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军残工作总结》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09 08:56

写作《军残工作总结》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军残工作的总结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全面、客观、有深度,并体现工作的价值和成效: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是为了内部交流经验教训?还是为了评估政策效果?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读者:" 是领导、同事、还是更广泛的受众?读者的背景和关注点会影响语言风格、专业术语的使用和内容的呈现方式。
"二、 突出核心内容,结构清晰:"
"基本情况概述:" 简要介绍总结的时间范围、工作背景、主要任务和目标。 "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这是总结的核心。需要具体、清晰地列出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采取的关键措施、使用的资源等。可以按照项目、时间或工作类型来组织。 "具体性:" 避免空泛的描述,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例如,不要只说“加强了服务”,而要说“组织了X次专项服务活动,覆盖Y名战友,提供了Z项具体帮助”。 "逻辑性:" 各项工作内容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展现工作的条理性。 "取得的成效与亮点:" "量化成果:" 尽可能用数据、案例来展示

十年对越作战,2000位《芳华》中的刘峰!他们过得怎么样?

十年对越作战,2000位《芳华》中的刘峰!

前 言

根据原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之后十年的中越边境坚守防御作战中,受伤参战将士约为 0.5 万人,总计受伤人数 约2万人。其中四肢伤残、功能性器官缺损的壮士在2000位以上。《军人档案馆》致力收集这些壮士的名录和事迹。欢迎亲历者和知情者提供资料。本期为第一期。

韦昌进,江苏溧水人,67军199师595团6连战士

韦昌进,1965年11月生,江苏溧水人。1983年10月入伍。1985年3月到1986年6月,韦昌进随部队参加两山轮战。1985年7月,韦昌进所在排奉命坚守某无名高地。在战斗中被弹片穿透右胸、击中左眼,全身负伤22处,仍坚持战斗。

身旁4位战友先后牺牲后,韦昌进用报话机向上级呼叫:“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引导炮兵先后击退越军8次连排规模反扑,11个小时独自坚守战位,成功守住了阵地,为此次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战斗结束后,韦昌进因伤势过重,昏迷7昼夜,左眼失明。1986年,韦昌进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授予韦昌进“八一勋章”。

丁晓兵,昆明军区第二侦察大队侦察四连捕俘手

丁晓兵,出生于1965年9月,安徽合肥人,1983年10月入伍后参加两山战役。

1984年10月30日,丁晓兵在一次抓捕任务中,一枚手雷落在了其旁边。因为押着俘虏,他抓起手雷就往外扔,结果手雷刚出手就瞬间爆炸了,右臂受伤。

据2016年6月《解放军报》报道,返回途中,由于山高林密,丁晓兵的断臂多次被挂住。为不影响行动,他拔出匕首,忍痛将连着皮的断臂割下来别在腰间,想回去后再把断臂接上。

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为史光柱授奖章

史光柱,原14军40师118团9连代理排长

史光柱,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90年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6年被中国文联,中华基金会联合评选为“全国十佳卓越人物”。现任中国残联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曙光,27军79师235团4连见习排长

1987年,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的王曙光赴老山战区担任了原北京军区第27军235团4连见习排长,坚守那拉142高地(李海欣高地),不幸双下肢炸断。

30年后,一级伤残军人王曙光在战友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当年将自己抬下阵地的李永犬烈士的亲人。在李永犬烈士的墓前,王曙光喃喃道:永犬,老哥来看你了!三十年前,如果没有你,从阵地上把我抬下来,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生命已经不仅仅属于我,而是属于所有牺牲的烈士。永犬,只要我活着,就会经常来看老母亲!家里的事,凡是我能做的,一定替你做到!

徐良,47军139师417团6连副指导员

1985年,西安音乐学院四年级学生徐良,因为一次偶然的慰问演出,意外地开始了军旅生涯。

1986年5月2日晚,在云南老山前线反越军偷袭战斗中3枪击毙一敌,击伤一敌,负伤的敌兵被战友击毙,而他受伤失血过多,拖延时间过长,导致左下肢缺血坏死,不得不截肢。两个半月之内,他接受了9次手术,前后共用血26000毫升。

袁明,67军199师侦察连副连长

1985年8月6日,记者在老山前线位即将出征的敢死队员拍照,当镜头对着队长原明时,他把钢盔往下一拉,说:“等当了英雄再照。”谁又能知道原明这一去,一只眼睛就不见了。

1985年8月31日,67军199师侦察连副连长袁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人组成突击分队,秘密摸上211高地3号哨位潜伏,熟悉高地敌情、地形,等待发起攻击的时机。

9月8日,突击队利用雨雾作掩护,通过报话机呼叫我炮兵火力支援,于白天出敌不意地对越军阵地发起攻击,仅用12分钟时间就将失去的1、2号两个哨位上的越军全歼,并杀伤了与之紧连的227高地上的14名越军,突击队只轻伤2人,一举夺回了被越军占领的1、2号哨位,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211高地也完全回到了该军手中。战斗中,袁明一只眼睛受伤致残。

吴华,贵州省凯里人,原14军40师118团9连

吴华,贵州省凯里人,1982年入伍。1984年作为118团老山主攻营战士参加“4.28”收复老山作战时第一次负伤,并立三等功。伤愈后重返前线,被地雷炸断双腿,高位截肢。

原本以为走下战场,终于可以平平静静地吴华,没有料到,其实自己又走进了另外一场战争,那就是生活,而这后者,远比战争来得更加漫长,更加艰难。

1984年4月28日,第14军40师118团8连在收复老山54号阵地的突击行动中,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老山英雄连”荣誉称号。

但这支连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老山上撤下来的时候,103人的连队包括轻伤在内,只有39个人平安回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是战死就是在身体上留下永久的烙印。

吴华就是这个英雄连队的一员。1984年4月28日的收复老山,吴华是幸运的,他是39位幸存者之一。但1984年7月12日以后,为加强对662.6的防御,吴华所在的连队对阵地前的地雷进行清扫。结果在扫雷过程中一名工兵触雷,为救战友,班长杨庭忠触雷牺牲,吴华也触雷,双腿立即被炸成重伤。

高俊忠,山东人,67军199师596团七连突击队员

永不服输的战士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

当时条件差,只能装最低档的假肢。高俊忠说:“我好胜!如果有谁说我是残疾人,我还不大高兴!”。我们可以比一比,跑跑看,绝对不比你差!高俊忠连续4次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山东残运会上,因为中途假肢突然断裂,而错失了金牌!

高俊忠说:“很遗憾的是,当时我超了第二名150米,但这个时候假肢掉了,我只有爬到终点!爬了个第二名!假肢不掉,我稳拿第一!”

陶世德,山东人,67军199师596团七连突击队员

陶世德家的客厅里,在最显眼的位置一直摆放着本班战士顾克路烈士的头盔,作为永久珍藏,在战斗中,陶世德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条腿。

陶世德,每天清晨需要把假眼从水杯中取出,塞进空荡荡的左眼眶。由于身体的伤残程度严重,导致他经常失眠,夜里两三点钟都无法入睡,内分泌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健康程度呈现大规模下滑:譬如低血糖发作起来,不小心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又譬如陶世德喜欢《小草》这首歌,13岁的女儿用电子琴伴奏,他则在一边吹笛子,但他发现,本来驾轻就熟的一首歌,现在却经常演奏出错。

对他们来说,战后阴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心理上的折磨。

英雄背后的伟大女性

安忠文,原第11军31师92团5连班长

安忠文,彝族,生于1963年9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人。1981年10月参军,1984年3月入党,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任九十二团二营五连班长,战斗中不幸负伤致残,1984年9月15日,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次年获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1986年被评为“中国青年十杰”。

安忠文妻子高礼:我认识安忠文时,他已独自生活了十多年(安忠文曾有过婚姻,后来离异),我惊讶地发现,他虽然双目失明,又失去一条腿,却依然阳光、乐观、自信,喜欢唱歌,自己洗衣服、打扫屋子,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可以上网、发短信、玩微信……她感到非常震撼,通过长时间接触,对他的感情从同情、崇敬转化成为爱情,安忠文也对这个小自己9岁、温柔体贴的小妹妹产生了难舍之情……2012年,安忠文与高礼姝携手走进婚姻。两人相亲相爱,甜蜜温馨。

有人问他,你看不见,也不能走,身体严重残疾,为何还如此乐观阳光?他说,我的战友们牺牲时只有19到20岁,为保家卫国,他们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和生命,与他们相比,我非常幸运,我还有一口气,还能享受人生,结婚生子,我还有什么理由痛苦?2005年从部队退休后,他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演讲,对青少年开展爱国教育等。清明时节不忘来看望长眠在南疆的战友,陪烈士的家人扫墓……他十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亚平,江苏张家港人,第1军1师1团“硬骨头六连”班长

展亚平向记者描述起了当年如春天般的爱情故事

当时苏州日报上刊发了一篇展亚平的长篇通讯。这篇报道引起了一个苏州女工的注意。女工名叫徐绣兰,看到报道后,她深深地为展亚平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痴情的姑娘,甚至跑到了上海,主动要求照顾展亚平。一段美好的姻缘就此结下,这个姑娘后来也成为了展亚平的妻子。时隔多年,展亚平回忆起这一段,脸上仍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展亚平,他是战友中最坚强的人

展亚平,原来身高一米七八,是位帅哥,历经战火,失去双腿、左臂,右手还两指残疾,与死神多次擦肩而过。

展亚平夫妇

婚后,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儿。而如今,展亚平的女儿展晶也已长大,去年已从华东交通大学毕业。

杨仕春,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侦察排长

杨仕春,福建松溪县人,1961年2月出生,1978年12月入伍,1985年1月15日,时任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侦察排长的杨仕春在执行抵近侦察任务时英勇负伤,失去双腿,两只手也受了伤:左手肌腱断裂,右手食指少了一截,身上还有20多块无法取出的弹片,战后被评为特等伤残。1993年,杨仕春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浙江中医学院, 1995年5月以全优成绩毕业,取得中西医结合专业大专毕业证书,成为师医院的一名医师。

杨仕春和妻子艾丽同是福建松溪县人。他失去双腿后,两人经亲戚介绍建立了通信联系。

在那个崇尚英雄的年代,艾丽在杨仕春舅妈家见到了杨仕春的照片,并从舅妈嘴里知道了他的情况。

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见到杨仕春时,"我还是吓了一跳"。

"他坐在轮椅上,一只手吊着绷带,两条裤腿是空的。"艾丽"当时觉得又难受又害怕,事先想好的安慰话一句没说出来"。没想到杨仕春却笑呵呵地招呼她。艾丽一下子觉得这个轮椅上的男人"好坚强"。

结婚的鞭炮声渐渐远去,喜糖的甜味淡了,生活的现实来了。

艾丽说,她和杨仕春结婚是做好了吃苦准备的,知道随后的日子会不容易,可没想到"那么苦","那么不容易"。

杨仕春没有腿,但家里没有卫生间,开始是艾丽背着他去公共洗漱间洗澡。后来,杨仕春不愿意去那里,他不想面对那些异样的眼光。于是,艾丽就买来大脚盆,从离家100多米远的水房,一桶一桶提水,烧热,在家里帮他洗澡。洗完之后,个头矮小的艾丽得把杨仕春抱上床去。

有一次,洗完澡的杨仕春又湿又滑又沉,艾丽一下子没抱住,两人一起摔倒在屋中间。看着打翻的澡盆和洒了满地的水,看着哭泣的妻子和自己的残肢,杨仕春无语。

公共厕所离杨仕春家有200多米远,里面还是蹲坑,断了腿的杨仕春蹲不了,就自己用旧凳子改做了一个简易坐便器。每次上厕所,都由艾丽帮他提进去,摆放好,扶他进厕所坐好,自己再到厕所外面等着。儿子长得稍大一点,就替代妈妈,帮爸爸拎坐便器。

有一天下雨,厕所湿滑,坐便器滑倒了,杨仕春一下摔倒在便池里。他自己爬不起来,陪着来的儿子太小,拉不动他,哭着跑回家找妈妈。艾丽跑来一看,杨仕春满身粪便,一脸无奈,她赶紧跑回来,拎来热水替他擦洗。

对于艾丽来说,每天的日子都是类似场景的重复。为了省下买煤的钱,她怀着孩子还去山上砍柴;为了补贴家用,她在菜场摆摊卖菜,在药厂一天洗几千个瓶子,每月挣364元。直到现在,她还开着个小卖部维持生计。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难了。可每次艾丽让杨仕春向组织反映困难时,杨仕春总是那句话:多少人都死在战场上了,我们已经不错了。

38年甘做你的眼,最美好的爱情不过如此

男主角名叫廖华,广西全州县一级伤残军人、二等功臣,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不幸失去了双眼和左腿

女主角名叫唐龙英,廖华的高中同学。38年前她毅然化作廖华的双眼和拐杖,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支撑着困难的家庭一步步走来。

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全家福

我们的立功奖章,我们的芳华岁月

秀恩爱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38年甘做你的拐杖做你的眼

最美好的爱情不过如此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退役军人补评残证明材料,再说说

作者|军路君

最近,兵哥陪诊接到一个退役战友寻求帮助的订单,他曾在服役时因训练受过伤,但在部队没有及时评残,档案里也没有资料记载,但其在南京某军队医院就过医,所以想去打印一下病历办理补评残。

退役军人因战、因公受伤致残,在部队未及时评残的,回地方后可以补评残。前提是要有证明材料,具体来说就是:档案记载,或者是原始医疗证明。

对于档案记载,此前军路有专门提出《退役终身保障的唯一希望,就看这份证明》,依据相关政策解释就是指本人档案中所在部队作出的涉及本人负伤原始情况、治疗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等确切书面记载。

对于原始医疗证明,具体是指原所在部队体系医院出具的能说明致残原因、残疾情况的病情诊断书、出院小结或者门诊病历原件、加盖出具单位相关印章的住院病历复印件。

对于原始医疗证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面要有因战、因公致伤残的表述。通常住院治疗的,病史资料是比较详细的,而且在改革后,病历首页上通常会直接标注显示是否是军事训练伤。而对于只看过门诊的人,病历的完整性要相对差一些。

不论是档案记载,还是原始医疗证明,两者都齐全最好,如果只有其中一个,则必须要有明确的记载,档案记载旅(团)以上单位加盖单位公章的有效。

个人手上携带的原始医疗证明,则要军级以上医院的原始病历,且病历上要有因战、因公致伤的情形表述,如果只有旅团卫生队、营级卫生所出具的因战、因公记载的原始病历,是无法证明因战因公的残疾性质。

对于原始医疗证明,如果有住院的,住院病历是非常齐全的,个人一直妥善保管的话,直接携带相关资料直接向退役军人事务局申请(有工作单位的,应向单位申请)即可;倘若保管不善遗失,是可以到曾就诊的军队医院病案室进行调取打印。

譬如,本文求助的战友,曾就在南京这所军队医院住院治疗过,所以他向兵哥陪诊提供了本人曾在医院就医时的病案ID号,以及身份证、退役证复印件(用于医院病案室工作人员核实身份),于是查询并打印到本人在医院的原始病历。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对于军队医院改革前的就诊的病历,改革后医院的名称都已经更换,这就导致现在打印的医院名称与原来的医院名称不符,这则需要多一步手续,就是要打印一份“关于医院名称调整的说明”,并加盖医院的公章。

本人打印曾在医院就诊的原始病历,一般与医院病案室工作人员沟通用途,通常都会让打印的。不过,对于仅看过门诊病历的战友,病案室是没有资料的,沟通打印起来则非常麻烦,可以让县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助发函到医院进行调取打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