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14 03: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鱼缸的日记作文,可以记录下你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生动、有趣且内容充实的日记:
1. "明确中心思想或主题:"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记录鱼儿的新变化?分享照顾鱼儿的乐趣或烦恼?抒发对鱼缸生态的观察和思考?还是表达鱼缸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宁静感?确定一个中心点能让你的作文更有条理。
2. "选择具体的观察点:" 不要试图写鱼缸里所有的一切,选择一两个你印象最深刻或最有感触的点来详细描写。比如: "特定鱼儿:" 描述某条鱼的颜色、形状、游动姿态,或者它最近表现出的新行为(如争斗、求偶、孵卵等)。 "某个细节:" 水草的生长情况、过滤器的运行、鱼缸造景的变化、水质的观察(比如用试纸测pH值)、缸外装饰(如温度计、装饰灯)。 "某个特定时刻:" 如清晨喂食时鱼儿的反应、傍晚安静观察鱼儿休息的情景。
3. "运用感官描写,让内容生动具体:" "视觉:" 鱼儿的颜色、形状、大小、眼睛、
在我家阳台的飘窗上,堆满了各色各样布满灰尘的大小鱼缸,那代表了我家一次次养金鱼失败的故事。
自打我记事起,我就特别喜欢金鱼,我妈告诉我:我们家的金鱼就像电视剧里跑龙套的反面人物,活不过两集,最多十天半个月,鲜活的鱼儿就离我们而去。我一次次吵着“我要喂金鱼,让我们再试一次!”。结果,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飘窗上的废弃鱼缸就这样越来越多。我们每次都有总结:是鱼缸大了?还是小了?是换水勤了?还是换水迟了?是养双数?还是单数?是鱼食喂多了?还是少了?甚至还怀疑过鱼店的小贩昧着良心卖给我们的本来就是病鱼。
于是,我爸在最后一次捞起死鱼时大声抗议:“别喂啦,我们家真的养不活金鱼!”他沮丧而懊恼地把这次的鱼缸又放在那一堆鱼缸里,深深地叹了口气,并对我和妈妈“约法三章”,金鱼小伙伴陪我玩的想法就此打住了。
四年级的一次科学课,终于有了转机。科学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生态环境的重要知识,并让我们做一个生态鱼缸的作业,底部要有石头和沙子,用于过滤水中沉淀的杂质,水里要有水草,水面要有浮萍用于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消化吸收鱼儿的排泄物,让水质得以修复和循环,肥美的水草还是鱼儿的“蔬菜”,增加维生素,鱼儿就不容易生病了。爸爸用忧郁的眼神无奈地望着我完成鱼缸的作业,将信将疑地自言自语:“这次能成么?”
半年后,我家的小金鱼活蹦乱跳地生活在鱼缸里,时而在白白的细沙里拱拱,捉个小虫,时而在石头缝里躲躲,捉个迷藏,时而在水草间穿梭,啃一片翠绿的小叶子,最有趣的是它们和我成了好朋友,只要听见我的拖鞋声吧嗒吧嗒地走近,小家伙们会快速地游向我,隔着玻璃鱼缸拼命地点头哈腰,期盼我指尖的鱼食落下。爸爸最喜欢这个时候来围观,眼神也不再忧郁,并舒展开了皱起的眉头,笑着说:“原来鱼儿不仅仅只需要水,还需要整个生态环境的运转,现在终于明白国家近年来为什么花大力气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了。”
通过这次养鱼记,我也终于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思了,不是绿水青山就能换来金山银山,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硬道理,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我们只是生态体系中的一环,我们的祖国会在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指引下,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老师点评:经调查,作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以一家人养金鱼一波三折的过程为主线,小切口的手法以小见大,把小孩子对祖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理解呈现出来,整篇文章生动、真实、童心童趣十足,浑然天成,自然大方更显鲜活,不失为一篇阅读感颇佳的儿童作文。(作者: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南湖校区 邓骁函;指导老师:周玉琴)
来源: 中国网
养孔雀鱼的日子,总在“岁月静好”和“手忙脚乱”之间反复横跳。尤其是当母鱼们集体进入“待产模式”,鱼缸里的每一丝动静都像在发信号——“快!我要生了!” 这段时间的“产房风云”,说起来全是新手养鱼人的细碎操心,却也藏着满满的成就感。
公鱼“捣蛋团”:先给它们找个“隔离反省室”
一切的忙碌要从公鱼们的“本性暴露”开始。原本以为有几条公鱼还算“乖宝宝”,结果眼看母鱼们肚子渐大,它们立马开启“追鱼模式”,追得母鱼们不得安宁。为了让鱼缸安静下来,以便观察哪只母鱼有生产迹象,我当机立断把所有公鱼“一锅端”,临时捞进另一个刚换过水的鱼缸里。
被隔离的公鱼
这个“隔离缸”其实是应急用的——新接的自来水晾了48小时了,虽然氯气可能没彻底挥发,但好在放在老鱼缸旁边,水温早已同步,公鱼们“短期暂住”完全没问题。看着它们在小缸里互相“面壁思过”,我总算松了口气:大缸里的“产房安全”,第一步保住了!
母鱼的“待产信号”:水草堆里的秘密
公鱼刚被清走,大缸里的“产妇们”就开始发信号了。有一条母鱼总往水草深处钻,肚子圆得像揣了颗小汤圆,胎斑处发黑——这是我查资料记牢的“临产标志”。我赶紧把它捞进繁殖箱,又在箱里放了点水草,既给它当“产房缓冲带”,也给即将出生的小鱼苗留个“避难所”。
繁殖箱母鱼待产
没过多久,另一条母鱼也来“水草区打卡”,绕着水草游了三圈,一副“我也快了”的模样。我本想做个临时繁殖盒(比如剪个塑料瓶钻孔),又怕边缘太尖划伤鱼,索性把它也请进繁殖箱。两条母鱼挤在一块,有水草隔开倒也相安无事,各自安静地待产,像在说“别催,我们有自己的节奏”。
接生时刻:从“担心生太少”到“坐等小鱼苗”
母鱼进繁殖箱的第二天早上,我惊喜的发现在繁殖箱底部已经有3条小鱼苗了。小逗号一样,真可爱!不过马上又生出一个疑问:听人说孔雀鱼一次能生好多小鱼,为啥只有三条呢?难道是没生完,分几次生?不会是一些小鱼生下来被吃大鱼吃了吧?听人说母鱼会吃小鱼,虽然不愿意相信这个说法,但不得不考虑~
我仔细观察着繁殖箱:它外观是一体的,中间的隔离板把它分隔成上下两层,隔离板两边各有一条缝隙,生下来的小鱼可以从缝隙游到下层。这样看来小鱼是安全的。不过,刚生下来的小鱼知道第一时间往缝隙里游吗?刚出生的这几条小鱼,真是挺聪明的!
我看着繁殖箱的两条母鱼,担心加大小鱼逃离的难度。想着哪条生完赶紧捞出去。我发现其中的一条肚子瘪了一些,可不知道它生完了没有,我喂了点鱼食,发现它仍旧不爱吃。查了资料,母鱼无心吃食是没有生产完的标志。另外母鱼生产很少有“一次性完成”的,尤其是体型小的母鱼,分2 - 3批生很正常,
呀,又生出一条小鱼苗!我欣喜的一瞬间,母鱼闪电般一口吃掉了小鱼!一瞬间呆住,气愤,不解,“母爱呢,母爱呢?!”我看另一条母鱼还没有生,决定把它先捞出去,不然小鱼更危险。
就这样,母鱼生产了一天,我在鱼缸边守了一天,前两次一次生一条,后来一次生了八条!有的小鱼一生下来马上就从缝隙游到繁殖箱下层去了,有的不往下层游,我就着急,挡着母鱼,真是操碎了心~还好,最后小鱼们都安全了
母鱼的肚子下去了,我试着把它捞回大缸,它开始主动吃食——生产完毕的信号。我又把另一条母鱼放到繁殖箱待产了~~~
我的鱼缸里小鱼苗多起来了
认真的意义:养鱼如生活,细节里藏着温柔
刚出生的小鱼苗
有人说我养个鱼太较真,公鱼隔离要适合的水温、母鱼待产要守候、繁殖箱放水草要保护小鱼……每一步都想太细~
的确是啊,可看着鱼缸里越来越多的小鱼苗,看着母鱼们在安稳的环境里恢复活力,我特别开心~鱼缸里的小小生命,用它们的健康和新生,给了我最温暖的回应我觉得这份“较真”挺值得的~
同时我也在想更好的办法,比如试试把上层水放浅一些,这样大鱼就不容易吃掉小鱼了,还有我又买了另一种繁殖箱,比较一下哪个更好用,还在实践中~
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份细碎,让日子多一点闪光✨
#孔雀鱼繁殖 #养鱼日记 #新手养鱼 #鱼缸产房 #生命观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