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9 09: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北极熊王》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的文章:
1. "明确读后感的核心:" 读后感不是简单复述故事,而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和看法。重点在于“感”,即你的情感体验、思想触动和启示。
2. "仔细阅读,深入理解:" "通读全文:" 确保你完整地阅读了《北极熊王》这本书。 "抓住关键:" 思考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核心情节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经历和命运如何? "提炼主题:" 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主旨?是关于勇气、生存、环保、亲情、责任,还是其他?找出你最有感触的一点或几点作为你读后感的切入点。
3.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围绕核心主题:" 你可以选择书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主题(比如“勇气与坚持”、“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意义”等)来展开。 "聚焦关键情节或人物:" 可以选择一个让你感动、愤怒、敬佩或深思的情节,或者一个让你特别喜欢的角色(比如“北极熊王”本身),重点阐述你的感受。 "结合个人经历:"
“南都书单”每周推出,对近期好书进行精挑细选,涵盖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生活实用、儿童图书四大类别。本周推荐《孩子也能懂的诺贝尔奖》等8本好书。
【文艺】
《看不见的倾听者》
(美)海伦·文德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版,48.00元。
海伦·文德勒是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在《看不见的倾听者》一书中,作者选择的三位诗人都是她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对象,文德勒用“抒情的亲密感”把他们联系起来,勾勒出一种独特批评视角下才会出现的诗歌谱系。赫伯特,惠特曼,阿什伯利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倾听者(朋友,爱人,同行的诗人)对抒情诗的领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大诗人对人类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加乌托邦式的想象。这组文章体现了文德勒诗评的清晰、明辨、细致和耐心。
(日)圆城塔著,丁丁虫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9月版,69.00元。
圆城塔是曾获日本芥川奖的知名作家,《自指引擎》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得到过科幻小说菲利普·迪克奖特别奖。在这20个天马行空的短篇故事中,作者以交错的情节讲述了一个时间线突然混乱的世界。从身边之物到具有超级运算能力的巨型智慧,每一个都沦陷在时间崩塌的时空里。这一切将以何种方式运转下去?最终以何种方式恢复正常?日式科幻小说的魅力,在此书中展现无遗。圆城塔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构建起一个奇妙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翱翔。
【社科】
《海上丝绸之路》
(德)罗德里希·普塔克著,史敏岳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10月版,78.00元。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一直缺乏深入研究。本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本书作者罗德里希·普塔克是德国著名汉学家。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诸多内容层层相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具体图景,那是由一个由亚洲人主导的宏大海洋世界。
(法)罗歇-波尔·德鲁瓦著,戴捷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年9月版,35.00元。
《步行哲学家》是学识与灵感的迷人组合。在这本书里,法国哲学家罗歇-波尔·德鲁瓦独辟蹊径,以“行走”串联思想史,赋予哲学轻灵跃动的步伐,带读者踏上宛如散步般愉悦的哲学之旅。从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普罗塔哥拉、柏拉图,到近代的笛卡尔、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哲学家们究竟是如何行走的?在观察这些伟大的哲学家向前倾身与漫步的姿态时,我们是不是也能同时发现他们哲学态度的本质呢?作者认为,哲学正是用双脚行走的人类最高的思想产物。
【实用】
(美)托马斯·W.马隆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9月版,69.00元。
继人工智能、超级智能之后,《超级思维》一书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超级思维。“超级思维”的意思是“多种个体思维形成的强大组合”。人类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超级思维的历史,也就是以群体为单位的人,如何完成了仅凭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超级思维》作者托马斯·马隆是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能中心的负责人,是全世界研究“群体决策”“集体智能”的专家。他在书中针对计算机将如何增强集体智能,以及超级思维如何能帮助我们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问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英)伊丽莎白·基尔比著,蒋爱华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9月版,48.00元。
现在许多家长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享受屏幕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屏幕带来的负面效应呢?限制屏幕时间,改善家庭教育,或者简称为“限屏育儿”,便是伊丽莎白·基尔比博士提供的答案。作者通过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限屏、屏幕时间对潜伏期儿童的影响、拥有屏幕设备、上网时间多长是太长、屏幕时间影响身体健康、网瘾、社交媒体和年龄限制、网络风险和儿童安全、特殊孩子的网络世界、过多屏幕时间和暴力的关系等多个问题,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童书】
《孩子也能懂的诺贝尔奖》(全3册)
柠檬夸克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6月版,119.40元。
《孩子也能懂的诺贝尔奖》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三大奖项中,选取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三十余个主题(干细胞克隆、核聚变、端粒酶、胰岛素、青蒿素、基本粒子模型等等),帮助小读者了解诺贝尔奖得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书中还介绍了10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故事,让孩子获得启迪,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该书由一对夫妇合作编绘,多幅幽默有趣的手绘漫画,画风可爱,很适合小读者的需要。
(英)桑德拉·狄克曼著,梅静译,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10月版,45.00元。
桑德拉·狄克曼用温暖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如今气候变化给动物生存造成的困境,讲述了小动物们帮助一位无意闯入森林的“不速之客”回家的暖心故事。从远方大海漂泊至绿野森林的北极熊——“树叶先生”,栖身在森林的一个古老洞穴里,每天收集树叶。在目睹它两次跳崖起飞失败之后,小动物们对“树叶先生”的害怕与不解转化为对它的理解与尊重。最后,“树叶先生”终于回到家乡。狄克曼娴熟地搭配插画与文字,或缤纷绚丽,或大片留白,图画与文字间构成一种张力,温馨动人。
扫描二维码,使用“南都书单”小程序,了解更多好书。
2015年5月,中国海洋大学俄语教师李江华去寒冷的北极边陲小城坎达拉克沙,拜访《森林报》作者比安基的儿子——92岁依然工作在坎达拉克沙自然保护区海岛上的鸟类学家。当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奥列格·彭杜尔得知她从海岛乘船回坎达拉克沙市里的时候遇上暴风雨,被淋成了落汤鸡时,坚决反对她住宾馆,而是她住到自己在小城的家里。彭杜尔精心熬制的三文鱼汤、从森林里采来的新鲜蘑菇和浆果以及他用写作对抗寒冷孤独的经历都给李江华留下了温暖而深刻的印象,所以,她把翻译彭杜尔的“我在北极告诉你”系列图书当作一次重返俄罗斯的旅程,无比愉快且过瘾。
不应被遗忘的俄罗斯儿童文学
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朱自强教授坦承,自己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深刻影响,而俄罗斯儿童文学对中国儿童文学更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在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苏联)儿童文学主要经由茅盾和鲁迅这两个重要人物介绍到中国。鲁迅和茅盾为中国儿童文学引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他们不约而同地借鉴了苏联的儿童文学。上世纪50、60年代,《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丘克和盖克》《铁木儿和他的队伍》等一大批作品被译介到中国,成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
郁郁葱葱的俄罗斯文学之树孕育了托尔斯泰、普希金、普里什文、比安基等世界闻名的儿童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具有俄罗斯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朱自强认为,俄罗斯是儿童文学的富矿。作家、翻译家韦苇也曾说:“俄罗斯大自然儿童文学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枝独秀。”
然而,近几十年间,中国儿童文学偏重于对欧美儿童文学的译介,对当代的俄罗斯儿童文学失去了关注度,朱自强教授认为“这是一个不该有的疏忽”。他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儿童文学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在自然主题的表现方面,依然可以看到俄罗斯儿童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亦是深受苏俄文学影响的一代人,少年时读过的小说《丹柯》成为他珍贵的阅读记忆。他以出版人、作家的敏锐眼光发现,近几十年来,一批继承了俄罗斯儿童文学优秀传统的当代作家,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精心耕作,创作出大批受儿童读者、同时也受成人读者欢迎的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无垠的北方大自然,记录了儿童的奇思妙想,营造了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它仿佛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去挖掘、去探索。
为了将俄罗斯近几十年深有影响、广受欢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成规模地引进到中国,接力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朱自强主编、李江华译),以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出版引进新的优质资源,给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养分。
亲近大自然,引领智性阅读
俄罗斯儿童文学素有亲近大自然的宝贵传统。
“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第一辑“我在北极告诉你”系列包括《我在北极熊家做客》《极夜里的极光》《沙皇海里的冰女王》3册,作者是俄罗斯当代自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奥列格·彭杜尔,他酷爱北极,在北极圈附近的坎达拉克沙市生活了二十多年,曾两次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遨游北极冰原。他本是一名医生,是写作让他在寒冷的北极边陲小城坎达拉克沙留了下来,是北极圈的极夜成就了他的作家梦。
“夜,像一顶帽子,把北极圈扣了个严严实实,但是冰冷的、久经考验的铁轨上,依旧有满载货物的火车在奔驰。”这是《极夜里的极光》中第一个故事开头对北极的描写,作家像在介绍一个老朋友,冷静客观,却不失温情。没错,北极是他的另一个故乡,北极熊、北极狐、狼獾、鲸等动物是他心中的亲朋好友,极夜极光、白色彩虹、透明海冰是他眼里的绝世美景……彭杜尔在他的北极故事中,为小读者详细讲述了冰脊形成、海冰漂流、破冰船结构等,他对北极的熟稔、对大自然的深情跃然纸上。
阿霞·彼得洛娃是另一位在俄罗斯享有盛誉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还是一位法国文学翻译家。在俄罗斯,她的书不仅儿童爱不释手,成年人也喜爱有加。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俄罗斯文艺》主编夏忠宪认为,在浩瀚的儿童文学海洋中,有一类是擅长提问的青少年启智书籍,“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第二辑——彼得洛娃的“奇思妙想的孩子”系列(包括《乘降落伞的狼》《戴墨镜的大象》)就是这样的作品,“闪烁着机智的火花,洋溢着生活气息,以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娱乐性见长,寓教于乐”。
夏忠宪教授在推荐语中写道:这是我们的儿童文学中并不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学故事集。处于青春期的小主人公每每深陷难以与世界、与父母、与老师、与朋友、与自己建立和谐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情感困扰、陷入生活窘境,他(她)只得开动脑筋思考,自己去弄清什么是诚实、为什么撒谎,什么是勇敢、为什么害怕,什么是自私,什么是爱,什么是死亡……直至明白什么是行为伦理。当“大人不说话”,不知如何处事时,至少在这里,孩子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青少年读者在阅读此书时也不乏发现的智性的愉悦。认识世界和人,就像收集数以万计的小碎片,拼成巨大的马赛克图像。这并非是每个成年人都能做到的,何况是青少年?因此,这是需要智性的阅读。
李江华2014年到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访学,其间的所见所闻使她真真切切领略到了俄罗斯这片文学热土在儿童文学领域成熟、富饶、独特的一面。她说,“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正是在这座“富矿”里精心挑选、结集而成的。这是一个开放的书系,除目前已经出版的两辑,还将精选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收入其中。
作为译者,李江华在和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们的一次次深入交流中,感受着他们的清醒与达观、天真与敏感、温暖与细腻、幽默与睿智、通透与澄明,这些特质也点点滴滴地渗透在作家们的文字中。“我在细读他们的作品、与他们通信交流的过程中,也体会着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她希望能将书中所有的美好通过自己的译文传递给更多读者。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4日第9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