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护理关护日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9 08:26

如何写《护理关护日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护理关护日记时应注意的事项的作文:
"用心记录,守护成长——护理关护日记撰写注意事项"
护理关护日记,作为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护理过程、医患互动以及护理者自身感悟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对患者康复历程的忠实记录,也是护理工作专业性与温度的体现。一份高质量的护理关护日记,能够为后续诊疗提供宝贵参考,增强医患沟通,并促进护理者自身的专业成长。因此,在撰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科学性与准确性是基石"
护理日记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记录的真实可靠。因此,"客观、准确地记录患者信息"是首要原则。 "病情观察要详尽:" 必须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症状变化(如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咳嗽的频率、痰液颜色、量等)、体征发现(如皮肤颜色、湿度、有无压疮、水肿程度等)。使用专业术语要规范,避免模糊不清或主观臆断。 "治疗与护理过程要清晰:" 详细记录执行的治疗措施(如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反应)、各项护理操作(如翻身拍背、伤口换药、吸氧、导尿等)的具体时间、过程、效果及患者反应。对于特殊情况或异常反应,必须重点记录。

陪护日记(十一)

昨天中午12:50—14:00,婆婆手术完成。南床从11:30被手术室接走,17:00才被送回来。回来后,南床先生又是一通忙乱,疼痛与否,嘘寒问暖。摸着南床脚凉,握在手里暖了半天,又找出厚袜子穿上。南床喊口渴,五大三粗的人,声音却有着几分娇腻。手术后五小时不允许喝水,便要求拿棉签润润唇。南床先生着急地嘟囔着:“我这么细心的人,竟然忘记准备棉签了!还有纸和笔,让记录尿量。”我恰好都有,找出一包棉签,又从日记本上撕了几页纸,一起拿给他。他开始特别认真、殷勤、细致周到又爱意满满地地履行自己的陪护职责。南床和她的先生,虽然已是年近七十岁的老年人,但他们和谐相处、温暖陪伴、彼此关护、深深在意的模式和状态,同甜情蜜意的年轻人并无不同。偶尔起起争执、闹闹脾气,也不过是为平淡的生活平添几分情趣。

婆婆换好衣服,被手术车接走的时候,我心中陡然生出些许难过,差点流下泪来。俯下身一遍遍叮嘱她,不要害怕,不要紧张,只是小手术,很快就会回来了。尽管她也许根本就听不见。我下意识的言行,可能只是因为,更紧张的其实是我自己。

婆婆回来后,却莫名其妙闹了一场脾气。主治医生叮嘱,手术后要求平躺三小时后,下午五点以后才可以翻身。她就坚持说躺不了,腰生疼,非要立即翻身。我给她解释说是手术后的要求,主治大夫特别叮嘱的。她特别强横地说她没听见,怎么解释都不行,坚持要翻身。我简直气到无语了,自己靠在墙上,特别郁闷又无奈地看她翻腾。不明白人老了,怎么可以不可理喻成这种样子。

可能看我真的生气了,同病房的人也过来劝她,她终于乖乖躺平,一直到五点,再也不说难受了。而且,从昨晚到现在,变得特别乖顺,那安静而又小心的样子,倒让我有些不忍了。

今天,11床也要做手术了。上午8:00,今天第一台。

11床的女儿们确实能量巨大,没有护士站发的通行证,大女儿和小女儿竟然都进来了。三个女儿团团围在妈妈的病床边,嘘寒问暖,至孝至爱,憨厚的妈妈脸上满满的骄傲和幸福。大女儿告诉妈妈,放心吧,关系我都处理好了,从主刀到麻醉师,都送了礼,绝对没问题,别紧张,别害怕。妈妈嗯嗯地应着,甜甜地笑着。看人家母女们欢聚床前,婆婆特别羡慕,一个劲问我,人家这不进来了吗?人家咋行呢?我急忙用一个手势,制止住了她的追问。

主管护士看见她们,特别惊讶,立即质问:“你们从哪里来的?快离开。被发现我们是会被狠狠罚款的!”大女儿强势地说:“放心,看到也不会怪你的。”一身绿衣,推着担架床来接11床的胖护士也说,我也很好奇她们是怎么进来的,咱们带着工作证都没这么自由呢。”

她们簇拥着妈妈离开病房后,我对主管护士说,她们找人进来的,应该不会再罚你们了吧?主管护士说,才不是呢,他们只是托人进来了,巡查的人都是暗访,根本就不会提前告知,发现病房多了人,直接出罚单,一次1000元。不会有人替我们扛的。

确实!放开后门的人,从来只知道送人情,是不会考虑因此给别人带来的诸多麻烦和严重后果的。

11点多,11床回来了,麻药劲儿下去,伤口疼得紧锁着眉。护士问道,麻醉师没有提醒你用镇痛棒吗?谈手术的时候也没说吗?11床的女儿说,没有呀,咱也不懂。他没说,咱也不知道呀!

过了一会儿,医生开了止痛针,护士给11床滴上,下午就好多了,开始和二女儿说起了悄悄话。

二女儿说自己开玩笑,让老大来守几天,老大直接炸了:“我是伺候人的人吗?我来怎么行?”

想起中午买饭时,在电梯口遇到老大,她以非常不屑的语气,嫌弃二女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啥事也办不好,但她却没看到,二女儿特别贴心,将她们的妈妈照顾得特别好。但听妈妈言语间,却更欣赏自己的小女儿,

瞬间感觉11床很幸福,有三个完全不同的女儿。大女儿能力强,事事冲在前面,搭桥铺路,是家里的主心骨;二女儿温暖乖巧,体贴入微,是妈妈的小棉袄:三女儿口齿伶俐,聪明可爱,是妈妈的开心果。每个女儿都有各自的好,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孝爱着妈妈,让这个特别憨实的母亲如此骄傲而又幸福。

共同战“疫”|@中小学生(家长):这是一封心理关护指南,请查收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出门要戴口罩,每天确诊病例都在增加……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今年的春节和寒假生活异乎寻常,不少学生和家长开始变得焦虑、易怒,更有甚者闭门不出。怎么办?2月3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教科院心理教育与生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心理教研员彭玮婧,她认为这是得了“心病”,需要进行自我疏导调解,更重要的是要科学看待疫情,坚定会战胜疫情的信心。

面对疫情,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

突如其来的疫情,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心态的应激源,再加之许多人的生活学习计划、假期安排都被打乱,不得不宅在家里关注着电视和网络上每天不断刷新的各种信息,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免陷入持续的焦虑、恐惧等状态中,而这种“不确定感”又促使着我们每天花费更多时间刷疫情信息,不断打探各种消息,继续深陷信息的浪潮中。事实上,过度关注疫情信息让人更容易共情,即便是离疫区很远,也容易产生“替代性创伤”。

此外,原本有着丰富寒假生活的学生突然可以长时间宅在家时,却又开始觉得无聊与空虚,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无意义感”,让人觉得空虚或烦躁不安。虽然增加了与父母谈心交流时间,但有些矛盾和冲突也因此逐渐产生。如:孩子每天懒散,作息不规律,沉迷电视或网络游戏等等。父母看不惯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孩子不愿受父母的唠叨与管制,矛盾就容易激发。

同时,开学推迟后学校的教学计划要重新安排,学生的寒假计划也要重新调整。虽然现在已有教育部门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线上教学的资源,但线上教学需要家长配合,与之相同步的线下学习更是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这一模式会让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到不适应。另外,对中考和高考的应届考生而言,复习计划需要调整,无法到学校接受老师答疑,这些难免又带来新的担忧和焦虑。

面对疫情,我们可以这样做

父母篇:

家长如何在孩子面前表现

彭玮婧认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家人的应激反应影响而产生情绪、行为的变化,因此父母对待疫情的态度,以及身心稳定的状态,是孩子平稳度过疫情期的基础。因此,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理性对待疫情,保持乐观情绪,才能传递给孩子战胜疫情的信心。

同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关注必要的权威信息,避免在一些无用信息上耗费精力,帮助孩子学会甄别,提高辨别能力。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利用卫健委等部门提供的权威资料,帮孩子科普疫情相关知识,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疫情的产生与传播。

防控疫情期间如何陪伴孩子

亲子活动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彭玮婧建议,父母不妨利用这个“超长寒假”的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生活与学习计划,督促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合理安排饮食,并开展适度的锻炼,如跳绳、跑步、仰卧起坐等;培养孩子的家务劳动习惯,一起做饭、择菜,一起整理房间;陪着看一些经典的动画片和电影,观影后交流分享彼此感受,或是拼乐高,下象棋、围棋等。同时,父母也不要忽视了孩子对学业的担忧,可请学校推荐或是在网上搜优质学习资源,在不影响视力的前提下每天适当学一些网络课程,动静皆宜地安排好家庭生活。

学生篇:

做好自我管理,学会“主动休闲”

在这次影响甚广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前,每个人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当前务必要做到的是谨慎而非紧张,积极而非焦急,每个人都做好个人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少聚会、勤洗手等。

彭玮婧表示,为了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学生在家可以做一些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运动、看书,或整理房间、做做家务,将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健康规律的生活可以强化自己的积极情绪,提高对生活的控制感与意义感。

如果确实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开始焦虑、压抑、孤独,不妨给自己一个情绪的出口,哭一场、写日记、绘画,或是向父母倾诉、给好友打个电话……有科学证明,积极情绪不仅可以缓解焦虑紧张的心理,还能帮我们提升免疫力。疫情当前,宅在家中时,不妨尝试给TA写一封感恩信:TA对你的支持和帮助,带给你的益处与感受,感谢TA。如果有亲人或朋友此时正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条信息给TA表达感恩,相信会带给TA莫大的鼓舞。

面对疫情,我们可以这样求助

不管出现上述何种心理行为反应,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没有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都属正常范围,勿需过分担忧。但如果各位学生和家长感到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过长,确实无法缓解,甚至产生了失眠等问题,请尽快向学校心理老师或所在地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求助。湖南省精神医学中心也开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的24小时服务热线:0731-12320;或者0731-85292999。此外,湖南省12320官方网站、健康320APP、微信公众号等也可提供线上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全国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原名:全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平台)也已开通,是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和符合条件的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建设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热线,平台开通互联网在线咨询功能和热线电话(400-832-1100)。除了提供在线心理援助接入服务外,全国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互联网端还提供肺炎疫情问答、疫情自诊、疫情分析等功能,在居家防控期间可在线解答人民群众关于新冠肺炎的疑问。

相关链接:省内部分高校心理支持服务联系方式

湖南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放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持服务

QQ:2919262702

邮箱:HNUxlzx_2020@126.com

1月30日起周一至周六9:00-17:00

中南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

提供线上心理支持服务

网络咨询:http://psy.csu.edu.cn/

-88876901

长沙理工大学

心理支持邮箱:cslgxl85258525@163.com

微信公众号:长沙理工心部落

湖南工商大学

在线心理援助

邮箱为2068693313@qq.com

湖南师范大学

开放QQ语音通话网络心理热线一对一服务

QQ:1170166976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