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贾里的日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0 00:41

推荐《贾里的日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贾里的日记作文,无论是以贾里的视角自述,还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描写,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作文更生动、真实、有感染力:
1. "明确写作视角和对象 (Clarify Perspective and Subject):" "你是谁?" 你是贾里本人,还是你在观察贾里?不同的视角决定了叙述方式和能接触到的信息范围。如果是贾里本人,可以写他的内心感受、想法和挣扎;如果是旁观者,可以写他对贾里的观察、评价和与贾里互动的经历。 "日记的记录者是谁?" 确定这一点有助于统一叙事口吻和人称(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
2. "聚焦核心事件或情感 (Focus on Core Event or Emotion):" 一篇好的日记作文通常围绕一个具体的事件、一次特别的经历、一种强烈的情感或一个重要的成长节点展开。 不要试图写贾里的全部生活,选择一个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他性格特点或内心变化的事件来深入描写。例如,可能是他的一次成功、失败、与朋友的冲突、对某个问题的困惑等。
3.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 (Explore Character's Inner World):" "贾里的想法和感受:" 这是日记作文的灵魂。要细致地描写贾里在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男生贾里,回到小时候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江丹

“贾里”是陪伴了中国几代少儿读者的文学形象,他出自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作品《男生贾里》。

《男生贾里》出版后的这30年里,秦文君一直在写与“贾里”有关的故事,而在新作《糊里糊涂的铁哥们——贾里小时候》(以下简称《贾里小时候》)中,她用12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时候的“贾里”。新的少儿读者会通过这本书认识“贾里”,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学生活,成为一生难忘的阅读记忆。

“贾里”如何成为“贾里”

1993年,秦文君出版作品《男生贾里》,从此一个叫“贾里”的男生走进许多中国少年儿童的文学生活。

秦文君创作《男生贾里》,是源于一个男孩的来信。男孩在信里秦文君到他的校园看一看,“我们学校里女孩子越来越厉害了,她们还欺负我们男孩子。”这个男孩说他太苦恼了,班里的女同学长得很高,学习很好,还学过跆拳道。秦文君很感兴趣,到学校走访,发现女孩子确实越来越强,于是开始写《男生贾里》。她虚构了一个叫贾里的男孩,写他的生活,特别是生活里的那些苦恼和梦想。

比如贾里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所有被妹妹“牵连”的男孩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苦恼哥哥协会,在彼时的贾里眼里,双胞胎妹妹贾梅简直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是他“不走运”的关键。“假如我没有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妹妹;假如妹妹不是那种天资平平娇气十足的女孩——退一万步讲,只要她不在我们学校上学,那我就能节约许多脑细胞,或许还能出类拔萃、大名鼎鼎。”贾里曾在日记中如是幻想。但是慢慢地他也意识到,妹妹是至亲的存在,他们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秦文君借用文学情境,写出了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所特有的成长,引发同龄读者的同理和共鸣。

《男生贾里》出版后的这30年里,作者秦文君不断收到读者的各种来信。有人希望她继续写下去,于是她写了《女生贾梅》《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后来它们分别合成了《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后来,又有读者在寄给她的信中询问贾里、贾梅的朋友们有什么故事,秦文君又创作了《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等作为回应。

“贾里、贾梅成为一个大戏了,我也想一个系列再美好总有结束的时候,我就想不再写了,封笔了。可是,现在的孩子来信比过去要少一点,但是这个来信有的时候是命令的口气:秦老师,我太想看了,你写写他们小时候。”秦文君说。当年的小读者如今已经是成年人了,做了父母,他们也给秦文君写信,想知道后来的贾里、贾梅是如何抚养、教育孩子的,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秦文君开始创作《贾里小时候》。“我想写写贾里小时候。为什么贾里后来会那么聪明、机智、宽容,有一个英雄梦?”秦文君说。

于是,30年过去了,一代一代不同的读者共同回到贾里的小时候,去了解贾里是如何成为他们之前所熟悉的那个贾里的。

一个男孩的体面和倔强

熟悉《男生贾里》的少年儿童读者都曾为贾里和鲁智胜的友情笑过、感动过,而《贾里小时候》开篇便写了贾里和鲁智胜的“初相识”。原来,鲁智胜是一位转学生,上课时被安排在贾里的前一排。一开始,鲁智胜连贾里的名字都写不对,但他们很快因为两只鸟而成为好朋友。在一次摸底考试中,贾里获得全年级总分第一,于是鲁智胜把他喜欢的两只鸟儿送给贾里。他们为鸟儿取名,一只叫胜,一只叫里,但由于没看护好,两只鸟儿受到野猫袭击。在共同对付野猫的过程中,两个小男孩之间的友谊真正开始了。

《贾里小时候》中,贾里同样有“苦恼”,他不会游泳。在《游泳课风波》这部分内容中,学校要开设游泳课,已经会游泳的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贾里却表现得“好没活力的”。他不会游泳,担心自己学游泳时的动作太难看被同学笑话。他还担心自己在游泳课上成为“小丑”,不仅自己丢脸,还影响了班里男生的形象,“他想得太多,不知道怎么办,患得患失,愁容满面。”但是贾里就是贾里,他总能想到自己的办法。回到家里,贾里穿上泳裤,戴上游泳镜和泳帽,把自己的小房间当成泳池,练习游泳动作。“其实贾里知道自己在做无用功,但总比不做好。他的小心思多着呢,怕出丑,为了遮丑,练习还是必要的,就算真功夫来不及练,先把动作练得花一些,不至于太难看,能在第二

天的游泳课上混过去就好。”

秦文君解释,贾里在家里练习游泳动作这个情节,其实体现了一个小男孩的体面和倔强,其实贾里最担心的是万一到时候自己沉在水里还得靠女生救起来,但他不会说,只说要上游泳课所以练一练。

“其实女孩子要面子,但是男孩也是要面子,都是要体面,”秦文君说,“他自己内心有一种倔强,我觉得这种倔强是一个男孩所需要的,需要让他做自己,他那种内心自发的东西要保护好、尊重好。”

事实上,很多少年儿童读者喜欢贾里和贾梅,以及他们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们从那些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想法、熟悉的行动,看到了一位作家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在读者眼中,写出这些故事的作家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也知道哪些对、哪些不对,但是她没有进行强硬的说教,只是在讲一个个的故事,让孩子们自己去看一件事是怎么发生,经历了什么过程,最后又会是什么结果,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判断,去关联、思考眼前的生活。

好书有意思也有意义

30年来,贾里、贾梅和他们的朋友走进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文学生活。随着社会的变迁,对越来越多的孩子而言,阅读正在变得容易,但也正在变得艰难。相较于30年前,今天的读物更加丰富,获得也相对方便,但是由于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似乎并没有之前那般浓厚。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成为家长之间经常交流的话题。

在秦文君看来,孩子阅读的时候,开心是最重要的,他们阅读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是觉得阅读有趣、有意思,而一本好书对孩子来说,可能不是当场就“有用”,但是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哪怕有一句话打动了他,这句话他记住了,变成了他人生的一个格言。”秦文君说。

“这个‘有用’我们要怎么看?不是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个评论家讲过儿童读物有的要把它当药,吃了以后‘药到病除’,现在这种书其实不是很管用。有一种书像汽水饮料,添加剂太多,吃的时候觉得确实挺好,吃完以后也有很多不良的东西进去了。”秦文君说。她认为,最好的读物应该像健康的水果,琳琅满目,营养丰富。“真正的好书,又有意思,又有意义。”秦文君说。好书不仅能让孩子当场开心一乐,还能形成记忆,走进孩子的内心。但是秦文君也表示,阅读不仅仅是“有用”,同时还是一种思维的启发,一个孩子如果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一辈子都对阅读感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家长不仅担忧孩子读什么样的书,也想知道孩子到底应该有多少阅读时间。有的家长曾发现,孩子把《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藏在辅导资料中。秦文君认为,家长要相信孩子对时间的自主管理,他们是能够挤出阅读时间来的。她说,应该跟孩子讲清楚,让他们把必须完成的事情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包括读好书,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让他自己支配时间,这样他不但学会了安排读书,他还学会了安排时间,知道忙中抽闲,怎么去享受阅读。”秦文君说。

《贾里小时候》出版后,一定也会进入很多孩子的阅读书单,陪伴他们的闲暇时间。秦文君也期待新的读者来信,听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

那个男生贾里,又带来了新故事

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张玉瑶

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这些熟悉的名字,镌刻在许多80、90后的记忆中,只要回想起来,就好像轻轻碰到一个开关,跟着跑出来一串笑声、一片阳光、一段明媚爽朗的少年时光。他们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笔下的人物,却又真实得好像能从书里走出来,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与所有青春拔节时期的孩子一样,环绕在亲情友情之爱中,也经历着种种成长的烦恼。

这些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的人物,陪伴一代代读者长大,丰盈着他们的阅读。没想到的是,时隔30年,这些在记忆中定格的故事还能迎来“新番”——《糊里糊涂的铁哥们——贾里小时候》,这是秦文君为男生贾里写的前传,讲述了他小学时候的故事,可爱慧黠中更见天真童心,是送给更低年龄小读者的一份礼物,也让三十年来的“老读者”们激动且会心。作为其中的一员,又逢儿童节前夕,书乡对秦文君进行了专访。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

国民双胞胎兄妹的诞生

秦文君讲了一件趣事:她所在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曾有一位新招进来的年轻女编辑,刚一见面就跟她说:“秦老师,你知道吗,我爱上的第一个人就是贾里!”这个讨人喜爱的初中男生,至今仍为许多人惦念不忘。秦文君感慨,贾里是艺术形象,不能走到生活里来,但她相信,生活中一定会有像贾里这样的男孩。

《男生贾里》一书首次出版于1993年,之前有过连载,这是后来“贾里贾梅宇宙”的第一部作品。它的诞生,缘于秦文君收到的一封男孩来信,信中说,秦老师,你赶紧来我们学校看一看吧,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厉害了,还欺负我们男孩子呢。那时正逢第一代独生子女迎来青春期,校园风气有种种变化,信里反映的新情况引起了秦文君的兴趣,她便去学校走访,发现信中所言果然不虚:新一代女孩子们普遍早熟,能力很强,压力也更小,在很多方面超过了男孩子。从这封信的角度,秦文君不禁想到,在这样的新环境中,男孩子的成长会遇到什么不同以往的事情?一个新型的男生形象渐渐浮现。

为了对照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成长轨迹,秦文君别具巧思地设置了一个龙凤胎家庭,贾里贾梅这对兄妹出生只差一分钟,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在同一个学校里就读,彼此互为对镜,讲故事都有两个版本。秦文君解释,这样设置也来自现实原因,当时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只有双胞胎才能实现这种“配置”。兄妹俩性格鲜明,贾里聪明有计谋,有男生的担当,爱做英雄伟人梦,却也有点好高骛远,贾梅学习平平,有些娇气,却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时常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全书用男孩的活泼口吻写成,语言风趣幽默,秦文君写成后拿给出版社看,出版社觉得不错,因为当时儿童文学的整体风貌都比较沉郁伤感,少见这样轻松清新、贴近当下大都市少年真实生活的故事。

不过,当时也有人忧虑,对独生子女来说,这样的多子女家庭故事是否会难以理解?或许的确有一些影响,《男生贾里》面世之初并不起眼,首印只有2000本,秦文君笑说,“出版社亏得不得了”。但因为从男孩女孩视角各写一本的计划是早就构思好的,在首发不利的情况下,她还是继续写了《女生贾梅》。写成后,“不好意思再给同一家出版社,换了一家”,这次印了5000本,多了一些,但还是亏。然而在读者群里,两本书却产生了长尾效应,通过孩子们热情传阅,知名度越来越高。

小读者们还对兄妹俩的哥们、闺蜜和其他同学朋友产生了好奇,在大家的热情“催更”下,秦文君继续往下写,在之后20年时间里陆续出了《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花彩少女的事儿》《贾梅日记》《贾里日记》等一系列相互映照的作品,小主人公们从刚进初一到初三毕业,形成了“二中宇宙”的少年群像,个个栩栩如生。笔者作为“90后”第一批生人,回想起来,大约是在世纪之交前后读到并成为“书迷”的,那时,贾里贾梅系列作品已是儿童文学书架上十足的畅销书。

书写成长中的变与不变

这些年来,不断长大成人的读者依旧惦记着那些童年伙伴,追问秦文君“后来怎么样了”,期待她继续往下写。按年龄算来,贾里贾梅也该和当年的读者们一样,步入中年为人父母,因此也有许多人好奇他们又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但秦文君说,她暂时没有继续扩大的计划,一来是因为写续篇比写新书难度更大更耗心力,二来,在她心中,贾里贾梅们永远是少年,少年意味着没有定型,还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能有自己对于故事结局的猜想,“定型了就没有意思了”。

《贾里小时候》则是在原先的少年形象基础上向前回溯,为贾里补写了童年。起先是因为有出版社提议,可否把“贾里贾梅”做成拼音版,给年龄更低的小朋友阅读,但秦文君考虑觉得故事内容不太合适,索性另起炉灶新写。这本小书将目标读者年龄下移,专为小学二到四年级的小朋友所作,情节更短小,故事更有童趣。

前作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背景,如今社会环境、人物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这本前传中,考虑到当下读者的理解,秦文君并未着意去渲染这一年代背景,而采用不远不近的距离,书写属于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普遍心理,那些特有的“小成长,小心思,小快乐,小烦恼”,是任何时代都不变的。譬如书里写到,小贾里养了一只非常喜欢的小狗,却因为扰民,不得已送到乡下爷爷家,他心里很伤心,却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责任感。在任何时代,这种人与动物、与家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感都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尽管有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写作经验,秦文君开笔写新作前,还是会经常去校园里走访,探察新一代孩子的思维想法。比起三十年前的读者来信,男孩女孩的成长有不变的本性,也有些新的变化。她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更坦率,更直接。她举例说,以前的孩子来信很郑重谨慎,会先来一封信投石问路:秦老师,我有些想不通的问题可以问问你吗?待秦文君回信说可以,再去第二封信叙说具体情形。现在的孩子反过来,第一句话就大大咧咧宣布“我要给心仪的女生送礼物,请秦老师给参考一下”,或者吐槽“我妈总逼我写作业”。秦文君酷爱写信,自称“写信大王”,写信是她与读者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从前来信多如雪片,现在虽少了些,却也还有,从这些不同代际却同样热情真挚的信件中,秦文君窥探到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在孩子内心激起的层层波澜,持续给当下的孩子写故事。

多年母女成搭档

前不久,《贾里小时候》在上海图书馆新书首发式,会上,秦文君女儿戴萦袅也出席并发言。戴萦袅也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出版过《忘忧花开》《被磕疼的心》等作品。因为秦文君很擅长描写女生的友谊和细腻微妙的心思,以致很多人曾问过她,《女生贾梅》是不是以女儿为蓝本。其实,秦文君开始写“贾里贾梅”时,戴萦袅才刚刚三四岁,完全没有中学校园生活经验,故事都来自秦文君的虚构。反倒是在几年后写《小丫林晓梅》时,在贾梅最好的闺蜜、美丽与才华兼具的林晓梅身上,有已经长到相当年龄的女儿及她的女伴的影子。

养育女孩的经历、母女间的情感,给秦文君的少年文学写作给予了许多灵感。戴萦袅从小热爱阅读和画画,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现在除了创作,还是一位年轻的“红学专家”。常有人询问秦文君是怎么养育女儿的,秦文君回想起来倒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给女儿在家中单独布置出书橱,让女儿从小生活在书堆里,与书成为好友。此外便是有空时,跟女儿谈谈心,带她看看展览和电影。至于学习,秦文君笑,“没管过,都是她自己弄”。

秦文君总结起来,女儿成年前,娘俩是朋友,女儿长大后,她和女儿成了搭档。向人介绍起来,也会说这是“我的搭档戴萦袅”。搭档关系其实可以追溯到女儿小时候,那时秦文君把每天写完的小说手稿放在桌子上,女儿都会第一时间拿来阅读,当天若遇到出差开会等情况没有动笔,还会遭到女儿的无情催稿:“为什么没有写?”稍大点,女儿会给妈妈小说里的猫猫狗狗起名字,还晋级为《调皮的日子》一书的儿童插画师。现在两人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更深入了,儿童幻想文学“小熊包子”系列丛书就是母女两代儿童文学作家合作的作品,秦文君是策划,戴萦袅是作者。母女俩一般各写各的,秦文君并不会左右女儿的写作,只是提出建议;合作中也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但总能在推心置腹的沟通中相互取经,找到最好的想法。“每当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女儿。我们有时相互欣赏,有时相互嫌弃,就是这样。”秦文君很满意这样的“搭档”关系,听来也令人十分羡慕。

秦文君给孩子们的手写信

倡导“走心阅读”

儿童阅读这些年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重视,数据也持续增长喜人,但细分来看,其中的文学阅读类尤其是原创文学作品正受到教辅、科普等大类的冲击,加上视频媒体的诱惑,阅读情况并不乐观。

秦文君的一个感受是,现在出版社向她约稿,都会提要求说,字数尽量少一点,因为孩子不太能像以前那样直接读长篇的东西,先降低难度,从短的读起。在她看来,倒不是这届孩子的阅读能力变弱,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的阅读呈现两极分化,重视阅读的、能力强的很强,不重视的、能力弱的几乎不读。直观的表现是孩子写来的信,以前来信都非常厚,书面表达能力很强,字也写得好,现在越写越短,三言两语也有,字也写得没以前好。

作为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和出版人,秦文君对这些现象表达了相当的忧虑,阅读需要心静,越来越嘈杂、感官化的外界对这种静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她看来,“阅读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伴随一生,如果小的时候没能培养起,长大后面对更多的诱惑,再静下心读书难度会更大”。因此她提出,提倡全民阅读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倡导孩子要“走心阅读”,能在好书中停留、寻找,而不是一味追求量、浮泛翻一下就过去。待把书里的好东西化为自己成长的能量,此后自然受益无穷。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