态度。魏征曾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即便雷锋因做好事而得到诸多荣誉,他也从未因此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是一直以谦逊的姿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回首过往,古今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沉稳谦卑、不骄不躁之人。孔子博学仍能不耻下问,怀揣一颗谦卑之心向他人求教,哪怕对方不过是一个天真的孩童;大作家萧伯纳曾把一个小女孩的话当作终身教诲,只因为她让他懂得了平等和谦虚;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然而他总是谦逊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谦逊品性。正如证严上人所言: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越有谦卑的胸襟。人生是一场道阻且长的修行,而谦卑是我们青春修行的第一课。一个人要想在修行之路上获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时刻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谦逊地学习他人之长处,弥补自身之不足。
《雷锋的故事》虽然只讲述了发生在雷锋身上的一些日常小事,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这种精神将成为我们在漫漫岁月征途上踽踽独行的灯火,成为我们人生的风向标。纵使雷锋已归入尘寰,但雷锋精神将永被传承,似那巍巍群山挺拔于九州大地,永存于华夏子民心中。(指导老师:张四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