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编提纲读书笔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0 03:5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提纲式读书笔记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精炼脉络,深化理解——写好提纲式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不仅是知识沉淀的载体,更是深化理解、启发思考的催化剂。在众多笔记形式中,提纲式读书笔记以其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重点突出的特点,深受读者青睐。然而,要写好一份提纲式读书笔记,并非简单地罗列内容,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注意关键事项。以下,便是撰写提纲式读书笔记时应着重关注的一些方面。
"首先,明确核心,把握主线。" 任何一份提纲式笔记都应围绕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展开。在动笔之前,要通读全书(或相关章节),准确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论证逻辑和叙事脉络。思考这本书最想传达什么信息?作者的核心论点是什么?故事的主线或发展的关键节点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这些核心要素,提纲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偏离主题,变成碎片化信息的堆砌。笔记的主线,通常就是提纲的骨架。
"其次,层级分明,逻辑清晰。" 提纲式的精髓在于其层级结构。撰写时,应运用恰当的序号(如一、二、三;1、2、3;(1)、(2)、(3))或标题(如一级标题、二级
超实用!这9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孩子快试试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您家孩子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孩子在暑假阅读时,可以让他们用这些方法写读书笔记。
01
读书笔记的分类
根据所读文章种类不同,所写的读书笔记也各有不同,以下是小学生常用的几种形式:
(1)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2)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3)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4)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的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5)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逐步达到学会运用的目的。
当然,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存疑式、评论式等,如果有很多的心得,甚至都可以专门编写为札记、评注。
02
如何写读书笔记
1. 摘录式读书笔记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2. 提纲式读书笔记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把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 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指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4. 仿写式读书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是难度较高的一种,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不建议过早使用。但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好句子,可以适当地仿写。
03
写读书笔记的9种方法
来源 |央视新闻
孩子通过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积累有用的素材,还能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新的思考,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可谓好处多多。这个假期,孩子阅读的同时,让他试着写写读书笔记吧!
转自 |语文榕公众号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读书笔记
一、提纲的作用
- 宏观把握小说 提纲是一种指南,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小说,判断激发事件是否出现过晚、中部情节是否拖沓、高潮部分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
- 指明小说走向 提纲可以指明小说的走向,提前铺设线索,使小说情节发展有迹可循。
- 洞悉人物特点 写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在展开叙述前洞悉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动机等。
- 基于创作认知 不论是写提纲还是写初稿,作家的创作都应基于对戏剧结构和有效叙述原则的清晰认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 明确创作目标 需要始终记得,写提纲与不写提纲,最终都殊途同归,我们的目标是构思一本小说。写好小说,理念、人物、主题、结构、场景设计、叙述声音,六要素缺一不可。
- 集中注意力 提纲能够帮助你集中注意力,避免创作思路的发散和混乱。
二、探索小说的无限可能
- 小说总有无限可能,创作时,针对自己设计的场景和结构,多问自己几个 “如果”,它可以放飞你的想象力,让你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可能。
- 小说情节有哪些重要时间点?(列出 4 到 5 个) 能不能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来说明这个时间点的复杂性?时间点的复杂性会不会让人物感到不自在?这些复杂性会不会对背景提出新的要求?
- 谁是小说的主人公?激发事件对谁的影响最大?人物是否面临两个以上的难题或困扰?哪一个为冲突或戏剧化提供了最大可能?这一难题对其他人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坚持反思,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找更好的答案,探索更多的可能,直到你穷尽了当下的所有想法。
三、提纲与创作的关系
- 充分构思一本小说,并不意味着预先知道小说的每一句对白、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拐点。
- 提纲的一大好处,在于我们可以花最少的心思,用最短的探索小说的一切可能。提纲可以为创造力提供边界和秩序,让创作变得更流畅、让小说更精彩。
四、人物塑造
- 人物愿望与目标
- 愿望的重要性 人物的定义取决于他想做什么。小说的核心是主人公的某种愿望。人物理应有个坚定的目标,这一目标常常源自某个激发的事件。由于人物的信念或过往的经历,他对目标往往会越来越执着。
- 愿望的变化 人物的愿望与他的成长轨迹紧密相连。从小说开始到结束,人物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其转变是追求愿望的直接结果。当然,随着小说的发展,他的愿望也可能会因遭遇而发生变化。变化是一种催化剂,会对人物轨迹产生巨大影响。你可以制作一个表格,记录人物从小说开始到结尾的变化,比较他前后的性格、行为、价值观及信念,看看它们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人物必须有所改变,且不能浮于表面,其内在价值、道德观念也必须有所转变。)
- 行动证明转变 用行动来证明人物的内在转变。如果人物仅仅是发誓,称自己要做一个好人,这难以令读者信服。他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有时可以设计巧妙的并列关系来反转人物之前的做法。如果他曾特地走到行乞者面前对他说刻薄的话,在小说结尾,他或许可以给行乞者买一顿饭。
五、冲突制造
- 小说是基于冲突的,如果主要人物间缺乏冲突,如果故事里没有战争,如果外星人一直低调地待在自己星系里,那小说恐怕是好看不到哪里去的。
- 当你知道了人物的动机、愿望和目标时,制造冲突不过是人物与目标之间添加障碍罢了。小说的驱动力是冲突,而冲突的驱动力则源于挫折,每当人物觉得胜利在望时,作家就要想方设法让他的希望落空。
- 对人物而言,他所能遭遇的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设法写出十种可能。快速写下你的想法,不要理会它是否靠谱。如果你写出十种可能,依旧找不到可行的方案,那就再写十种。只要你能让人物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读者自然会被书中的悬念所吸引。
- 一张一弛。不要光记着写冲突,却忘了调整其强度。再惊险刺激的竞技、追击、枪击场景,也不能一味持续下去,你肯定要在其中穿插相对平和的情节,否则读者会厌倦的。
- 挫折并不等于红色警报,它也可以是耳边烦人的嗡嗡声。
- 对人物遭遇的挫折进行评估。浏览提纲,记录人物在每个场景遭遇的挫折。如果你找不到挫折,或认为挫折过下,那就翻出之前列出的十种可能,将它们修改的更具有挑战性。
- 如果我们要满足读者的愿望,我们就必须否定人物的愿望。
- 生而为人,我们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苦难,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将其运用到小说之中并不难。
-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小说的核心内容,通过人物碰撞,往往可以产生最自然、最有趣的冲突。但请记住,人物间爆发冲突,必须有切实的理由。小说中制造人物冲突是最便捷的方式。
- 什么是反派人物?反派人物存在的意义,并不一定是去主人公的性命。只要一个人物阻碍了主人公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反派人物,不论这目标是拯救世界还是点一杯拿铁咖啡。
- 主人公与目标之间的障碍越多,小说的冲突就越激烈,小说的张力也就越强。
- 要想让小说变得惊险刺激,增加时间的紧迫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的主人公可能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但如果他时间充裕,充裕到他可以优哉游哉地实现目标时,读者难免会觉得乏味。因此,你要设置截止日期,如果他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就要接受惩罚。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你必须提升人物难度。人物的目标,不论是去摧毁军事基地,还是去杂货铺购物,都应该有截止日期。一旦有期限,小说的节奏感就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六、冲突的综合运用
- 为了塑造丰满、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小说应同时具备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如果每个场景都具备两种冲突,作家就可以同时推进情节与人物的成长。将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结合在一起,有以下好处:小说冲突更加多样,小说情节将更加惊险刺激,小说结局将更具说服力。最具感染力的小说,其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往往会碰撞在一起,同时达到高潮。外在冲突为内在冲突提供了惊险刺激的背景,内在冲突则为外在冲突提供了深刻内涵,它们携手讲述异常精彩的故事。
- 用心去书写冲突。和平与宁静是无法成就作家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调整冲突的节奏,让人物有机会去歇息、去理清头绪,从而迎接下一次挑战。小说中,大大小小的冲突都要有,我们要创作各种色彩、形式、规模的冲突,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这样,人物和读者就不知道下一幕会发生什么了。
七、主题与象征
- 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最重要的层面往往是它的主题。人物是让小说主题鲜活起来的关键。清晰的人物轨迹是塑造深刻主题的关键。从激发事件到高潮,人物所经历的变化决定小说的主题。
- 如何寻找主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物的塑造中去。
- 通过刻画真实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他们所经历的考验,你将抓住主题的线索。
- 主人公的内在冲突会推动整部小说的发展。随着小说的发展,主人公的哪些观念发什么变化?它们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这一问题下隐藏着主题的真正动力。
- 人物的观念决定人物的动力,人物的行动决定小说的走向。
- 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主人公如何证明自己前后不同的观念与态度?决定就在于人物的成长轨迹,它会想读者证明人物的变化。
- 最具特色、感染力的象征并非刻意雕琢的结果,相反,它应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 象征的妙处在于它可以通过细节与重复来深化主题。
- 几个词语与图像在书中反复出现,时而是直白的重复,时而是微妙的强调,当中有着诗一般的韵律,读者阅读后自然会对书中的意象印象深刻。如果我们能精心挑选几个极具感染力、令人难忘的词语,并适当加以重复,我们就可以深化小说主题,帮助读者超越意象的表面含义,从而发现其内涵。
- 主题必须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无法奏效。
八、小说的核心元素
- 确认人物的动机、愿望和目标
- 思考如何令人物受挫,如何阻止他实现目标与愿望以制造冲突。
- 列出主人公所面临的障碍。
- 找出小说的多个主题,选出最重要的一个,并思考如何在小说中凸显这一主题。
- 处处留心,寻找可用的意象,以象征的手法强化主题。
九、人物的深入挖掘
- 人物的过去
要想丰富小说的层次,让小说有深度,就不能放过人物的任何死角。你不能满足于人物在小说中的举动与目标,你要学会挖掘他们的过去:他们的父母、他们童年的玩伴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转变。 - 人物行动
人物光是下定决心采取行动还不够,只有他真正行动了,才能带来不可逆的变化。 - 幕后故事
- 如何创作幕后故事?小说的幕后故事由每个人物的幕后故事组成。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幕后故事,但它们都应在激发事件的十字路口汇合。
- 小说中其他重要人物与主人公的关系,也不能忽视,至于这个关系究竟要挖多深,取决于它在小说中的分量。
- 如果某个幕后故事能帮你找到过去的关键事件及人物的动机,那它自然值得你细细挖掘。
- 带着下面的问题,是去了解人物过往经历的重要途径:
- 人物过着怎样的生活?
- 他的教育背景是怎样的?
- 他从事过哪些职业?
- 他去过哪些地方?
- 作家对小说技巧的运用
- 身为作家,我们不应该低估每一项小说技巧的价值,但也不能过度使用它们以致喧宾夺主,影响力小说整体。
- 幕后故事并不是随意安置的,在小说中自有它应出现的场合和时机。有时候,作家自己知道幕后故事就足够了。
- 人物速写
- 相关要素 找出你的激发事件、写出人物的总体概述、探索其他重要人物、探索人物的教育、职业及旅途、探索人物的大事件、九型人格。
类型 | 理想 | 恐惧 | 愿望 | 缺陷 |
完美主义者 | 完美 | 堕落 | 正直 | 愤怒 |
给予者 | 自有 | 卑鄙 | 爱 | 虚荣 |
实干者 | 希望 | 无价值 | 被重视 | 欺骗 |
浪漫主义者 | 独创 | 平庸 | 真实 | 嫉妒 |
观察者 | 全知 | 无用 | 才能 | 贪婪 |
怀疑论者 | 信仰 | 孤立 | 安全 | 恐惧 |
享乐者 | 事业 | 无聊 | 体验 | 贪吃 |
保护者 | 真理 | 失控 | 自治 | 欲望 |
调停者 | 爱 | 失去 | 稳定 | 冷漠 |
十、背景构建
- 背景的作用 背景,调动读者情绪。对读者而言,在小说中体会一个精彩的背景,比走马观花地逛六七个好的多。
- 精简背景 合众为一,尽可能地精简次要背景。
- 构建世界 构建小说世界时可以参考以下方面:
- 自然环境
- 这个世界的自然风光是怎样的?
- 这里生长着怎样的植物?
- 气候如何?
- 这里的动物是怎样的?
- 社会文化
- 这个世界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
- 人们的穿衣风格是怎样的?
- 人们的观念由怎样的道德观和宗教观决定?
- 他们讲何种语言?当权的政府是怎样的?
- 科技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 存在何种形式的远程通讯工具?
- 有哪些交通工具?
- 科技是如何影响文娱艺术的?
- 科技如何影响武器及战争形态?
- 医学及科学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 这个世界的自然法则是什么?
- 与我们的世界相比,这个世界的法则有什么独特之处(如不同的重力)?
- 这一世界是否存在着神奇的力量?
- 它是如何运作的?
- 它有什么限制?
- 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人是怎样的?
- 是否存在不同种族?
- 不同种族、不同区域的居民,风俗有何区别?
- 不同民族间能否和平相处?
- 这个世界的历史是怎样的?
-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
- 历史上哪些时期对它的社会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上问题作答时,尽管放开自己,就像做人物采访一样。不要给自己的想象力设限,就算想法看上去有些傻也无妨,先记下来。上层社会好养鹰,下层阶级纷纷效仿,饲养便宜点的鸡和狗。
十一、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 开头设计
- 开门见山,引入主人公,让读者立刻知道小说是关于谁的。
- 向读者展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这是他所选择的生活,他理应感到舒适;就算不是这样,他多半也习惯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向读者展示主人公标志性时刻。尝试创作一个场景,让它在凸显主人公个性的同时包含重要事件,并确保他会对小说的走向产生影响。
- 以动作开始。从第一课起,就让读者看到动态的主人公。主人公绝不能无所事事,要让他在场景中运动起来。
- 给读者一个在意主人公的理由。他有什么特质,勇敢,聪明,坚毅,善良还是风趣?
- 赋予主人公愿望与目标。他在追求什么?为了实现愿望,他认为自己必须获得什么?
- 创造激发事件,彻底改变主人公的现状。以他意想不到的方式颠覆世界:他的家人惨遭杀害,他在某次重大考试中作弊被抓了个现行,或是他忽然穿越到了二十年后。
- 迫使主人公对激发事件做出回应。如果主人公毫无反应,激发事件就毫无意义。他的回应方式奠定小说的基调。
中间设计- 让主人公陷入一连串不可控的事件,让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
- 让主人公最初的目标渐行渐远。他依旧可以看到它,他依旧渴望,但他就是够不到。
- 为主人公设立新的目标。事态愈发复杂,为了生存,主人公只能暂别自己最初的目标以应对眼前的问题。
- 创造条件,改变主人公同反派人物的关系,让他由原先的被动回应转为如今的全面对抗。一直以来他都是在默默承受,他受够了。现在他有了自己的计划,他要全面反击。
结尾设计- 让主人公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知(尤其是致命的弱点)。他以某种方式突破了自我并击败了反派人物。最优秀的小说中,主人公最终的胜利,往往离不开他精神道德层面的蜕变。
- 考验主人公的肉体、精神和道德,挑战他的极限。确保他面对的都是恶战,不要让他轻易获胜。让读者在阅读时不停地问:他能否成功?
- 在最后一刻赋予主人公力量。当读者觉得他不堪重负时,他就该触底反弹了。
- 让主人公成长为英雄。他走进自己的灵魂深处,找到了超越平凡的钥匙之后,昂首迎接挑战。
- 主人公应以独特的方式应对挑战。斗争最激烈处,他如何应对才最符合他的特点?
- 让主人公击败反派人物。你的结局可能恰好相反。不论如何,他们总是要分出胜负的。让主人公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在你的小说中,主人公取得了胜利,那么,他最终越过反派人物的障碍,实现自己魂牵梦绕的目标:或许他不再沉溺于家人离世的悲痛,找到了久违的平静;或许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备考并取得了 A 的好成绩;或许他可以自如控制穿越时空的能力,并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活在当下。
- 以经典语句做结。读者最有可能记住的就是小说的最后一句,你要将它印在读者脑海里。
十二、小说的三大基本元素
- 开头、中间、结尾构成了小说的骨架,他们形成后你的小说就立起来了。
- 之后你要为小说添加血肉,即关系、动作和幽默感。记住,悲剧再悲剧,也往往含有喜剧元素。
- 首尾呼应,即在小说开头有效地引入相关人物、场景于主题,并在小说结尾呼应开头。用好首尾呼应的技巧,小说将变得更加紧凑,线索将变得更加缜密,结尾将变得更加感人。写提纲时,有意识地使用这一技巧,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它意味着你有更多机会去雕琢意象和主题,从而使之内化为情节的一部分。
- 写提纲时,小说事件务必环环相扣,场景之间务必形成多米诺效应。
- 思考每个场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记下可以删去的场景、可以合并的场景以及可以改善的场景。
- 在动作场景中,多用短句可以赋予文字张力与节奏感。如果你想快速推进场景,那就力求简明。
- 场景切换的技巧,一般用在视角切换处或背景转移处。
- 提纲是指南,不是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