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9 08:2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摄影展活动总结的作文,需要注重清晰、客观、全面地反映活动的全过程、成果、亮点以及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记录成果、评估效果、总结经验教训,还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向参与者致谢、为未来活动提供参考? "读者:" 是组织者内部、上级领导、参与者、媒体、还是公众?这将决定你写作的侧重点、语言风格和详细程度。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标题:" 简洁明了,点明主题,如“[活动名称]摄影展活动总结”。 "开头(引言):" 简要介绍活动的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主题、主办方、参与方等),概述活动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可以点明活动的整体成功与否。 "主体(核心内容):" 这是总结的重点,应分条理、有层次地展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筹备阶段:" "策划与主题:" 主题是否明确、有吸引力?策划方案是否周全? "组织协调:" 团队分工是否明确?沟通是否顺畅?外部资源(场地、赞助、媒体等)协调情况
正在杨树浦路1500号进行的“SUSAS2019 摄影展:对话”已接近尾声。在这场展览当中,杨浦滨江城市更新的美景、市民在其间欣欣然畅游的图像,与百年来杨浦工业区生产生活的老照片、资料等,形成了不同时空的对话。
而摄影本身就是实景与肉身的对话。如各位评委在评图现场所说,要找出一张照片来“代表”杨浦滨江,也许无法实现。但正因取景框和快门的取舍,这些城市景观才有了属于人的趣味,我们才能意识到,他人究竟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美丽的建筑和公共艺术作品。
观展者在观看部分获奖照片
摄影展现场
因此,这场摄影展可以视为一种总结,同时也是凸显市民主体身份的过程。在杨浦滨江拍照的人,就是在记录自己和这片地方的故事。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成员孙玮,在“SUSAS2019 摄影展:对话”的前言中说到:
“当我们观看这些获奖作品时,有时不免惊奇:很熟悉的空间场景突然有了另一番样貌。有时又不免会心一笑:这就是我心中的杨浦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作品的拍摄者很多并非专业艺术工作者,而是普通市民。手机等新型拍摄设备的出现,给了普通大众进行个体化城市美学实践的新型可能,打破了长久以来城市景象为精英所垄断的局面。”
摄影展现场
“一方面,城市摄影成为大众认知城市、建构自我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这些媒介化的时空碎片以非线性的涌现方式汇聚着城市记忆,塑造着城市。如此来看,当前市民的城市摄影,不仅仅是一种休闲的手段,更是一种认识自我、见证城市的生存方式。”
“我拍故我在,我们拍故城市在。”
观展者在观看反映杨浦变迁的老照片
实际上,那些获奖照片和旧日影像,背后都有支撑视觉表达的故事。在这次闭幕活动中,我们诸位摄影大赛获奖者,与提供照片的老杨浦居民,一起聊聊自己照片中的风景,以及与这片地方发生的故事。
或许,这也是对2019年在杨浦滨江发生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一次更为生动的总结。期待您前来分享和倾听。
获奖作品《几何之美》,拍摄者:王磊
活动时间
1月12日(周日) 下午16:00-18:00
活动地点
杨树浦路1500号2楼 绿之丘(原烟草仓库)
活动议程
16:00-16:20 开场,导览
16:20-16:30 主办方致辞
16:30-17:30 获奖者、旧照片提供者,轮流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17:30-18:00 自由交流
注:活动无需报名,欢迎前来共同交流。
获奖作品《祖孙的午后》,拍摄者:李昕元
文中展览现场照片由王昀、杨再元、赵明玉、徐亮、沈健文、Y.S.S等拍摄。
来源:SUSAS
闭幕分享沙龙
地点:杨树浦路1500号2楼 绿之丘(原烟草仓库)
正在杨树浦路1500号进行的“SUSAS2019 摄影展:对话”已接近尾声。在这场展览当中,杨浦滨江城市更新的美景、市民在其间欣欣然畅游的图像,与百年来杨浦工业区生产生活的老照片、资料等,形成了不同时空的对话。
而摄影本身就是实景与肉身的对话。如各位评委在评图现场所说,要找出一张照片来“代表”杨浦滨江,也许无法实现。但正因取景框和快门的取舍,这些城市景观才有了属于人的趣味,我们才能意识到,他人究竟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美丽的建筑和公共艺术作品。
观展者在观看部分获奖照片。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图
因此,这场摄影展可以视为一种总结,同时也是凸显市民主体身份的过程。在杨浦滨江拍照的人,就是在记录自己和这片地方的故事。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成员孙玮,在“SUSAS2019 摄影展:对话”的前言中说到:
“当我们观看这些获奖作品时,有时不免惊奇:很熟悉的空间场景突然有了另一番样貌。有时又不免会心一笑:这就是我心中的杨浦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作品的拍摄者很多并非专业艺术工作者,而是普通市民。手机等新型拍摄设备的出现,给了普通大众进行个体化城市美学实践的新型可能,打破了长久以来城市景象为精英所垄断的局面。”
路过的市民观看展场的获奖照片。赵明玉 图
“一方面,城市摄影成为大众认知城市、建构自我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这些媒介化的时空碎片以非线性的涌现方式汇聚着城市记忆,塑造着城市。如此来看,当前市民的城市摄影,不仅仅是一种休闲的手段,更是一种认识自我、见证城市的生存方式。”
“我拍故我在,我们拍故城市在。”
观展者在观看反映杨浦变迁的老照片。澎湃新闻记者 沈健文 图
实际上,那些获奖照片和旧日影像,背后都有支撑视觉表达的故事。在这次闭幕活动中,我们诸位摄影大赛获奖者,与提供照片的老杨浦居民,一起聊聊自己照片中的风景,以及与这片地方发生的故事。
或许,这也是对2019年在杨浦滨江发生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一次更为生动的总结。期待您前来分享和倾听。
大致议程:
16:00-16:20 开场,导览
16:20-16:30 主办方致辞
16:30-17:30 获奖者、旧照片提供者,轮流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17:30-18:00 自由交流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