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09 22: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带锁的日记”的作文,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富有象征意义的主题。这类作文通常不仅仅是记录流水账,更侧重于挖掘事件背后的含义、情感以及个人成长。以下是一些在写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 "明确“锁”的象征意义(核心)":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带锁的日记”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隐喻。你需要思考这个“锁”具体象征着什么? 是内心的秘密、不愿为人知的痛苦或脆弱? 是对过去的某种封锁,不愿或不敢面对? 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障碍或心结? 是对某种情感或记忆的隔离? 是与他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隔阂? "在作文中要清晰地揭示或暗示这个象征意义。" 可以通过叙述、描写、内心独白或象征性的语言来点明或引导读者思考。不要让“锁”仅仅停留在物理层面。
2. "设置悬念与吸引力": “带锁的日记”本身就带有神秘感。开篇可以设置悬念,比如: 描述找到或收到这本日记的情景,强调它的与众不同(锁、封尘、特殊材质等)。 直接点出这本日记的特殊性,引发读者的好奇心:里面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要锁起来
小学时,写日记是我们的日常语文作业之一,每次都要妈妈签字后再上交。但后来渐渐不爱把自己的日记公之于众,妈妈看我的日记时,我会觉得心里疙疙瘩瘩的,于是就开始拒绝妈妈的检查。
“看看日记又怎么了?”妈妈理直气壮地不理解。我则沉默着。
“有什么秘密不能让我看的?你说说!”我还是雕塑般低头不语。
妈妈生气了,立刻火山爆发:“你个小屁孩儿,又没什么秘密,老师也没有写不好的批语,我怎么就不能看了?”我坚守着自己的沉默。
“算了,不看就不看了,免得我少活几年!”妈妈说着拉上门走了。
放学回到家,轻轻地走进自己的房间,我看到桌上多了一本带锁的日记本,上面还有几行清秀的字。看得出是妈妈的笔迹:“女儿,先为之前的事给你道个歉。我知道,你日记中肯定不会有什么不能给我们阅读的地方,但是,你也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空间了。我给你买了一本带锁的日记,妈妈以后不会随意看你的日记了。”
捧着日记本,突然之间,我明白了,其实妈妈也是为我好,她看我的日记完全是因为她爱我啊。我那样对她,真是不应该。
后来,每逢周末,我们一家人就聚在一起,探讨我的新想法,为我取得的成绩点赞,也为我的不足开分析会……我的日记里,溢满了一家的甜美笑声……
《锁》是第32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决赛一等奖作品。
锁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吴骐羽
家里头有好多老旧的樟木箱子,听外婆说那多是她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品,搁在衣橱上头好几年未动过。
我总喜欢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站在凳子上面,踮起脚看。樟木箱的味道很特别,里头似乎掩藏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上海的记忆。站在高处,我看见阳光拂过灰尘,薄薄的,轻盈地在空气中跃动。那把锈了的、大大的老式锁,是我每次想要打开那箱子唯一的阻碍。
那把锁,常冷不丁地让我冒出遗憾的情绪。那不经世事的情绪,由那把老式锁蔓延到家中所有带锁的物件上——抽屉、橱柜、信箱。我不懂为什么大人们喜欢用这硬邦邦的东西劈出两个世界——一个被挡在锁外,一个被困在锁内;并且还总不忘关照我,“这个小孩子不能乱动哦”。我那时甚至幻想自己能拥有世间所有的钥匙,去打开那些小孩子不能乱动的、被锁住了的封闭空间。
这古灵精怪的想法,随着时间慢慢往前,也渐渐黯了。我也渐渐明白,有些锁的存在是为了把重要的东西存放在一个空间里,降低其遗失的概率,等待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的再次遇见。
我开始同大人一样,用带锁的柜子放书本,随身揣着书桌抽屉的钥匙,甚至开始用当时风靡一时的带锁日记本,去记录自己的心事。随着身上、心中带锁的东西愈来愈多,我越发觉得,先前那个对世界呈现开放姿态的孩子,连同那些淡淡的惆怅、老旧的樟木箱子,全部都被锁起来了。锁的意义从最初理解的收存要物,到现在,变成了一种对外界的排斥与防备。
这种感觉随着岁数的增长愈发强烈。我开始害怕,害怕人们身上的锁到了一定数量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找得到对应的钥匙?如若开锁的钥匙丢了,有些锁是不是永远也打不开了……
上次去看外婆时,无意间提到孩时的趣事。我便将自己爬上去看樟木箱的窘事同外婆说了,并问她箱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能否打开看看。她先是愣了愣,后来便带着惋惜、自责的语气对我说道:“那都是年轻时穿的衣服,现在穿不下了,款式也过时了。钥匙呢,也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箱子没舍得扔,也懒得开了,全当是对年轻时候的念想了。”钥匙真的找不到了,那是我当时心里唯一想着的东西。我有些伤感,不知道是因为外婆的轻描淡写,还是因为我儿时的执念。
那些最重要的东西,锁在一个打不开的空间里,它们真的还重要吗?那些最真、最美的时光,锁在了无人问津的地方,所谓的回忆还丰满、充盈吗?那想拥抱远方的心灵,常常被锁在了回忆里,还能回头吗?
有时候,我们揣着那锁的每一把钥匙,以为抓住了所有不想遗忘和丢失的东西。但我们从未想过,当把物件、时光锁住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自己先锁住了。
后来的后来,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锁。
我们用长大的锁把现在的自己和孩时的自己隔开,用孤独的锁把自己和世界隔开,用世俗的锁把现实和梦想隔开……
于是,最终,我们失去了快乐。
评委点评
本文的第一个好处是立意很巧。锁,有物质之锁、有心灵之锁。这些锁,有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有些是自愿的。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总是不放心我们的孩子,为了他们的权威,他们千方百计要用一把锁,把我们的年轻人锁住。但是,探求秘密,是人的本性,它是永远也无法锁住的,不是吗?
所以,对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不管哪一种锁,也不管这个锁是怎么来的,我们统统都要把它们打开。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本文第二个好处是,文章语言平实流畅,比喻贯穿文章始终。作者始终在和你絮絮叨叨地讲一些琐事,而这些琐事又是为一个主题服务的。短文里还有悬念——外婆终于告诉“我”箱子里有什么东西,但是却仍然因为没有钥匙打不开箱子。
第三,文章主题比较含蓄,需要我们去静静地思考才能找到它的主旨。我想到一个故事: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道格拉斯还是一个小黑奴时,他的女主人教他读写,那个男主人怒气冲天地咆哮:“要是你教他的话,那就留不住他了。他将永远不适合当奴隶了。”打开锁的那把钥匙,就是阅读,无论是纸本还是数字阅读。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读这篇作文,可以想想,这篇文章写得有多巧妙。当然,也可能我曲解了作者的意思。但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