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8 12: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的10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逻辑清晰:
"一、深入了解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全面收集资料:" 认真阅读关于黄大年的报道、传记、访谈等资料,全面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科研贡献、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等。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科研成就:" 黄大年在地质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例如“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及探测技术”项目,以及他对国家科技战略的贡献。 "爱国情怀:" 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效力,以及他“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铮铮誓言。 "敬业精神:" 黄大年忘我的工作状态,长期奔波在科研一线,甚至牺牲个人健康,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团队精神:" 黄大年对团队的建设和培养,以及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领导风格。 "个人品质:" 黄大年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 "深入思考感悟:" 不仅要了解事迹,更要深入思考黄大年事迹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对我们个人的启示和意义。
"二、确定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黄大年像。
新华社发
黄大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南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1982年,黄大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1992年,黄大年赴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1996年博士毕业后返回母校。1997年,经单位同意,他再赴国外从事研究。2009年12月,黄大年回归祖国,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作为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九分项“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首席科学家,他以吉林大学为中心,组织全国优秀科研人员数百人,开启了深部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黄大年致力攻关的“航空重力梯度仪”,就像一个“透视眼”,给地球做CT,能洞穿地下每一个角落。这套系统十年磨一剑,在近年来探明的国外深海大型油田、盆地边缘大型油气田等成功实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颠覆性”技术推动行业突破的典范。2016年,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会上,黄大年带领的研究团队取得的成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
黄大年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骄人成果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回国7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2016年11月29日凌晨,黄大年又晕倒在出差途中。回到长春,单位强制安排他做了检查,可还没出结果,他又跑去北京出差。
回到长春还没喘口气儿,黄大年就拿到了住院通知:胆管癌,住院治疗。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离世,年仅58岁。
师生们纷纷发悼文:为了实现伟大强国梦,这个海外赤子满怀激情回来,即使前路艰辛,他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
在广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基地的一本毕业纪念册复印件中,黄大年写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跃然纸上,也深深地刻在母校师生的心里。
黄大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长春1月8日电 题:一场未完待续的报告——追忆心有大我的黄大年
新华社记者孟含琪、李双溪
2019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讲述者口中描绘的人已经逝世,但他的形象鲜活生动,仿佛从未离开。
台下的听众,泪光闪闪。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至今,3年,130场报告,100万人次观看……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活在很多人心中。
130场报告 座无虚席
任波几次深呼吸,压抑快要溢出的悲伤,开始宣讲。她身穿浅灰色的西装,干练得体。“黄老师不喜欢黑色,我们从来不穿黑色西装上台。”
时任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的任波,与黄大年相识于吉林大学欧美同学会。虽然已经是国际知名科学家,黄大年仍每次都积极参与同学会活动,热心于团结海外归国人才。
台上,任波将她与黄大年共事的故事娓娓道来。
“第一次给这位大科学家打电话,我很忐忑。听说我是做侨务工作的,他第一句话就说,‘我终于找到组织了!’”讲到初识,她眼含星光。
“黄老师说,他在国外生活了18年,时刻等待着祖国召唤。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更有价值!”讲起黄大年回国的决定,她肃然起敬。
“很多留学人员说,黄老师,我没有特意想您,只是科研项目遇到难关时,又习惯性地按您的号码……”再次面对黄大年离开三年的事实,任波的眼泪夺眶而出,哽咽无法开口。
“黄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有血有肉。”报告会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大三学生庄柠说,“他像是璀璨的星空,照亮我未来前行之路。”
吉林大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已在全国开展130余场报告,通过现场和网络播出方式,受众达近百万人次。很多高校的邀约还在排期。
“黄大年并非遥不可及,很多人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与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不谋而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说。
每次讲述 都是一次洗礼
报告结束后,众人围着宣讲团成员询问黄大年的故事,久久不肯散去。
黄大年生前的科研助手、吉林大学教授于平告诉记者,三年间,她不仅看到了无数被黄老师精神打动的听众,一次次报告也是对她心灵的洗礼。
“每次做报告,仿佛黄老师就在我身边。遇到难题时我会想,如果黄老师在会怎么做。”于平说。
一边做科研完成黄大年未竟的事业,一边在全国各地宣讲,于平还要照顾上小学的女儿。三年间,她从未缺席过报告会,女儿的家长会却没有时间参加。
一年参加宣讲报告的平均天数超过50天,每位成员都在工作和宣讲间平衡,又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黄大年精神。
2018年4月,报告团成员、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黄忠民在山西太原做报告时,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母亲因脑出血住院,家里人对他只字未提,直到他打电话才知晓。
乔中坤是黄大年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他一边在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四处奔走,一边参加宣讲。大年科技是黄大年生前创办的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在他身后,几位学生拒绝了高薪或者稳定的工作加入大年科技公司,共同实现了黄大年生前愿望,使多款航空物探领域的无人机产业化。
“再也看不到黄老师办公室的灯光了。”于平说,“但他在我们心中,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
弦歌犹未绝 薪火永相传
三年来,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因黄大年事迹报告发生改变。
黄大年所在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曾是冷门专业,每年需要从其他专业调剂学生。近年来,这一专业成为热门,录取线已高出一本线100分以上,录取率接近2:1。
“考不上我誓不罢休!”赵肖对2017年考研阶段挑灯复习的日子记忆犹新。本科就读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他,听了黄大年事迹报告后,立志考取黄老师所在专业。如愿考上后,跨专业的他需要补学很多专业知识,一周“996”仍嫌时间不够。“我不努力怎么对得起黄大年老师。”赵肖说。
报告会现场,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的特聘教授王殳凹热泪盈眶。“与黄大年老师一样,我最喜欢的歌就是《我爱你中国》。”从美国学成归来的王殳凹说,身处异国他乡的人,最能体会这首歌背后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王殳凹的研究方向是放射化学。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怀着与黄大年一样的报国理想,王殳凹学成回国。不久前,他与同为科研人员的妻子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他们的带动下,苏州大学多名海外归国的高端人才也在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1988年,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踔厉风发的一句。
弦歌犹未绝,薪火永相传。在一场未完待续的报告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黄大年,走近黄大年,也将成为黄大年。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