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9 16:42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学生社区活动评价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作文:
"点亮社区,笔耕不辍:撰写学生社区活动评价作文的注意事项"
学生社区活动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让我们走出课堂,服务社会,锻炼能力。而撰写关于这些活动的评价作文,则是对我们参与过程的反思、总结与升华。一篇优秀的评价作文,不仅能清晰传达活动效果,更能展现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那么,在动笔之前,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精准把握评价对象,明确写作核心"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你所评价的是哪个具体的社区活动。是志愿者服务、社区文化节、环保宣传,还是其他类型的活动?不同的活动性质、目标和参与者群体都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例如,评价一次敬老院慰问活动,应侧重于情感交流、服务态度和活动带来的社会影响;而评价一场社区知识竞赛,则可能更关注知识普及效果、参与度以及组织策划的严谨性。清晰界定评价对象,才能有的放矢,确保文章内容有的论据,不偏离主题。
"二、 客观全面地回顾活动,搜集翔实论据"
评价的基础是对活动的全面了解。你需要回忆并梳理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活动策划是否周密?组织实施是否顺利?活动过程中
通讯员 王晓
7月24日至25日,泰安市泰山区万官路学校的老师们带着热情与专业,走进大白峪社区、梅山社区、大官庄及下水泉社区、万官社区4个社区,开展“家校协同润心育人 缤纷假日助力成长”惠风连心进社区活动。这场夏日里的“成长盛宴”,不仅为孩子们的假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家校社协同之力,破解了家长“暑期带娃难”的困局,让欢声笑语在社区间流淌。
社团添彩:指尖跃动童趣 特长绽放光芒
第一阶段的社团活动中,折纸火箭的“航天梦”、笔墨飘香的“书法韵”、手势舞的“灵动美”、STEM的“思维秀”等10余项社团体验同步开展。孩子们或专注地跟着老师折叠“火箭”,或提笔临摹汉字,或跟着节奏舞动小手,活动室里满是童趣与活力。
“以前在家总看电视,今天跟着一起了解了大汶口文化,还认识了新朋友,太开心啦!”恒大城社区的小学生小王崇拜地注视大汶口文化宣讲员,家长们则在一旁欣慰观望。福园社区的张妈妈说:“孩子平时腼腆,今天在社团里敢主动举手展示,这种沉浸式体验比报补习班更有意义。”
守护护航:多维教育入心 成长防线筑牢
“遇到陌生人给零食怎么办?”“每天看手机不能超过多久呀?”第二阶段的教育课堂上,老师们化身“安全导师”“法治宣传员”,用情景剧、互动问答等方式讲解暑期安全知识、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还针对手机沉迷、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等家长关心的问题给出实用建议。
大官庄社区的课堂上,老师用漫画讲解“屏幕时间过长的危害”,12岁的小杰听完后认真说:“我以后每天只玩20分钟手机,剩下的时间用来打球!”下水泉社区的李爸爸点赞道:“这些教育太及时了,以前总愁怎么管孩子玩手机,现在老师给了方法,我们也知道怎么配合了,心里踏实多了。”
规划领航:学业指导精准 暑期成长定向
“暑假作业怎么分阶段完成?”“弱科怎么利用假期补上来?”第三阶段的学业规划指导中,老师们结合各年级特点,从时间管理、学科平衡、兴趣拓展等方面为孩子们量身定制“暑期学习清单”。万官社区的夏磊老师还带着学生制定“每日计划表”,手把手教他们合理分配学习与休息时间。
“以前暑假作业总拖到最后,老师教我把作业分成小块,每天做一点,感觉轻松多了!”六年级的小涵拿着计划表说。恒大城社区的王妈妈感慨:“老师不仅讲方法,还帮孩子分析强弱项,我们跟着学怎么辅导,真是帮大忙了!”
志愿同行:小小身影献力 责任担当萌芽
活动最后,孩子们穿上“小志愿者”马甲,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有的帮社区打扫卫生,有的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稚嫩的身影成了社区里最亮眼的风景线。
大官庄社区的22名小志愿者分工合作,不到半小时就把居委会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能为社区做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小志愿者小杨擦着汗说。社区工作人员笑着评价:“这些孩子不仅懂礼貌,还特别有担当,学校把德育落到了实处。”
从趣味社团到成长护航,从学业规划到实践奉献,万官路学校的“惠风连心进社区”活动,用温度与专业编织起暑期成长的“守护网”。学校始终以“润心育人”为宗旨,主动架起家校社协同的桥梁,老师们顶着酷暑奔赴社区,用敬业与奉献诠释教育初心。这场夏日里的“成长之约”,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与成长,更让家长们感受到教育的合力,让社区里洋溢着和谐共育的暖光。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家校社协同育人之路,让每个假期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加油站”,让教育的幸福之花在协同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海峡导报 • 新福建新闻客户端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近七成面临“数字鸿沟”困境。厦门华厦学院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组建“莲馨智护·银龄无忧”实践队,于2025年暑期深入厦门市莲花五村社区,开展为期15天的智慧助老行动。通过“1+3”精准帮扶、适老化课程研发、三维沉浸教学等创新模式,累计服务社区长者80余人,完成数字技能多维度教学,助力银龄群体跨越数字壁垒。
科学筹备:筑牢智慧助老根基
实践队提前三周启动筹备工作,划分课程研发、教学实施等6个专项小组。通过模拟老年人视角体验就医挂号、线上支付等场景,研发“基础-生活-安全”三级课程体系。
大字版手机操作指南,涵盖开关机、字体调节等12项技能;生活模块:制作“一图读懂”流程图解就医预约、网约车呼叫等高频场景;安全模块:与社区民警共同开展反诈禁毒宣传,开发反诈情景剧,编写《银龄数字安全手册》。
实践队通过线上线下问卷,深入了解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痛点。调研显示,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集中在就医预约、线上购物、交通出行、拍摄剪辑等方面。长者们的肺腑之言——“希望你们多教教我们,让我们也能享受科技便利。”——成为实践队优化服务的动力。
与莲花五村社区党委建立“双组长”负责制,通过入户调研收集需求137条。社区党委书记朱晓铭评价:“青年们连老人手机字体大小的偏好都做了统计,这种细致令人感动。”
创新实践:多维破解数字鸿沟
每1名实践队员固定服务3位长者,建立“教学-巩固-回访”闭环。73岁的陈奶奶在志愿者指导下,30分钟掌握视频通话功能,与海外孙子实现“云团聚”。
投屏演示界面,用红黄绿三色标注关键按钮;手指同步:志愿者半蹲托举手机,手把手引导操作;场景闯关:设置“3分钟完成网约车呼叫”等实景任务。
培养9位“银龄助教”,用方言复述操作步骤。黄奶奶从“零基础学员”成长为能指导同伴的助教,生动诠释“数字反哺”。
实践成果:科技温度润泽银龄
课程从开关机、字体调节等基础操作切入,采用“台上讲解+台下同步指导”模式。主讲人邹曾波投屏演示,志愿者们俯身45°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位长者“学得会”。黄奶奶从“零基础”成长为“银龄助教”,用闽南话复述操作步骤,让教学更接地气。
在“生活服务专场”,团队创新“三维教学法”:巨幕拆解,用红黄绿三色标注“i厦门”政务功能入口;实景演练,68岁李爷爷32秒完成网约车呼叫,72岁陈奶奶成功下单“美团买菜”;银龄互助,长者互教互学,巩固技能。
开设短视频拍摄剪辑课程,78岁张阿姨发布首条抖音视频:“今天我也有朋友圈啦!”老人们还学会用“剪映”制作电子相册,让晚年生活“闪闪发光”。
“莲馨智护·银龄无忧”实践队实现了服务覆盖,累计帮扶社区老年人80余人,完成教学课程12场,收集智慧诉求和满意度两模块有效问卷160余份。技能提升:老年人独立完成就医预约、线上购物、短视频发布等操作,数字素养显著提高。智慧课件:形成“莲馨智护,银龄无忧”智慧助老基础技能指导指南(设备操作篇)(基础通讯篇)(系统设置篇)、“莲馨智护,银龄无忧”智慧助老生活工具指导指南(便民服务篇)(智慧出行篇)(智慧购物篇)、“莲馨智护,银龄无忧”智慧助老安全防护指导指南(通讯安全篇)(消防安全篇)(出行安全篇)电子版和纸质版指导材料9篇。社会反响:活动获社区高度评价,多位老人主动要求“加课”,并希望实践队定期回访。青年成长:实践队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蓄势赋能:以青春智慧点亮“银龄“未来
在数字化浪潮中,“莲馨智护·银龄无忧”实践队以温暖与智慧架起跨越“数字鸿沟”的彩虹之桥。从深入社区的精准调研到校社联动的资源整合,从沉浸式备课的角色体验到适老化课件的精心打磨,队员们以“助老先懂老”的初心,将技术语言转化为银龄群体听得懂的“生活指南”。一场场研讨会碰撞出的不仅是教学方案,更是青年与长者之间的同理心;一次次实操演练锤炼的不只是技能,更是“用科技传递温度”的使命担当。一次次课程指导,是青年俯身的45°遇见长者抬头的45°,更是实践队努力跨越数字鸿沟化作连心智慧桥。
“让数字技术不再成为横亘在银龄面前的鸿沟,而要化作连接幸福生活的彩虹。”展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教学相长”的开放姿态档期走进社区,为智慧助老行动持续蓄势赋能。让这条承载着温情与希望的彩虹之桥,通向更多银龄朋友的幸福生活。
来源:海峡导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