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脱贫的日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14 04:26

怎么写《脱贫的日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脱贫的日记作文,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让你的作文更充实、更感人、更有深度:
1. "明确主题和中心思想:" "核心是什么?"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脱贫的哪些方面?是个人奋斗的艰辛与喜悦?是政策带来的希望?是邻里互助的力量?还是对未来的憧憬?确定一个清晰的主题,比如“脱贫,是我用双手挣来的尊严”、“政策的阳光照亮了我家的小院”、“从贫困到小康,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等。 "立意要积极向上:" 脱贫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奋斗的故事,即使过程艰难,也要着重展现积极改变、乐观心态和对未来的信心。
2. "选择具体的切入点:" "避免空泛:" 不要只写“我们脱贫了”这样概括性的句子。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事件、场景、人物或物品"作为切入点。 "事件:" 比如第一次领到补贴款时的激动、为了学习技术熬夜培训的经历、家里第一台电视/冰箱/电脑的诞生、第一次出门旅游的见闻等。 "场景:" 比如新修的马路、整洁的村容、新建的学校或卫生室、丰收的田野等。 "人物:" 比如自己的努力、家人的支持、村干部的帮助、某个

20篇扶贫日记记录34天风雨兼程扶贫路

赵一鸣培养4名医护人员掌握发育筛查测验新技术。受访者供图

赵一鸣培养4名医护人员掌握发育筛查测验新技术。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宁波7月15日电 (记者 曹露浩 通讯员 吴珍)“34天对口帮扶的日子,印刻下一份特别的记忆,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给我留下了一段厚厚的人生经历。更重要的是,我用真情给册亨这片土地浇灌了一份爱心,期待她生长、发芽。彼此努力,不负光阴。”赵一鸣扶贫日记本上的这段话,是对她34天扶贫的总结。

赵一鸣,九三学社宁波市江北区二支社社员,江北区妇幼保健院医务办公室科长,主治医师。

今年5月,赵一鸣接到宁波对口帮扶贵州扶贫的医疗任务,来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妇幼保健院。在那的34天里,赵一鸣用20篇日记,上万余字,记录着她与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

脱贫攻坚 基层医患的“明白人”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册亨,上一次来走走看看,印象美好又深刻。这次到来,有任务,有使命,也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探讨属于册亨特色的妇幼保健模式。我将倾囊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再次来到贵州的赵一鸣在日记本上写道。

册亨县位于黔滇桂交界处,2018年末常住人口18.69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7.84‰,2019年分娩3388人。县内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群众,高山环绕,交通受阻,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宁波对口帮扶县。

赵一鸣为儿童进行智力筛选。受访者供图

“从换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我就是册亨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赵一鸣说,册亨县妇幼保健院是2016年从计划生育转型至妇幼保健院的,人员编制少、基础底子薄。

在贵州,赵一鸣的第一站是到册亨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实地了解工程进度,并提出医院长远发展的建议。她建议册亨县妇幼保健院根据目前的人员名单和工作要求,缩减科室设置,设立行政、临床和辅助科室三组,临床组将原有科室整合,抽出医护人员去进修学习。同时,她提出借力共享ICU病房、儿外科病房、消毒供应室、急诊等设施的思路,从细节入手提升就诊体验,建议就近设立母婴室、母子专用洗手间,从细节温暖妇女儿童。

润物无声 呵护生命的“自家人”

“自己文化程度低,不懂严重性,因为没有钱就拖了小孩的病。现在住院放心了,感谢赵医生。”患者的父亲握着赵一鸣的手感动地说:“如果不是赵医生多次入户回访和劝说,孩子的情况不敢想象啊。”

“册亨县医疗技术较为落后,基础薄弱。面对3个月的孩子,医生测量完身高体重后,因为没有评估工具,无法判断其生长水平是否正常。如前往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就诊,交通不便让很多家长放弃就医,延误病情。而宁波从2008年开始就应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6岁儿童从出生开始至少经历9次DDST筛查,特别适合监测高危婴儿发育水平,并能以此为据帮助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环境刺激,可操作性强。”赵一鸣的日记本上,记录着册亨县目前的难题。

赵一鸣与儿童互动。受访者供图

面对册亨县的难题,赵一鸣想到了九三学社组织,马上联系申请购买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工具箱。第二天,九三学社宁波市江北区基层委员会便资助了两套设备,并以最快的速度快递到她手上。

在册亨县的最后2周,赵一鸣分别为1例孤独症和25例发育落后迟缓的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预约1个月后复诊。

同时,她还培养4名医护人员掌握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这项新技术,培养6名儿保医生学会使用《2006年WHO0-7岁男、女体重身高评价表》。在教学互动中,她走过崎岖山路,现场教学演示,并把制作的生长发育评估PPT发送给当地医生留存,以备温故知新。

赵一鸣通过实地走访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点,查看档案材料、了解工作需求、指导儿童生长发育、孕妇营养监测等健康管理工作,摸索出一套适合基层工作的妇幼健康网络,覆盖婚前检查、怀孕建档、孕检、产检等全流程服务,并向县卫健局建议如何分级管理、设置预警、随访提醒。

“这里人口分散,集中培训难,网络信号差,线上授课难,医护人员和孕妇的健康教育该怎样起步?”苦思冥想后,赵一鸣终于想到了疫情期间线下录播的课程。她联系宁波单位的同事,将疫情期间录制的“科学坐月子”、“孕期营养”、“新手奶爸”3个课程传给她。根据册亨妇幼健康现况,她还向宁波单位提出定制“小儿常见病”、“更年期,遇见更美丽的自己”等课程。这些视频课程在册亨县妇幼保健院和辖区12个乡镇街道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深受大家欢迎。

同心合力 道路延续的“担当人”

在册亨县,赵一鸣认识了九三学社黔西南州支社副主委范德强,赵一鸣感觉找到了“家”的温暖。当该县疾控中心社员胡玲骑着电瓶车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忍不住跨步上前拥抱了她。

恰逢周末,赵一鸣和胡玲一起来到黔西南州中心兴义市政协大楼九三学社专属办公室认了个门。黔西南州九三学社支社2015年3月成立,目前有48名社员,非常年轻,参政议政积极,充满热情和活力。

支社正在开展的课题是如何筹建康养中心的配套设施。当天下午,范德强驱车,带着赵一鸣和胡玲实地调研。计划中的康养中心坐落在万峰林景区,距离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不到30分钟车程。看着范德强描绘康养中心的蓝图,赵一鸣深切地感受到范德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对,我们同是九三人,因为热爱,心中有理想信念,肩上就有责任担当,脱贫攻坚的办法就一定会不断创造出来。”赵一鸣的日记本上写道。(完)

12本民情日记 3年脱贫故事

12本民情日记 3年脱贫故事

——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扎瓦镇敦巴格村第一书记樊勇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敦巴格村第一书记樊勇的办公室,12本民情日记本十分显眼。这些日记本,详细记载了50岁的樊勇3年间与群众共同奋斗的鱼水深情,以及敦巴格村在脱贫路上的发展与变化。翻开一册日记,跃然眼前的是:白天走干讲,夜晚读写想。珍惜从机关到农村宝贵的经历何尝不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2018年1月31日,樊勇从新疆民政厅被派到敦巴格村担任村第一书记。3年来,他白天在农田里与村民一起劳动,晚饭后去各小组走访、开会,经常是凌晨才回宿舍,这些日记大多是那时所写。

“今天帮布海迪且要回了卖木头的钱,看到布海迪且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特别开心。”樊勇在2018年8月5日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在得知村里十几户村民被邻村木材厂拖欠木材款、多次讨要无果时,樊勇挺身而出,多次与木材厂老板协商,在木材厂所在村的村委会和村第一书记的协助下,最终成功为村民讨回欠款。

“最近心情特别好,看到乡亲们一个个都有工作、都有钱挣,也算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日记中多次记录了樊勇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心情。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是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樊勇协调多方支持,争取项目资金,采取“村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牛羊养殖和蜀葵子、玫瑰花等特色种植,带动村里养殖、种植、旅游发展,目前,18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地创业及就业。

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较多,全部就地就业面临困难。樊勇指导村两委制定《鼓励外出务工十二条措施》,成立托畜所,将有外出就业意愿村民的牲畜全部托养。同时,组织工作队队员、村党员、村干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及时帮助外出就业、孤寡老人冬播夏收,让村民安心外出务工。当前,全村940余人已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

去年到喀什地区巴楚县拾棉花的阿卜杜热合曼·图尔迪瓦柯个人实现增收3万余元。结束季节性务工回来的他,紧接着又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开了一家鞋店,每个月稳定收入2000余元。今年,阿卜杜热合曼家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树立信心,寻找更多稳定长效增收的路子,造福更多乡亲们。”樊勇在日记里坚定了他对村子未来发展的信心。

樊勇的民情日记中,还记录了诸多他帮助村里解决困难、走向幸福生活的奋斗故事。

村民伊力瓦柯·夏克尔家里有5口人,夫妻两人和其他亲戚都在外务工,家里3个孩子还在念书,眼看着天气转凉,6亩萝卜成熟后面临无人收的状况。樊勇得知后,马上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前去帮忙。随后又及时联系墨玉县相关单位,将萝卜全部销售,保证了伊力瓦柯·夏克尔家的生产收入。

为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樊勇引进项目资金为村里安装了300盏路灯;将村民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联系社会组织,为村里的残疾人争取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协调新疆民政康复中心、静宁医院、荣军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村民义诊送药,开展卫生健康宣讲……

从日记本里细细数来,工作队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就达150余件,解决村民困难诉求210余个,解民忧的同时温暖了民心。如今,村民见了樊勇,常会热情地拉着他的胳膊说:“我家今天做抓饭了,快进来吃点……”

“欲问硕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如今,村里环境变了,生活条件好了,老百姓日子美了,每家每户欢声笑语多了,乡亲们过得幸福我就快乐。”11月17日深夜,樊勇将这些话写在了日记里。

来源:光明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